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月九重阳节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最新版资料内容大全

更新时间:2022-06-18 01:40:36 综合手抄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九月九重阳节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最新版资料内容大全

重阳节简介

  九月九重阳节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最新版资料内容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快车教育阅读配图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糕点的吃法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老人。据资料显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为了美观好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

重阳糕也叫花糕, 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是汉族重阳节的食品。由于汉族人员众多,地域广阔,重阳糕也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南朝时就主要有烙、蒸两种做法,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

重阳糕至今很流行。不过,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的重阳糕制作方式已经有了些发展和改变,各地的做法也不大相同。有用烘焙的方式制作的重阳糕,也有的地方依旧延续传统的方式蒸重阳糕。重阳糕原材料的用法也多样化起来,有豆沙糕、芝麻糕、水果蜜糕、松子糕、八宝糕等等。

记者查到一个比较流行的重阳糕制作方子是:糯米粉1000克、粳米粉500克、赤豆250克、白糖1000克、红绿果脯100克、红糖50克、豆油25克。光看这个方子的原料,糖和油都是比较多的,这个并不是很符合糖尿病患者低糖低油的饮食原则。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的合成甜味剂、非糖甜味剂或无热量甜味剂,都是少糖的甜味剂,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烹饪用糖。这些甜味剂是不是可以代替白糖和红糖,在制作重阳糕过程中使用呢?

南京师范大学烘焙中心主任刘琛说,在烘焙过程中,有将白油或雪白油代替猪油用于奶油蛋糕的做法。但是在做糕点的时候,没有用过减少油用量的办法来做成低油糕点的。

若自己在家制作重阳糕,可以在原材料上进行改良,步骤也可以稍微简化。一位河北石家庄的大妈提供来的制作方式是这样的:讲糯米放凉水中浸泡几小时后,碾碎揉成团,放在蒸锅里蒸熟,冷却后切成块就行了。这个是最简单的米糕。

也有食谱书上说,能在糕点上制造药用效果。比如降血脂的糕点,用到甜玉米和葛根来制作这种降脂米糕。

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小吃和糕点深受大家喜爱,其中有些糕点在制作方式和重阳糕类似,比如,梅花糕、米糕、酸枣糕、粽子等,原料的采用上与重阳糕类似的有月饼。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种类的无糖食品了,这些糕点也都有无糖品种供糖尿病患者选择食用,但是,这类糕点大多以面粉或者米粉作为主材料,碳水化合物成分比较高,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计算热主食热量,尽量只少量吃解解馋。

附:花糕,即菊花糕点,是九九重阳的节令美食。制花糕的原料分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馅料(枣泥、花生仁、葡萄干、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经和面、制酥、包馅后,将生坯拍成两个片中间夹上各种果仁,然后上炉烧烤,即成外形美观,色泽素雅的重阳花糕。花糕质地酥松适口,有干鲜果树的混合异香是老幼皆喜食的美点。

重阳节的茱萸配

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因为出产于吴地的茱萸最好,所以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本草纲目》认为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风土记》: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重阳日,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

重阳节佩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或佩带于臂,或作茱萸香囊,或插戴于发,以避疫消灾。茱萸是重阳节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为重阳节俗的主要标志,因此登高会也称茱萸会,重阳节被称为茱萸节。

有人分析认为,从节俗的原始意义看,茱萸与登高的结合应该是最早的。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迁移中去理解。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重阳节放纸鹤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 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 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

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登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重阳糕的正确饮食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孝顺的子女们总会在这一天给老人买上几块重阳糕。不过,由于越来越多的老年病缠上了我们的长辈,吃重阳糕也要有所顾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营养科主任童本德教授指出,重阳糕作为一种点心,不宜空腹食用。重阳糕是一类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空腹食用后,会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引起泛酸,甚至烧心等情况出现,尤其是胃病患者,更易诱使发病。   在制作重阳糕的过程中,为了使糕香甜可口,通常会放入较多的糖甚至猪油,而常用的材料糯米,又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很多人就不适合吃重阳糕,童教授提醒,以下人群在食用重阳糕的时候要注意,应少吃、慎吃或不吃。

肥胖

由于重阳糕中有较多的淀粉、糖、甜豆沙、猪油和果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较高,是一种高热量食物,肥胖者尽量不要吃。

糖尿病

因糯米中含有较多的支链淀粉,与我们通常所食用的大米中含量较高的直链淀粉相比,支链淀粉使血糖升高的幅度更大,所以糯米是一种血糖指数较高的食物;机体在消化淀粉的过程中,长链碳水化合物变成了短链碳水化合物,血糖指数也相应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忌食重阳糕,尤其是糯米类的。

高脂血症、冠心病

猪油属于动物固醇,食入后引起胆固醇升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不利健康的后果,因此,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须慎重食用。

胃肠功能不好

由于甜食食用过多会导致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而糯米食品又不利于消化,所以胃肠功能不好的人一定要慎重食用重阳糕。

胰腺炎

有些重阳糕中脂肪含量较高。

胰腺炎患者

不宜食用;另一方面,含糖量较高的重阳糕也会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所以胰腺炎患者应慎食。

选择适合自己的重阳糕

由于吃重阳糕有不少禁忌,很多人不适合食用,节日的气氛未免有些被破坏,这时候,如果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重阳糕,也不是完全不能吃的。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不含猪油的重阳糕;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经过发酵的重阳糕;胰腺炎患者可以选择清淡的、脂肪含量少的重阳糕;糖尿病患者可以制作一些不加糖的椒盐品种的重阳糕等等。 民间还使用红枣、茱萸等作为重阳糕的点缀,药食两用的一些中药材放入糕中,可以达到食疗的效果。只要掌握好自己的饮食选择,对重阳糕的品种进行"改良",选择或制作适合自己的品种,同样可以增添过节的气氛。

【关于九月九重阳节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最新版资料内容大全】相关文章:

关于环保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内容资料06-18

元旦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资料内容大全06-18

长城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内容资料06-18

学雷锋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资料、内容06-18

五一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资料内容06-18

关于世界足球日的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资料内容大全06-18

重阳节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内容大全06-18

关于2018重阳节的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资料内容06-17

2018国庆节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资料,内容大全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