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回答
爱扬教育

2022-06-22

  • 相关推荐
  大学生活基本分为专业学习、社会活动和课外活动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对学生的职业定位、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一、职业定位

大学生活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职业,我们通常所指的职业通常是狭义的职业范畴,即个人预期和社会预期相结合的一系列社会位置。个人预期是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心理倾向,社会预期是指社会的客观规定性和社会规范,只有将这两者相结合才能够确定具体的社会位置,即我们所说的职业。

  很多学生在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都很难确定一个明确的职业定位,他们对职业的要求是很简单的,对市场的要求也是模糊的,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职位所需要的素质不了解,无法达到社会预期的效果,而作为学校的专业培养就是通过设置专业的教学,进行专业训练,使学生认识职位的要求,首先达到个人预期,进而完成社会预期,从而使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每一个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来说,15~22岁这个阶段是职业准备期,大学基本上也正好处在这个阶段。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是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对于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是较为重要的,用人单位也倾向于招聘专业对口的毕业生。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与自己专业完全对口的工作的人并不多,这主要是市场的需求与学生的供求不成正比,加之职位的设定于学校专业的这定不是一套体系,以新闻专业为例,新闻专业学生所学专业一般分为新闻学、播音与主持专业、编辑专业、广告学,而作为新闻单位的职位设定就包括了出版、广告营销、广告设计、网站设计、记者、摄像、编导、主持、策划等,各项具体工作在专业素质和性格匹配上均有不同的要求,也就是说,一个专业对应着多个具体工作,我们要善于寻找专业与职业的交点。而当这个交点找到时,职业定位将会越明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的种类越来越多,对从业者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具体。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就需要学生能够掌握较强的专业性知识、明确职位最基本的要求,要是自己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这样学生才能够知道自己真正适应什么工作,能够从事怎样的工作,怎样去开拓自己的工作道路。

  二、职业能力培养

  知道了自己能够从事怎样的工作,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方向后,就需要学会怎样开发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以及从事能力,即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当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在社会人力资源结构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及有关就业政策的进一步开放,用人单位在挑选大学生时的余地更大、范围更广、要求更高。他们需要学生拥有更多的社会实践能力去快速的适应职位的要求,例如某些酒店餐饮业的招聘不再是简单的室内面试,而是安排一个时间段让应聘人员与客人接触,其中包括接待、安排住宿、安排餐饮、处理紧急事件等,考核人员就从应聘人员的言谈举止,客人反映中去评定合格或者不合格。但在大学专业培养中,高校更多地侧重于理论教学、课堂授课、考试考查等,培养计划中对大学生专业方面的实践主要集中于部分课程的验证性实验,综合实践仅依赖为期两个半月至半年左右的实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从中得不到更多的培养,而社会实践活动就能够改善这一状态。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由于这些活动涉及面广、形式多样,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从全方位的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位要求,从而寻找正确的方式培养自己: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国情、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许多学生总是存在在“世界很美好”的幻影中,由于对社会发展的不了解,就无法使自己在社会变迁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调整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现在的社会生活,学校的基础教育只是让学生的基本素质有所提升,在社会活动中,学生更多的接触到了社会工作,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单位实践期间,学生可以了解到做好相应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什么是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什么是自己需要从其他方面学习补充的,只用不断的查漏补缺,学生才能够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从业能力;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职业的适应能力,从服务社会中了解职业的优缺点,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好的对职业作出定位,社会实际需求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基础,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就业形势、难度和需求情况的认识,自觉调整择业、就业的定位,主动的缩小与就业单位提供岗位的差距,使个人的发展空间、待遇等方面的期望值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现在的学生大多是80后的一代,对于这一代人,普遍认为是娇惯的一代人,然而职场当中无保姆,要想有发展就必须靠自己,通过实践除了可以掌握单位对某个岗位的特定要求外,还对处理人际关系,对岗位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表述能力、适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任何一个单位,团队建设是不可忽视的,一个人不能撑起一片天,需要集思广益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娇生惯养不会博取青睐分,笨手笨脚不会赢得同情分,要想发展就必须拥有坚韧的意志与优良的品性;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处理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现在许多的工作单位都希望录用的员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员工的培训成本,使员工能够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在应聘的过程中取得更多的录取机会。

  三、职业素养培养

  现代的单位需要怎样的员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学院教授埃德加沙因博士在他的《员工精神》一书中提到拥有敬业、责任、进取、合作、忠诚、创新、效率、服从精神的员工是最受欢迎的。这八种精神就是职业素养的精髓所在,每当学生去应聘时,许多的工作单位都会问一个问题,你的优点在什么地方,其实他们就是想从回答者的答案中感受到以上八种精神的存在。

  大学中的专业教育是从文化素养上为学生的思想打下一个理论基础,老师只会将这八个词交给学生,把这八个词存在的意义教给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职场适应、应变、操作能力,在这个时期内学生所接触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他就需要这八种精神素养来提升自己的职场地位,那么职业素养的培养要经过什么样的途径呢,最好的是通过学校培养。

  由于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职责就是读书,所以他们的责任就只有学习。进入到大学后,学生接触的面更加的广,接触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学生所要学习的不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开发自己,而大学则通过思想教育活动、文体竞赛和表演活动、科技学术活动、技能培训活动、咨询服务活动等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想教育、技能培养、素质提高,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成功意识、成才意识。

  课外活动是一种集体的项目,需要学生的相互合作才能够完成,因此课外活动就如同一个小型的工作项目,共同工作的人员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人,给于指导的老师也是自己所了解得,所以在活动过程中,就更加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主要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就表现出了自己的内在与外在的处事与处世的能力,作为老师或有职场经验的同学,就可以给与学生以指导,因此通过辩论会、演讲比赛、征文竞赛等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相互的交流,了解身边人的思想动态,通过相互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科研课题研究、知识竞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文化艺术节、女生节、运动会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减轻了高校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其他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

  拥有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才能够克服重重障碍去完成工作或者活动;拥有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才可以使工作或活动拥有新的生命力;能够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够达到完美的工作效率;只有学会正确的服从,才能够不偏离方向。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在这里虽然没有父母的悉心照顾,但却有专业老师的指导牵引,大学生活是职业生涯的引路石,当学生开始要学会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时,就需要在大学生活中认真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路,在学校里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在与社会的接触中,认识现实的意义,调整自己的状态,培养自己的能力;在人与人的接触中,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去培养、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让自己能够被别人接受,被社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