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8-27 10:39:49 节日习俗 我要投稿

春节习俗作文9篇(通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习俗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节习俗作文9篇(通用)

春节习俗作文 篇1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不同颜色、口味的菜,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何必呢?

春节习俗作文 篇2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真热闹,大街小巷有年味道。”这是小时候,阿婆教我的家乡过年时的童曲。现在大多忘干净了。但是,家乡那一道道绕过青山的年味道中的年规(习俗)我可一样没忘。

  我是南方人,春节的习俗比北方多许多。

  小时候,在农村的阿婆家住,阿婆和阿爹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每逢过年,规矩可多了,例如:全村人凑在一块打糟米(年糕用的主要原料)时,未出嫁的姑娘家是不可以去凑热闹,阿婆每次都不让我去,说什么姑娘家看打糟米会嫁不出,我信以为真,就不去了。可现在我也弄不清楚是真是假。那时的我只能在家偷喝八春酒。八春酒是一种药酒,是用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薏仁米,外加上几粒橄榄。泡上几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那才叫一个鲜美,阿婆是老一辈的人,是做八春酒师太,村里很多人都找她学。阿婆对村民们说:“八春酒,是强健身体的,还可以明目。”阿婆是不让我喝酒的,说什么太补了,小孩不可以喝的。我偏不信,等外婆去打糟米时,我就跑过去偷喝,村里人每家一个地窖,我家也不例外,阿婆总是把竽头、春笋,当然还有八春酒了放在地窖里。那时候,我小,总觉得外婆家酒缸好大,不过真的好大,我那时会拿那种专门舀竹勺舀起来喝。许多次,都晕睡在地窖中,阿婆找我时,那才叫一个哭笑不得。

  家乡人并不贪喝八春酒,那是因为喝八春酒是一种习俗。村里哪一家没酿八春酒,如果不酿的话,来年一定是祸害不断;相反,酿了酒的人家是一定红运当头,年年全家健康的。

  再说一说我们的年席吧。我们的年席不是一家办的,而是全村人办,一家分配一个任务,东家包饺子,西家自是煮腊肉了。再把各家桌子搬到最宽阔的地方并成一排,一起过年。平时,有大人上席,小娃子就不可以上席的,可年席不同啦,大人坐一块,小孩坐一块,可热闹了。

  民俗是人类文明的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特色和文化。

春节习俗作文 篇3

  在我的家乡,进入腊月,就等于来到了春节,腊月初八,要喝用糯米、五谷、蜜枣等,熬成的黏糊糊的八宝粥,预示着一年的好收成。

  腊月的二十三,是传统的祭灶,据说那一天,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上天拜玉帝的日子,上天向玉帝汇报的日子,去报告人间人民的生活,所以要拜祭灶王爷,还要吃灶糖,灶糖香脆可口,眼预示着全家人粘合到一起,甜甜蜜蜜,之后,就陆陆续须的备年货了。

  腊月二十四,是全面打扫的日子,全家人出动,把家里一年来堆积的.灰尘清理得干干净净,迎接新春的到来。

  腊月二十五,我们要磨一块大大的豆腐。

  腊月二十六,家乡人都会杀一头肥嘟嘟的胖猪猪。

  腊月二十七,我们会杀几只香香的柴鸡。

  腊月二十八日,我们会把新桃换旧符。贴上喜庆的新春对联。

  腊月二十九日,我、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会中各式各样的花馒头,还会炸好多好多好多的鱼、丸子、虾。

  腊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被记作除夕,今天我们洗菜、剁馅、包饺子 ,到了晚上,会祭祖、吃饺子、放鞭炮,我还会收到很多很多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我们会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拿着各式各样的糖果,零食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这些天家乡的鞭炮声连续不断,晚上会点很多很多的烟花。

  正月十五,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日子,除了吃饺子和元宵外,老爷会扎很多很多的花灯笼,村里到处也都是挂满搭满了灯笼,从初一到十五间,每天晚上都会舞龙舞狮,锣鼓声振天,热闹异常,小朋友笑着、闹着、喊着,挑着灯笼,追逐着……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习俗了!

春节习俗作文 篇4

  在以前,买年画曾经是过年中的一项重要的习俗。年关将近的时候,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集市,都有着热气腾腾的人气,卖年画的摊贩将五颜六色的年画张挂在墙上,渲染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使不少人驻足观赏,选购自己喜欢的年画。

  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一幅年画的名字叫“老鼠娶亲”。描绘了机灵的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老鼠娶亲》出自四川绵竹年画,四川绵竹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之一”。是出于两位绵竹年画艺术大师之手,一幅是北派大师李方福作的,一幅是南派掌门陈兴才作的。从这幅画可以看出南北两派的风格区别。

  而我喜欢的年画是陈兴才作的。

  画上是一伙老鼠打着灯笼,后面敲锣的敲锣,打鼓的打鼓,扛旗打伞,四只老鼠抬花轿,两只老鼠抬嫁妆,“新郎”骑在青癞蛤蟆背上,头戴清朝的管帽,手摇折扇,双眼注视着一只大金箱里的嫁妆,一副贪婪的样子。“新娘”打扮得十分漂亮,身穿红嫁衣,头顶红手绢,安静地坐在花轿里,好一个热闹气派的娶亲队伍。正当鼠辈们大摇大摆,招摇过市之时,一只绿瞳、黑白相间的大猫突然蹿了出来,啪的一下,拍死了一只鼠兄弟,老鼠们吓得四处逃窜,“新娘”也被吓得泪流满面。

  这幅画寓意着祈祷丰收、祭祀祭祖、驱妖除怪,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

  在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虽然很多以前颇显神秘的东西已司空见惯,但流传下来的很多艺术造型,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就包括——年画。

春节习俗作文 篇5

  又过春节了,有些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期待VS习俗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是有所期待的,我们小孩子所期待的便是去各家拜年,要红包和那时的一些有趣的玩意儿。而大人们所期待的应该是那说长不长的假期了吧,而对于老人来说,无非是一年到头,一家人又能欢欢喜喜、开开心心地聚在一起了……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有着许多的习俗:守岁、祭祖、贴春联、放爆竹、拜年……这大多数是我觉得繁琐却又值得期盼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大年初一前夜,长妈妈嘱咐我,清早起来第一句话便要对她说恭喜,还要我吃福橘。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春节习俗的重视……

  旧俗VS新习

  有人说如今“年味”淡了。的确,由于意外事故频发,许多城市已经开始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现如今科技进步巨大,电话、电脑越来越普及,于是,人们开始以电话、电子邮件拜年的方式替代登门问候。造成一些习俗在逐渐离我们远去。以贴春联为例,古人过年时多用两块桃木条写上传说中能驱鬼的门神的名字来辟邪,这就是最初的“桃符”。五代时,后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即春联,到宋代,贴春联已经成为民间过年的`习俗。而现如今,却不见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了。可见,这年味确实淡了。

  感悟

  随着都市越来越喧嚣,乡镇的日益都市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有些传统的东西还在延续着。但有些却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流逝了。春节的习俗也不免会受到一些影响,导致一些改变,一些较为不重要的习俗渐渐地消失了……

春节习俗作文 篇6

  在春节的时候,母亲从她公司抱了一只小狗回来,小狗的眼睛圆溜溜的,非常可爱,眼睛下面一个乌黑的鼻子翘得高高的,母亲对我说:“我们来给小狗洗个澡吧!”

  我拿了一根红色的.绳子把小狗栓了起来,系在卫生间里。母亲找了个大盆子,打开热水,把小狗放了进去。一开始,小狗动不动就跳出盆子,后来好像是感到很舒服就不动了。母亲拿来了沐浴露抹在了小狗身上,母亲用手揉啊揉,小狗好像很痒,就继续往外跑,只听“呼!”地一声,直见母亲换了一盆水,浇到了小狗身上,终于洗完了!

  母亲把小狗抱到了地上,拿着吹风机给小狗吹风,吹完后,小狗变得干干净净,浑身的绒毛也干干的,还有一股香气,摸起来可舒服了!它在地上走来走去,我看着电视,几十分钟后,爸爸母亲把饭做好了,是我最爱的炒饭,我三口两口的吃完了,然后又倒了一些给小狗吃,小狗吃得可香了!

  这就是我觉得春节里最有趣的事!

春节习俗作文 篇7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蚌埠地区也不例外。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

  过小年送灶神。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打扫卫生迎新春。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团团圆圆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拜年红吧压岁钱。

  现在流行微信红包。以前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

春节习俗作文 篇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羊年!在春节中我放烟花、吃年夜饭、大佛寺拜佛、拜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抢红包与放孔明灯。

  初四中午,大家正在客厅玩得欢只听一声:“开始抢红包!”于是大家都向仓库蜂拥而去。瞬间,仓库沸腾了起来只听见翻东西的'声音与欢呼声。我首先锁定了两个衣柜,我立刻以猛虎下山般的速度跑去,生怕有人比我快一步。我拉一个衣柜的门,用目光搜索只每一个角落,突然我在一件大衣的口袋里发现了一个红包。我又看见了一顶帽子,想:“这下面会有吗?”我拿掉帽子,下面果然有一个红包,我欣喜若狂!后来我有在另一个衣柜中发现了几个红包,在厕所里发现了几个红包……抢红包的人越来越多大人们也下来了。

  抢红包令我印象深刻,放孔明灯也令我印象深刻。我先叫弟弟与妹妹将孔明灯拎起来,然后我取出一块蜡架在下面两根铁丝交叉的地方。然后我叫他们两个拎牢了我要点火了!说完我就拿起打火机对着蜡点火。可过了好一会都没见起色,我心急如焚:“这蜡怎么还不着!”又过了一会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着了。现在就等着它鼓起来,带着我们的愿望飞走。

  这次春节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次!难道是本命年的关系吗?呵呵。

春节习俗作文 篇9

  除夕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回到外婆家包裹蒸粽。

  到了外婆家,只见外婆早已把包裹蒸粽的材料——糯米、绿豆、五花腩及冬叶等准备就绪。妈妈从屋里拿出两个小木凳,把一个递给了外婆,自己坐在另一张木凳上,手脚麻利地把一张三角形的冬叶放在手心中,接着用一个大木勺装了一大勺糯米放在冬叶上,然后用筷子将糯米均匀摊开,接着又用木勺放上绿豆后,再用筷子摊平,然后把肥瘦均匀的五花肉放在绿豆上,再铺上绿豆和糯米。最重要的步骤来了,只见妈妈将冬叶的三个叶尖聚拢到中心,再用草绳将它捆得严严实实的。这样,一个像微缩版金字塔的裹蒸粽就做成了。

  妈妈娴熟而漂亮的动作让我看目瞪口呆,于是,我跃跃欲试, 向妈妈提出了请求,妈妈听了,却笑了起来,说道:“包裹蒸粽可是门技术活哟!”我却不相信,说:“放心吧,我肯定能包出像妈妈您这样的裹蒸粽!”于是,我也拿起一张冬叶,信心满满地包起来,可是,当我包起来,却发觉的`确十分困难,因为在包的时候,想用草绳把它扎起来的时候,冬叶却不听使唤,扎不起来,终于好不容易扎起来了,却松松垮垮的,一放下来,就散架了。我垂头丧气起来。妈妈说:“你看,不容易吧?”我点点头。妈妈认真地跟我说:“你应该握住这三个尖,再用草绳扎这个活结……”通过妈妈耐心的指导,我终于成功包了一个裹蒸粽。我高兴极了,还在上面做了一个记号。吃年夜饭前,外婆将全部裹蒸粽放进大锅中,用柴火煮起来……

  大年初一,大锅的锅盖摇晃起来,喷出洁白的蒸汽。外婆揭开锅,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裹蒸粽煮好了。我把那个做了记号的裹蒸粽揭开冬叶,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唔,绵香可口!真有年味!劳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