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乃的用法和例句

回答
爱扬教育

2022-01-04

  • 相关推荐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扩展资料

  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