中外朝制度的含义

回答
爱扬教育

2022-04-04

  • 相关推荐
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中外朝之分呈现于武帝时。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依赖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

扩展资料

  什么是中外朝制度

中外朝制度的含义

  中朝

  由皇帝近臣如侍中、常侍、给事中、尚书等组成的,在宫中皇帝左右听候意旨办事,称“中朝”,属于宫廷官系统。

  西汉前期,丞相全部由功臣宿将出任,他们功勋卓越,位高权重,在朝廷政事的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武帝亲政后欲大权独揽,遂采取措施大力削弱丞相权力,逐步将其消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

  汉武帝着手提拔一些出身低微,但具有一定才能的文人、近臣,授予他们侍中、给事中一类的头衔,给他们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并放手让他们参与处理朝政,从而培植出一批立足于宫中、与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朝臣分庭抗礼的内廷官员。

  外朝

  丞相为首的行政机构为“外朝”,衙署在宫外,属于政府官系统,正式之诏令则由此颁发。

  外朝的组织机构虽与秦及西汉前期无根本变化,但从职能上看,只负责处理和执行一般政务,成为政令的执行机构。

  丞相的职权和地位也因此受到削弱,一旦触怒皇帝,甚至性命不保。在武帝统治的50余年中,曾有12人任丞相,得以善终的只有7人,其他5人或自杀,或下狱死,或被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