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清明作文

更新时间:2023-04-09 08:06:36 节日作文 我要投稿

【精选】忆清明作文锦集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忆清明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忆清明作文锦集五篇

忆清明作文 篇1

  有人永远地留在了这个寒冬,只为了更多的人迎来重生的春天。

  ——题记

  梅雨纷繁,又逢清明。天空上方一片怀念,下方即是默默缅怀。愿每一个在黑暗中因斗争而消逝的生命,在另一个光明中一切安好。

  寒冬,是很冰冷,但病毒侵入人心,更是冷上加冷。在这个冬,一场无声息的新冠病毒战役乍然打响了。此次病毒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默默据守在自己的医学岗位上,次次向众人发出通告,估量此次病毒十分严重并不普通,却遭受警方口头教育,与次次的打击。可他,依旧置信自己的判别,依旧不停地提示人们,终于,他的提示使许多人早已有所警惕,惹起了注重。可当这新冠病毒确认时,他却因挽救患者不幸感染,又大名鼎鼎地走了。

  我们待在家里静等春暖花开,但却又有几人分开了自己暖和的`家,换上了白色战服,剃掉了自己秀丽的头发,据守在一线,与病毒做抗争。他们共同站在了一同,扛起了属于自己的一份义务,等候黑慢慢贫乏,渡过艰难的白昼。

  在这个清冷的冬天,生活是很苦,但能够加点甜。甜是什么,是他们的期盼,是对疫情胜利的美好念想。透过病房门上雾气腾腾的玻璃,时时辰刻都能够看见他们忙碌时发出来的白色光辉,是那么地道,却又唤醒了几人的心。

  清明,把怀念托付予清风,把哀恸寄给明月,祭先祖、故人,也祭往昔,祭此次战疫的白衣天使们,默默缅怀,送去更远处的悲伤,告慰自省,又能身心整理。此时此刻,愿凛冬散尽,银河长明;愿花飨逝者,春暖斯人。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忆清明作文 篇2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这是对北方地区而言的,但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则是对江南春雨的写照,自我有记忆以来,没有哪一次清明时候不下雨的。就算不是大雨,也会有一阵阵的毛毛细雨。

  在清明时节,若行走在郊外山野上,或是偏僻的荒地,处处可见几团人影。有些老当益壮的老人是在踏青,活泼好动的儿童在放风筝、荡秋千,但已经较为少见了。更多的人们则在雨后的山野上扫墓,这是很悠久的传统,自周朝便传承了下来。我看到大多数的扫墓人肩上会扛着锄头,手里拿着镰刀和一个袋子,里面装的大多是蜡烛、冥钞之类的。走过之后只留下凄凉的背影,真如“路上行人欲断魂”所说一般。到处是自然的气息,那些被洗涤过的树木,显得更有生气。人们没有在喧嚣的城市中像虫豸一般麻木地工作着,都在山林溪流间放松自己的心灵,做起了古人的事,竟有种返璞归真之感。

  对于我来说,清明节印象最深的便是清明团子,既然是清明节吃的`食物,也一定是青色的,其原料便是清明草或者艾草。我喜欢吃圆馍形的,其次还有饺子形的,但味道却截然不同。这小小的点心透着股草叶的清香,看上去到更像一件精美的玉器,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甜而不腻。那气味是春天的甜腥气。这团子虽吃着好吃,但是制作却耗时耗力,单说材料便有七八多种。我家每逢清明节便定要做这清明团子,我常常只分到着揉面和捏团的工作,但揉了十几分钟后两只手臂便感到疼痛无力了,也就放弃了。做好之后分给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剩下的也足够留着自家吃了。我家有四人,但一半以上的清明团子都入了我之口。据说这一天也是寒食节,所谓寒食,就是不能吃热的食物,连清明团子也要凉了才吃。

  在我记忆中的传统清明节,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忆清明作文 篇3

  如果能在图画书里找到一种宁静、再现一种回归,那该是静好岁月的写真吧。如果把这一切告诉孩子,带他们做一次纸上旅行,也真是美好。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在北方,捂了一冬的厚实棉衣,终于可以脱下来了。光秃了小半年的花草树木,在仲春与暮春之交,终于见绿了。孩子大人的那份欣喜与兴奋,真是无法言说。于是,吃香椿咬春,去郊野踏青,真恨不能把那青草茵茵的绿色搂在怀里。

  我从小生活在北京,随着年龄增长,踏青的范围从胡同边儿的景山公园,慢慢发展到颐和园、香山、鹫峰,然后是外省的村村寨寨、外国的山山水水。一有节假,吃喝玩乐总是重头戏,但是在北京,并没有什么专属的清明节食品,扫墓、踏青是这个日子忙乎的重点。

  记得有一年清明,我去祭拜北师大儿童文学专业的张美妮老师。那是她去世的第二年,我和她的家人一起乘车去往远郊,一路上桃花、杏花、嫩柳从车边闪过,到了墓地,美妮老师白色大理石的头像前,那本永远打开的大理石雕刻的书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把带去的图画书《花娘谷》放在她的墓前,放眼望去,远处桃花深浅蜿蜒在山里,好像书里画的一样。我并不是美妮老师的学生,但是一直把她当恩师,美妮老师生前曾担心我做图画书太辛苦,嘱咐我别太傻。我收藏了恩师的关爱,还是傻到了现在。

  与清明节有关的图画书我做了四五本,有《奶奶的青团》《小鱼的春天》《小青花》等。那次清明,带上三两画家好友,我们把江西景德镇、婺源和吴城走了个遍。

  走进婺源,真有一种梦回乡里的恍惚,古老的阁楼、精巧的木雕门窗、高挑的白墙乌瓦、飘香的绿水花田、蜿蜒的小桥流水……都是梦里的颜色、梦里的.画面、梦里的桃花源。站在小桥流水的溪边,吃着阿婆端出来的刚出锅的青团,那份唇齿留香的绵软细腻,真是江南赏春不可缺少的念想。阿婆的青团不是卖的,只是放在竹筐里有意无意留给路人赏春品尝的,这种不经意遇到的偶然,让我们有了暂住村里的想法。

  小李坑是去婺源的游客流连忘返的景点,住在溪水桥边的民舍小屋,坐听溪水唱,静观村人扫墓祭祀,吃遍清明宴。走走看看,写写画画,把思溪、延村、汪口、晓起、大理坑、庆源、江岭等村子跑了个遍。每天我们流连在油菜花田中,那清香的味道飘荡在十里八乡的山野,真让人陶醉。我望着那摩肩接踵的游人和潺潺溪流里安逸的红鲤鱼,生出一份心愿:如果能在图画书里找到一种宁静、再现一种回归,那该是静好岁月的写真吧。如果把这一切告诉孩子,带他们做一次纸上旅行,也真是美好。于是,一同去的画家朋友喻翩一把婺源的清明画在了我写的图画书《小鱼的春天》里。

  清明去景德镇,镇上的悠闲与清静,让生活在热闹拥挤、快节奏北京的我们,找回了一点小时候的感觉。在陶瓷博物馆,看着老手艺人一边描画一边烧制的青花瓷,顿觉时光悠长,素雅的古老陶瓷与春天里明媚的油菜花成为同行画家黄捷笔下的《小青花》。翻开在那个清明节里我们共同演绎的故事,谁会在寻找成长的路上觅到真实的自己?或许那只小青花瓷猫已经告诉了你。

  去吴城看清明候鸟的路途比较艰难,坐小巴和镇上买东西回家的村民们挤了好几个小时,晃晃悠悠像牛车一样,傍晚才赶到吴城。走过吴城的主街,全城的老老少少都在自己门口忙着一件事:择菜。我好生奇怪,择那么多菜,自己家吃吗?那是什么菜啊?原来,那菜叫藜蒿。藜蒿炒牛肉,是清明时节最美味的菜,而藜蒿属鄱阳湖的最嫩、最好吃。当晚,没吃过藜蒿的我们,要了一桌子清明时节的新鲜野菜,藜蒿炒牛肉、凉拌马兰头、鼠耳草、佛耳草、绒毛草……反正把北京没有的绿草全吃进了肚子里。

  清明时节的鄱阳湖,仙鹤、白枕鹤、天鹅和大雁大部分已经返回遥远的西伯利亚了,留在湖边沼泽的候鸟与留鸟稀少又警觉。我带着画《舞鹤》的画家来实地写生,走在沼泽的草甸中,放牛的女孩和牛群好奇地看着我们这几个没穿水靴的城里人,因为清明踏青的人从不来这里。草甸之下就是湖水,而那一年正好有钉螺出现,候鸟保护站的站长赶紧带我们离开了沼泽。

  这一次的清明踏青,收获多于遗憾。我们同去的画家、设计师一起合作,把这次踏青的感受呈现在三本清明时节的图画书里,成为我们对清明节的一种纪念和记忆。

忆清明作文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到清明节,我就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以前年纪小,老年人不主张小孩去上坟祭扫。今年,清明我有幸与爸爸去公墓祭奠太爷、太奶,寄上一份晚辈深深缅怀。

  清明节早上,我便与爸爸早早地起来,驱车来到爷爷家接爷爷奶奶。从楼上取出准备好供品、鲜花、纸元宝和冥币。于是,我们四个人便启程去北镇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天气,虽没有诗中描写纷纷细雨,但有凉凉春风吹拂。我平时也没有起床这么早,穿比较单薄,不时地打一个寒颤,我好久没出远门,一路上我没一丝困意。奶奶又对我和爸爸讲述已故太爷太奶音容笑貌,陈年往事。我听得特起劲。过去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其中生活艰辛,对于生于九零后我可能没能全部理解,但通过奶奶将近一小时讲述,我脑海里浮现许多情景,使我就、觉得,太爷、太奶依旧活在我们身边。我暗想,太爷、太奶,您们在天堂那边还好吗?

  一路上,爸爸将车开得平稳,也许是心情沉重原因吧。一个小时,我们来到公墓山脚下空地中停满大小车,行人手持鲜花,络绎不绝。远远地就闻到烧冥币味道。偶尔,惊闻刺耳爆竹,嫩绿小草从土里像卫士一样肃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公墓上已摆好鲜花与供品。人们忙着祭祀先人,各个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红红。

  我们四人找到太爷公墓,摆好供品,鲜花和香炉。爸爸教我点好三柱香并行跪拜礼。我思绪便随着爸爸点好纸钱飘逸。由于纸钱多,爷爷又用木棍拨弄着纸堆,怕烧不尽,收不到。爸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一些燃烧着纸钱,同时说:“我爷爷、奶奶腿脚不好,你们(注:你们指孤魂野鬼)别跟他们抢。”我眼泪差一点流下来。火烧得很旺,山上风不时将纸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这暖和好比是来自太爷拥抱。我心里默记着……我学着爸爸样子也去将纸元宝点燃,我虽没能说上几句话,但我内心对太爷还是挺想念,也许是血浓与水缘故吧!我主动拿着扫把将公墓小院打扫一番。爷爷、奶奶看着我轻盈动作,向我投来赞许目光。大概是按民俗与传统,李家后继有人来延续香火缘故吧!

  祭奠完毕,在回家路上我没说太多话。我感到我长大,我有大收获。我决定每年清明都来为太爷、太奶扫墓,并对他们说,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忆清明作文 篇5

  今年的清明又恰逢周末,妻子早起来煮好了十多个鸡蛋,就连一向喜欢赖床的儿子也耐不住了,起床后吵着嚷着的非要和我“杠鸡蛋”玩。窗外天气晴好,于是一家三口决定去公园欣赏春的景色。公园里桃红梨白,游人如织,儿子也欢呼雀跃的蹦着跳着。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不由得勾起了记忆里的清明。

  记忆里的清明,是少不了鸡蛋的。每年的清明,母亲已经早早的煮好了鸡蛋,并且用红色或者绿色的染料把鸡蛋染好。这一天似乎成了孩子们的节日,耐不住性子的我胡乱的吃几口饭,然后迫不及待的抓起几个染好颜色还带着丝丝余温的鸡蛋,往外跑去。三三两两的小伙伴们凑在一起,每个人都会有几个鸡蛋,只不过是大小不一,颜色不同而已。两人一组,手持鸡蛋开始“杠”了起来。“杠”是临沂地区的方言字,读四声,大致是普通话里碰和抵合在一起的意思。“杠鸡蛋”说起来很简单,两个人都拿着鸡蛋尖的一头,然后用力的“杠”。一下、两下,谁的鸡蛋先破了,谁就输了。赢了的趾高气扬了起来,像是打了胜仗的将军,输了的则就躲到一边,嘴里还不忘说一句:我还有更厉害的。三两下把鸡蛋皮剥掉,吸一下流出的鼻涕,即使是脏兮兮的手指在雪白的鸡蛋清上印出了黑黑的手印也不在意,几口吃完鸡蛋,顾不得细细的咀嚼下咽,手里拿出新鸡蛋,嘴里含糊不清的喊道:我来了。如果这一天还要上学的话,那也没关系,课间的十分钟就足够了。

  记忆里的清明,是少不了杨柳枝的。父亲早早的把柳枝或者松枝插在门的两侧。这个风俗是如何来的,父亲也解释不了,只知道这是从老辈子上传下来的风俗而已,这不是年幼的我们所关心的,我们更关心谁的柳哨更响。做柳哨最好的材料当然是柳枝了,杨树枝也可以,榆树枝也好,最不济的就是松枝了。做好的`柳哨三五公分长最好,再长一些也行,如果太长的话就不好了,吹起来太累。柳哨只能吹出:“卟、卟、卟???”的单调声音,小伙伴们在一起比的就是谁的柳哨吹得更响。有时候,几个人排成一队,一边走,一边吹,那一刻的我们似乎吹的不是柳哨,而是在演奏贝多芬、肖邦或者莫扎特的作品。

  记忆里的清明,也是少不了踏青的。舒适宜人的温度,柔和的春风,如果再约上心爱的她,想起来也是一种向往的快乐。那年那月,那一段情,那一个姑娘,也是一个天气晴好的清明,我约她去爬山。山不是很高,我们也没有爬到山顶,就在半山腰的一块巨石边上,我用初吻夺走了她的初吻,娇羞的脸上腾起了一片红晕,看的我都痴呆了。也曾信誓旦旦,也曾花前月下,青涩的我们最终没有走到一起,现在想来,是自己太过于任性了,把那一份纯真的爱情埋葬在了春天里,随着岁月的长河已经飘逝远去。

【忆清明作文】相关文章:

忆清明作文02-23

清明忆作文02-25

忆清明优秀作文03-02

【精选】忆清明作文四篇03-02

【精选】忆清明作文6篇03-02

精选忆清明作文3篇03-02

忆清明作文四篇03-02

【精选】忆清明作文五篇03-02

忆清明作文五篇03-02

精选忆清明作文三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