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性质
2022-06-23
- 相关推荐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定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具有哲学性。
第三,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论从人类的原始社会开始,一直研究到最终的共产主义社会,具有终结性。
扩展资料
第一,马克思主义以自然科学为基础,自始至终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科学性。例如,自然科学认为,自然界的所有物种都是从无到有,每一类物种最终必然会消亡。据说,美国有个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作为形成人类的有机物,是在水(纯净水)这种物体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宇宙形成过程中的一定阶段形成单细胞生物,经过若干年的进化演变成为有细胞核的多细胞生物,再通过若干年的进化演变成为水生脊椎生物,进而进化演变成为两栖生物,两栖动物,陆地脊椎动物,陆地爬行动物,灵性动物,古代类人猿。如此,自然科学支撑起马克思主义主观世界反映的客观存在: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演变而来的,在这个漫长的进化演变过程中,类人猿的原始攀爬、采摘活动(劳动)促成直立行走,能够直立行走决定了类人猿最终进化成为人类。因此,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系统学说,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处的资本主义的德国为重要研究立体,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史实和现象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并以此为成果,追溯、探索性地研究了从“自从有了人,才有了人类社会”开始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同时期,形成并确立了“社会意识形态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阶段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从原始社会开始,一般要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归于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史实和事实,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伟大论断是正确的,共产主义的伟大预见也闪耀着科学的光芒。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定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具有哲学性。许多学者认为哲学是真理之学,当然毋庸置疑。通俗地说,哲学是说服人的一门学问。要说服人,我们通常使用的方式有:搬公理(客观规律),摆事实,讲道理,列举数字推理,套俗语(约定俗成),引经据典等。所有这些,无不是被广大人们接受和认可了的客观实在。而接受和认可是主观意志,由此我们能够得出,主观意志反映的客观实在,是能够说服人的依据,是一定意义上的真理。可见,主观意志反映的客观实在就成为决定性的依据。我把主观意志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叫主客观。于是,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基本观点,加上中国特色的中庸,我们就可以把物质世界分为主观世界、主客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三部分。而且,每一个部分我们都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体。这样,物质世界就成为主体、主客体和客体这三体。由此,根据我的“三体归一论” 并结合〈人体生命人生健康〉和“意识/意志/意愿”,我们可以认为,主体、主客体和客体这三体的个体,即“实体”、“虚体”和“幻体”最终归于人,而主体、主客体和客体这三体的合体最终归于宇宙。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体宇宙”,所有的“实、虚、幻”都属于整个宇宙。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规律(总幻体,可以认为能够充实“整体宇宙”)反映:物质世界(主观世界,主体)+科学知识领域(包括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伟大社会实践总结成果,主客体)+精神领域(人类社会尚未达到的未来需要幻想和规划,客体)。于是,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客观规律性引导却阻碍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矛盾的对立统一,具体被马克思主义者总结为人类社会是在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普遍)规律。而马克思主义者对于规律性总结出: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的否定规律。这三大规律以“一分为二”辨证的基本观点为基础,拓展出“解决矛盾对立的途径就是寻求统一,达成一致”,只是应当全面分析质(本)、量(数)、序(约定俗成)、度(未来范围、影响)等因素,切实把握必要条件,形成否定的否定(条件和因素的排除法,达成最有效的肯定结果或既成事实)。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定律,其实可以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仍然达成“三体归一”。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定律,作为说服人的依据,是无可辩驳的真理,颠扑不破。只要我们弄通了,按照毛主席曾经指出的,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是“弄通”,而不是片面地,局部地,断章取义地。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解剖自我开始,正确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形成自己的主客观世界。所谓主客观世界,就是主观意愿反映客观存在。例如,人总是要死的,天塌不下来等,都是主客观世界的论断。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定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具有哲学性。
第三,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论从人类的原始社会开始,一直研究到最终的共产主义社会,具有终结性。人类社会发展史以及现代世界局势,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论基本正确,这是毋庸置疑的。虽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顺应客观规律有所变化,与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所预见的具体表现(现象)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现代人类发展的总趋势仍然朝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论所预见的方向前进着,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消灭了私有制,没有阶级、没有国家、没有流通货币,甚至没有家庭这样的社会细胞,建立在以个体自主人为元素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之间在“共产主义道德”的约束下,自觉形成“自主、平等、协作、互助、共存、和睦、团结、友爱”的具体表现,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具体形式,结合起来形成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个人衣、食、住、行等具体的活动形式,没有了政治生活、宗教生活等的社会前景,到底是什么体现,我们暂时通过“幻体”进入客观世界吧。但是,随着马克思主义者对客观世界的进一步认识,对客观规律的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者坚信,随着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引导人类社会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能够实现。因此,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论从人类的原始社会开始,一直研究到最终的共产主义社会,具有终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