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5-11 16:52:58 节日作文 我要投稿
- 清明大祭作文 推荐度:
- 清明节英语作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清明的作文集锦八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的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的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一年一次的祭故扫墓,一年一回墓里墓外人的对话。4月4日,我们全家去了乡下扫墓,中午到乡下时,天开始下起了雨。春天的乡村到处洋溢着生命的音符和泥土的芬芳,田野草木青翠欲滴,野花遍地,火红的杜鹃花会在每个角落向你绽放笑脸。
儿子快活地奔跑在乡间的小路上,把大人这庄重的祭祀活动,变成了一次愉悦的踏青。是啊!清明本是踏青的好时光,古人将清新明丽的春之欢乐与生离死别的人间悲酸合为一体。
其中藏有怎样的玄机呢?也许,生与死,本来就是顺应自然的轮回,优雅相对才符合人生真谛。生与死的.行走充满诗境,生命才能获得本有的尊严和高贵。
万物复苏之际,人们倾城而出,郊游扫墓,让清明成为生者与逝者合欢的节日,这正是先人的大智慧啊。 婆婆在坟前烧纸时口中念念有词。
大意是让坟里的人好好过,保佑坟外的人平安幸福,我想大多数人上坟的人都是这样的吧。要坟里的人保佑坟外的人,首先还是要坟外的人保佑坟里的人;只有坟外的人过的好,才会慷慨地拿出更多的祭品来祭奠坟里的人。
我想,阴间阳间该是一个样吧,在哪一边都不容易,要想活出个人样来,靠谁都不可靠,谁都活得不轻松。还是老祖宗那句话说得好——自强不息。首先把自己过好,只有自己过好了才有能力去照应别人,不管是坟里坟外的人都一样。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清明的作文 篇2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夏令营,夏令营安排了我们中原文化之旅,第一站是清明上河园。
我们坐着大巴车来到开封,清明上河园就在开封市里,我在很小的时候跟爸爸妈妈来过一次,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
辅导员领着我们来到入口处,我一眼就看到有几个人在卖清明上河图,听妈妈说过,这是一张很有名的画,而现在的清明上河园就是按着这张画来建造的。
清明上河园像个大公园一样,从入口 往里走,前面就是红桥了,我们站在红桥上,看到桥下的'鱼有很多很多,非常漂亮。下了桥往前走,我们观看了马球比赛,还有斗鸡比赛,真有趣!原来古代人喜欢这种运动啊。
中午时候,我们坐在一个小亭子里休息,午饭是我最爱吃的肯德基。吃完饭,我被旁边的一个卖兵器的商店吸引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古代兵器,都做得很精致,有一个很像是关公拿的青龙偃月刀,可惜我没带钱没法买。
我和伙伴们在这里都玩得特别高兴,下午我们还去观看了一场舞蹈,给我印象很深的是《黄鹤楼》,最后我们又一起看了皇家皮影戏。我第一次看皮影戏,真好玩!
这次旅游让我见识了很多以前没有看过的东西,还知道了一些古代人玩的游戏,我们都很开心。
清明的作文 篇3
近几天,老梦回故里,每日很早便醒来。
我知道,又是一年清明至,逝去的亲人念叨我了,又到该回家祭奠他们的时候了。
由于多年前举家迁离故乡,这两年又外出打工,我们家一直“到处流浪”,原本该到亲人坟前祭拜的日子(每年农历的7月7和10月1日),也因工作繁忙,无暇返乡。
母亲理解我的难处,每到节前,便早早交代妻去买来纸铂,自己在家里一针一线穿起来,累了,便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雨滴出一会神。待我下班归家,她便交代儿子和媳妇趁着夜色(城里不允许随便焚烧),到家附近的岔路口,面向家乡方向,拜上几拜,化些纸钱,希望逝去的亲人能够收得到。
每次,妻都陪着我,神情凝重的,轻声呼唤亲人来拿钱。我们一起看着纸钱燃烧的火焰慢慢熄灭,化为灰烬,随风飘飞……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活着的人还要活着,四处漂泊只是为混口饭吃,那边的亲人应该能理解吧。
可是,清明就不一样了。
清明节无论对活着的人,还是对逝去的人都是大事。
清明时节,正是细雨纷飞的季节,打湿了活着的心,也惊醒了逝去的`人。想必他们在天国已经期待亲人的到来吧!
因此,每年的清明必须要到坟前去祭奠,不管走多远,在清明前的几天里,我和妻女都要回家,到亲人的坟前看一看。一者一年到头了,也该给亲人清理一下坟头的荒草,添上几掊新土,让亲人在天之灵保佑我们。二者家乡有个说法,清明没人扫墓,坟头上见不到新土,坟前没有纸灰,人家会认为地下长眠的人已经绝后了,或者在世间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
可是我还没有绝,不去扫墓于亲人没面子,于自己也不心安。
父亲的坟与祖坟埋在一起,原来是一片梨园,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坟头掩映在如雪的花海里,环境很优雅。
由于父亲去的早,我很小就肩负生活的重担,放学回来,到梨园田地里干活累了,便来到父亲的坟前,躺在他的旁边睡一会儿,没有一丝的害怕。这就是亲情的缘故吧!
可是,随着农村产业调整,梨树被砍伐,梦中几十年的梨园不见了。也因节省土地需要,农村开始平坟还田。很多坟被平掉,原来硕大的坟堆,只剩下一个个突出地面的尖顶了。父亲的坟虽坐落在别人的田里,却得以保持原貌,依然那样高大厚重。
这得益于家乡的风俗。
在老家,每有老人去世,必须锯一些新鲜的柳树桩,做成孝子的哭丧棒,下地的时候插在坟头,有几个儿子就要插几个,而且按照排行一字排开,一个比一个短。柳树桩如果发芽成活,就预示着这家后人将会有好的前途。如果谁动了这样的树,谁家就会招来灾祸。因此,家乡从来没人敢乱动坟头的柳树。
我是父亲的独子,虽历经坎坷,终长大成人;他坟头的树桩也一样历经风雨,枝繁叶茂,帮我日夜守护着父亲的住所。
但每年返乡,处处可见的“死人不要和活人争地”的宣传标语,让我对父亲和母亲百年以后的归宿多少有些担心。我不知道父亲的墓地还能维持多久?
因为市区离老家太远了,为了赶上回程的车,每次回去上坟都是慌慌张张,到了墓地就添坟,添完坟摆贡品、烧纸钱,然后匆匆离去。几乎没有时间陪父亲抽支烟,和父亲说说心里话,多少有些愧疚!
想想现在自己还“到处流浪”,居无定所,但毕竟还年轻,每年可以回去给父亲扫墓,还能找到一点回家的感觉,找到一点家人团聚的温馨。可是等我慢慢老去,腿脚不灵便的那一天,谁还会到他们的坟前添土?或者,以后他们因平坟还田也要“居无定所”,那再到清明,我们一家又能到哪里去“团聚”?
于是,我想在市区给父亲买一块墓地,让父亲到城里来和母亲团聚。但如今,在市区购买墓地动辄几万元,母亲是绝不会答应的。
此刻,夜深人静,思绪芜杂。外面下起了小雨,正是“路上行人欲断魂”的那种凄历的小雨。
我想,还是随遇而安吧,清明的时候给父母一份想念,至于到哪里去祭拜,由他去吧。
清明的作文 篇4
春暖花开,山上的杜鹃花开了,清明节到啦!妈妈肯定会给我做清明粿了。想到这里,我心里暖洋洋的。
清明粿是我们诸暨的'传统小吃之一。一般清明前后做,冬至则做团圆粿。清明粿的制作也要好几道工序。
先到田间地头采摘新鲜的艾草,清洗干净。然后将新鲜的艾草(綿菜)用捣臼捣成菜汁,捣得越细越好。也可以煮熟再捣成汁。也可以用榨汁机打碎。捣好菜汁后,连菜带汁;放入糯米粉,先用手揉成团,依据干湿程度加入适量的水揉匀,继续揉……
开始锻炼身体了,举起几十斤重的石榔头(或者叫石头锤子)不停地捣,旁边要有一个人当助手,在糯米粉团上和石臼上不时地撒一些干粉,防止粘住石头锤子。还要翻动粉团,均匀捣遍整个糯米粉团。大约捣了15分钟,就成了柔韧度很强的粉团了。这样捣出来的粉团做好清明果,就不会破皮露馅了。当然,没有石臼也可以在锅里揉透揉匀,最好是用木榔头捣砸。同样有效果。最后基本看不到綿菜的渣子,全是绿色的粉团。手都磨出茧子了,累啊!真是体力活。制作馅料:猪五花肉150克切成细丁单独盛放;葱花单独盛放;花生炒熟捣碎,桔饼切末,加入芝麻、红糖拌匀,馅料就准备好了。开始包清明果了,将糯米粉团取出一块,先揉圆,再用大拇指转出一个坑斗,将馅料依次放入,最后收口再揉一下,压扁,上锅蒸,大火12分钟转小火焖2—3分钟。飘散着怡人清香的清明果出笼了!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也心动了?快来尝尝吧!
清明的作文 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我不由得思念起我的姥爷。
记得以前我经常陪姥爷下棋。“将!”“再将!”往日如烟,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以前,我总是输给姥爷,因此经常悔棋。而姥爷,则是笑眯眯的看着我。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还是经常输给他?。每次失败,姥爷都会慈祥地向我讲解其中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我的象棋技术也愈来愈好。看着我的象棋技术提升飞快,姥爷的脸上更是笑开了花。随着两年多的“象棋生涯”,我就要上小学了,而这时,我的象棋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终于有一天“将!”“再将!”我终于打败了姥爷,这时我的象棋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时姥爷仍是笑眯眯的,等待着我享受着胜利的喜悦,然后又分析出了他的不足,指出了我的`漏洞……正是有姥爷,我才踏上了学棋之路;正是有姥爷,我才拥有这炉火纯青的棋技;正是有姥爷,我才获得去参加象棋区选拔赛的宝贵资格;正是有姥爷,我才懂得了许许多多的棋理与人生的哲理!
与姥爷相处的时光是快乐的,而与姥爷离别时是悲伤的。在父母宣布去宁波时,泪水立刻朦胧了我的双眼——为什么离开我的故乡,为什么离开我最心爱的姥爷?可我一人的意愿改变不了全家的观点。在临走时,姥爷对我轻轻的说:“寒假要记得回来。”看着姥爷瘦弱的背影,我那不争气的眼泪又在眼眶里打转了,谁知我那是最后一次见姥爷了……虽然我已有了新的学校,但我仍然忘不了我的姥爷。这时,老家传来了哀讯——姥爷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个消息如雷霆般在我耳边回响。姥爷,姥爷!我顿时嚎啕大哭……
这时,一滴泪水打在了地面上,我不知不觉地留下了辛酸和悲伤的泪水……
清明的作文 篇6
每年的清明我都没有回过老家,以前是因为清明不是法定假日,如今是因为在外地读书。对于老老爷和老奶奶我早已没什么印象,老老爷走的时候我还不知在哪里,老奶奶在我三四岁时的记忆里闪闪烁烁的出现过,她慈祥地坐在炕上,我羞羞涩涩地不爱讲话。
奶奶家的习俗,大年三十早上要去上坟,以前爸爸妈妈廿九回家时,三十一清早我可以跟着爷爷爸爸他们一起看老老爷,年幼的我总把它作为上山玩耍之类,因此乐此不疲。苦恼的`只有爷爷总让我去隔壁二爷家去给老老爷叩头,隔壁二爷不苟言笑,总对我板着脸,我总害怕见他,对我好的爷爷住在奶奶家后面,他瘦瘦的,很喜欢逗我玩,在我浅浅的记忆空间里竟把他记了下来。
最近一次去看老爷爷是在几年前的某个暑假,天有些热。当时好像是我第一次仔细观察碑上的字,还有四周。我只记得旁边的一棵树斜斜地生着,山上还可以看到大海。老爷爷他们一生守着大海,老了后还能看着潮起潮落。
心里有点朦胧的想法:人生需要思考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如何生,一件是怎样对待死。前者我还隐隐约约有些模糊,后者将伴随我整个人生之旅。
清明的作文 篇7
清明,烟雨。
呷一口碧螺春茶,饮不尽我对祖母的悠悠思念。
“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祖母家住太湖边。每逢清明谷雨之前,她会斜背一个自制棉布袋,趁着白露刚晞,赶往碧绿葳蕤的茶园,采摘新茶。
“手提着篮儿将茶采,片片采来片片香……”祖母虽是个村妇,不懂音律,却不想能将采茶的民谣唱得如此宛转,似一只黄莺在枝头歌吟。她身着藏青衣服,头扎一块蓝印花布,看上去是那么的淳朴自然。而我,似一只蜜蜂尾随着她。看她兰花指轻翘,倾着上身,似一羽轻盈的蝴蝶在翠绿的茶园里翩跹起舞。
春雨过后的茶叶疯长。狭长的叶片根部掖着一小枚翡翠般碧绿的幼芽,那就是新茶了。祖母的眼特别尖,只要长度略满一个小指甲就微微低头,轻轻一掐,拳头一握,待掌心里茶叶鼓鼓囊囊,便可放进那只粉红色的布袋里了。听她说,这只布袋还是用我儿时的.小衣缝制而成的呢。我却不以为然,笑她的傻。不就是一只茶袋么,买个不就成了。
祖母,站在茶圃里继续采摘着新茶,一刻也不愿停歇,说是:“采茶,要趁早。好卖个高价,供娃念书。”我不懂,闹着祖母要陪我玩。扯她的衣角,抓她的头巾,在空中甩着玩。
有一次,祖母突然停下来,招手示意我过去。只见,她小心翼翼地从叶子间掐一粒芽尖,放进自己的嘴里,抿一抿,嚼一嚼,眉头渐渐皱成一个“川”字,又渐渐舒展开来,绽放成一朵菊花。我觉得好奇,也伸手摘一枚,吐出舌头,轻轻放在舌中央,一卷,嘴里顿觉苦涩,鼻子陡然一酸,骂祖母坏。
祖母,弯下身子,用衣角轻轻擦拭我的泪水。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娃啊,生活就似这枚新芽,在没炒熟前,是有点苦味的。你再仔细地回味下,这苦中是不是还带点甘甜呢?”我默默点了点头,似懂非懂。
没想到,这一句箴言竟成了祖母最后留给我的珍贵遗言。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又是一年清明至。祖母,我与爸妈说好了,等这个周末就回来看您。我还想沏一壶今年刚出锅的碧螺春,洒在您荒凉而寂寞的青冢。
因为,只有我知道,您最爱喝碧螺春。
清明的作文 篇8
很远的路,五个小时。
还没到就已经闻到香火的味道,爆竹声远远地传来,莫名地有些热闹。驱车前进,
看到稀稀拉拉铜丝般的荒草之间露出戈壁滩一样的黄土,倒也有沟壑和土丘,丘脊处是灰色的碎砖沙粉,被风常年地吹成顺着土地生长的脉络,在阳光下显出奇异的深蓝色。
人不多,在远处浮动,有人处就有烟,读后感。通常用竹子搭成架,挂上一连串的爆竹,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地,震动得空气急促来回发响,人也看不真切了。我有些不明白,
在这个冷清的时节,为什么要用那么喧闹的习惯呼唤先人。在这个一年一度的庄重的日子里,似乎还没等天地之间的桥完工,就鲁莽地吓跑搭桥的仙鹊。
然而我们很安静。用新毛笔蘸着红漆,把墓碑上的字谨慎地描一次。摆好祭品,上香,烧纸钱,再上香。还有把一黄一褐两色的'长纸条三两搭在一起,深深地稳插在
土里,要插得风再大也吹不动。末了,把鸡蛋壳剥下来,还有贝壳均匀地撒在土上。关于那个鸡蛋,上面涂了薄薄的粉翠色,敲碎了像青花瓷的瓶身,尤为好看,那时剥出来的鸡蛋,美得不可思议,有几分翡翠的透亮光泽。
我四处走动,看别人的墓碑。灰色碎花砖的千篇一律的碑,上面有朱红的碑文,有些写到名字处金色的熠熠生辉,说明子孙的用心;也有不知多久没来或者没被重描过的碑,常年以来红漆掉得淡淡的快没有了,也许寂寞。有十年前的,也有己丑年冬的新墓,不管生前如何,毕竟同样安静。
阳光很好但不刺眼,四周风自由地扫动,这有生以来的扫墓,终于让我的心宁静片刻。
【清明的作文】相关文章:
清明作文02-05
清明的作文02-05
清明时节话清明作文03-01
清明的雨作文02-10
清明祭祖的作文02-10
清明踏青作文02-10
我与清明作文02-11
清明见闻作文02-11
【精】清明的作文02-11
清明的作文【精】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