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1-24 12:56:26 心得体会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随遇而安》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随遇而安》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随遇而安》读后感

《随遇而安》读后感1

  有这样一个主持人,他没有上过大学,却有渊博的学识;他不是科班出身,却红遍大江南北。起初对他的了解因为他的节目实在是太老少皆宜了,以至于这成为了我们家每个周末的保留节目。直到他在微博上死磕晚点的航空公司、发誓永远不准备去马来西亚,我隐约感到了他并非只是一个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主持人。

  《随遇而安》讲述了孟非的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我有时在想,是不是大脑过度运转产生热量才使他的头发慢慢枯萎,以致变成光头,比如葛优、徐峥、乐嘉、郭德纲等,也许他们称不上智者,但至少说应该是聪明人,孟非凝练语言和精妙的表达能力应足以证明这一点。

  孟非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读他的文字,就像是和一个见多识广的朋友,在一个午后坐在咖啡馆里天南海北的聊天。他随和幽默,讲的有滋有味,让你心中充满了向往。

  有一个新闻界人士评价这本书,说孟非的经历其实没有那么曲折离奇,他的那些选择也是不得已,不值得大家如此崇拜。但我觉得能说出这样的话,他就已经输了。孟非的经历的确不是他自主选择的,但那些艰难的处境和年头,不是任何人都扛得过去的,过不去,就是粉身碎骨萎靡崩溃,可孟非扛过去了。

  看一个成功人士的自传,你总不能指望复制他的经历,又或者说跟随他的脚步,但你可以做的就是体会他的态度,无论是对人、对工作、还是对人生,这种态度都是你所能获得的最大财富。

《随遇而安》读后感2

  孟非的时评,往往心怀悲悯,他对社会底层人民有种近乎执着地偏爱,在《孟非读报》中,他不止一次谈到房价、农民工、社会留守儿童等各种社会问题。很多媒体人都是知识分子出生,对这些人缺乏了解,所以当他们谈论这些话题的时候往往带着种自以为是的清高和隔阂。而孟非,却总是一针见血,直指人心,真实地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毫不掩饰他面对社会不公时候的愤怒和惋惜,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时评《孟非读报》再次成了节目的收视率最高点。

  看了这本书才真正体会到,孟非的深入是出于了解,而非想当然。高考落榜后的他,跟着朋友闯过深圳,做过各种体力活,回到南京之后,招考进了报社印刷厂,又做了一年多的印刷工。每天同其他工人们挤在一起,睡臭烘烘的行军床,值夜班,浑身黑漆漆脏乎乎,打饭洗澡的时候都被人嫌弃。如果不是因为一次工伤,又受到了领导的不公正待遇,孟非也许会一辈子在印刷厂,会实现他成为一个组长或者车间主任的美好愿望,远大理想。

  离开印刷厂之后的`孟非,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电视台,成为了一名临时工。记得当年,初次听到孟非这一段经历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大多露出了不屑的表情,意思是:孟非能够进电视台,还不是因为他爸妈都是台里的领导,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我爸妈也是台领导,那么我也可能……

  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父母的职位和关系固然可以为子女提供一个较好的机遇和平台,但是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得靠自己。

  我想,孟非的性格里,是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果敢和无畏,他不偏激不执迷不轻易妥协,而是顺应本心,尽力去完成他需要做的他想做的每一件事。

《随遇而安》读后感3

  从默默无闻到光芒四射,从童年重庆到少年南京,从摄像到记者再到编导,制片人,最后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就是孟非。四十年,人生坎坷,跌跌撞撞地成长,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如同一块美玉经过岁月的雕琢,熠熠生辉。

  “随遇而安”,一步一步成长,则是他心路历程的唯一答案。

  孟非教会我脚踏实地。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我贴着地面行走,不再云端跳舞。”云端的风景固然美丽诱人,但贴地而行才是人所在的状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要妄想一步登天,如果云端和地面有一个梯子相连,那么你能做的,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摔倒后爬起来才会变得坚强,生命才会精彩。他让我懂得:不能在低处稳步,何以在云端跳舞?不能脚踏实地地努力拼搏,又何以逼向人生的顶峰?

  孟非教会我,“成长”的路上也要放弃某些东西。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包括你我他,做不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自己力所不能及之时,为前途之计,需要放弃时一定要勇于放弃,这也许也是成长道路上很艰难的一课

  放弃就是在上错车时,及时下来,不然会一错再错;就是在不能成为一块大基石的时候。安心去做一颗默默无献的石子。因为放弃,造就了成功。

  孟非教会我,成长需要时间。

  在自然界或者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都是以漫长的时间为代价的`。古有在荒无人迹的冰雪世界里含辛茹苦十九年的苏武,终于成就了世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今有孟非从平凡无比到知名主持人的美丽蜕变。从古至今,这一个个“迟到”的风景哪一个不是以漫长的时间为代价的呢?

  迟开的桂花最香,晚放的菊花最久,酒酿的老酒最纯,晚成的大器最有价值,他们明白,自己是一坛美酒,年代愈久,芳香愈烈。

  “迟”又何妨?

  孟非,用他四十年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生命因成长而美丽需要拼搏,需要懂得舍弃,需要去耐心等待,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成长。因为“生命因成长而美丽”。

《随遇而安》读后感4

  小学时,老师曾说“随遇而安”是个贬义词,意指一个人不求上进,叫我们千万不要做随遇而安的人,我一直把老师这番话记在心里,直到最近看了《随遇而安》这本书,想法发生了转变。

  《随遇而安》是江苏电视台主持人孟非所写,听他在节目中说起书的内容,我的兴趣被引发,最近便从咪咕阅读的书库中找到了这本书,细细品读一番。

  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像孟非这样的著名主持人肯定是名校毕业,通过书中记录,我发现他并未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孟非进入印刷厂成了一名印刷工,之后经历过电视台打杂、摄像、记者等一系列毫无关联的职业,最后才走向主持人岗位,而他一做便做到了全国知名主持人的位置。孟非的成功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必然性,验证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没能考取大学是由于孟非的严重偏科,高考语文满分,理科却不及格,因而被挡在了大学门外,但坚实的文学功底成为孟非之后获得成功的一双翅膀。没能考上大学对那个年纪的青年来说必然是巨大的挫败,但短暂低迷后如何面对前路才是更需要考虑的事。“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又打开一扇窗”,老天并不会让身处逆境的人走投无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怨天尤人,就此萎靡不振。虽然没能走入大学校园,在社会这所大学中,孟非从未放弃自我学习,他不断丰富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让他拥有能够走上主持人岗位的可能。

  孟非所指的“随遇而安”并不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他想表达的是,人生肯定会经历起起伏伏,无论处于巅峰还是谷底,保持平常心才是该有的状态。即便遭遇不顺、看不到前进的.方向,也无需放弃自己。该做什么便去做,想做的事都认真做好,只要不断积蓄翻盘的力量,必然有厚积薄发的一天。

  随遇而安体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其实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只要秉持这样的心态,持续发力,任何状态下我们都有再攀高峰的可能,这样的“随遇而安”未尝不是好事。

《随遇而安》读后感5

  淡定从容,随遇而安。

  ——题记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而每个故事却又都千差万别,但这个词却有点以不变应万变的味道。随遇而安,是指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它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孟非从重庆的童年生活,黑暗的高中生活,印刷厂辛苦的工作以及走上电视之路的风风雨雨中坚持了下来。四十年的人和事,四十年的酸甜苦辣,最终被浓缩为四个字:随遇而安。坚持自己的信念,踏实的做着自己手中的一切,这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积攒自己的阅历,磨砺自己的意志。待到破茧成蝶日,终于翱翔在天空。

  书中每一句都透露着朴实与平淡。尤其是自序,写的非常谦虚,但却是发自内心,朴实真华。我无法真正领悟到孟非的那些斑驳的记忆,它们在他的脑海中,历久弥新。误解,嘲笑,刻薄……这些恰恰成为了他登上成功的阶梯,斑驳的记忆一步一步地被他的脚步所泯灭。因为聪明的人会把这些当作他们日以发愤的动力,而愚笨的人,选择遗忘,认为那只是一场失误罢了。

  三个月的新疆生活,孟非完全地融入了那块土地,悠久的历史和博大文化让他沉迷。他曾想过有朝一日,放下所有,在茫茫戈壁滩上看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赏人生酸苦,品记忆辛辣。

  由一个印刷厂的'工人,成为一位知名的主持人,这光鲜的背后,是一个人执着,自信的结果。虽然他的成功不可复制,但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却可以粘贴。一路走过,风风雨雨不能白白承受。趁着有理想的时候,趁着有热血的时候,趁着还有资本拼一把的时候,尽管放手一搏。

  随遇而安也说明了孟非面对人生的心态,四十无惑,这个时候的人就应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承认,虽然我们还是年少轻狂。摸爬滚打的时期,但是人生正因是这样的历程。慢慢地,慢慢地,衰老。所以,如果还有遗憾,趁你还有现在。

《随遇而安》读后感6

  终于将雪藏在手机里的《随遇而安》翻出读完。

  一直不喜欢看名人传记,总觉得书会刻意美化他们的一生,比如一个芝麻点的小事变成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大事。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看到他们璀璨辉煌的一生,让我觉得自己是如此暗淡不堪,内心的自卑嫉妒之心本能排斥而已。

  但是,孟爷爷的自传却让我有了别样的体会。

  童年篇,孟爷爷通过一个孩子当年最真实的心态和视角,用其磨练至今的文笔,给我们描绘了70年代知识韵味浓厚、邻里情谊深厚的重庆。

  中学篇。真的很难想象,如此成熟稳住的孟爷爷,竟然会有一个如此叛逆的中学时代。在这几年,孟爷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昏暗,但是孟爷爷却只是轻描淡写地将这些不公、挫折讲述出来。没有抱怨,没有愤愤不平,也没有长篇大论的深远意义,只是讲述了一个懵懂少年随“遇”而安的故事。

  工作篇。孟爷爷向我们生动描述了他的工作内容,他的淳朴工友以及个性领导,而对于他自己努力,确甚少描述,向我们展示的.更多是一种踏踏实实、随遇而安的工作态度。

  探险篇。我将文中孟爷爷拍摄纪录片的经历归纳为探险篇,应为我真的觉得这就是探险。新疆行,热情的民族,凶险的吊桥,广阔的美景,无不勾引着我对新疆的无限向往。尽管希腊、德国、以色列之行,并无凶险,但在孟爷爷独特视角的描述下,对这些国家有了不一样的了解。有似发现新大陆的惊讶,也有似感受新文化的冲击。

  尽管对《非诚勿扰》的热度已不再,但是对孟爷爷的倾佩未曾减退。向孟爷爷学习!

【《随遇而安》读后感】相关文章:

随遇而安的心情说说09-15

简短的随遇而安的句子01-03

关于随遇而安的句子03-16

随遇而安英文怎么写05-24

随遇而安英语怎么写05-24

简短的随遇而安的句子 3篇02-08

简短的随遇而安的句子 (3篇)02-08

人生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说说05-02

随遇而安心情豁达的说说文案摘抄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