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01-08 10:07:5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数学的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的心得体会1
本人看了《小学数学新课标》之后,感觉它在旧版的课标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原来是一些基础性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好就可以了,现在并不只是这样,而是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数学学以致用,而且是快乐地学习数学。我肤浅地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原来小学数学中的“两基”变成了现在的“四基”。多出的两个方面是“基础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在以前要求的仅仅是小学数学基础性的掌握,而现在却是把小学数学的要求提高了层次,要求把数学的基本思想也要贯穿于数学教学中,同时要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这样也就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并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确实这样一种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的环境,对于学生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深厚的独立探究潜在习惯,也体现了新课标在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精益求精的态度。
其次,对比新旧课标的基本理念,我发现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是新版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思想的培养。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群体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差不多是“因材施教”的意思,但是并不是个别教学法,而是根据班级来衡量,这样我们就可以让不同的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另外,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该把数学上一下数学思想融于学习数学之中,这样从学生的小学阶段就开始了解一些经典的数学思想,那么对于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会有莫大的帮助。
再次,新课标中的应用意识,让我们看到在数学教学应该去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培养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因为大家都知道,不要做书呆子,应该尽可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既可以为生活提供便利,也可以让自己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积累知识,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一种通过在生活中来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是很好的掌握数学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通过实际生活来探索数学的兴趣,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更好地独立思考素养,更能在将来数学学习和进入社会都有着有益的助力。
以上,就是本人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一些浅薄的心得体会,我想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把这些体会浸润其中。当然,无论如何,作为教师要不断探究数学教学,让学生在高效学习数学过程中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数学的心得体会2
针对乐老师第一天上午讲的背景情况和交大的优秀教学传统及引进实践环节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背景情况
高职高专类学校的学生数学课程基础差,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来说也比较差。许多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考试成绩往往偏低,大面积不及格,达不到教学要求。学完《高等数学》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学生连导数都不会求。这表明这些学生不仅仅是基础差,甚至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都是不好的。所以如何应对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和生源差异带来的提高教学质量难的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生的特殊情况使教师的负担加重,好的教学传统难以继承,人常说:好学生才能练出好老师。确实,教学是相长的。教师的敬业精神下降,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有人说,高职教育的出现是为了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竞争中他们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鄙视职业教育,轻视职校生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人事部门也在人才标准上仍存在严重的普通高等教育优于高职高等教育的偏见。因此,就业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的看法
1、针对高职高专类学校的学生数学课程基础差的问题,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抱有人人皆可以成才的信念,对学生要因材施教。高等数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要降低教学的理论难度,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使目前的考核方式与时俱进。变终结式考试,为过程评价。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2、教师工作压力过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领导者对教师的关爱,就要体现在如何减轻其负担上,学校应尽可能从各方面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让教师得到“赏识”,激发教师积极性。尽管学生成绩不高,领导要看到学生基础差的事实,赏识教师的成绩。当领导的有时会认为“成绩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讲不得了。”其实,每一位教师哪怕取得一点进步,得到一点鼓励,就会给他带来一种成就感,相信自己还会做得更好。所以,倘若领导多赏识他们的成绩,会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精神动力。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使其发挥内在潜力。
3、拓展高职高专生就业的问题。高职高专教育主要培养面向实际应用的操作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定单培养”,走产学结合的路子。更新观念,转变企业选择人才的思路。让学生认识到一定会学有所用,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交大的优秀教学传统和引进实践环节
乐老师谈到的:交大的优秀教学传统1、注重基础,强调质量。2、多层次多模式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3、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情况选择层次。引进实践环节:1、融进教学软件教学和应用实践。2、改革数学模式,教学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3、提高学生的应用实际问题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对我的启发很大,尤其是应用实践和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两方面我深有感触,在几何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繁难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易懂,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应用实践方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谈谈我的体会:
四、我的做法
我在对非数学专业的学生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时通常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授课,由于数学本身是一门分支比较多、难度比较大的学科,如果不对数学教学进行创新,那我们的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教起来也不是一件易事。在进行传统教学的同时适当地利用一些非常规方法来组织教学将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1、预习式教学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许多老师通常都强调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前预习的环节。预习式教学就是要求老师在讲授下一部分内容前给出其中的要点和注意点,最好以一个提纲的形式给出,并且在下次授课时进行课堂提问,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重点进行讲解,而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从头至尾来讲所有的内容。这种方式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2、实习式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前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课,师生之间的交互性不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充当了一个知识的接受者,这种接受是被动的,缺乏互动性,作为高数老师为了能使自己的学生更好地掌握那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应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地安排一些时间来尝试实习式的教学,当学生学完一些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好学生自己挑选其中的某些内容在课堂上讲解,让学生自己充当一次教师,而老师可以在旁边进行适当的记录与提示,当学生讲解完毕,老师可以就其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或补充,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复习方式更好更熟练地掌握住所学知识,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主要应用于一些习题课或复习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去处理。
3、讨论式教学
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而又乏味的学科,在数学中的各个分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数学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非常多,因而,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些和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并安排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其中,当学生的讨论出现较大错误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醒,确保讨论的正常进行,通过这种设疑与讨论更能锻炼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使枯燥的数学问题不再神秘与可怕,增长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这种教学法主要应用于那些内容比较多、概念比较含糊以及学生容易混淆的章节。
4、游戏式教学
高等数学对于我们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地难学,一些概念根本搞不清楚,一些重要的公式不容易记住,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学教师应该将一些枯燥的数学公式和概念进行游戏化,在教学过程中来组织一些数学游戏,而游戏的参与者就是学生,通过游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所带给他们的快乐,而不是痛苦与迷茫。这种教学法是一种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一种好的授课方式,也是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
总之,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
对授课的安排方式和处理方法的建议:
1、首先远程教育授课方式是比较好的,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听到和感受到教授们的现场讲解。
2、教授们的新的教育理念和好的解题思路能直接传授给我们。
对新旧知识的连结和灵活的运用有一定启示。
3、对高职高专类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的情况如何教学多做指导。
例如:从知识深度、学习兴趣的提高、考试方式和难度、实践性实验等方面如何去把握。
4、在增强高数的趣味性讲解方面多做指导。
如何增强高数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的心得体会3
对于许多文科学生来说,数学也许是一个令人有些畏惧的名词,有些同学也许就是因为数学学不好或者不太喜欢数学,而选择了学文科的,高等数学学习方法与经验。但是,对于任何一个文科生来说,数学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把数学比做是文科生的生命线,有人说数学和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名文科生的层次,这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学好数学.
在我看来,数学其实是一门非常奇妙而有趣的学问。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敢于发现的眼睛,你就能够找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就会对它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既对数学感兴趣,又下定决心努力学好数学,那又怎么会学不好呢?
课本对于数学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做的试题,有很多都是课本例题或其“变种”只要花上一点点时间把课本好好看看,要拿下这些题便易如反掌;反之,要是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都含混不清,不但基础题会失分,难题更不可能做得好。数学的逻辑性、分析性极强,可以说是一种纯理性的科学,要求思维清晰明了,因而基础知识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数学不是特别好的同学来说。
以下是我个人觉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必要的几点:
1、按部就班。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的经验是,每新学一个定理,便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本训练。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常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4、标出重点。平常看题看课本的时候,碰到有好的解题方法或重点内容,可以用鲜艳的彩笔划出来,以便以后复习时能一目了然.
最后想谈谈数学这一科目的应试技巧。概括说来,就是"先易后难"。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头脑清醒的时候,本来一些较难的题也会轻易做出来;相反,头脑混沌的时候,一些简单的题也会浪费很多时间。考试时,遇到拦路虎是不可避免的,停下来有两种可能,一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出来,但由于耗费了大量时间,接下来或者不够时间做完题目,或者担心时间不够,内心焦急,一时连简单的题也做不出来了;二是还是没有做出来,结果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连后面的题也没做完。而先易后难,则是愈做愈有信心,头脑始终保持清醒的状态,或者最后把难题做出,或者至少保证了会做的题不丢分。
20xx年10月自考下来,高数工本只考了75分,我望着一尺高的草稿纸,回想近三个月来的日日夜夜,不禁“有所叹焉!”遂将一些心得,形成文字,没有整理,希望有兴趣一阅的朋友批评、交流。
20xx年8月,我决心自考计算机应用专业,老婆不反对、不支持、不打击、只出钱。当月报考了高数工本和C++。我选择了难度,选择一个希望。自考者多数同时还有工作,我是一名警察,不仅要上班,还要加夜班,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也不能听课,也不可能有时间去听课。自1993年7月高考失利已来,离别校园已九年有余。重新捧起数学,且为占10学分的高数工本,难度之大、时间之促,与高考不相上下。
经验:做完一切书上习题、不会做也要把答案抄一遍。
要不然,如何用得完那一尺高的草稿纸!我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做题上,不值班的时候,常常演算至深夜、至次日凌晨。遇到不会做的题,就把参考答案看懂,再演算一遍。
教训之一:只做习题、未做例题
其实,我的第一经验是最重的败笔!临近考试时,我开始作历年试题,做下来才顿悟。第一是例题、第二是例题、第三还是例题!大家对本次自考最后一题有印象吧?是例题!历年大题,均有例题或其“变种”!事实上我们教材中的“总习题”有一定难度,而且每题花时不少!我们的自考,一般不会考那么难的。而我平时花时最多的是“习题、自测题、总习题”,为完成之,不得不减少了看书和例题的时间。完全的事倍功半!(猪啊!)所以建议后来者:重视例题,要自已会做。习题中,重要章节要做、少部分不做,自测题在完成一章后做,总习题不做。
教训之二:全面出击,没有重点
我从头至尾把教材做了一遍,因为内容太多,公式太多,结果做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到最后,脑壳里仍是一团酱糊。其实,高数是相当严密的科学(还用你说!),从头推到尾!几个重点:极限、导数、不定积分、空解、微分方程,书后都有大量的习题,一个小题就有二十至三十个子题,这就是重点罗。
教训之三:死钻牛角尖,看得太难
举个例吧,求微分方程的解,我在“二阶常系数非齐次方程”一节上,花了些时间,先看不懂,做了许多题,看了许多例题,才搞明白是怎么回事!结果一看历年试题,人家根本就不可能出那么繁的题!这样的例子很多,还有各种物理应用,也根本就不会考!而傅立叶级数,只要会公式,三个边界上公式,就可以了,至于如何来的、如何应用,可以不去管他。于是我得出一结论:看不懂的,根本不会考。看得懂的、似是而非的,就要多看多练习。
给大学新生——高等数学学习方法
目前,每当一年高考结束,数百万高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奋力拼搏,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升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各类高等院校开始在新的环境进行学习的时候,社会上各大媒体都会不断地重复一个话题:一个高中生怎样尽快地从心理上、生理上等方面溶入新的环境,成为一名合格的大一新生?而且不时的在电视新闻或报刊出现大一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沉眠于网络或电子游戏,而跟不上大学的学习进度而退学的'例子。笔者认为:一个高中生升入大学学习后,不仅要从环境上、心理上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同时学习方法的改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我在高等工科院校从事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已有三十余年,高等数学在工科院校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大一新生必修的课程,它对于各专业后继课程的学习,以及大学毕业后这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状况,高等数学课程都起着奠基的作用。如在校的继续学习中只有掌握高等数学的知识以后,才能比较顺利地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如物理、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等等,也才能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又如当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要很好地解决工程技术上的问题,势必要经常应用到数学知识。因为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学方法已广泛渗透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中。因此,工科类的大一新生在学习上一个很明确的任务就是要学好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的心得体会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探寻不同的算法,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到底应该如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为学生创设算法多样化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应该是能够紧密联系他们生活实际,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现象或问题。而且这些现象与问题中含有数学价值,学生能从中发现客观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科书在编写时作了许多努力,教师的任务是把教科书中的学习材料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学生感不感兴趣、想不想学习、愿不愿探究;二是学生有没有回忆起相关的旧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与方法;三是学生是不是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法与打算。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5×25×8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的方法很多,(1)先算 5×25=125再算125×8=1000(2)把8拆成2×4,先算5×2=10、25×4=100,再算10×100=1000(3)先算25×8=200再算200×5=1000(4)先算5×8=40再算40×25=1000这样的题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效的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算法多样化创造了机会。
2、为学生提供算法多样化的平台。
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面对问题,教师应该不是告诉他们可以(应该)怎样算,而是应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以“做”而非“听或看”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正确的算法,而且提高了自己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促进自身的整体发展。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自己的独特的想法,我们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试一试,用自己的策略去尝试解决。教师只要注意:一是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保障每一名学生都有独立探索的机会;二是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尽力寻找问题的答案;三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是及时给予合理化的建议。
3、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算法多样化的品位。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得到了问题的答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为交流创造条件,他们既有交流的愿望,也有交流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都参与交流,交流的组织形式应是灵活多样的。同桌学生之间或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频率高、机会多、参与面广,可以在此基础上再组织班集体的交流,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倾听别人的想法,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4、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升华算法多样化的内涵。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找到的解决方法只要是正确的,就都是好方法,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些方法是学生的创造,是他们的学习成果,其中既包含着数学知识,还包含了宝贵的精神和态度。
教师应“允许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如果把学生自已喜欢的算法看做“基本算法”的话,每个人心中的基本方法是不同的,在不同的阶段,基本方法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自已选择“基本算法”,并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但是强调个体的“基本算法”并非到此为止,还需引导探索、“多中选优”。
总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它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教给方法,学生尝试,练习巩固提高),使数学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学到自己需要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达到算法最优化。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解题的方法,更在算法多样的过程中彰显了自己的个性,在数学上获得了不同的发展。
数学的心得体会5
12月15日--17日,我有幸参加全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观摩了35节示范课,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我把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多媒体的大量运用
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都很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看的出都是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在手动不能实现的条件下化抽象为直观形象,为突破难点服务,所以适度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是很好的。
2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在创设情景时,要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不是为了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智慧之花开在孩子们的手上。我们老师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俗话说:心灵手巧。要学好知识就是要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名家的课。
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在这提出来请大家指点:
1在课堂上教师要适时等待,延缓思考速度,学生有时会将思考结果暂时遗忘。此时老师如能适时等待,在等待之后学生还处于“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未达’的.状态,教师在对其难点相机点拨、指导而不适用七凑八凑来评价学生的思考成果,想必学生的感受会好一些。
2改变问题拓展思维广度。学生的数学学习受生活经验或原先只是基础影响较大,当新问题和旧经验产生冲突时往往会迷失方向做不出正确判断,此时教师不可操之过急,用改变提问角度的方式来理答,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从事农村教育的我,感触多多在今后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业务知识,让农村的孩子走出农村,争取与城市孩子无差异,但我知道,这需要我付出很多,但是我愿意,我愿意为农村教育付出我的一切。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
数学的心得体会6
这次为期四天的双语教学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培训机会。培训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教师向我们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教学技能与不凡的课堂驾驭能力,我们A组7位教师进行了双语课的示范教学。特别是肖英莺、张兰丽、刘显中、王文珍等老师在双语课的实践环节中展示了不同的风采,但是我们A组7位教师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技能、教材把握、课堂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耐心指导与真诚帮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培训期间,教师们还就双语课堂中,汉语与苗语结合的研究及使用比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这段时间的培训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也使我对小学数学使用苗语和苗汉双语教学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结合所学理论与这四天的教学实践,我对小学数学双语教学有了以下三点新的认识:
一、数学双语教学应以数学学科目标为首要目标
由于数学双语教学的本质仍是数学教学,所以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学科目标应与使用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数学教学的学科目标完全一致,即相同的教学内容,不论采用双语还是单语进行教学,都应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学学科目标应是数学双语教学必须首先达成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要同时教授数学知识与专业苗语知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在规定课时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教师一定不可因此降低教学要求或减少教学内容,造成人为的“学科损伤”。严格遵循“数学学科目标优先”原则,尽量在双语课堂上毫无保留的达成数学学科目标,是对数学双语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应侧重苗语的工具性
语言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交流,“哑巴苗语”、“苗语”显然违背了我县开展苗语教学的初衷。与全县倡导“全民苗语”,家庭成员之间同时使用苗语与母语两种语言进行日常交流的情况不同,我县的小学生很难在下课后找到一个适合听说能力培养的非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很好的弥补了苗语课时有限的缺陷,延长了学生在校内学习苗语的时间。我认为双语教师应该教学中应侧重苗语的工具性,注重培养学生苗语听说方面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养成用苗语进行交流的习惯。
三、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地增加苗语在课堂语言中的使用比例
从学习语言的角度考虑,全苗语的语言环境最有利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然而,我县的在校语言环境是汉语,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语言环境也为汉语,完全使用苗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淹没式双语教学模式不符合现阶段我县的县情。我认为,在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开展的初期,教学语言应以母语为主,教师多在组织课堂教学、管理课堂秩序时使用苗语。所使用的苗语语句应当语法简洁、词汇简单,清晰、洪亮地用比较慢的语速发音,必要时,可以使用夸张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在学生逐渐熟悉双语教学模式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苗语的使用比例。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苗语回答,着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随着学生苗语知识水平与课堂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策划一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用苗语交流数学知识,讨论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的能力。当学生的词汇量足够大,阅读能力也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苗语短文,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更多的接触苗语知识,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苗语文化意识。这一阶段达成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发展,属于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在具体的一节双语课中,教师也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灵活调节苗语的使用比例。若教学内容难度颇大,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吃力时,教师应将汉语作为主要的教学语言,减少学生的语言理解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复杂的数学知识。相反,若某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就应该在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多安排合作与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苗语口语的训练。
以上是我这几天的培训对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三点认识,我相信这次培训的参与者都或多或少的对双语教学有了新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将我们的理解与设想运用到实践中,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使得我校双语教学实验的步伐走得更稳、更快。
数学的心得体会7
刚刚接受新班级,对一年级的孩子不是很了解,不了解他们的脾性,也不了解他们的数学水平在那个位置上面,所以在教学的初始,确实出现了许多困难。幸而在校^领`导老师和教研组长的指导下,使我不断成长。
首先我得了解他们,这样才能根据孩子们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的内容。我花了好多时间跟孩子们在一起,如课间操期间,和他们跳绳,聊天;在第二课堂的时间里,和他们一起练队形队列;和他们一起扫地,摆桌椅……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让孩子们多了解我,使得师生的关系日益融洽。
其次就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需符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我了解到一年级的孩子比较活泼,好动。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创设情景的经验,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
一、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首先就要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如果在课堂上单一的征对一些枯燥的计算进行讲解必然不会引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乃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特别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我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的时候,我把整个练习三当成是一个故事:几个动物一起回家,首先他们得找个伴一起回家,每个动物手里拿着一个号码牌,只要这两个号码牌的数字能够凑成10,那这两个动物就可以一起回家了。回到家之后,发现没有带钥匙,得找对钥匙才能开到门,如何才能找对钥匙呢,就需要算简单的算式,算对了就是对的钥匙,动物们就可以一起回家了。进到屋里面,玩什么好呢?小猴子提议玩黑白棋,期间猴子问小白兔,白棋有多少个,黑棋有个,黑棋比白棋少多少,白棋比黑棋多多少,可以列出什么样的算式。小猴子和小白兔在下着棋,小熊提议他去买些水果回家招呼客人,于是小熊就去买了P47图1三种水果,大家一起来讨论,可以怎么列出算式呢?等他们正吃着水果呢,发现刚才小猪也出去了,他说他买了9个苹果,放了两个在厨房,放了两个在客厅,让动物们猜一猜他手中袋子里的苹果有多少个,谁能列出算式,谁就可以分去袋子里的苹果。小动物们玩得好开心啊,小蜜蜂提议它们去河边玩捉迷藏,要过一条河,就要跨过每一个石头,每一个石头都是一道算式题,要答对了石头才能让你从它身上踏过去。就这样,整一节课,同学们都非常活跃,他们把自己代入了动物王国这个角色当中,再也不会像以往上习题课那么沉闷了,他们在活泼生动的氛围中,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生动有趣。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在讲授“整理书包”这一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体验整理书包的必要性,再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舒适,美好。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的心得体会8
4月10~11日, 我有幸参加了由普兰店教委组织到所辖各高级中学的听课学习活动, 这次课的主题是“基于问题式教学研讨”,学到了不少东西, 深感作为一个新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 深感不虚此行。 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我听的是第102中学、第2中学、新建高级中学、第1中学、第38中学以及海湾高中的数学课和各自的公共展演课, 可以看出每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 亲切大方的教态和灵活的机智, 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 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 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 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按照教学规律, 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从课堂教学中, 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 不仅备教材, 还备学生, 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教学过程细致, 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看, 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 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 每一句话都很精炼, 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 板书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 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 做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第一节课听的是102中高一陈维菊老师的课, 教学中老师没有过多华丽的言语, 但是平易近人的教态消除了学生因多人听课带来的 1
不便,自由主动的探讨老师抛出的问题, 而后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对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非常的适用。 这节课老师更倾向于思维的点拨。
第二节课听的是2中李俊老师的课, 李老师的导学案可以看得出来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很有条理性, 通过一个问题设计7个小问题, 来给出一类问题的解决思路, 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 能够跟着老师的步骤走, 还会提出自己对于问题想法及变式题型, 可见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收效很好。
第三节课听的是新建高中的高一黄莹老师的数学课, 课堂上老师先复习巩固了上节课的作业, 并不断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很好地提示了其余同学。在新课处理中考虑到知识的难易程度适中, 采取放手让学生承担部分授课, 让有能力的学生来教学, 不但活跃了课堂, 对教者和听者都有益, 无形的催化, 不得不叹老师的高明和胆识,无疑又是一堂成功的教学案例。
第四节课听的是1中高二刘莹老师的数学课, 课堂上老师有讲有练, 学生有讨有论, 很是活跃。
第五节课是第38中学高一《正弦函数的`图象》,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 针对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 检查学生对对已学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及作法的掌握情况, 引出对如何作正弦函数图象的作法。 其次师生共同借助正弦线, 完成函数图象, 师生共同小结得出“五点作图法”。 最后,由浅入深, 分别完成图象的练习, 充分体现了第38中学针对课堂转型实施的“二、四、三”模式。
最后一节课是海湾高中《正余弦函数应用》, 本节课主要围绕导学案中设置问题——零点问题和值域问题进行展开, 每题四个学生进行板演, 针对出现的问题小组讨论,教师点评。 充分体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
总之, 这次外出听课学习, 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在以后的教学中, 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课后认真反思, 坚持写好教学后记, 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 争取成为一名有思想, 有特色让学生, 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
数学的心得体会9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科学.它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说,学好数学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当时的数学学习:
1、课前认真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得听老师讲课,通过预习,掌握度要达到百分之八十.带着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去听老师讲课,来解答这类的问题.预习还可以使听课的整体效率提高.具体的预习方法:将书上的`题目做完,画出知识点,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5-20分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练习册做完。
2、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当老师让同学去黑板上演算时,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如果遇到不懂的难题,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求甚解.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否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3、课后及时复习.○写完作业后对当天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以适当地做25分钟左右的课外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其课外题内容大概就是今天上的课。
4、单元测验是为了检测近期的学习情况.其实分数代表的是你的过去,关键的是对于每次考试的总结和吸取教训,是为了让你在期中、期末考得更好.老师经常会在没通知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所以要及时做到“课后复习”。
二、期中期末数学复习:
要将当时的单元检测卷订成册,并且将错题再做一遍.如果整张试卷考得都不好,那么可以复印将试卷重做一遍.除试卷外,还可以将作业上的错题、难题、易错题重做一遍.另外,自己还可以做2-3张期末模拟卷。
三、数学考试技巧:
如果想得高分,在选择、填空、计算题上是不能丢分的.在考数学的时候思想不能开小差,而且遇到难题时不能想“没考好怎么办啊”等内容.在通常情况下,期末考试的难题都是不知道怎么做,但有可能突然明白的那种.遇到这种题目要沉着冷静,利用题目给你的一切条件进行分析,如这次考试有两个空白的钟,还有去年七年级期末的几题填空.这些条件都对你的解题有很大帮助。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有充足的时间,将自己的速度压下来,不是越快越好,争取一次做成功.大概留35分钟的时间检查。
最终提醒大家:多做题有一定作用,但上课听讲、认真答题及提高准确率、总结经验才是最重要的.还要将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当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此学习方法可能有一些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数学的心得体会10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新课标对以后的数学教学有着非常强的指导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新课标,在工作室主持人乔利荣的带领下,我们认真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关于《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核心素养》的报告,受益匪浅,现分享我的几点感受:
一、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
史宁中教授在讲座中说道:“如何在小学阶段,体现数的认识和运算的一致性”很重要。对于小学阶段的“数与运算”主题,尤其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这种整体性和一致性体主要现在:计数单位的统一。
不禁让我回忆起:20xx年杭州的“千课万人”论坛会中,曾听过特级教师张国良老师的《分数的加减法》这一课。在课堂上,张老师在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完之后,抛出了一个问题:“整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通过探索交流,孩子们发现:其实它们的运算本质都是“计数单位保持不变,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尽管形式不同,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灵魂”。顿时让听课的我豁然开朗!从整体上理解数和运算更加清晰,这样的前联后沿,让运算教学更具结构。
以往教学整数、分数、小数的运算教学时,常常都是通过现实意义说明各个运算的道理,缺乏一致性,让学生认为它们的运算不同,反而容易扰乱学生的思维。因此,20xx年的新课标将重点体现数的认识和运算的一致性。其实也是对我们这些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为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提供基础。
二、跨学科教学的挑战
新课标中提倡把跨学科的内容融于教学之中。通过多学科的横向联合,增强学习的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比如:近几年常常出现的数学阅读理解题,在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面对这样的改变,虽然让我觉得有些迷茫,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跨学科的教学提升了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要求。我们不仅需要钻研数学学科的知识,也同时需要去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尤其是语文、科学、历史等等),多听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堂。只有自己勇于“跨界”学习,才能践行“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才能更全面的培养学生。
在综合与实践方面也同时增加了跨学科的内容。把原来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以“主题活动”(小学)的形式在综合与实践中进行呈现,这也是学习方式的一大重点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灵活的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前概念,引导学生们在活动中讨论、质疑、交流,最后实现问题解决,有助于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三、传统文化要有数学
传统文化要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要践行在数学学科中,所以数学课程内容将增加了很多传统文化内容的介绍,比如:“曹冲称象”、“度量衡的故事”、“圆周率的故事”等等。同时,史宁中教授也提醒数学老师们:要注意数学学科讲传统文化要与其他学科的不同,要教会孩子们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传统文化的知识。例如:曹冲称象的故事中,除了介绍重量单位之外,老师们还要讲解“等量的等量相等”、“总量等于分量和”的道理。这些都值得我们这些数学老师去探讨,在未来的教学中认真的思考。
20xx年新课标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不断认真研读的内容,如:方程移到初中、百分数移入“统计与概率”、强调代数推理和几何直观等等。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新的理念总是需要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新课标的学习不仅让我明确了教学方向,也激励着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研究和成长。
数学的心得体会11
我这次参加网络研修培训,完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研修培训里面的真正内涵和丰富的知识面,与此同时让我个人感觉到知识的一种升华从这里开始,总的来说,形式多样,有名师的专题讲解和分享,有学员围绕专题而进行的互动讨论,为我们的教育生涯拓宽了更长更广泛的学习和教育方式,回首这半年来的学习,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在学习期间,我深深地感到了新的教育观念的冲击。这个冲击来自于教材、来自于教师、同时也来自于方法。精彩的知识面,让我吃了一顿营养丰富的理论大餐,并引发我不断的反思,而且专家们的那种自信和独特的个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们身上,我得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作学问的方法的成长,而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事业、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孜孜不倦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和作为教师、作为学者的闪光的人格魅力给我的感染。在这里,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我的教育,能更严肃地思考我所面临的挑战,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我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意识到了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教育中的分量,意识到了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的重要意义。
我们大部分教师对教育改革,认为只要考试选拔制度存在,教育只能是应试教育,任何先进的理念都只是美好的理想。于是,我们中很多人安于现状,停留于对教参的传授,对教育的不足、失误一味归咎于应试,归咎于学生的无知。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时间长了,不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教育技能的砥砺磨练,不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即使学习,也只是装了一些新名词、新概念,不与教学实践结合,消化成自己的思想。现在想来,不经意间我已成了新课程实施的阻碍者。
“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教授的讲座引发了我的思考,以往的课题研究是为了结题而研究,不是针对学生,而是针对课题评审人员,一度造成课题研究假、大、空的局面,写个开题、结题报告,再补上一堆资料,便可以名正言顺地结题了,久而久之,老师们对于课题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荡然无存,再加上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课题对于我们来说反而成了负担。由此看来,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课题的本质和重要性。
几十年的辛苦耕耘,已磨去了曾有的激情和梦想,留下太多的茫然与困惑。这半年来我们静静地聆听讲座,静静地写心得,徜徉在学习的快乐里。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自己的浅陋,也看清了过去的自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吃老本念头多,终身学习意识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无意义的耗费时间多,有价值的尝试探索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通过研修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我们今后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
在这次的研修培训中,听到最多的话除了“反思”便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们在交流时都有同感:教学有一定经验,所带班级成绩方面,我们可以说还是很骄傲的;平时读书也不少,可谈到论文方面,大部分教师可以说毫无建树。之所以这样,除了因为自己教学理论的匮乏,无法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还有很多老师是疏于动笔的,每次写东西可以说是挖空心思,而自己的评价永远是简洁的四个字“文不达意”,这就是我平时“读写分离”造成的结果。学生不练笔作文没有提高,我们教师也是这个道理。这次研修培训班的学习,每周必写的新得,可算戳到我的痛处了。所以,内心是很抵触的,但没办法,作业总是要交的而且还要争取优秀。每次如难产般的完成作业,但出乎自己的预料的是这样“艰难”的写了几次作业后,发现我在教学理论反面再不象从前那样无话可说,偶尔也可以“引经据典” 一下了,这就是进步吧!
数学的心得体会12
8月5日至8月7日,为期三天的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圆满结束。对我来说,短短三天是对教育理念的全新全面提升,受益匪浅。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观念洗礼,也有理论提高,知识积累,教学技能成长。
一、理论经验促进教师发展
8月5日,张主任做了《如何做好网络集体备课》的精彩报告。他的解释让我明确了什么是集体备课,如何做好网络背景下的集体备课,以及网络集体备课的操作方法。张主任的报告不仅有理论阐述,还有具体操作演示。这是一顿丰盛的精神盛宴。
二、引领名师课堂教学实践
在培训活动中,我们欣赏了徐长青教授的退学数学。著名的老师是著名的老师,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一种丰富,孩子和老师都会深深感染,短课让学生获得知识,锻炼思维,提高能力,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得到精神洗涤和情感升华;此外,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绩,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要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消化训练,激励自己成长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审视我的教学,并为我未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本次培训活动结束后,我将学习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还应该继续收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加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
非常感谢县教研室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平台,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而且激励了我,努力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好。
数学的心得体会13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研读了《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吴老师在书中用简明的语言,具体的事例,以“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几个版块,围绕“爱、勤、创”三个字深入浅出地将她一路走来的思索和心声娓娓道来。她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的良师益友。现将自己的点滴读书体会叙述如下: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爱”。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做教师,要爱教育事业,要爱每个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爱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给自己带来无比的快乐;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中的幸福。“当孩子们的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伸出热情的手,帮助他们扫清障碍;当孩子们内心充满孤独和惆怅时,我又走近他们,为他们分担忧愁,成为可以倾吐肺腑之言的知心朋友;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的时候,又是我满怀真诚地去欣赏和赞美他们,和他们共同体验成功的快慰。在学生们的眼中,我再也不是那个只管传道、授业、解惑的平面教师,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情和爱,能给予他们智慧和力量的立体教师。”以前,我也和吴老师一样,脑中有这样的意识:我是数学教师,把1+1为什么等于2讲清楚了,学生会解题了,成绩提高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学生的喜怒哀乐,学生的心理健康似乎与数学学习关系不大,那是班主任和父母的事。做为数学教师,总是单纯地从知识系统方面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心理对他成长的重大影响。我们校长经常教育我们要尊重学生,再看吴老师的书,吴老师把这做为她教学思想的升华,这中间有多少值得思考的`内容啊。只有内心充满爱的教育才是“心心相印的真教育”,只有充满爱的教学才能与学生在课堂上碰撞智慧,交汇心灵,感悟灵魂。
第二:教学要走进学生的心里。
听吴老师的课,吴老师善于激发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对每一位发言学生都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发言;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勇于创新。在她富有激励性语言的鼓舞下,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张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反思自己,一着急,就轻过程重结果了,一着急,就恨不得把学生的脑袋换成电脑,我把知识直接输进去了事,课上难免填鸭式。现在我终于明白,教师要敢于放手,为学生的学习探究创设更大的空间,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每个教师心中必须要有这个目标及落实这个目标的具体措施。未来的社会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课堂上老师拽的还太多,走教案的痕迹太重,还不够放开,要让学生在一定的空间里自由的去探索,少一些一问一答,多一些原生态下的自然对面;少一些“谁再来说说”告之标准解答,多一些“你是怎么想的”变为追问为什么;少一些教师指令,多一些自主探究;少一些教师独自的热情,多一些与学生的情感共鸣。把我们的热爱、把我们的真诚通过我们的语言、神态表示出来,把老师的热情四射变为学生的四射的热情。
第三:要创造孩子们喜欢又有营养的数学。
课堂教学是抽象的,有时学习数学又是枯燥的,许多人对数学是望而生畏。而数学又是有用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数学。好的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进而不懈地探索数学的奥秘,而不好的数学教学可能把学生扼杀在学习数学的初期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就显得十分重要。让每一个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份责任。吴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寻数学教学的方法,不断研究数学与数学教育的规律。课堂上,吴老师善于制造、把握、激发思维矛盾,将冲突在师生的交流、探索、辩论、合作中不知不觉地化解,学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感受着智力活动的快乐。学生在吴老师精心编织的智慧摇篮中孕育智慧,体验着数学学习的快乐,智慧的吴老师带着智慧走进课堂,又在课堂中播种智慧、催生智慧,带领学生走进了一个快乐的数学乐园。
书中还收录了吴老师的很多课堂实录和点评,读来却一点不枯燥,难怪孩子们会这么喜欢吴老师的课了。什么是课堂?用吴老师的话来概括就是:课堂是交流,交流需要真诚;课堂是生活,生活需要真实;课堂是生命,生命需要真爱。这段话,就足够我回味和深思的了。以后,我想我的课堂也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使孩子们慢慢地喜欢学数学、爱学数学、乐学数学。
总之,通过学习吴正宪老师的书籍,,聆听吴老师的讲座,使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方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孩子们奉献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在今后教学中,我尽力做到让孩子们学喜欢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做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数学的心得体会14
听数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20xx年11月11日,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听了两位数学老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两位数学教师的讲课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两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二、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共听了2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一节好课,学生既要学到数学知识,还要掌握学习方法。有时我在课堂上,唯恐时间不允许,造成了包办的情况,致使课堂效果不好,今后我们应努力研究的教学方法,熟悉了解学生,做到课堂教学向自然高效迈进。
数学的心得体会15
离散数学,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门十分困难的课程,当然也包括我在内,而当初选这门课是想挑战一下自己。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这门课程有一些初步的了解,现在的心情和当初也很不相同。
在还没有接触的时候,看见课本就想退缩,心想:这是什么课程啊,这叫数学吗,这些符号都是之前没有见过的呢!但是既然都说是挑战就没有退缩的道理。虽然不能说是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至少能说是忐忑不安。第一次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已经是落后别人两次课,前面的知识都是自己看书,所以难免有些看不懂,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有些定义性的东西就会混淆,我自认为是个越挫越勇的人,并没有因此退缩。超乎想象的是,老师讲课好仔细,好详细,因为前面的知识是为后面做铺垫,所以在后面老师经常强调,那么,我错过的东西也都掌握了。
在听过老师讲解以后,我觉得前三章自己都能很好的掌握。后面的开始深入一些,对于好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名词定义不能马上理解,但是只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看一下书本就能懂。有了这些认知,我觉得这门课的难点在于课程比较枯燥,好多理论的知识需要我们去理解。
前三章主要是认识逻辑语言符号,了解了数理逻辑的特点,并做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这些知识都是以前所学的进一步转换,只要将数学的函数符号逻辑化就行。也就是说,那些符号知识形式上的不同,实质上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之前的数学只需要运用结论证明其他的案例等。但是逻辑数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运用结论正结论。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这几章学着很轻松,只要熟练掌握公式定理就会觉得离散数学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困难。第四章讲的是关系。这一章,进一步认识、运用数理逻辑语言,熟练强化练习,深入理解。这一章的难度相较于前几章要繁琐些,有很多的符号转换,运算,运算过程很复杂。对于计算能力不强的我来说,这一章或许是最吃力的,即使知道原理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强化巩固,而这其中用到的还有线性代数里面的矩阵。第五章学的是函数,定义和高中所学一样,只不过是把它转换运用于数理逻辑,并用逻辑符号进行运算。虽说如此,但是这其中仍然有更深层次的概念和逻辑公式,如果单纯的用原有的思维是很难想透彻的。
第六章“图”和第七章“树及其应用”可以归为“图论”。在刚接触到“图”这一章的时候我是抱着好奇之心去学习的,因为这章都是关于“图”,想了解一下和几何图形的差别,所以觉得善长几何的我应该能够把它学好。但是不可否认,随着知识的深入,这一章一定会比前面的更难理解,更难学。因此,上课的时候听得格外认真,课后还找了一些相关书籍阅览。在看过这些书籍以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它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并且应用于我们整个日常生活中。比如:怎样布线才能使每一部电话互相连通,并且花费最小?从首府到每州州府的最短路线是什么?n项任务怎样才能最有效地由n个人完成?管道网络中从源点到集汇点的单位时间最大流是多少?一个计算机芯片需要多少层才能使得同一层的路线互不相交?怎样安排一个体育联盟季度赛的日程表使其在最少的周数内完成?一位流动推销员要以怎样的顺序到达每一个城市才能使得旅行时间最短?我们能用4种颜色来为每张地图的各个区域着色并使得相邻的区域具有不同的颜色吗?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实际问题都涉及“图论”。
这里所说的图并不是几何学中的图形,而是客观世界中某些具体事物间联系的一个数学抽象,用顶点代表事物,用边表示各式物间的二元关系,如果所讨论的事物之间有某种二元关系,我们就把相应的顶点练成一条边。这种由顶点及连接这些顶点的边所组成的图就是图论中所研究的图。由于它关系着客观世界的事物,所以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是相当有效的。哥尼斯堡桥问题(七桥问题),这个著名的数学难题,在经过如此漫长的时间最终还是瑞士数学家欧拉利用图论解决了它,并得出没有一种方法使得从这块陆地中的任意一块开始,通过每一座桥恰好一次再回到原点。
树是指没有回路的连通图。它是连通图中最简单的一类图,许多问题对一般连通图未能解决或者没有简单的方法,而对于树,则已圆满解决,且方法较为简单。而且在许多不同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家谱图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将每个人用一个顶点来表示,并且在父子之间连一条边,便得到一个树状图。
图论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图的染色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来源于著名的四色问题。四色问题是图论中也许是全部数学中最出名、最难得一个问题之一。所谓四色猜想就是在平面上任何一张地图,总可以用至多四种颜色给每一个国家染色,使得任何相邻国家的颜色是不同的。四色问题粗看起来似乎与我们所讨论的图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也是可以转化为图论中的问题来讨论。首先从地图出发来构作一个图,让每一个顶点代表地图的一个区域,如果两个区域有一段公共边界线,就在相应的顶点之间连上一条边。由于地图中每一块区域对应图的一个顶点,两个相邻顶点对应两个相邻的区域。所以对地图染色使相邻的区域染以不同的颜色相当于对图的每个顶点染以相应的一种颜色,使得相邻的顶点有不同的颜色。总之,图论是数学科学的一个分支,而四色问题是典型的图论课题。
通过对图论的初步理解和认识,我深深地认识到,图论的概念虽然有其直观、通俗的方面,但是这许多日常生活用语被引入图论后就都有了其严格、确切的含义。我们既要学会通过术语的通俗含义更快、更好地理解图论概念,又要注意保持术语起码的严格。
本以为枯燥乏味的离散数学竟然会是贴近生活是我意想不到的,这些历史难题等等,都让我对它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对我来说它确实是一门很难很深奥很抽象的课程,但是仍然不减我对图论产生的兴趣,或许这也就是我选择这门课程最大的收获吧。
【数学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数学心得体会12-17
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02-27
小学数学的心得体会03-10
新课标数学心得体会02-12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02-06
听课数学心得体会03-01
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03-13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04-04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