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朗读的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2-11-24 09:01:0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关于朗读的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关于朗读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关于朗读的心得体会

教师关于朗读的心得体会1

  大声朗读这是语言习得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一种方式。通过大声朗读,首先孩子们可以快速的获取知识,因为在大声朗读的过程唤醒了人所有的.感官,不到是嘴巴在说,眼睛、耳朵和大脑都在不断的理解和记忆知识,这样反复的大声朗读之后不但提高了理解深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以及语感;其次,大声朗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通过大声朗读孩子会更加的阳光自信,使内心世界充满力量,同时可以激发他学习这门语言的兴趣。

  最后,大声朗读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使外向的孩子更加阳光自信,使内向的孩子更加外向,愿意挑战自我。

  总之,大声朗读是最古老的学习方式,也是语言习得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每个语言学科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

教师关于朗读的心得体会2

  曾文正曰:“读书先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两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为诗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

  大声朗读之益处不言而喻,作者一一列举,十种益处让我们受益匪浅。下面我将从以下两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大声朗读,助思辨,可怡情

  上学期4月13日,李芳老师名师工作室去环县环城小学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我应邀上一节习作训练绘本读写课——《美丽的遇见美丽的想象》。上课了,绘本故事《爱心树》与孩子们有了美丽的遇见,我配乐将故事深情朗读,学生静心听读。一节六十分钟的读写课,孩子们从一个看似简单的绘本故事中不仅学会了“爱不光是给予,更是回报”这一永恒的主题,而且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那就是该文本所呈现的语言特点)。整堂课孩子们入情入境听读,出声朗读,碰撞了思维,成就了想象。从聆听到朗读,从朗读到思辨。自信与感动就这样润物无声地绽放在了每个孩子的脸上,沉淀在了每个孩子的心里。他们的声音没有虚假,他们的眼泪不会说谎,美丽的遇见,定会留下美丽的记忆,更会成就美丽的`人生,朗读的美妙就这样产生了。

  二、大声朗读,不排它,可融合

  作者说“默读十遍不如大声朗读一遍”,旨在告诉我们朗读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好处,但并不是说其他读书方式不可取,万不可断章取义理解成处处朗读,时时朗读。大声朗读之首要需注意好以下几点,方可事半功倍:

  1.大声朗读的文本选择。比如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有些内容就比较适合默读。经典内容鉴赏时有些内容就很适合大声朗读,一定要因文本特点而定。

  2.大声朗读的环境创设。比如,我们的晨读时光、为你诵读等环境或方式创设就很好,让孩子们在美好的朗读环境下融情入境,效果会更好。像左瑾老师说的案例,一个很内向的孩子冷不丁的让他大声朗读会很为难他,如果我们及时给孩子搭好梯子,创设情景和环境,他必然会一步步走下去,爱上朗读,爱上生活。

  总之,大声朗读,助思辨,可怡情。善用之,巧融之,必会受用之。

教师关于朗读的心得体会3

  大声朗读的重要性。“默读十遍不如朗读一遍”,大声读别人著作是学习的进程,大声读自个的著作本质是修正完善的进程。张狂朗诵好处多,张狂吟诵和背诵能够把心情最广泛地调集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吟诵中才能真实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吟诵中才能深刻地领会到。

  长时间坚持吟诵,就会从理性上、从直觉上、从全体上去认识、去领会、去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动地消化和吸收;长时间坚持吟诵,就能养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杰出的.吟诵习惯。

  大声朗读的时光。开学以来,我和孩子们一直走在大声朗读的路上,7点40分的晨读时光,一部分孩子在教室门口等待检测朗诵,一部分孩子则在教室里和我一起大声朗读《小古文》、《追赶天边的彩虹》。晨读是这样,早读就更不用说了,大声朗读的同时,根据《新课标》对二年级的要求,一则正确、流利地读;二则有感情的读。于是在大声朗读的同时也要对情感朗读做进一步的指导。当然!听着孩子们朗读画风明朗的课文时时而婉转,时而低语;时而轻快,我经常会偷着乐。

  大声朗读我是受益者。大声朗读二年级的课文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那是最简单不过了,但这简单中却让我的朗读功底大增,自信满满。话说,在一次全校的教研活动末尾时,教务处的王主任让我走上台去朗读在引导评估中一位德高望重的专家对我校评估后的高度评价和吟诗礼赞。说实话,当时时针已指向深夜十点半左右,那是我夜晚犯迷糊时,但拿到那篇陌生的稿子,我竟然不添字,不加字,正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读了下来。事后,我暗自庆幸我和孩子们大声朗读的晨读时光。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你带着孩子们大声朗读了吗?

教师关于朗读的心得体会4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读尤其重要,其中有一种非常凑效的朗读形式就是分角色读。在孩子们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喜欢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把自己扮演成其中的一个角色。第一册后两组课文几乎都是蕴涵丰富寓意的童话故事,情节生动,对话丰富,非常适合分角色读,所以在这两组教学中我常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

  分角色朗读,确实是一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情作者之情的有效的途径和形式,教学中每每进行这样的训练,课堂气氛顿时异常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一试,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往往在这样成功的角色朗读过程中,学生便把课文读通了读懂了,语言训练和情感内容也就落到了实处。但是在这组课文分角色朗读的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

  教学《自己去吧》第一课时,没有精心设计什么问题,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我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接着在第一层次的读后,就示范,要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这时的分角色读,我不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而是要学生学会合作,利用小组检查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巡视的时候发现各小组的合作角色朗读几乎是失败的,学生不是读错句子就是把提示语一起读了,有的还读过了地方不知道在哪里停,这样的角色朗读把整篇课文读得支离破碎。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只重视了合作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喜爱,在分角色朗读前,没让学生充分熟读、了解课文,学生没弄清小鸭和鸭妈妈说了什么话,所以分角色时自然就要乱套了。

  于是在第二课时就让学生多读,还加上了我的范读,范读课文时,小鸭、鸭妈妈,小鹰、鹰妈妈的音色语气都不太一样,孩子们笑了,鼓掌了,说老师读得真好。我们开始讨论这些角色该怎么读好,学生一遍遍的尝试,我用生动的朗读评价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出味道:“你这鸭子,急什么?”“鸭妈妈,你还不紧不慢的,你就不担心吗?”“瞧小鹰在撒娇呢!”这个时候,我请学生把小鸭、鸭妈妈等各角色的话划出来,动动笔墨,反复读读。可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对话,让学生直接画出小鸭说的话真难,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没全部画对。于是,我在课堂上这样铺垫:

  师:小鸭看见清清的溪水,想做什么呢?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小鸭和鸭妈妈说些什么?(生自读)

  师:谁是小鸭子?你对妈妈说什么?(学生很自然的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鸭子妈妈在哪呢? (请另一个和小鸭对话: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吧)

  学生潜能无限,但是在潜能被激发出来之前,必须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哪句是谁的话以后,再让他们在下面同桌分角色读,这时情况就好多了。有了前面的铺垫,到了后面的课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样从易到难,先扶后放,学生在以后课文的学习中准确画出对话的概率就高了。

  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分角色朗读之前,依然让学生先把各角色的话划出来,划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话读读,然后再分角色朗读。课后忽然觉得,划是手段,是为了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又是为了什么?分角色朗读不是目的,是手段,如果把分角色朗读看成是学习的过程,那么,我们不妨改进一下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小组里学习,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角色朗读,请各角色想想自己该读什么话,动笔划出自己说的话。不机械地划,让划和读联系得更紧密,这样学生更好接受,就不会划完以后又不知道该读哪。

  其实,成功的'分角色朗读训练还要求教师的指导要恰当、及时,要融于阅读之中。引导学生从描写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中体会角色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挖掘角色的个性。总之,分角色朗读,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读出不同角色不同的语气、语调和内在的思想感情,才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相应的表情,伴之以相应的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分角色朗读课文或创造性角色朗读,要求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感情,这是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高的朗读训练。因此,分角色朗读也只有在学生熟读课文,正确领会作者意图、角色的内心情感,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去进行的。花哨的道具和形式往往分散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不是阅读的本质,要适可而止。角色朗读不是课本剧的表演,也不是课堂教学的作秀,它仍是实在的,严肃的,认真的阅读。学生只有在扎实的阅读理解基础上,才能读出角色的情感、态度,正确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才能自然地朗读、自然的表演、自然地流露。同样,台下的同学才能观察出朗读同学的水平,体验角色的情感、态度。这样的分角色朗读才更有意义,才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