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主题班会
更新时间:2023-11-11 09:25:29 主题班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审美教育主题班会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参加过不少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个好的主题班会的策划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美教育主题班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审美教育主题班会1
“心理健康教育”——同学之间主题班会
凤城第三小学:xx
一、班会主题的确定:
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繁重的学习生活使孩子们感到焦虑与困惑,如不加以及时疏导,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发生一些令人痛心惋惜的事情。我们应加以重视和预防,帮助孩子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们乐观的心态,增强自信,相信自己,常对自己说“我能行”!
2、讲文明,懂礼貌,学做文明小学生。
3、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培养其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活动的重、难点:
重点:培养孩子乐观心态,能发现生活的美好,能真正做到团结、友爱,相互帮助。难点: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点滴,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初步树立孩子的心理健康意识。
四、活动形式:
舞蹈、小合唱、故事、小品、诗朗诵、绕口令、交流讨论等形式。
五、活动过程:
(一)、预备仪式
中队长:各小队报告人数。
小队长:(跑到中队面前,互敬队礼)报告中队长,第__小队应到人,实到__人,报告完毕!
中队长:接受你的报告!
[互敬队礼,小队长跑回小队,发出“稍息”的号令]中队长:全体立正。(跑到辅导员面前,互敬队礼)报告辅导员,本中队应到__人,实到__人,__队活动准备就绪,请允许我们开展活动!
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并预祝本次中队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队长:出旗,行队礼。(播放出旗曲。全体队员要立正、敬队礼)
中队长:礼毕,唱队歌。(播放伴奏曲,唱两段。)
中队长:请坐。
中队长讲话:有句格言这么说的:“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个尽情展示自己优点的舞台,同时在这个舞台上也能够看见自己的不足,敢于挑战自己,有信心做到“我能行”!现在我宣布二、三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有请主持人。
(二)、主持人主持活动
第一环节:我自信,我能行
1、手语集体舞
甲: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乙: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甲:看,我们的世界多么精彩!
乙:让我们为自己喝彩!
主持人主动鼓掌,大家跟着鼓掌。
甲: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朱灵波,(我是袁雨琴),很高兴能为大家主持班会。乙:今天的主体班会共分为三个环节,让我们用一曲充满自信的手语舞“我相信”迎来第一个环节----我自信,我能行。
2、绕口令
甲:我相信明天,我相信希望,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我就是我!请欣赏贾芮含同学带来的绕口令
3、健康是什么?
甲: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第二环节:文明少年,从我做起
1、故事《.小蜗牛过生日》
甲:自信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乙:因为有了自信,才让我们一个个勇敢地站上舞台,甲:看到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相信大家已经拥有了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
乙:是啊,除了相信自己,我们还要做个文明的小学生,做一个团结友爱的好少年!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个环节----文明少年,从我做起!
甲:请欣赏故事:《小蜗牛过生日》,相信你会从中获得一点启发!
2、小合唱《咋们从小讲礼貌》
乙: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甲:我们是华夏儿女,我们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从小讲文明,懂礼貌,请欣赏严学萍等6位同学带来的小合唱:咋们从小讲礼貌
3、礼仪小品连环画
乙:“讲文明,懂礼貌”,可不是仅仅6个字那么简单,怎样将讲文明、懂礼貌用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呢?请欣赏周静宜等同学带来的礼仪小品连环画,让你明白怎样是文明,怎样做才是文明小学生。
小品1:学会打招呼
早晨,A和B都按时起床,背上了书包,准时来到了学校。他们在上学的路上相遇了。A说:”B,早晨好!”B说:”早晨好,A,我们一起走吧,”B说:”好啊,我们一起到教师里早读去。”随后两人高兴的一起来到了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铃铃放学的铃声响了,他们收拾出包一起走出学校,在门口,A亲切的对B说:”B再见,别忘记了老师的作业。”B说:”不会的,再见。”我们组提醒大家,告别爸妈上学校,见到老师说声早,见到同学问声好,尊敬爱友守纪律,人人夸咱懂礼貌!
小品2:我们给大家讲解对不起,没关系
铃铃下课了,A走出教室时。不小心碰到了B的作业本,然后连忙去拣。“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的作业本弄到地上了。”“没关系,我自己拣吧!”然后A主动帮B放好作业本,B说:“我们一起出去玩吧”然后两人高兴的一起出去活动了。
当你说声“对不起”,回声多半是“没关系”,因为别人从这三个字,就知道咱是懂礼貌的好孩子,礼貌的孩子人人爱。
小品3:我们给大家讲解谢谢不客气
铃铃上课了,A打开笔袋,准备写作业,发现铅笔都不好用了,然后他悄悄地B说:“伍豪,你能借我一支铅笔?”A说:“可以啊,给”B高兴的小声说:“谢谢”。A说:不客气。然后两人认真的写起作业来!
“谢谢”“谢谢”可不是多余的礼节,只有懂礼貌的孩子,才能说出这动听的词语。让我们多说一些“谢谢”,让生活充满礼貌的语言。
小品4:对不起打扰一下
A和B是两个小象棋爱好者,他们课下认真玩起了象棋,C看到A手里拿着一本童话书,正是他喜欢看的那本,他只好对他们说:“对不起,我能打扰一下?”“可以,有什么事情?”“A我能借你的书看一看吗?”“可以啊,给”,C高兴的说“谢谢”,然后高兴的看起了书。A和B又认真的玩了起来!
我们组提醒大家,别人做事不打扰,打扰别人先道歉,首先说声“对不起”,才能赢得别人的微笑。“对不起,打扰一下”客客气气懂礼貌。
第三环节:团结互助,健康成长
1、诗朗诵:《同学之间》
甲:是呀!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你对别人友好关爱,别人也会还你一份友好关爱,奉献一份,收获十份,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乙:有人说礼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礼貌是感情的“粘结剂”;礼貌是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礼貌是伸向在困境中人的一只“温暖的手”。请欣赏诗朗诵:同学之间
同学之间
学会友好,不嘲笑缺点。
学会尊重,不欺小凌弱。
学会宽容,不斤斤计较。
学会理解,不撒娇任性。
学会关爱,热情大方
学会体贴,细致入微
学会调节,消除嫉妒
学会激励,互相进步
面对普通不盲目攀比
面对平凡不爱慕虚荣
面对困难坚强应对
面对挫折顽强拼搏
2、交流心得:
3、乙:看来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现在,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这样更能调整你的心态,使你拥有健康的人生。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1)具有良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心态意识;
(2)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愉悦、平静;
(3)能承受挫折;
(4)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5)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
(6)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
(7)思维发展正常,并能激发创造力;
(8)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中队辅导员讲话:
甲:最后,我们掌声有请中队辅导员讲话。
师:亲爱的队员们,本次队会活动开展的非常成功。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自信,就多一份健康。让我们都拥有健康的心理,学会相处,学会交往,拥有更多的朋友。
(四)、中队长:全体起立,呼号。
辅导员: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队员:时刻准备着!
中队长:退旗,敬礼。
主持人甲:
二、三中队“心理健康教育”——同学之间主题队会到此结束!主持人乙:感谢队员们的辛勤付出,感谢大家的光临!合:老师们,同学们,再见!
审美教育主题班会2
语文审美教育,就是“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教学方面蕴含丰富的审美内容,大致说来主要有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语文美育是感性、形象性、非概念性的;使人愉悦;是不可抗拒的,能以情动人;能激励学生的独创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教师要善于创造美的氛围;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帮助学生领悟情感共鸣,树立正确审美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多想象,培养审美创造力。
文学的审美教育是通过直觉的方式作用于阅读主体的,凡进入审美境界的阅读,阅读者都是持有“无所为而为”的心态的,都是把文学作品当作独立绝缘的意象来看待的。正因为如此,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和文学的认识作用、教化作用是截然不同的。语文美育是感性、形象性、非概念性的;使人愉悦;是不可抗拒的,能以情动人;能激励学生的独创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教师要善于创造美的氛围;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帮助学生领悟情感共鸣,树立正确审美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多想象,培养审美创造力。
一、语文美育的目的
语文审美教育,就是“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审美教育就是鼓舞教育学生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因此,语文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使人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
二、语文美育的内容
语文是门充满美的学科,语文教学方面蕴含丰富的审美内容,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自然美
自然美蕴藏于大自然之中,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自从人类开始用审美的眼光来看世界以来,大自然就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到了魏晋,人的自我开始觉醒,人的本质力量开始在大自然的景物中得到延展,发现、追求、欣赏自然美成为人类自身本质力量发挥程度的认识和追求。自此以后,自然美成了陶冶性情和培育知识分子心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材中,自然美占相当一部分,如《桂林山水》《黄山奇石》《荷花》《火烧云》《望庐山瀑布》等等。在风光秀丽、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欣赏江河湖海的壮丽气势,山川云霞的奇妙变换,领悟大自然的奥妙,能给学生多方面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开阔眼界,丰富想象,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社会美
社会美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美,可以包括个体和群体的美。社会美广泛的存在着,哪里有人的生活,有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哪里就能显示人的创造力量,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美。社会美也是各种各样的,十分丰富和复杂。如语文教材中的《飞夺泸定桥》体现了战斗的壮烈美,《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体现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情谊美,《手术台就是阵地》体现了人格之美等。社会美对于人的教育和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科学美
科学美指的是从人工创造的各种形态及自然现象,科学现象过程中体现出的美。相关于这类的科普小品文在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如《太阳》《月球之迷》《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等等。这类文章通过文学的手段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如果老师只从抽象的理性角度去介绍,往往会使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学生很快丧失了兴趣。教师应该通过语文教学使小学生理解并学会欣赏美,评价科学技术美,并运用美的动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创造。
(四)艺术美
艺术美是一种综合的美。艺术之美包括很多方面,如结构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选择的美等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整体,引导学生去探索、感悟文章中产生艺术魅力的因素。
三、语文美育的特征
(一)感性、形象性、非概念性
语文美育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课文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手段的教育,是感性、形象性、非概念性的。黑格尔曾经说过:“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是我们“可观照的,可用感官接受的东西”。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课文中所展示出的往往是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的日月潭等;或者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严守纪律的邱少云,负荆请罪的廉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等。
(二)愉悦性
语文美育使人“乐”的教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面对优美的文章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愉快、舒适的感受。为美好的事物所感动,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当学生处于快乐的状态时,他们的身心是自由的,他们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之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
(三)不可抗拒的,以情动人
语文美育是不可抗拒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诗歌使学生动于内,从内心情感的角度打动学生。如当我们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课文中人们痛失总理,送
别总理的悲伤场面感染了,读着读着,眼圈红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是学习的关键,也是审美的关键,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识,领悟意境。
(四)能激励学生的独创性
语文美育的愉悦性,不仅满足每个学生的情感需要,还能激励学生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好奇的心理激发人的创造力,学生的兴趣也正是好奇的心理中产生的。当学习给学生带来快乐,而且能满足其创造欲,语文美育过程就变得更为积极、更有活力、更加丰富多彩。在学习《画风》前,我让学生画风,有些学生在苦思冥想,伤透脑筋,有部分学生只参照书本画出来。学习课文后,学生都对画风很感兴趣,能画出各种不同于课文的画风方法,如小朋友在放风筝,小朋友的帽子被风吹走了画得很有创意。因此语文美育能通过其愉悦性激发个人创造性。
(五)能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陶冶的本意是造型、铸造,人在被造就的过程中通常不是一块白板,人性有自身的弱点。语文审美教育能帮助学生减少、去除弱点,提高学生的品格。如学习《可贵的沉默》后,我也曾问学生:“父母知道你的生日吗?会为你祝贺吗?”答案大多是肯定的。“那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他们祝贺吗?”接着也是一片可贵的沉默,学生在沉默中反省自己。我又问:“那你以后会为父母祝贺吗?怎样祝贺?”学生又热烈地各抒己见。在学习课文后,学生懂得了不能只向父母索取爱,还要懂得回报爱、奉献爱。而“文艺和其他美感活动给本能活动和情感以自由发泄的机会”[5],这就明确了语文美育在人的身心陶养中的作用,能调节身心的矛盾,使之臻于和谐。
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各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纵观语文教材,课文中富有凝练生动的文学
语言、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优美深邃的意境等,这些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而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知识的学习,内容的把握,还是语言的分析,课堂形式的设计等,审美都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方面面,真可谓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们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欣赏、判断美,从而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获得无穷的美感享受,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创造美的氛围
氛围,简而言之,就是气氛和情凋。教学活动中,人的活动、人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学习主体一学生身上。他们活动的主体性、情感的活跃性,又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所以,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
1.教师应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来营造氛围。语文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关于语言的一门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无疑应是语言应用的典范。语文教师在传授过程中使用规范、简洁、幽默、严密且富有情感的语言,是“粘”住学生的最好的手段,也是创造课堂教学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优美的语言再加上丰富的表情语言,更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毕安曾说:一个信息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音调和表情属非语言行为,但在一个信息的总效果中占很重要的成分。据调查统计,课堂信息交流的效果与老师非语言的使用是否具有美感成正比。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音调,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变化而变化,向学生传递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开头部分,教师应用低沉的语调叙述;在人们哭泣着追赶灵车时,教师的语调应是急速的。另外,上课前教师短短的几句导入语。或诗词,名言、成语,或故事、典故的引用,或几句有感而发的充满激情、富有哲理的话语,都能渲染一种氛围,创造一种情境,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大海的歌》可用提问的形式:“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谁乘过大海轮?谁能讲讲大海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和以往的生活经历挂起勾,产生美好的遐想。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来导入《和时间赛跑》等。
2.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能加深情感的体验,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中所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都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的知识信息的同时,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教学《荷花》时,展示一池美丽荷花的图片,为教学增色不少,学生能知其形美,感其神美。又如教学《海底世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亲眼看到“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十分宁静”,看到“阳光照不到海底500米以下就全黑了都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的奇妙景象。让学生亲耳听到“海底动物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在打鼾。”学生的兴趣一定十分高涨,一定更好地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
3.简明的板书、板画也能创造美的氛围。板书是教师在认真分析、处理教材的`基础上,以简明、精练的文字,将课文内容提纲列举在黑板上的直观教学手段。好的板书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复习、巩固知识,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笔记能力,同时,还能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简明的板画也一样,能形象、简单地把课文内容以直观形式再现学生面前。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将一幅小儿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诗画结合,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儿童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就活起来了。可见,板画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课文的画面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美的氛围能够使学生接受语文教育成为一种自觉活动,使语文美育的过程更活跃、主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读课文,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活动是以审美的感知为基础,并且,审美感知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始终。可以说,没有审美感知力就没有审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课文内容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最直接的7感知材料。而朗读则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能够激发美感,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作品意境,并能引起群体效应;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解析,能以声音增强原作品的力量,起到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作用。要领会文章的情趣,还必须多读文章,甚至熟读成诵。愈是美学价值高的作品,愈难深入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想深入理解,单单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必须借助朗读体味、揣摩其内在意蕴。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清代学者姚鼐也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熟读”、“疾读”、“缓读”之说都强调了吟诵朗读的重要性。而叶圣陶先生则创造性地提出“美读”法。所谓“美读”,其实就是强调通过音声节奏之美的感觉,深入课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即神相通,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审美境界。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朗读方法:
1.范读与领读。范读包括教师范读和播放教材录音带。范读时,教师首先要深入体验作品的感情,抓住它的基调,并进入情境,让人感染,产生共鸣,这样听者在别人朗读时也成了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在朗读的语境中伴随着悦耳的语调,生动的语言。那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激荡着他们的胸怀,陶冶着他们的性情。如学习《太阳是大家的》,教师应通过舒缓,欣喜的语调,明快的节奏,读出人们对太阳、生命、和平的热爱。
2.有声有画朗读。借助媒体,声画并举,创造氛围,促进朗读。如教《观潮》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随着跌宕起伏的音乐观看潮来时的壮丽与雄奇。音乐的采用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浪潮越来越近,一齐向这边涌来,声音非常响”。理解了潮来时的“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真切地体会到大潮的壮美。
3.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揣摩角色的个性,把握好语调、语速进行分角色朗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加深对课文人物的了解,感受到形象美,人格美,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如教学《去年的树》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从对话的朗读中体会小鸟与大树的真挚友谊,感受失去挚友后小鸟落寞的心情,唤起学生对保护自然的初步意识。
4.比赛诵读。在班里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评比,提高朗诵水平,展示朗诵才华,感受诗歌的魅力。组织学生通过诵读、默读、分角色读、领读、齐读、小组
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触动学生的情感,创造诗歌的意境,创设共鸣的氛围,使教学渐入佳境,沉浸在诗人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让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感知能力,改善学生的性情涵养,也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领悟情感共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对客观事物是不会无动于衷的,总会产生一定的态度或感到美,感到愉悦;或心情不愉快,感到丑恶。作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喜、怒、哀、乐诸情感都用美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了。这种情感能打动读者的心灵,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在语文审美教育中,情感是核心,是灵魂。语文审美教育活动主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美的事物激发人们情感,形成审美体验,唤起情感共鸣,使人在情感中受到陶冶,得到升华。语文和语文学科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决定可以通过情感教育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每个人的审美观虽然不同,但它有正确和错误、进步和落后、高尚和卑劣的区别。因此要明辨美丑,就要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否则就有可能视丑为美,视美为丑。正确的审美观对学生理解课文和作文的观点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教师的情感灌注,动之以情,是课堂教学揭示美、传输美,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那么教师首先在钻研教材时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做到通理明情,“入境动情”,设身处地地体味教材中的真情实感和美的内涵。这样,教师就具有了一种激情,然后在教学时,通过讲述、朗读等教学手段“以情激情”,利用有关的审美媒介进行“设境传情”,从而把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融为一体,在动人魂魄的情感中,把知识传授不断从感性向理性深化升华。让学生学习包含作者丰富情感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感受作者寄寓的美好情感,让他们的心境处于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或爱或憎,或哀或乐的美感过程中,并将其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经过渗透沉淀,形成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完美的人格。如教学《一个降落伞包》,我先向学生讲述当时飞机遇到的危急情况,再让学生读出当时机舱中的情况,抓住小女孩的“哭”和周总理的镇定,及周总理的言行。周总理临危不惧,为了人民的安危宁愿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使学生受到强大情感力量的震撼,情感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
通过语文审美教育,给学生以美的感化,以高尚的影响,使个体的道德认识与相应的情感结合,形成了美的道德行为。由于语文审美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强迫,而是把“美”放到“潜移默化”的境界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积淀成学生的内心道德情感,领悟道理,明辨是非,分清美丑,鉴察真伪,识别善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指审美者对审美对象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和品味,从中获得美感和乐趣的一种能力。语文课中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也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排演课本剧,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戏剧,让学生扮演戏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人物动作、对话的操练排演,并鼓励学生动手设计场景,还可指导学生自制头饰表演。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实践,既可以激发阅读的积极性,感受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美的丰富内涵,同时又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能力。语文美育光靠课内的文章来开展是有限的,要想提高审美鉴赏力就要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课内是流,课外是源,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小美文,让学生诵读,使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美。如利用课堂前五分钟由学生带读并讲解一首古诗。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文学作品。如《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西游记》《唐宋名家词》要求他们写读书心得。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作品和心得,把好的作品在全班同学中推广开来,掀起读书的热潮,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五)引导学生多想象,培养审美创造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它是审美主体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一种能力。由感知到鉴赏再到创造,这实际上是一
种知识的反馈,即吸收、加工、输出,这“输出”就是创造。“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创造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学生只有具备了审美创造能力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首先要有对客观事物很好的感受力,即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观察力;还要有调动起美感心理因素中的关键性因素--想象力。想象是审美的翅膀,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都需要想象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
语文教材是一个培养想象力的宝库,教师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和“回忆和联系”。如《寻隐者不遇》一诗,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妙就妙在一个“绿”字。我要求学生联系经验,从各个感觉器官展开联想。学生说:“我看见到处是绿油油的小草。”“我听到春雨沙沙沙”“我闻到青草和泥土的气味。”“我感觉到春风拂面,看到嫩绿的柳枝随风摆动。”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如何利用想象力去创造美呢?可以适时地组织创作。在创作中体现美的创造活动给人带来的美感是非同寻常的,它比一般的审美活动的美感更强烈、更深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作文教学进行审美创造力的培养。续写是其中一种创造美的方法。如作文题目:小明独自一个人在家,这时响起了门铃声“叮咚叮咚”,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呢?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情节设计合理。有些同学说:“家人回来了。”“骗子冒认他爸爸的朋友来骗钱。”大部分学生都能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其实想象是离不开生活的,想象是对生活的审美,我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除续写以外,还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写作,听音乐作文等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欣赏美、创造美,成为真正的审美者。
总之,语文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与审美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整个教学的始终,必须做到合二为一,而要重视思想教育,又要重视审美教育。语文教师有责任把语文课变成美育的殿堂,带领学生去探寻美、感悟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审美教育主题班会3
主题班会:审美与人格陶冶
班主任:吴周焕
主持:欧阳微
时间:20xx年12月
班级:高二(10)班
一、课程设计
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审美对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主题班会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设计的活动形式,试图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去学会分辩真、善、美,追求积极向上的审美境界,同时,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人才华与集体的智慧,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趣、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
二、活动目的:
1在结合《德育读本》的活动内容基础上,重组教学活动形式,探索适合本校学生自身审美活动的'水平与境界,寓德育教育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2通过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关心集体,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3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而使学生的基础素质得到提升。
三、班会活动程序:
主持人:欧阳微
第一幕:美的探索(引言,概述祖国江山的壮观,探讨高中学生审美的要素。)
第二幕:美的欣赏(体现高中学生对美的追求与欣赏)
第三幕:美的展现(服装表演,体现青春之美)
第四幕:美的升华(配乐诗朗诵,让青春与美结伴,使每位学生的审美观得以升华。
审美教育主题班会4
造成中学生服饰审美观念的根源首先来源于家庭。近几年来,家长的年龄比以前年青化,文化素质也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独生子女也逐渐增多。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但往往只注意子女的学习成绩的好坏,能否升学。至于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好多家庭没有列入家庭教育的议事日程。而那些相互攀比,穿新潮服装,披金带银的中学生主要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有些家长凭着朴素的感情,认为自己当年艰苦,就是为了子女如今享乐,对子女是有求必应;也有些家长以子女的学习成绩是否进步为标准来决定是否满足子女购买新潮名牌服装、手机等要求。这正印证马卡连可的话:“……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在影响着儿童……”,这些细节当然也包括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
造成中学生服饰审美观的心理误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教育。这是由于美育没有得到全面实施,中学生没有形成比较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审美修养;学校教育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没有把美育和德育相结合;一些班主任没有进行服饰审美观的心理指导,比如开一个主题班会、讨论什么是中学生的服饰美。甚至有一些班主任看到学生尤其一些女学生珠光宝气,涂脂抹粉,也视而不见。
造成学生审美价值出现误区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这些年来,出现一些感官刺激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是青少年最喜闻乐见的,在他们所爱听的歌曲、音乐、卡通片、电视、漫画书、包括生活上的衣着打扮都对他们产生直接的作用,这种榜样的审美取向影响。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引导。特别是偶像和榜样的引导作用远远超出了学校和家庭教育。例如:“超级女声”节目中两位选手中性化的舞台形象的塑造,也是具有行为个性化的“审美出位”。随着选手博得青少年喜爱,她们的中性装扮也影响了中学生的传统审美观。不少女生都喜欢中性化打扮,她们讨厌裙子,喜欢宽大的'运动装、牛仔裤,头发也喜欢乱草一样的造型,性格直爽开朗,经常和男生称兄道弟。相反,一些男学生则过于文静,性格柔弱,缺少阳刚之气。
可见这些这些感官刺激活动的作用比起老师、家长的教育都厉害得多,更容易接受和被模仿,容易使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我认为中学生的衣着打扮要符合自身特点。中学生就像高粱拔节,本身就具有一种青春向上的自然美。大诗人李白有一句诗“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我觉得把它引伸到衣着打扮上也是合适的。中学生的美不在于华贵,带耳坠、戒指反而让人看了别扭。中学生的美在于自然、青春、朴素。
中学生正确的服饰审美观念要在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教育,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一、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其次,审美个性受到学校文化、学习者、消费者、自身自然条件、年龄、性别、时代特色因素的制约。中学生在服饰审美方面,如果能把握这样一个总原则,就可以逐步提高服饰审美素质,形成良好的服饰审美修养。
二、对一些学生的服饰审美观念进行具体指导。在青少年阶段的人生历程中,人的可塑性是最大的。这就更需要帮助中学生塑造自己的美好形象。要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自我形象这个问题。并告诉中学生,形象通常理解为形状、相貌。虽然这是属于人与事物的外表形貌,却也凝聚着一定的价值内涵。自我形象,其着眼点在于个体的“我”。平时要常对中学生讲解有关自我形象的知识,告诉中学生自我形象的内涵非常丰富。诸如一个人的理想情操、品德心理、学识体魄、交际等方面都属于形象的范畴。所以自我形象不仅仅指自己的外观形象,如身材、相貌、衣着、打扮等方面,而更重要的方面是在于自己的心灵,即内在形象。
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得体的服装、端正的穿戴能衬托人的形态仪表美,甚至可以弥补自我形象的某些不足;服饰要与本人的年龄、身材、时令场合等因素相吻合。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本身的、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漂亮的外表。在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有目的的灌输这一观点,让学生明白人的外在衣着打扮虽然是自我形象的重要方面。但并不是主导方面。人的内在形象才是自我形象的主导方面。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内在形象往往也就会有怎样的外在形象。内在形象在一个人的总体形象中是处在决定性的、核心的位置上。
三、我认为应该鼓励中学生爱学校,穿校服。因为这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和青春活力的美感。穿校服能令学生明白穿校服是以朴素大方为主,因为校服是朴素的,而学生经常穿校服也是想学生明白穿校服是一种美德。校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校服不但能让别人知道这学生就读的学校,更让学生在穿校服时记起自己的学校,学生经过这样的思想,可以令他们对学校培育出一份情。穿校服最重要的优点便是能给其它人一个有礼貌的样子,因为校服穿得整齐便能给人有一个好印象。可以说穿校服是中学生的责任,而穿校服能培养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服饰审美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各种手段迅速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协商,向家长宣传普及中学生服饰美的知识。“从父母的身上,一般能够看到子女的未来”。(鲁宾斯坦)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中学生能够与众不同,出人头地,从而不断的强加各种教育。通过宣传这些知识使家长更能关注打造和训练自己,做中学生的榜样、朋友。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由于他们年幼无知,尚未接触社会,因而辨别是非能力差,意识较为单纯,行为习惯尚未确定,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由于他们对父母有着天然的依恋性,父母的兴趣爱好,品性修养,言行举止,甚至衣着打扮,生活习惯都成为中学生们注意的中心。因此当家长为子女购买服饰时,应适合中学生服饰审美的要求,并让家长为子女购买服饰时,最好有子女参加选购,培养中学生欣赏服饰美的能力和自立能力;家长还要指导子女洗涤衣物,学会整烫、折叠衣物,培养出中学生爱美、爱整洁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正如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学生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正确的服饰审美观念。
在现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做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及时引导树立正确的服饰审美观,沟通协调好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服饰审美观——自然美、青春美、朴素美,促进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主题班会】相关文章:
教育主题班会01-19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06-19
廉洁教育主题班会06-19
环境教育主题班会06-19
环保教育主题班会06-19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05-08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精选】07-05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精选)07-13
教育主题班会【热门】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