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作文
更新时间:2023-10-06 09:54:54 节日习俗 我要投稿
《春节习俗》作文(共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习俗》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习俗》作文 篇1
有一种糕点,它小巧,它玲珑;有一种糕点,它软糯,它香甜;这种高颜值的糕点便是我家乡的方糕了。人们在新春佳节时互相馈赠,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过年吃糕成了我们上海本地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种习俗,如今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之一了。
美味的方糕,甜糯可口,教人一吃就停不下嘴,不过,最让我回味的,还是自己亲手做的方糕。
那是在松江的幸福老人村。春节前夕,我们应邀为那里的百岁老人亲手制作方糕。一路上我就兴奋不已,因为从小方糕吃了不少,亲手做还是第一次!
安静的村庄,此时却热闹非凡,大家都热火地忙碌着。雪白的面粉已经筛好,就等着我们把它们压制出来。
在师傅的指点下,我兴冲冲地上阵了,先把面粉小心翼翼地倒入四四方方的大磨具里,里面有一个个小格子,要将他们一个个填满,然后加上豆沙、芝麻、枣泥等各种馅料,最后再覆盖一层面粉,雪白的.面粉撒上去,好像天空中轻舞飞扬的雪花!面粉倒完就开始要压制了,师傅再三叮嘱,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了,必须要压得紧实,不然一会儿脱模的时候可都要洒了。我小心翼翼地压制完,但脱模的时候还是失败了,洒了两块。师傅边做边笑着对我说,脱模讲究的就是“快准狠”,因为面粉太柔软了,手一抖就会洒。话音刚落,只听“啪”的一声,脱模成功,一块块雪白晶莹的方糕就做好了。
在几次的失败后,我的方糕终于做成了。看着师傅将它们放进蒸笼,我不仅期待万分。这小小的方糕,想要做好还真不容易呢!
半小时后,我的方糕出炉了,它们小小的,白白的,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清香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人不忍下手。我第一时间和村里的爷爷奶奶分享了亲手制作的美食,看着他们享受地品尝着方糕,我觉得嘴里的糕更香甜了。是啊,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方糕在商业化的生产下,变得“唾手可得”,但吃在嘴里却总好像缺少了什么。我想,应该就是少了那份温暖的味道吧。
在那个寒冷的冬日,这份糕,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温暖。我想,不管未来我身在何方,这份方糕的温暖,家乡上海的温暖,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春节习俗》作文 篇2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春节习俗》作文 篇3
放寒假了,意味着旧的一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过了腊月二十,家家开始忙乱起来。路上车水马龙,超市里人山人海,从高处看,就像潮水一样,因为人们都开始准备过年了。年货是春节的根本,人们都往超市里挤,买什么呢?要买的年货可多了:蔬菜、糖果、酒水……买完这些,提着大包小包,一脸笑意地走出超市。再去买对联。对联有镀金的和油墨的。镀金的更受大家的青睐,因为金色、红色都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腊月二十三,是大扫除的日子。新年新气象,不能让家里太晦气,房屋的每个角落甚至房顶都要打扫地干干净净。预示着来年呈现万象更新的新局面。腊月二十八,家家开始杀猪宰羊,准备做年菜。杀完的动物都在桌子上趴着,身上的伤口被红纸遮住,眼睛还睁着,看着新年的来临。
在除夕那天,家家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春联。“福”字一定要倒贴,寓意福到。贴完后在门前放一根棍子,让福到了跑不了,保佑来年福气永存。在除夕的下午必须在家中吃团圆饭,团圆饭里必须有肉馅的饺子。在吃团圆饭前要先放一挂鞭炮。吃完团圆饭后,又要包守岁时吃的饺子。还要晚上十二点以前家家灯火通宵,一直守到十二点,并且鞭炮声日夜不停。在我们这里,年轻人守夜是给父母延寿。老人守夜是代表珍惜光阴。吃完饭后过四个小时,八点钟要祭一下自己家的车。要给车放一挂鞭炮,给车祭一下酒,祈求平平安安。然后给请来的老人下饺子吃,祭酒。除夕过去就是大年初一了。这是要拜年的。这时家家都要准备好糖、水果和冲好的茶等客人来自己家拜年。拜完年后,孩子们赚钱的时候到了。小孩子要给大人叩头,大人要给孩子红包。不过最快乐的是放鞭炮。鞭炮红,孩子的脸更红;鞭炮响,孩子的笑声更响。
过完大年初一,人们就要开始走亲访友,因为平时大家都很忙,正好趁着这空闲时期彼此交流一下情感,互相赠送一下祝福。不知不觉,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来临了。元宵也早已悄悄上市。灯展也在夜幕中亮起来了。灯展可真美啊!各个单位的都别具一格:有书形的,有心形的的,有地球形的……有的地方还把自己的风景线——勃勃生机的桃树在比较寒冷的冬天也搬到了现场呢!当然是假桃花,但是也可见做灯者的苦心了。
元宵节过后,我们就要开始学习了,大人们也开始工作了。
我家乡春节的习俗真是丰富多彩啊!
《春节习俗》作文 篇4
春节是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每到这时,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拜神,希望来年一帆风顺。贴好对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然后守岁。那时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可以去亲朋好友家玩,还可以拿压岁钱,晚上十一点钟睡觉也没关系。大年三十可以一边坐在沙发上看春节晚会,一边看窗外五彩缤纷的烟花,节目是那么的好看,烟花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春节习俗》作文 篇5
一眨眼,20xx年已经过去了,20xx年已经来了。过年了,年前的大雪冻不住大街小巷里热闹的鞭炮声,人们的脸上都荡漾着愉快的笑容。
说起过年,免不了提到吃。对于吃,杭州人更是妙“手”生“花”。
大年三十夜,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有富。
吃完年夜饭,来看看杭州人过年的活动吧:
杭州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4种。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多为商家所用,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喧染助兴的功能。杭州人对各式年锣鼓有自己的`说法:只闻其声不闻其词的取名为元宵鼓、招财鼓、雨夹雪和七五三;既闻其声又听其词的叫做十番、风云会和丝弦锣鼓;既无节奏又无言词的杭州人统称为乱劈柴。
所谓纸鸢就是“鹞儿”。鹞儿用细竹为骨,制成飞禽形状,用纸或绢粘在上面,穿上线迎风放飞。杭州人向来心灵手巧,鹞儿的形状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还有以竹为笛,把它绑在鹞儿的头上,使风声入笛,其声如筝,这种类型的鹞儿才是风筝。另外,过去杭州人还别出新裁地用很长的纸条,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线中,等到鹞儿放到高处,将竹圈和纸条附线迎风而上,被杭州人称作灯鹞。
龙灯的涵义比较宽泛,说小了它是用纸或绢蒙成各种形状,能够为燃烛避风的灯罩;说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灯会的统称。原先杭州的船灯,一般以细木为骨,扎成船的形状,再蒙上皮纸或嵌上玻璃;还有马儿灯,用细竹扎成马的形状,但没有四条腿,用纸糊上,分为前后两截,每截当中点燃一支蜡烛,分别系在儿童前后身上,象骑马的样子;再有走马灯,灯中竖以麦秸,秸下插在细钉当中,灯的上面是纸制的风车,四边挂着纸剪的人和马,用烛烟驱动风车,旋转灯上的人马。走马灯和船灯,只能悬挂不能行动,而其他形状的灯则可以随龙灯大队一起喧闹于大街小巷之间。
花爆就是烟花和爆竹的总称。最大的称烟火,要在空旷处搭架引放,以看烟花流荧为主;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点燃后既听其声又观其形;再次是炮杖,尤为少儿所喜,燃放后只为听其惊心动魄的一响。那时候杭州百姓燃放的花爆,多为花筒,比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闹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处都可施放的九龙取水、二龙戏珠、白鹅生蛋、老鹳弹霞等等。
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老杭州的过年习俗,反映了杭州人随缘、达观、仗义、机敏、幽默以及热爱生活、知书识礼、乐趣自取的一方民风,这实在是杭州人的福气。
《春节习俗》作文 篇6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不同颜色、口味的菜,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何必呢?
《春节习俗》作文 篇7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在广州生活了十几年,自然也对这里的风俗了如指掌。我觉得广州的春节不仅有着独特的风俗,而且还分外热闹。
除夕前一天,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准备除夕夜团圆饭的饭菜,还得进行一次大扫除,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除夕夜,到处都弥漫着过年的气息,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准备着这一年中最丰盛,且最有意义的团圆饭。饭菜端上来了,桌面上有鱼有肉,各具特色的广州名菜尽收眼底:红烧猪手,黄埔蛋,烧鹅……应有尽有。吃饭时,大人们聊着这一年中的趣事与下一年的计划,孩子们也不甘示弱,聊得热火朝天,不过他们聊的`一般都是吃饱饭后玩些什么?去哪放鞭炮不会被大人发现?总之,此时每家每户都过着一年中最幸福,韵意最深的时光。
吃完团圆饭后,老人家打开电视,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年轻人负责洗碗,贴春联,小孩子们这时是最开心的,他们用大人给的钱去街上买新年礼物,买灯笼,买沙炮,一边走,一边玩了起来。
这一天,长辈们还要给晚辈们红包,听说这意味着一年都富富裕裕。除此之外,这一天晚上,男女老少都不准睡觉,大家都要守岁,快活地玩上整一夜,盼望着美好的新一年到来。
元宵是春节的尾声,也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这一天,大家都要去赏花灯,无论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这些花灯形态各异,上面印着许多五花八门的图案,五颜六色的花灯将广州城装扮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另外,大家还要在这一天里吃汤圆,据说这意味着全家幸福安康,团团圆圆。
就这样,春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可大家都还沉浸在新年热闹的气氛中,大人们念念不忘地回单位上班,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回学校上学,一切又平静了下来。广州虽然是城市,但并不机械化,它也是有自己的节日风俗的,尤其是热闹非凡的春节。
《春节习俗》作文 篇8
“过年了,过年了!”我们大喊着,这可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最红红火火的节日!我们过除夕总有一些习俗,下面我来说说我们过除夕的习俗。
首先,过年怎么能少了贴春联。这次,可是我自己亲手写春联。我拿来几张红色底的纸,再拿起毛笔蘸墨,便在这红红火火的纸上挥起毛笔,开始了我的书法作品之旅。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未免有些失误。把撇写长了,蚯蚓变成了长蛇,或是手一晃,直直的线条成了上下起伏的波浪……最后写成的作品,简直是“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所以,只好再写一张。这一张,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认认真真,专专注注地写,一定要写好!终于,一副美观的春联展现在大家眼前,妈妈还把它贴在了我家门口,别提有多高兴了!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老家东阳的特别习俗——灌糯米肠。顾名思义,就是用糯米灌的`肠子。灌糯米肠是个细活,工艺特别讲究,稍一马虎就坏了。如果糯米太多了,就会像炸弹一样,煮的时候会炸掉,但是如果太少了,吃起来就会不香。做好的糯米肠,十分滑,像一条泥鳅一样,仿佛要从我手中逃脱。灌糯米肠给工我们让除夕“年味十足”生活“多姿多彩”。
最后,就是一个最重大的习俗——吃年夜饭。一碗一碗香喷喷的饭菜从厨房中端了出来,有绿油油的青菜,犹如一块块绿翡翠,还有金亮亮的大黄鱼,在灯光的照耀下,像一块金子似的,闪闪发光,还有白胖胖的在年糕,它可是寓义着年年“糕”(高)的含义……这顿年夜饭,我们吃的干干净净,心满意足,似乎还想再吃一次,令人难以忘怀。
【《春节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04-24
春节的习俗作文05-29
春节习俗作文05-28
春节习俗作文07-08
春节习俗作文07-08
春节习俗作文07-08
春节习俗作文07-08
春节习俗作文07-08
春节习俗作文07-08
春节习俗作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