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应该培养的十个好习惯

更新时间:2022-10-18 15:56:20 观民 中学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生应该培养的十个好习惯

  习惯意思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通过实践或经验而适应习惯于做艰苦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应该培养的十个好习惯,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应该培养的十个好习惯

  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不少人都认为可有可无,其实上这是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的,并且还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我们要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认真理解,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困难的地方做好标记,这样在课上就知道哪里是难点了,可以有重点地去听、去学。

  认真听课的习惯

  会听课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样的老师上课,大家学习到的内容却不同,就是因为听课的习惯不一样。听课要做到精力集中,不能走神,主动参与,积极的配合老师,认真的进行思考分析。

  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重点、难点都要仔细的记下来。上课光听不记,当堂内容很快就会忘记了,一字不落地记又太过于耽误时间。所以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即可,课下再去思考和整理,这样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多思、善问的习惯

  上课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思考的时候把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还要问老师、同学,这样才能提高自己。有问题的时候就去解决问题,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

  敢于对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自己的观点是对的,那么就要敢于表达。声音要宏亮,逻辑要清楚,不要害怕、不敢说。

  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做完就结束了。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协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要学会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我们都需要他人的帮助。要善于帮助别人,因为自己也可能需要别人的帮助,不能唯我独尊。

  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不能应付差事。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和同学进行讨论或者自己查找资料。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自己为什么不会写,考察的知识要点是什么,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可以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知识的整体建构。

  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的习惯

  认真听取别人讲话是对讲话人的尊重,在听取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盯住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明白别人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让讲话人自始至终都感觉到你在专心听,这样能促进下次更好的交流,并且也是一个人的教养的体现。

  扩展资料: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的学习习惯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培养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学习习惯。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学习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 考试技巧,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高中生物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一、调动足够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在社会上必然会遇到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学生及时地吸收新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点的教学外,高中生物教学还必须注意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点,帮助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相关的能力。虽然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和教学资源相对较少,但教师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高中阶段是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最有效时期,在此期间教师的教学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绩。高中生物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问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从书本中去寻找资源,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去网络上寻找相应的资源,最终目的就是锻炼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从而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为自己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保护学生的学习。

  二、改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为教师提供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良好的选择。因此,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理念的主导因素。重点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探索生物自学知识的习惯。注重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知识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这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传授知识到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步转换,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教师要注意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关键,使他们能够从心底深处理解和获取知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用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影音播放器等设备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例如,在细胞基本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在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结构等视频和图片中用细胞进行扩增处理,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其结构,通过对各种细胞器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其协作关系,可以提高学生识别生物图像的能力。有条件的话,老师可以将高倍显微镜移动到教室里,通过投影显示屏连接显微镜显示,当学生进行实验时给予指导以纠正。可以通过模型、图片等测试来观察,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知识图表,自主归纳分析,讨论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每学到一堂课,教师应启发学生采用联系列表,比较和记忆,比较异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加强记忆和理解,以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空间,培养独立的学习习惯

  高中课程时间表比较紧凑,每天有7节课,加上早晚自习5节,共12节课,这7节课主要为各学科教师传授知识,5节虽然是自主学习课程,但也是由教师安排到每一分钟,实际上学生安排的时间不多,这其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生物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在一定空间下的自学活动留出时间,鼓励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应该重视建立多种评估体系。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是一连串的考试,这种方式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过于频繁的考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无聊心理,作为评估学生的重要标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评估机制,创建多元、民主、平等的评估体系。我们还必须注意评估方法的多样化,评估内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的情绪态度和能力发展。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自学。在学生进行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科学的帮助,因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因为遇到的问题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注意解决好这些问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