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常见五大陷阱
更新时间:2024-06-06 16:50:58 思想学习 我要投稿
陷阱一,先收费,“后入职“
现时不少单位以“保证金““培训费“”诚意金“”押金“等各种名义向求职者收取费用,而且承诺求职者离职时予以返还,由于一般都缺少收款凭证,当求职者事后索取时由于举证不能而追讨无门。
但无论如何以上行为都是违法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正规的用人单位是按照双方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不会出现向员工先收取费用的现象,而且即便是培训也是带薪的,由单位承担培训费用。
陷阱二,违规约定试用期限,试用期过后即“走人“
由于按照规定试用期人员薪酬、各种福利与正式职工享受的待遇可以略有不同,因此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成本,大量招聘短期员工且不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待试用期届满后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予以解雇,这也是大学生以往找工作的普遍遭遇。
其实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期限与签订劳动合同期限有关,而且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毕业生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报酬。
陷阱三,职位名不副实,”挂羊头卖狗肉“
由于按照规定试用期人员薪酬、各种福利与正式职工享受的待遇可以略有不同,因此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成本,大量招聘短期员工且不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待试用期届满后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予以解雇,这也是大学生以往找工作的普遍遭遇。
其实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期限与签订劳动合同期限有关,而且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毕业生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报酬。
陷阱四,名为招聘,实为盗取个人信息
一些违法人员往往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心理,而且发布高薪诱人的招聘信息,要求求职者提供个人信息,如身份证、户口本等重要信息,由于因应聘工作而提供信息看似未尝不可,求职者往往疏于防范,欣然答应,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上了当受了骗。
陷阱五,高薪引诱进行传销、刷单等违法行为
一些传销机构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网上以高薪招聘为名引诱毕业生上当,一些毕业生因不了解情况而受骗。
【求职常见五大陷阱】相关文章:
求职故事:关键时你得有一手2024-06-05
普通小本的银行求职经历2024-06-05
销售人员入职培训总结2024-06-05
教师面试的自我介绍2024-06-04
影视编导面试自我介绍2024-06-04
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执行计划2024-06-03
揭秘“高姐”招聘骗局2024-06-03
关于长沙惊现求职哥的职场故事2024-06-02
精选职场正能量的语录合集49句2024-06-02
2021年实用的职场正能量的语录汇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