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龙头节)来源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
更新时间:2022-06-18 01:05:29 综合手抄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龙抬头(龙头节)来源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
龙抬头来源
青龙节的传说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传说有误,武则天是唐朝时期人物,玉米是明朝才传入中国的,那时哪里来玉米种子?)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但据资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4宫附会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想象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移动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到来的标志。此时,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传说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二月二,龙头节,相传在宋朝时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称为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些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这个习俗是比喻迎富之意。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就连小孩剃头也叫剃龙头。爱扬教育阅读
【龙抬头(龙头节)来源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相关文章:
国庆节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如何制作与设计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06-18
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花边: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的注意事项06-18
2018父亲节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内容资料06-17
二月二龙抬头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06-18
建党节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资料06-17
国庆节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06-17
劳动节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