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师德师风自我评价
更新时间:2023-11-05 08:56:50 师德师风 我要投稿
保育员师德师风自我评价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自我评价了,自我评价极大地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决定着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还影响对他人的评价。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恰当的自我评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保育员师德师风自我评价,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我喜欢这个职业,喜欢校园这块净土,喜欢与那些没有被污染的心灵对话,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是作为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关键。
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搞好本学科教学的同时,要转变教育观念,重德为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格教育。使学生“欲成才,先平”。
◆自我评价
参加工作十余年,我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目标,有意无意的将德育渗透到自己的语文教学当中,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我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十多年来,我也不知道资助过多贫困学生,鼓励扶持过多少后进学生。我一直觉得,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反对将学生分成三五九等,反对歧视差生。吴世友、李琼、顾小凯、王黎明等学生,都是出身贫寒的乡下学生,我对此倾注了很多心血。他们将是我一生的朋友,也是我的骄傲。
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教书”是一门艺术,如果愿意去钻研,可以消耗你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为了上好一堂课,我经常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为了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我布置的作业少而精,而且所有学生的作业,我都有认真批改。我自己喜欢写作,因而非常重视作文教学。我经常关注高考动态,下载高考满分作文给学生看。
我是一个力求上进的教师。江西省自20xx年9月起,高中开始使用新教材。新教材中有很多新课文,新知识。教授新教材,需要更新新观念,需要采取新教法。为了适应新课改,我多次外出学习,多次翻阅《高中课程标准》,多次钻研新教材,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教研论文。并自己学会制作课件,和开设教学博客,与网络上的同仁,共同探讨教材教法。
我是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教师。我总觉得,作为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因而生活之余,我从不去打麻将、打牌,也不去搞“副业”,挣外快。除了做家务、健身之外,就是上上网、浏览文学网站、研究语文教学,或者写点东西,玩玩博客。
我是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长。自20xx年担任本校的语文教研组长以来,我做了大量工作:
每个学期都要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教学活动,如教师的各种公开课,学生的各种语文竞赛;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建立“一帮一”体系,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我校每学年举行一次优质课竞赛,吉安市每三年举行一次。每次竞赛,我都认真选拔优秀教师参赛。我校......等青年教师,都是通过“优质课”这个平台脱颖而出,迅速成长起来的。
因为工作认真,教学、教研成绩突出,年末考核多次得“优”,还被评为“区骨干教师”“区优秀教研组长”等。
◆自我批评
然后,我评上高级职称之后,工作有所放松,偶尔有“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感慨。但20xx年年接了文科重点班之后,我感觉自己肩上的胆子很重,因而也不敢懈怠,一直尽心尽责,所以在今年的高考中,两个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当然,这几天的师德师风学习,我也在反思自己的不足。我发现自己与名师相比,还存在较大的距离:
第一、爱学生,但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不够。因为住在校外,加上没有担任班,我与坐下来谈心的机会很少,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了解不够。
第二、嘴上常说“眼里没有差生”,但事实上关注最多的还是优生。对个别不求上进的差生,缺乏足够的耐心,因而使得差生更加自暴自弃。
第三、认真,但管理学生方面,力度不够。老不交作业的学生,没有惩罚;由于人数太多,背书也没有篇篇抓落实;有时候放假,看到别的任课教师拼命发试卷,我就不忍心再发了,怕学生累着;用学生的话说:“王老师有时候心太软。”
◆整改措施
通过以上,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也严格要求学生。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既关注教师的“教”,也关注学生的“学”,积极参与“高效课堂”改革,尽量遵循“先学后教,当场训练”的原则,走近学生心灵,多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第一,语文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再重点关注优生,并多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互助共赢。
第二,对学生实行责任承包制,充分发挥班干部与小组长的作用。让学生协助自己落实每一次作业也背书,对学生赏罚严明,鼓励为主。
第三,课堂上,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比如使用多媒体、进行小组讨论、实行多种对话等,将课堂搞活;课外每学期举行一到两次语文竞赛活动。另外,帮学生修改习作,鼓励学生多向《校报》和《杜鹃副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