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过年春节习俗

更新时间:2022-02-11 14:39:19 节日习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衡阳市过年春节习俗大全

  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习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衡阳市过年春节习俗大全,欢迎阅读和收藏!

衡阳市过年春节习俗大全

  说起衡阳人过春节,那就是:剃头理发、穿新衣、“打龙脉”(大搞清洁卫生)、吃团年饭、耍龙灯(有的地方叫接龙灯)、拿压岁钱、串亲戚、给长辈、朋友拜年、给自家先人拜祖年、给门前大树喂更年饭、赶庙会、看戏、现代人就参加文化娱乐活动,而现在不少的衡阳人,都喜欢利用过年的时间,聚集亲朋好友打牌。这中间,玩牌的有各自的特点,有的打字牌,如“六胡抢”等等;有的是“三打哈”,有的“胡麻将”。春节时衡阳家家户户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下面是衡阳人过年的一些习俗:

  小年与祭灶神

  衡阳有过小年的习俗,只是具体时间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过小年是“过年”的开幕式,从这天开始,喜庆的气氛持续到无宵。衡阳人也和大多数湖南人一样视农历以 24日为“小年”,衡阳及湘北地区较看重过小年,和邻近的株洲人不一样,他们不太注重过小年。

  过去,衡阳有不少的地方有在12月23日祭灶神的风俗。据说,灶王爷23日这天要上天言人善恶,因而祭灶这一天,家家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盘打扫干干净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揖邦行礼许愿,希望灶神吃了以后,不说人们的坏话。这叫“送灶”,整个祭祀活动才算完成。现在很少有人“祭奠灶神”了。因为灶都有不少的种类了,如:土灶、砖灶、柴火灶、煤火灶、电子灶、电磁灶、煤气灶、液化气灶……种类繁杂,没法祭灶神了。

  除夕与团年饭

  大年三十夜守岁是衡阳民间年俗之一,这晚,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灭,全家人相守欢聚到十二点以后。有些人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腊肉,做好酸鱼等佳肴,备好包谷烧酒,欢欢乐乐吃“团年饭”。但这时全家还不能入席。主人全副武装,手里操一支满面春风梭镖,独自躲进大门角落里,两眼不住窥伺寨外,以防野兽和外族来犯,要是朋友来了,主人高地跑出门外,将朋友拉进屋里,高低要吃一顿友好的团年饭,一道圈炉欢度除夕良宵。这恐怕就是歌曲里唱的:朋友来了有好酒,要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的枪……

  吃团年饭多在三十夜,衡阳有些地方的人,在天未亮的早上就吃了。大多数忽悠人吃团年饭,全家老小围坐一桌聚餐,最长者最先尝菜,并要求不论大小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的渴一口酒,以讨吉利。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有的人家会吃“头碗”,衡阳头碗有些来头,据说最初出自,衡阳名人---清代的彭玉磷家宴中的名菜------“玉麟香肴(腰)”。菜桌上的鸡,最好是雄鸡,也有的是用“阉鸡”衡阳人喊作“燹(音xian,第二声)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草鱼,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同时桌上的菜多是有意思的。比如:鱼圆(丸)、肉圆象征团圆,萝卜意为好彩头,全鸡,“食鸡起家”,一些油炸食物,因为经过油煎火炸,以示“家运兴旺”,团年饭时,如果家里有外出来不及赶回,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摆上杯筷,甚至将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大小对他的思念。株洲、衡阳等地民间吃团年饭,蔬菜不用刀切碎,随便用手撕一下即可,吃时也不咬断,而是慢慢地吃进去,意为祝父母长寿。邵阳、怀化等地,吃团年饭时,不吃白菜,忌讳“一年白过了”。

  大年初一会由一家之主准备早茶,将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爆米花象征鱼米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春节与贴春联

  春节是我国最大传统节日。原在“腊日”(阴历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岁末。春节时张贴对联由来已久。对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桃木制成的,即在桃木板上书“神茶”、“郁垒”二神的名字或画此二神像挂子于门首,五代时始在桃木板上书联语,据说我国第一副对联是五代里后蜀的孟昶所题: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清人所著《燕京岁时记》中说:“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可见,自五代以后,欢迎的祝辞,换掉了难以捉摸的符咒,后来,桃符为大红纸张书写的春联所代替,今天,湖南各地也都有张贴对联的习惯。近几年我们衡阳人有个好风俗,就是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前后,著名的衡阳书法界人士,纷纷走上街头、社区为老百姓写春联。深受衡阳人喜欢。

  拜年与压岁钱

  人们通常把春节期间的访亲问友叫“拜年”,相传隆科季节出出骚扰人们生活的“年”怪有三怕:一怕声响,二怕红色,三怕火光。这样每到“年”要出出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放鞭炮、贴红纸写春联,点起一堆箦火,等凶猛的野兽“年”跑了以后,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贺新喜”,这些传说慢慢衍化,就成了今天的习俗。衡阳许多人还有初四以后拜“祖年”的习惯。也就是到逝去的先人坟前拜年。

  民间拜年要选日了。长沙、常德等地,“初一不出行,初二丈母娘,初三以后,村里村外互来往。”衡阳人有句俗话:“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干娘,初五初六团团转,初六以后随便行(音hang),”并有“七不出八不归”的忌讳。“初一村里走,初二外婆家,十五接回老妈。”拜年时,往往拜年时迎来送往要放鞭炮以示喜庆。现在,城市里不提倡燃放鞭炮,所以,这个习俗在渐渐地改掉了。

  许多衡阳的企事业单位有“团拜”的习惯,特别是企业文化比较传统的,更是喜欢在春节期间“拜年团聚”联欢。农村的“团拜”有的是家族是的,在一起显得更加快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歌舞比赛、联欢。村庄的男女老少,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春节拜年约“压岁钱”的风俗,古已有之。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上说:“除夕以彩绳穿钱,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给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饧(糖)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这是前人描写分到压岁钱的喜悦心情的一首诗。如今,尊长给晚辈的“压岁钱“的票额越来越大了。“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称为“拜年无大小”。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大年初一会由一家之主准备早茶,将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爆米花象征鱼米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

【衡阳市过年春节习俗】相关文章:

春节习俗07-25

过年习俗08-24

过年习俗08-24

山东过年春节的习俗12-27

福建春节习俗02-07

山西春节习俗01-10

天津春节习俗03-10

福建春节的习俗02-23

甘肃春节习俗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