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物理学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
更新时间:2023-02-06 12:30:58 王娟 就业前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应用物理学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
应用物理学专业是继数学外又一门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物理学科知识,因此本科毕业生一般选择继续深造,以考研为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应用物理学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应用物理学专业介绍
1、专业简介
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生物医学物理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能在物理学、邮电通信、航空航天、能源开发、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光电子技术、医疗保健、自动控制等相关高校技术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与应用、管理等工作。
提供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而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应用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接受物理应用熏陶的优势毕业生可以适应多方面的社会需求,良好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只要经过有关的业务培训,就能成为各方面的骨干。
2、培养目标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熟悉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语言,掌握实验物理基本技能和数据处理的方法,获得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3、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4、名人学者
郑春阳、邓稼先、梁豪兆等。
应用物理学专业所学课程
主干课程
理论物理类(包括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量子力学)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或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物理学(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固体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激光物理、C语言等。
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物理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热爱物理,喜欢实际应用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及与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应用数学、地质学方法及系统的力学理论进行油气田开发设计的基本能力;
3、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油气钻采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4、具有一般钻采工具和设备部件机械设计的初步能力;
5、具有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石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6、具有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经济知识进行石油工程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应用物理学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和状况一般,比起热门专业要难就业很多;毕业后主要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事业单位与组织机构工作。该专业适合公务员岗位及升学考研。
应用物理学从事行业
具体职位:
该专业就业行业主要为:公教育/培训/院校、互联网/电子商务、保险、专业服务等。
应用物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目前,很多应用物理研究的课题仍旧是基础性的,往往需要大量的政府的政策性投入,难以实现产业化,这对于打算毕业后从事应用物理研究的人员来说,是应该做好思想准备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速度的增快,很多应用物理行业研究出的前沿技术很快便得到了应用,例如中微子通信,就是目前热门课题之一。随着现在学科交叉与学科细分现象的日益明显,知识的更新程度非常快。像应用物理这样基础性专业的人才,由于其可塑性强,基础知识扎实,反而越来越能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应用科学,近年来我国在应用物理学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很多领域内对其它学科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中包括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与环境科学等。单晶硅技术的研究,为我国硬件产业的赶超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物理学研究材料的手段,如材料的电磁性能,光性能等,成为材料研究的基础。这些使得应用物理专业的人才在从事具体的科研工作时得心应手
目前,大部分应用物理专业的人才主要集中于以上所述高新技术开发部门,而作为物理的基础教育领域,则少有人问津,我国实际上急需一批应用物理专业的人才从事我国基础物理教育事业应用物理学专业就业前景及介绍职业规划。那些有报负的应用物理专业学生,也应该敢于投身于基础教育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目标:
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应用物理学专业有哪些大学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南京大学
3、清华大学
4、哈尔滨工业大学
5、山东大学
6、电子科技大学
7、西安交通大学
8、北京科技大学
9、北京邮电大学
10、中南大学
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2、上海交通大学
13、吉林大学
14、北京理工大学
15、同济大学
16、华中科技大学
17、华南理工大学
18、东南大学
19、大连理工大学
20、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