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更新时间:2023-07-03 10:41:52 心得体会范文 我要投稿
读《三国演义》有感(汇编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1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今年寒假,我们依然哪儿都去不了,只能乖乖待在家。“行万里路”是难了,但“读万卷书”还是可以实现的。在书里,我可以穿越古今中外,可以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之前,我看完了《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其中,三国那部分的故事使我深深着迷。于是,趁着假期,我打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有:大义凛然的关羽、勇猛善战的张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长,都很厉害,但刘、关、张若没有“桃园三结义”,刘备若没有“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那他们的故事可能就没有那么精彩了。正是他们的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才有了一次次的成功。
就说刘备吧,他是一个顾全大局、有耐心的人。为了统一乱世,使老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他知道诸葛亮有着傲视群雄的才华,不厌其烦,三请诸葛亮出山。哪怕是他的手下都看不过去了,他却依然执着坚定。事后证明,刘备的这份坚持是有意义的,机智过人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他一生为了刘氏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张飞和关羽也为刘氏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就像是一组黄金搭档,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相互扶持,一起取得成功。
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时候需要团结协作。比如,在打篮球比赛时,前锋、中锋、后卫各有自己的职责,需要相互配合,才有可能进球得分。或者在跳长绳时,负责甩绳的同学要做到高度、力度适中,负责接力跳的同学要又快又准,那么连续跳的次数才会越来越多。还有在小组做实验时,我们不能只顾着自己,要以小组的利益为先,相互帮助,才有可能顺利完成实验,获取最准确的实验结果。
总之,我们只要学会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读《三国演义》有感2
当我合上《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我不禁感慨万分!现在我来谈谈我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感受吧。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是由《三国志》变化而来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体现在作者对人物的成功刻画上,全书四百多个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些群雄之首,还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黄忠,鲁肃,周瑜这些巨谋勇将,都具有鲜明生动的个人特点。
这本书里的人物,我最为之动容的还是诸葛亮和关羽。“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关羽,,面对曹操的百般诱惑却毫不动心,为了将刘备的家人平安地送回去,不惜冒着重重危险,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当然,还有神机妙算,无所不知的诸葛亮,他可谓是《三国演义》中智慧的化身,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等等,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本书里的每个故事都使我受益匪浅,比如,在诸葛亮草船借箭中,我懂得了在危急之际也要保持冷静,认真的思考,对自己有害的东西或许在关键时刻也可以发挥作用。我希望以后我也可以像孔明一样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同时也可以像关羽一样英勇无畏。最后,希望大家看了这本书之后也有所体会和改变。
读《三国演义》有感3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印象深刻,我也一样,读完《三国演义》这一回,让我了解了纸上谈兵的马谡,也见识了诸葛亮军纪的严明。
诸葛亮出兵祁山北伐魏国,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镇守街亭。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被魏国大将张郃断绝了水源,导致街亭丢失,诸葛亮进军没有了落脚点,把整个蜀国摆在了危险之中。马谡是跟随诸葛亮多年的弟子,诸葛亮跟他感情非常深。但是为了严明军纪,尽管有许多人为马谡求情,诸葛亮依然忍痛挥泪斩了马谡,自己也上表连降三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严明纪律,才有战无不胜的可能。我们常说军令大如山,对一个军队来说,不仅靠先进的武器装备,更要靠严明的`纪律。千军万马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谁违反了纪律就要受到惩罚。正是因为诸葛亮军纪严明,才让他带着本不是很强大的蜀国军队六出祁山,不断杀得曹军落花流水。
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加强纪律的重要性。我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正是有了严明的革命纪律,才有了将士们哪怕冷饿交加,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才有了邱少云哪怕烈火焚身,也仍然岿然不动,直至付出年轻的生命;才有了狼牙山五壮士哪怕身陷绝境,也坚守战斗,慷慨赴死,也才有了我们解放军最后的胜利。
一支军队要军纪严明,任何一个集体也一样。一个班级要遵守课堂纪律,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也要自律起来,没有纪律的班级就像一盘散沙一样,缺乏自律的学生成绩会慢慢落后。所以我们要严明纪律,从我做起,遵守纪律。
读《三国演义》有感4
别让嫉妒绊住你前行的脚步——读《三国演义》有感
金华市仙桥小学五(1)班 吴乐琪
暑假我有许多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我又一次品读了《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典名著。我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更对“嫉妒”这个词有了深刻的理解。
周瑜因嫉妒诸葛孔明的才干而吐血身亡,使吴蜀联盟险遭不测……周瑜可算是难得的人才,因嫉妒而英年早逝,这是莫大的悲哀。
常听人说: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对人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嫉妒别人就是自寻烦恼,更是无能的表现。
然而,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一点嫉妒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会嫉妒别人,首先说明他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其次说明他不甘落后于别人,或者还有奋进之心。就凭这点,我们就不能说会嫉妒的人完全无能。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肯定不会去嫉妒别人,但这样的人未必招人喜欢。
我希望自己不是个小心眼。但是当老师表扬同学而没有我的份时,我会很不高兴,甚至会向老师打小报告,揭同学的短,让同学也不开心。我想这一定是嫉妒心在作怪。
在去年的校运动会上,我的“好姐妹”小琳获得跳高冠军时,我真心祝福她。当听到同学们和老师对她的赞美、表扬,看着小琳那般高兴和得意的样子,我暗暗下决心:“明年我就报这个项目并一定要得冠军。”比赛后的体育课,我经常请求老师指导跳高。原来我只能跳过85 厘米,经过坚持不懈地刻苦训练,我已经能轻松越过1.05 米的高度。今年秋季运动会,五年级女子跳高的冠军争夺赛一定会更加激烈,同时也会更加精彩。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周瑜,他若不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而是和诸葛亮成为好朋友,那三国的命运和结局会完全不一样,吴蜀联盟一定能大败曹操。可惜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从中汲取教训。当嫉妒心理萌动时,要及时调整心态,羡慕别人成功时也要真心祝愿。别让嫉妒绊住你前行的脚步。亲爱的同学,让我们记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指导老师 郑爱媛)
教师点评
小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品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她对“嫉妒”这个词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阐述,她的观点明确,体会别具一格。她说:“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对人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嫉妒别人就是自寻烦恼,更是无能的表现。”她为周瑜的英年早逝而唏嘘、痛惜。
小作者又能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表明自己对嫉妒的认识以及自身的变化过程,从曾经嫉妒别人到积极奋进。全文语句朴素自然,却有一股清新扑鼻的芳香。
读《三国演义》有感5
有的人认为“三国最大的失败者为刘备,因为他亲手毁掉了自己用一生打拼的蜀汉大业。”不错,的确是这样,所以大多数人为他感到遗憾、惋惜,我却认为不然,他才是三国中最大的成功者。
现在人们对刘备的评价各不相同,但大部分的都是贬义,有人说“刘备大耳朵假仁义,装厚道。”这句话出自一个人对刘备的性格分析,我认为“刘备大耳朵,天下之明君,真仁义,万里志。”可以看出,我们俩人对刘备的分析完全不同。他觉得刘备假仁假义,应该是被“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所误导,如果刘备假仁假义,怎肯不顾蜀汉之大业,与东吴火拼,直到死前也未曾说过一句后悔的话,这点证明他觉得他的所作所为是值得的。说刘备是天下之明君,自然也有道理,首先在《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关张桃园结义,其誓词便赫然标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八个大字。证明“安黎庶”早已是刘备的'目标,后来他果真没有食言,他到之地,百姓必定安定、富裕,。可想起“陶谦临终,以徐州相让,刘备固辞,徐州百姓在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州,我等皆不能安生矣! ”曹操擒杀吕布,离开徐州时,“百姓焚香遮道,请留刘使君为牧”这表明他占据徐州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深得民心,这点说明他治民有方,是百姓的“天”。三国有三个君王,刘备、孙权、曹操。从书中可了解,曹操立业之前有夏侯家族、曹氏家族大力支持,当时曹操也算是个财主;孙权,继承父业,已有江山的奠基;刘备,以卖草鞋为职业,虽说为皇室之后,但还是无享皇室之福。可以看出刘备建业之不宜,胸怀之宽,见识之远。
总之,宽仁爱民和敬贤爱士这两大品格的充分表现在刘备的身上,自然刘备的成功早已摆脱了他“失败者”的身份,并成为了人人向往的明君。
读《三国演义》有感6
这个月老师布置的名著阅读任务是读《三国演义》,我在二十号就认真地读完了这本书。
《三国演义》是由元末明初著名作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皇帝无能,引起“黄巾之乱”,后来各路英雄相继出世,割据一方。这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战争,而正是因为这些战争,才形成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后来刘备去世了,便让刘禅登上了皇位,可是刘禅昏庸无能,导致蜀国被魏国邓艾所灭,随后魏国司马炎篡位,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司马炎即位大晋皇帝后,即南下讨伐孙吴,吴国不战而降,自此三国归晋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武将有关羽、张飞、赵云等,谋士有诸葛亮、吕蒙等。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书中还描写了一场场精彩的战争场面,有武将之间的浴血厮杀,如“三英”战吕布。也有谋士之间的斗智斗勇,如诸葛亮与司马懿斗阵。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草船借箭》这一章。
这章主要写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就假借公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来陷害诸葛亮,可诸葛亮从容不迫地说,只需要三天,周瑜暗自高兴。诸葛亮巧用天时、地利、人和,从曹军那里顺利地“借”来了十多万支箭,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这一章节的记述,充分体现了周瑜的气量狭小,嫉贤妒能,也反衬出诸葛亮才能高超,神奇妙算。也说明了周瑜确实不如诸葛亮,计谋上不如,周瑜想到的只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了“借箭”。胸襟上也不如,周玉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这两点也正是我喜欢诸葛亮的原因所在。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得人心者得天下”,要想成就大业,一定要勤政为民,知人善任。不仅要有聪明的才智,而且还要有广阔的胸襟。
读《三国演义》有感7
大家读过《三国演义》吗?相信大家一定读过,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精彩的故事有很多,如:“三气周瑜”“关羽大意失荆州”“云长单刀赴会巧脱身”“卧龙出山”……我都很喜欢,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七擒孟获”,从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一个人如果想征服他人,就要得到他人之心。
当年刘备离世,南王孟获开始造反,诸葛亮决定亲自南伐孟获,平定叛乱。第一次孔明调兵遣将大败孟获。孟获不服孔明将他放了。就这样,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获不是战败,就是自相残杀,可孔明都放了孟获。第七次孟获请来了乌戈国藤甲兵与孔明交战,此兵虽然强大,可也有弱点,藤甲是植物所制,用火烧即可。孟获第七次被擒,这才心悦诚服。从此,再无叛乱之心。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孔明选择了以德服人,七擒七纵孟获,使孟获心悦诚服。这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以德服人的'由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诸葛亮一样,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像诸葛亮一样以德服人。此乃得人心者得天下也!
读《三国演义》有感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每当读到这首诗,我就想起了罗贯中先生所作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主要讲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由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到最后三国归晋的故事。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以说,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像三国这样,诞生这么多的英雄,留下这么多的故事。在三国英雄中,我最佩服赵云赵子龙,俗话说“子龙一身都是胆,更有仁心并义肝。”赵云就是这么一个忠勇胆大而又细心的'人。赵云曾两次单枪匹马救出少主刘禅,也就是阿斗,一次是在新野逃难,大战长坂坡,另一次则是有名的赵云截江救阿斗。从而可以体现出赵云的忠勇护主和武艺超群。
我还佩服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便死心塌地地辅佐刘备,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新野……每一次都是诸葛亮出谋划策。最后,刘备驾崩,死前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能做一个好国君,就让诸葛亮继位。诸葛亮却不然,一心辅佐刘禅,从没想过要登上王位。
关羽也是一个值得我敬佩的人。温酒斩华雄,显示出关羽的勇猛;过五关,斩六将,千里护二嫂,显示出关羽的忠心;华容道义释曹操,显示出关羽的仁义;下棋刮骨疗毒,显示出关羽的坚毅。关羽的这些品格都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在学习生活中,我要像关羽一样,面对困难,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毫不退缩;碰到失败,毫不气馁。“三国英雄谁复古,船头烟浪坐吹箫。”
三国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人生的哲理,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及如何为人处事等等。《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读《三国演义》有感9
在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中,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我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
这本书讲的是刘备、孙权、曹操三人争天下的故事,我最喜欢故事中刘备这个人物了。开始时,刘备的.势力很小,而且没有地盘,但是他尊重人才,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来辅(fǔ)佐(zuǒ)自己。在诸葛亮的鼎力辅佐下,刘备夺得了荆(jīng)州等地,三国鼎(dǐng)力的局面初步形成。读到这里,我很替刘备高兴,以为刘备就要得天下了。但是爸爸对我说:“孩子,干什么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不以为然,认为刘备一定会得天下。但读到最后,我知道刘备的儿子刘阿斗无才无能,没有诸葛亮的辅佐,最终也被灭了。
我原以为曹操是个大奸臣,但看完书后,我了解了曹操也是很有才干的,虽然他疑心重,但也能任用贤良。爸爸对我说:“《三国演义》中没有忠臣也没有奸臣,只是3个人物争天下而已。”
在这次读书活动中,我了解了魏、蜀、吴三国近百年的历史,也知道了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三国演义》有很多感触,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吧!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
我认为《三国演义》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书,是因为书中还告诉我们了许多典故如:草船借箭、空城计?
《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所以我建议大家都读一读。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是在我小时候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我是那样贪玩,不爱读书。直到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在姑姑家书柜里发现了一本《三国演义》。那时我已经知道《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出于好奇,我打看来看,才发现书中内容很精彩很有趣。尤其是红脸关公过了无光卡就斩了了曹操六员猛将,单刀赴会更是让孙权吓破了胆,实在是勇猛。不仅如此关羽还是重情重义的君子,为了感谢曹操的几天盛情款待,他居然让败走华容道的曹操离开了,为了找大哥他不惜自己的生命拼尽全力找大哥。还有那个忠心耿耿为了救主人儿子,不惜千里走单骑的赵子龙。如此惊心动魄的故事书把我深深的吸引了,我真的喜欢上读书了!
当我再大一些时,再次品读《三国演义》又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精神而屈服。不出茅庐便可算三分天下的情况,草船借箭更是气死周瑜,七擒孟获,俘获人心,为了刘阿斗的天下尽心尽职。与刘备的兄弟情谊,师生关系让人感动,为了刘备临死前的几句嘱托真正做到了为了蜀国,为没用的刘阿斗鞠躬精粹,死而后已。我欣赏诸葛亮的机智以及忠心。
而在一次考试失败过后,我感到特别的失落。当我计算出自己的分数,听到那一声:“顾羽,20!”心都凉了半截!晚上睡在被子里,怎么也睡不着,半夜里想起了我一直讨厌甚至可以说憎恨的小人——曹操。曹操,一个起初只是不起眼的人物,凭借这自己的坚持,凭借着一种信念,让天下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的一生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打到曹操,反而让他更加强大。记得他在刺杀董卓失败,却没有因此而隐居避世,躲避风险而是脱离危险之后,筹建起自己的军队他败走华容道,赤壁之战虽然让他元气大伤,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称霸大业。
有的人说曹操是一代枭雄,有的人说他是奸雄,在我的眼里不论曹操是枭雄还是奸雄,都不得不承认曹操的才华和他的'那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的诗句中的那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多么的豪气,充满这自信,充分体现了他那不拍失败,顽强奋斗的精神。再想想自己一次考试失败就让自己如此的失落,迷茫。不知所措。
曹操你教给我的是坚持,让我明白了坚持可以战胜一切。“振作起来”我不住的在心里默念,时刻牢记这曹操那不屈的故事。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还是我国古代文学圣殿中的瑰宝——“四大名著”之一。今天,我终于读完了这本名著。作品描写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统一全国这段历史时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这本厚厚的三国演义刻画了二百多个人物形象,为我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段历史故事,让我不禁感叹到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仅如此,三国演义也让我从一个个故事中悟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首先,我要说一说曹操这个人物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直都属于大胆型的人物,而且也十分奸诈。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人,明知自己错了,还要继续杀死吕伯奢,其无情无义到了极点,陈宫便离他而去,可是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很是耐人寻味:“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如果我们反过来想想,曹操如果不杀死吕伯奢,斩草除根的话,万一吕伯奢带人来追赶,他岂不是就要提前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吗?但是奸诈只会带来眼前的一点小利,如果一直奸诈的话,自燃就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儿人便刺杀曹操,可惜失败了,后接二连三陆续有人不断地刺杀他。曹操这个人物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奸诈,否则会造报应的。
与奸诈的曹操彻底相反的就是刘备这人,刘备生性善良,爱民如子,以仁义当先,在自己落难的时候,还带着老百姓们一起逃命,所以刘备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刘备给我的启示就是:人啊,活着,要仁义、谦逊、善良,得民心者得天下,才会有伟业建立。
然而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重视且善待人才。曹操不管是失了一个吕韦还是死了一个谋臣郭嘉,都十分地痛心。刘备则是比曹操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备的大将,但他很是器重赵云,几次留他,最终把赵云留了下来,归到了自己的门下,后来,要不是赵子龙,刘备的儿子阿斗早就没命了。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更是他重视人才的典范。刘备三顾茅庐,不辞幸苦,以真诚之心,请到了卧龙先生——诸葛亮。在孔明先生的辅佐下建立了蜀国。所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志同道合者,一同创建事业,这也许是成功之道。
在三国演义中,最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就是诸葛亮了,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军事家,他对刘备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学多才,帮助刘备打了多少胜仗,什么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真是精彩极了!从诸葛亮那儿我又知道了:做事有时不能直来直去,有时要讲计谋,略施小计,完美尽显。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又一次走进了《三国演义》,走进了那个群雄纷争的年代……
《三国演义》描写了自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多年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1191个,这些形象无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纷繁多姿,无不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在《三国演义》120个章回里,我最喜欢第46章《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我折服。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就命他10日内造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夜观天象,在第三日起雾时,去曹营借了十万余支箭,真是一举多得!不仅让曹营亏损十万支箭,还为东吴增加十万支箭,难怪周瑜对他心服口服呢!怪不得在“三绝”之中孔明占据“智绝”一席。诸葛亮令我崇拜,我幻想有一天也能手摇羽毛扇,头戴纶巾。遇事不再慌张,而是像诸葛亮一样,纵观全局,运筹帷幄,机智化解。虽然后世对诸葛亮有些神化,但是并不影响我将他视为榜样。
《三国演义》中,刘氏集团成员的.重情重义令我折服。关羽被曹操看中,却依旧千里迢迢寻找刘备;诸葛亮满腹才华,却死心塌地做臣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止因为它的情节,更因为它给读者传达了万世不变的思想观、价值观。“忠义”正是这本书传达给我们的价值观。
希望你能翻开《三国演义》,去结识个性鲜明的人物:以“智绝”闻名的诸葛孔明;以“义绝”闻名的关云长;以“奸绝”闻名的曹阿蛮,还有许许多多英雄豪杰……他们身处乱世,横刀立马,力挽狂澜,谱写出了一折折令人叹服的英雄赞歌!
《三国演义》令我受益匪浅。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呀!看那一代枭雄反被其害,前世的繁华,多变的江山,仅是过眼烟云。留下的还是那一片空旷的野地――
赤壁之战,可谓精彩。但这次伟大的战事,只能在史书中寻找它的身影。
从桃园三结义到乐不思蜀。英雄的一生,在刀光剑影下荒芜过去。战场的血腥,生活的诡异,让那曾经独霸一方的三国英雄,只留下一幅丹青。
他们的腰间,系着忠气;他们背上的一条条刀痕,刻着每一次历史的演变。
在他们无情的刀刃下,敌人的头颅滚入深渊。他们是鲜血的'化身,是冷酷的英雄!
英雄,是智慧的结晶。可在称霸一时之后,却是长夜漫漫无止尽……
英雄的一生是多么辉煌,但这一切,总会有结束的一天!
生,不过是东躲西藏,挥刀斩六将。
死,不过是在尔虞我诈之中,一眼万年。
生活,只是精彩的那一霎那。
英雄如此,江山如此。
刀光下的血已干涸,传奇般的三国已遥远……
英雄的一生,杀人无数。可他们刀下的最后一个灵魂,却是自己。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三国演义》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书中的大致内容我都了解了,去年的寒假我也读了这本书,并且在那次的开学考试时我还得了99分,可见我对《三国演义》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过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再次阅读《三国演义》以后我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
我以前看这本书时,我曾经说过:“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群雄混战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不过现在我知道了,它只不过是根据历史改编成的小说而已,所以我不得不失望地说,《三国演义》与真正的三国历史有出入,有很多像“过五关斩六将”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都是罗贯中虚构的。但这就是小说的魅力,《三国演义》因为有了这样虽然虚构但是精彩的段子,它才会显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因而流传至今还闻名于世。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解放全中国并把它建设得如此强大,是因为我们的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支持是革命胜利和国家稳定的根本。那么把这种观点代入三国时期后,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三个政权在建立时想尽办法让天下人信服,最后却都没能摆脱亡国的厄运。人民和国家领导人的理想是不同的,人民渴望和平的生活,而三国的.统治者们都想吃掉另外两国夺取天下,因此,尽管魏国有着最多的地盘和人口,吴国有厉害得使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殒命的领导集体,蜀国有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诸葛亮,他们还是回天乏术,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其实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民的支持都是革命成功和国家稳定的根本。三国之前,有商汤革命、武王伐纣、秦末乱世,这样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政权推翻失去民心支持的历史事件,三国之后隋唐乱世、五代十国、元末大起义、明末李闯王、清末辛亥革命、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在讲述同一个道理。
我们经常说,少数服从多数,人民永远是多数群体,人民的利益永远是领导人应服从的利益,我从《三国演义》中读出了这样一个大道理。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01-13
读《三国演义》有感01-19
读《三国演义》有感15篇06-21
读《三国演义》有感(15篇)07-01
读三国演义有感15篇02-01
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04-11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0-14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0-14
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02-19
《三国演义》读后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