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3-06-16 12:00:50 教学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精】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1

  今日午时学校组织教研活动,又能够听到两位教师的精彩课了。一看听课表没有三年级的,有点遗憾,再一看,有四年级杨教师的课,没关系,教学本来就是相通的。

  杨教师选的《小珊迪》是篇选读课文,自我对于这类的课文真得是力不从心,要么感到没什么可讲,要么是这也得抓,那也得抓,非得二堂课才能解决。今日借此机会就好好学习吧。课一开始课件出示现代孩子幸福生活的照片,和课文中小珊迪的悲惨生活构成了强烈的比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小珊迪的可怜。自我平时的语言太平淡了,杨教师的每一处过渡都值得我学习,比如:小珊迪只是想要件能御寒的衣服,要个能够充饥的便当,这样的要求过分吗?吃饱穿暖这样的要求过分吗?这样扣人心弦的话语,怎样不让学生感到小珊迪的可怜呢?杨教师的媒体激发,更加呈出小珊迪的可怜以及他诚信的可贵。在黑背景中跳动的白字,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到珊迪的可贵之处,那忧伤的音乐让人从听觉上感受到了小珊迪的可怜。听杨教师说为了选这首背景音乐,他听了五六十首歌,才选中了这么一首。这是怎样的概念啊,难怪感觉那歌与文字似乎是同存的。而后一节六年级胡教师的古诗又是另一种感觉。课前的找两张地图的`不一样点,让学生对北宋和南宋从地理上有了大致的了解。抓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遗民和《题临安邸》中游人这两种截然不一样身份的人,细细分析古诗,让人感生两种强烈的感想,这两者间微妙的关系正是课堂的升

  华。最终在“醉”和“累”的关系中很自然地结束课文。这种效果特有震撼力。

  听到的终究是别人的,要把这些精华吸收转化为自我的,这是听课的最终目的,这样的学习就是幸福的。

教学工作总结2

  浅谈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混合声训练

  摘要 :真假混合声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甜美的声音特点,它始终保持在高位置上的感觉,上下声区贯通,是民族声乐教学所追求的,只有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拓展其音域、音量,美化其音色,大大增强声音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 :民族声乐教学 真假混合声 训练

  混合声是真声和假声的混合,它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又有假声的柔和、圆润和高位置。这种声音上下自如统一,音色甜美明亮,给人以亲切真实的美感。它不存在由于换声而出现的音色不统一现象,又克服了真声唱不上去,假声唱不下来的困难,是当今普遍公认的一种科学的唱法。

  人声本来就有真声(声带的全振)和假声(声带的边缘振动)两个机能的存在,恰恰是这两个机能的混合,我们才获得了宽广的音域,这音域大大地超越了生活语言所需要的范围。

  真声和假声两者的混合声音,其发声状态为:从低声区开始就使声带边缘变薄,掺入少量假声,随着声音的上行,假声成分逐渐增多,但仍不失少量真声。中声区真假声相伴,混合共鸣较好。混合声的音域统一连贯,无明显的换声区。这种声音的效果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真声不炸,假声不虚,混在一起”。一般说来唱高音时假声成分多些,头腔共鸣就丰富,唱低音时真声成分多些,胸腔共鸣成分就越多。这种混声的发声是充分运用共鸣器官来配合声带振动变化为依据产生的混合共鸣。

  混合声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甜美的声音特点。由于它具有真声色彩,比较接近我们的语言,容易吐字清楚,声音上下贯通又比较方便,所以它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混合声已被越来越多的民族唱法歌唱者所采用。其实,在我国传统戏曲、曲艺、民歌中,混合声早已有应用,只不过由于各自有着不同的剧种风格、语言和地方欣赏习惯,所使用的真假声比例不同而已。民族唱法的自然混合声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获得,更是初学者所不容易掌握而又必须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和耐心来雕琢的。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把混合声的训练作为重点来教授。笔者根据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一、用“哼鸣”唱法训练混合声

  哼鸣是初学者乃至学习有成者练声的极好方法,是获得声音高位置的良好手段,有利于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效果。这种训练非常必要又容易掌握,练习闭口哼鸣时要注意:

  1.身体自然直立,胸部自然扩张,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保持吸气的姿势,找呼吸支点。

  2.嘴唇微闭,舌头自然放平,舌尖轻靠着下牙根,下腭和颈部肌肉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3.哼唱时颌关节向上打开,鼻道打开,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像擤鼻涕时的感觉,找哼鸣焦点,哼在“气上”。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高音开始的下行音阶容易找到头腔、鼻腔的共振感觉,一般说来下行音阶要比上行音阶容易些,气息比较易于控制,声音容易哼得连贯。音阶下行第一个音较高,发声器官的肌肉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随着音高的降低,肌肉随之逐渐放松,而逐渐放松比逐渐紧张要容易控制,初练时在自然声区练习,不要哼高音,因为哼高音对初学者来说极易形成喉头上提,造成声音挤压。哼鸣是哼出来的,不是唱出来的,声音应无任何振动感。用深的呼吸支点,轻轻推出气息,音量不大但很松弛,很集中。

  练习哼鸣时,方法一定要正确,如若不正确,发出的声音又紧又僵,带出来的声音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哼唱正确了,带出来的声音才会好。检验哼鸣的对错,可以在哼鸣时看嘴巴能否随便

  动作,而不影响声音的进行,如若不影响,就说明方法对了。这样,用哼鸣方法练唱时,嘴巴在做咬字动作和做表情动作时,就不会影响声音。所以哼鸣练习对呼吸支点的体会和真假混合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用打开喉咙喊嗓子的方法训练混合声

  喊嗓子本是戏曲演员从祖辈沿袭下来的传统练声方法。它之所以能流传那么久、那么广,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这道理是有其科学性的。 多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始终保留了“喊嗓子”的传统。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喊嗓子决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扯着脖子喊叫”而是科学的训练,它首先强调的是打开喉咙,使其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由弱到强,由低到高地“喊”。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打开喉咙喊嗓子”。卡鲁索的夫人在《卡鲁索的一生》的书中写到:“卡鲁索常常对着镜子练声。他把口张得特别大,把舌头伸得很长,像要给医生检查喉咙那样,然后发很尖锐而?位置?很高的高音来做练习。”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曾说过:“打开喉咙喊嗓子是最科学的发声方法。”事实证明只有在最佳状态下喊嗓子才能做到如下几点。

  1.打开喉咙喊嗓子,使鼻腔张开,口腔中口盖抬起,积极收缩成拱形,咽腔中会厌卷起,咽壁直立,喉头放在深呼吸的自然位置,这样发声通道才能畅通无阻。在这条管道中喊嗓子,才能体会到这个管子不仅仅是一个肌肉组成的管子,它像铜管乐的金属管道一样坚实有力,只有这样才能喊出金属般的穿透力强的铿锵之声。打开喉咙喊嗓子,使口、鼻、咽、喉各器官张开,金属般的通畅管道使歌者能获得人体各个腔体的共鸣,声音上下无阻,高高低低、强强弱弱,使真假声混合得不露痕迹,使假声不虚不空,中低声区胸腔共鸣自然混着高位安放的头腔共鸣,真声区自然混着假声,使真声不白不横,做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虚实实、浑然一体。

  2.打开喉咙喊嗓子,使所谓“没嗓子的.变成好嗓子”。打开喉咙形成“金属管道”使演唱者越喊管道越通。音质、音量、音色也就会有明显的改变。

  三、u母音训练混合声

  唱u母音时唇微闭成“撮口”,喉咙打开放松,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口腔形成膛大口小的共鸣箱,呼气出声引起头腔、口腔、咽腔、胸腔的共振,容易找到混合共鸣的感觉。

  唱u母音时,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如果拢不住,有的人还会出现上唇抖动,这不但会影响共鸣效果,使声音不能到位,还会造成u母音的发音不纯正。从高音开始的下行音阶练习,比较容易找到高位置,体会到头腔、口腔、咽腔、胸腔形成上下相通的共鸣的感觉。随着音高的变化,要保持声音的上下一致,做到“松”“通”“空”。

  “松”是指声音松弛,不挤不压,喉咙打开,放松,在深深的气息的支持下,将声音推出,圆润、丰满、浑厚。“通”是指声音从下腹部(即丹田)涌出,至胸腔通过喉直达头顶,上下如同一根管状通道,上通下达,声区统一,气息流畅,音量不大却有明显的上下一体的振动感。“空”是指声音的流动的空间感,“四不靠”即不蹭嗓子,没有明显的着力点。总之,练好u母音是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道上下一致,真假混合声的有力手段,是带动其他母音练习的好办法,可以说是发声练习的“敲门砖”。

  四、假声位置混合母音训练

  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声音要高位置的要求。最能体会高位置的声音是假声,唱假声的时候,喉咙一般都是打开的,松弛的,气息也不僵,上下容易连成一条垂直的气柱,所以声音比较柔和圆润,通畅统一,演唱也相当省力。根据假声的特点和音色,可以在保持假声演唱的状态下把声音放出来,以增加声带的张力,并掺入真声成分,就会形成明亮圆润的混合声效果,同时音域也得到了扩展。

  也可以这样理解和体会,就是把假声放大,变成明亮有力的声音,但一定要在不改变假声的歌唱状态下发出声音,使所有字都统一在假声的位置上转换。字的转换动作要小,而且每个字都是在相同感觉下转换的。同时也要与气息配合好,保持气息深度,否则声音就会发虚,反而放不出声音。注意假声与呼吸的关系,使用假声位置的练习,一般从上向下练为合适,因为高音容易找到假声

  位置,从上向下,保持位置来带声音,一直唱到低音时仍然是假声位置的感觉,加上气息的配合,便能得到混合声的效果。

  母音是语言和歌唱发音的主要因素,因此,唱好母音对于歌唱来说非常重要。声乐训练的母音是a、e、i、o、u,这些母音的发音有宽有窄,有暗有亮,位置有前有后。为了使歌唱的发音统一,音色统一,符合民族唱法的声音要求,而且便于咬字,在教学中,笔者采用混合母音练声收到明显效果。

  混合母音,也叫母音变形唱法,即在一个母音里混入一定量的另一个母音的成分,以达到使口腔内部的调节以适应某种发音的需要,而获得高位置声音的方法。如在a母音里混入适量的o母音,在i母音里混入适量u母音使喉、口、咽等腔体从横转向竖,从窄到内开。把两个母音混为一个音,在发声时,同时吸收了两个母音的优点,弥补了发单个母音的不足,这样可使喉头逐渐放开,发声管道竖起,声音流畅,对真假混合声的训练非常有效。

  实践证明,用以上这套教学方法,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气息畅通,音色明亮、圆润,真假混合声统一。只要不断坚持科学的发声训练,不仅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技能有帮助,而且会对以后的歌唱艺术实践大有裨益。真假混合声的训练,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艰苦而耐心细致的工作,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谨以笔者多年来教学实践中的感受就教于同仁,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充分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

  [1]金铁霖.《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黄河音像出版社.

  [2]沈湘.《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特点》,中国音乐网.

  [3]谭萍.《打开喉咙喊嗓子》,《中国音乐》,20xx年第1期.

  [4]韩勋国.《送你一副金嗓子》,湖北人民出版社.

  [5]徐青茹.《声乐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

教学工作总结3

  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三年级的全体学生在我的语文课堂中,在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学工作,我认为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语文课上,我发现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四平八稳,一不捣乱纪律,二不举手发言。在平时布置的家庭作业中,找写字词的学生喜欢做,作业干净整齐,而布置的小作文、或描写一段话,大部分学生却不愿做,虽说自己是多年来带语文,但我认为自己的课还上的缺点吧。在一次我夸一位同学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后,我发现举手的同学多了。在那以后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运用一些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结合小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学生的书写在课堂中、评价作业时,进行表彰,从此后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用语言鼓励学生,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的能积累语文知识,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对课文的朗读品评感悟

  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从北海风光到素有人间天堂的西湖,从神话到学生熟悉的掌声等等,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注重在平时对阅读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本学期,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头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进取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景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向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景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景,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景,调整教学。对于个班里的学困生,我一向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梦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作业布置做到合理,

  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本事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少做,能及时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登记。

  四、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仅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仅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团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构成。所以,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五、加强学生成绩管理,

  使用好成绩册。对学生的作业情景、提问效果、课前准备等等表现都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班级发展不平衡,我班的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2、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时常有变更;

  3、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教学工作总结4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物理概念是人们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教学在整个物理知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首先,从物理学的内容来看。它的完整体系可以认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反映物质运动形成基本特点和属性的物理概念;二是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即物理规律;三是由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出发运用逻辑的数学的方法建立起来的理论和得到的必然的结果。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规律反映的是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是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因此,概念是浓缩的知识点,而规律相当于压缩了的知识链。例如电流、电压、电阻是电学中的三个常用物理量,而欧姆定律则反映这三个常用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的产物。

  例如,我们观察到下列一些现象:天体在运行,车辆在前进,机器在工作,人在行走等等。尽管这些事物表现的具体形象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撇开它的具体形象,从它们的共性去考虑时,就会发现其共同的特征,即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于是,我们把这个从一系列具体现象中提炼出来,又反映着这一系列具体现象本质特征的抽象,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就是一个物理概念。总之,任何一个物理概念,都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2、定量的物理概念,是可以用数学和测量联系起来的。

  众所周知,许多物理概念,如力、质量、速度、温度??,都具有定量的表示,如某个力是100牛顿,某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然而,也有许多物理概念,表面看来,是不定量的。实际上,它们也具有定量的?含义。如“平衡”的概念,其定量含义是:如果研究对象是质点,则意味着质点的加速度等于零,故其平衡条件为合外力等于零,即F合=0。在初中学生思维中就可以建立“一切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样的概念。

  其次,从物理知识教学的角度来看。中学物理知识是由为数不多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为基础和主干组成的,物理概念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规律是物理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必然的规律性的反映。例如焦耳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Q=I2Rt,在这个式子中有四个物理量:热量、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焦耳定律反映了通电导体在一段时间内放出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之间的关系,任何通电导体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就必然满足这一公式。因此,学生要掌握焦耳定律这一物理规律,必须先掌握热量、电流、电阻、通电时间这四个物理概念。

  同时,课程标准赋予了概念教学以更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在概念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概念教学是认识客观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能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观性,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明确建构意义;关注概念的主观性和抽象性,让学生能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要能协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概念。可以说,概念教学是引导学生进入物理知识殿堂的第一站,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概念的认知程度,更要重视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和方法。在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概念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

  二、物理概念的种类

  第一类是反映物质属性的。如:运动、惯性、质量、能量、电、磁等,这类概念的特点是:其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性,很难从其表面定义上获得深入理解。只有随着知识学习的积累和发展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二类是反映物质及其性质的。如:速度、密度、功率、比热、电阻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用两个或几个物理量的比值来表示它们的定义。第三类是反映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如:力、杠杆原理、压强、功、热量。这些概念的特点是:与物质间相互作用密切关联,对于单个物质是毫无意义。

  第四类是一些描述物理现象的名称。如:匀速直线运动、形变、物态变化、反射、折射、静电现象、电磁感应等。这类概念的特点是:就其概念本身而言,并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这些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及规律。

  三、传统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讲究科学的严密性

  在物理课程中,对知识的过分强调的表现之一就是过于讲究概念的严密性。传统的概念教学,往往以物理学科为本位,非常注重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讲解,其中包括概念的定义是什么、物理量的定义式是什么、决定它的条件是什么、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单位是什么等。而学生缺乏形成概念的直观材料和客观事实的积累,只记忆一些空洞的词句,不能很好地认识概念的本质。这样会使学生误认为概念是人主观臆造出来的,不是事物和本质属性的反映。比如:初中教学中对“功”的概念的教学,教师一般只通过一些演示实验,然后说明做机械功必须具备两个因素:功的计算公式为W=Fs,功的单位是焦耳等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尽管测试结果令人满意,但有多少学生理解“功”的本质含义呢?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通俗地说是扫除“科盲”。一种说法是,严密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实,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要求全体公民像物理学家那样去思维。除此之外,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社会也需要具有不同能力特长的人,而在各种不同的能力中,数理思维的能力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二)过于侧重对概念的知识传承和记忆以往的概念教学,教师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较多,对概念的实际应用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却考虑得相对较少。如学习“凸透镜”概念时,必须学习焦点、焦距、主光轴等概念,而这些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对这些概念根本不感兴趣,他们只是记住而已,若要他们把这些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他们却无从下手。正是由于以往的概念教学侧重于知识的教学,所以在概念的巩固和应用阶段,学生面对的往往是已模型化的抽象的物理问题,呆板、枯燥、乏味的解题,使学生认为物理概念远离生活实际,并没有什么用处。比如,在学习“压强”的概念以后,教师往往让学生用这个公式进行反复计算,而很少让他们将压强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另外,以往的物理概念教学相对封闭,不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尤其跟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联系),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相对狭隘。比如“磁场”概念的教学,学生只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但是不了解生物、地球周围也存在磁场。大家都知道,将STS教育渗透到物理课程中,让学生在物理概念的学习中体验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学习应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和用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较高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

  根据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人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于高中生来说,虽然抽象逻辑思维在个体智力发展中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这时的逻辑思维还须要经验支持。以往的物理概念教学内容设置较多关注物理学科的体系完整,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在概念学习中的作用。如原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没有提及一般意义上的功,主要是说机械功,教学的排列顺序也是先学机械功,后学机械能的转化和内能的改变,在学习内能的改变时才联系到做功这个过程量,既抽象又很难理解。

  四、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思维障碍

  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的时候往往学不好,综合其原因,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遇到了几方面思维性障碍。具体有以下几种:

  1.感性认识不足

  感性认识是物理思维的基础,没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就不可能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过程上升到物理概念,也不可能更好的掌握物理概念。

  2.思维方法不当

  物理概念的建立离不开思维,同样,学习物理概念也离不开思维,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是不会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也影响物理其他知识。

  3.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定势是人们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里现象。它是指人们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去考虑问题,表现为思维的倾向性和专注性。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思维定势既有积极的意义,又具有消极一面。积极地思维定势有助于人们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思维模式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知识,解决新的物理问题。消极的思维定势这不利于运用到新的物理知识,解决好新的物理问题。

  4.相关概念的干扰

  物理概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常常很难区分相邻或相近的概念,如能量、热量,压强和压力,机械能和内能等概念,这就是相关物理概念干扰的表现。

  五、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概念教学的特点

  (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目前,建构主义理论已风靡世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已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才能培养出具备较好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自主性、社会性、情境性,由此生发出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不管何种学习方式,都不能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即前科学概念对学生学习概念的作用与影响。

  前科学概念和科学的物理概念同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以前的生活实际中,对有关物理现象获得的一定经验和认识,它们与科学的物理概念基本一致,学习中很容易加以引导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光的反射。还有些虽然与科学的物理概念不一致,但在给学生一定的预备知识,授予适当的方法并利用有关的实验引导后,也不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例如,从对物体的轻重体验到密度的概念。从认知结构上讲,上述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形成过程并不涉及认知结构的转变,而属于认知同化过程。

  如:在力学体系中,力是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对“力”的概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对学生构建整个力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力”这个概念时,在学生头脑中往往已存在“物质”、“相互”、“作用”等概念,这就是所谓的“力”的概念存在于意识中的图式。当教师引入“力”的概念时,一般先做“手推桌子”的实验,这时的手、桌子将被原有图式的“物质”同化,“推”又能被“作用”同化。而手推桌子,桌子又有一个力反作用于手,这种相互的关系,一般刚开始不能纳入已有的图式,这就须调整已有图式的“作用”,转化为“相互”。这须要有实验支撑,如用图钉的尖端作用于手指,手指就会感到疼,这是因为图钉对手有一个作用,进而形成“相互作用”的图式。当做磁铁相互吸引的实验时,这种作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又不能纳入“相互作用”的图式(因为学生原来认为作用应该是相互接触),这样学生又得调整图式,相互作用的力是可以接触的,也可以是不接触的,而这整个图式用“力”这一词来概括,就比原来以为力就是力气有进步,从而形成了正确的“力”的概念。

  还有一类概念则大不一样,在学生原有的经验中,这些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发展时间,经过反复构建已经形成了系统的但并非科学的概念。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铁块沉入水中的大量现象,于是就在头脑中形成了铁块可以沉没于任何液体中的前科学概念。当教师进行讲授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时,许多学生根本不相信看到的铁块漂浮于水银面上的现象,他们认为物理学违背“常识”,太不合情理了。这正是前科学概念对物理概念教学产生阻碍作用的表现。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促使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转变,在他们的头脑中引发认知冲突和危机,使他们头脑中原有的观念与当前面临的现实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以促使原结构的解体和新结构的构建。这种过程可以说是在学生大脑中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这正是认知上的顺应过程。现在的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认识(即通过词语表达、公式定义或操作动作,就可以将正确的物理概念,甚至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由教师传递给学生),正视学生的前概念,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长出新的知识和经验。

  (二)不过分强调概念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在教学中对物理概念的本质揭示得越深刻,就越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事物的本质,而不至被非本质的东西所迷惑。但是,决不能片面强调概念教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而忽视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一个完整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一次能学深、学透、学彻底的,它有一个由浅入深、多次反复的发展过程。尽管有的概念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就能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但大多数概念的掌握都要经过几个学习阶段。

  在概念教学的某一阶段,对某一概念本质揭示到怎样的深度和广度,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发展的程度。一般说来,初中学生知识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往往只能揭示概念比较初级的本质。第二,教材内容的安排。中学物理按初中和高中分段,采用直线式与螺旋式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一般来讲,初中阶段只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入手,对概念只从定性方面作粗浅的介绍,而高中阶段偏重于定量的描述,从知识的运用和关联上使概念进一步深化。第三,能否通过概念的学习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基本能力。根据有关调研可知,多数中学生希望自己能学会物理学的基本思想、观念和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往的概念教学中,教师经常注重对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作详细的辨析,讲究概念的严密性;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仅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不了解概念的作用,所以觉得概念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东西,进而产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厌烦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建立在物理概念基础上的规律的掌握。因此,不再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物理概念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认知特点,注重概念与学生的经验的有机结合,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更多地以实例来说明和理解概念,以个性化的语言来描述概念,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实践、探究和扩展知识面上。例如:电压的概念在第六章学习,但在第五章的“学习电源”里就涉及了这一名词,这是考虑到多数初中学生已经或多或少听到过电压这个名词,而对于学生,电源的使用并不要求对电压这个概念有较深理解,因而这个概念可以拿来就用。与此类似的还有能量等概念。

  对“温度”这一重要物理概念的表述,教学大纲反映了对物理概念和实验现象的记忆要求,强调概念定义的背记和定义关键字词的是非判断;课程标准则要求用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来说明和解释,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的充分体现。例如人教版的新教科书中并没有特别强调温度的定义,而是列举了大量的自然界的温度,在“想想议议”的表中还有意留下空白,希望老师组织讨论。

  教学大纲要求“知道摄氏温度”,课程标准中没有再出现。过去的教材中除了摄氏温度还有热力学温度,因为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基本没有涉及热力学温度,而学生只知道温度,而且对温度的说法并不陌生,其理解与课本中的关于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说法也基本吻合,故课程标准在此没有再作特别要求,而是将评价的重点放在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上。新的人教版教科书中虽然保留了摄氏温度的叙述,却将热力学温度的概念放到了“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习题中,作为物理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给予提示。

  (三)重视探究式学习,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

  以探究为核心的物理教学不仅是物理学本质特点对物理教学的要求,也是顺利开展物理教学的要求。首先,以探究为核心的物理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学生动脑悟出来、动手做出来、争论得出来的物理概念,往往理解透彻而且记忆深刻。第二,它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概念的方法。学习物理的探究过程更接近人类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并体验物理学家们如何通过探究获得物理概念和理论,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必然会思维活跃,主动发现问题,熟练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第三,它有利于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目的是使学生各种感官受到较强的刺激以便大脑综合处理各感官传输的信息。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在“浮力”的教学中,采用让学生预习、提问、实验验证、讨论分析的教学流程。前后共要求12名同学把有关(自己会或不会的)问题列举到黑板上,从中选取部分有价值的问题解答。例如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石头在水中会下沉,为什么乒乓球在水中会上浮,怎么证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等等。学生通过观察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往上运动,感知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方向、施力物体);通过观察弹簧秤下的石头在空气和水中示数的变化,感知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时代物理教学要走的根本之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接受物理方法的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大有益处。物理学研究方法很多,中学物理经常采用的有:观察和实验法、归纳与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比较与分类法、抽象与理想化方法、数学法、等效方法、类比方法、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法等。这些研究方法与物理观念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观察与实验法既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初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经验型,经验的获得要以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为支柱,观察实验可以为学生学习观念提供事实根据,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性认识。例如:初中阶段在讲述“沸腾”这个概念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从开始加热一直到水沸腾后5分钟,观察水沸腾前及沸腾后温度的变化、气泡的数量及大小变化、汽化的剧烈程度等,从而得出“沸腾”这个概念。

  科学探究原来指科学家由于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研究获得的证据而提出种种解释的不同途径;当前,科学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如“比热”、“沸腾”等概念的教学就是采用此方法。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无论是引入概念,理解概念,还是运用概念,都离不开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因此,在概念教学过程中,物理方法的渗透也是教学目标之一。

  六、充分认识新标准与新教材中对概念教学的要求

  物理新教材中对概念教学的要求与老教材相比,主干知识的范围没有较大的变化,但总体而言,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求较高。它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之一。因此,对概念知识要求比以前要低,但也增加了其他的要求。具体有:降低了对概念应用的定量计算的难度,增加了对概念建立的体验性要求;多处对概念的定性说明不再给出统一严格的定义,而是要求学生能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和理解概念的含义。同时新课程增加了与当今社会和科技发展密切相联的物理教学内容。当然,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交融,也是新课程对概念教学的一个要求。

  例如,压强的概念和公式是初中力学部分的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教学大纲要求“理解压强的概念”,属于“理解”层次,对任课教师提出演示实验要求,但没有要求学生具体实践,即对知识的要求较高,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没有作要求。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与教学大纲相比,一是突出了学生学习压强概念时的实验探究活动过程,强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而没有终结性的要求。二是强调压强公式的应用和在实际问题中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这一变化要求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究知识、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去。

  再例如,课程标准增加了“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对电磁波提出了终结性的要求,属于“知道”水平层次。二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关注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的基本理念。同时课程标准列举了有关电磁波应用的几个示范,如:了解微波炉的原理;了解移动通信中基地台的作用;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简单介绍光缆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在活动建议里要求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这些学习和了解,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从而提高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能源”也是新增加的概念。课程标准建议:“分别从炊事、取暖、交通等方面对当地燃料结构近年来的变化作调查研究,从经济、环保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调查当地使用的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燃料的化学能或核能及其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且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与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问题联系起来,旨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一,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是教学的底线。教科书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而选定,教学中的许多内容是由师生互动产生的。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凡是生活中常见的概念、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概念、社会需要的概念都可以选为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尽可能多地寻找与物理学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电磁波”这个概念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军事上的雷达、隐形战斗机、小灵通的接收天线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东西,然后教师作适当讲解。在学习“磁场”的概念以后,教师可以补充讲解有关“生物磁”的概念。

  第二,由于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必然有一些科技前沿、环境保护等有关知识闯入我们的课堂,这就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不断被补充和更新,从而更加开放。例如:在讲解现代通讯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应当补充“宽带上网”等概念。

  七、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就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现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好概念的引入工作,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明确引入某个概念的目的性,是好学生学概念至关重要的一步。

  要使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必须遵循感性到理性,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认识规律,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概念教学中,年级愈低的学生对直观和感性的依赖就愈大。

  物理教学中,引进一个物理概念必须提供相当数量的同类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作为例子。概念教学中的引入环节例证应尽可能利用演示实验现象中的前科学概念、教材中已涉及的物理现象、新鲜而准确的个别表象等来唤起学生的回忆和想象。

  此外,学生对具体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认识经验,也影响他们的思考和概念形成。认识的经验越丰富,形成的概念也就越精细、详尽和准确。

  由此,我们应尽可能在引入概念教学时,考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认识,以及认知上的冲突。例如,引入大气压强概念时,可让学生先做一做瓶吞鸡蛋、注射器提重物、吸盘挂钩挂重物等实验,并且,在做这些实验之前提醒学生观察实验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这时学生兴趣高涨,又有亲身体验,自然而然地切入大气压强概念的教学。

  (二)引导探究,建立概念

  心理学家指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客观事物的许多属性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抽出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过程。丰富的直观材料(包括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现象及数据)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但概念不是从对直观材料的感知中直接得出,必须通过思维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进行正确思维,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

  自主的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概念的方法引入新课程。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将是鲜明而牢固的。但由于学生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教师适时和适当的指导。

  (三)联系实际,丰富概念

  以前,每个物理概念形成之后,都要用简洁和统一的语言把它确切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给概念下定义。新课程弱化了对概念定义的要求,强调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概念的含义。因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包括阅读、讨论)和探究获得的概念往往较浅显且不完善,这就需要教师或学生来补充实例,在丰富物理表象的同时,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如在得出了动能、势能、机械能这些概念后,让学生通过荡秋千、蹦蹦床、撑杆跳高、跳板跳水、滚摆实验等实际例子,区分动能和势能,分析并解释它们如何相互转化。

  (四)注意比较,强化概念

  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以前的生活实际中,对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也有了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并形成一些比较固定的看法,这就是前科学概念。前科学概念具有顽固性,因此,认为前科学概念经过一两次纠正就消失了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破除学生头脑中错误的前科学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的发生过程相当缓慢。克服旧图式的惯性,用新图式取代旧图式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除非用旧图式不能解释问题,学生才会在头脑中激发认知冲突,从而建立新图式(正确概念)。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用新的物理情境多次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掌握程度,并加以交流评估,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物理概念。

  (五)重视实践,应用概念

  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掌握概念要有一个具体化的过程。具体化就是通过分析综合,将抽象、概括过程中获得的概念运用于实际,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因此,课上要利用所学概念来解释现象,分析实际问题,做习题,做实验等。课外要通过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研究性学习等活动使概念得以巩固和深化。

  八、常用的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种模式

  物理教学方法是物理教师和学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物理教学内容,共同进行一系列活动的方法、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从这个定义来看,它要求物理教学方法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1)双边性。不仅注意物理教师传递信息、控制活动的教授法,而且重视学生获取物理信息、调节活动的学习法,体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2)情感性。不仅注意智力因素,而且注意非智力因素,体现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

  (3)发展性。不仅注意物理基本知识和物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且十分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现了物理知识教学与智能培养的和谐统一。

  (4)最优性。各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点,也有局限性,不能寻求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来教所有学科和适应所有的教学情况。所以,教学时应当根据物理教学任务的要求、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班级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学业程度,以及物理教师本身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能技巧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以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恰当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成功实施物理概念教学的有力保证。其运用是以学生形成正确物理概念,理解、掌握物理概念,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为目的。概念课的上法很多,有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有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有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等。新的教学价值观认为,教学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生命意义的发生、创造与凝聚的过程,是生命力量的呈现与发展的过程,是主体对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因此,注重生命发展的教学过程是超越主客关系、情景合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不把他人他物看做单纯的认识对象和认识物,师生双方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情景交融的创造活动中而忘掉了各自的角色,教学中所呈现的材料也不是简单地用来认识和使用的“物”,而是有着内涵意义的“生命体”,因而教学充满着人文精神与生命情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概念教学(刚开始涉及新的概念)运用较多有三种方式。

  (一)以教师为主的启发式

  我国自孔子以来,就有提倡启发式,废除注入式教学的优秀传统。从古至今,不管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名目如何繁多,做法如何多变,凡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其灵魂必然是启发教学。启发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实质在于认真贯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统一的原则,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便创造性地完成教学工作。

  启发教学从教师的角度看,不是把学生“背”进来,“抱”进来,而是“诱”进来。“君子之教,喻也。”变教为诱,变教为导,这就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从学生的角度看,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猎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这就是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启发教学常通过课堂演示与启发式讲解相结合进行。该课型的主要环节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给出观察内容———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例:“力”的概念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究竟什么是力”问题一经提出,学生手提书包感知肌肉酸痛,了解人类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2)给出观察内容,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

  观察1:教师演示手推小球,手压海绵(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或小球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海绵变弯);

  观察2:教师演示钩码拉弹簧,棒击乒乓球(弹簧伸长,乒乓球同小球发生一样的现象);

  师生举例:机器代替手也起到提、推、拉、压的作用,物体对物体也能起到这一作用;

  观察3:教师演示粉笔脱手;

  学生分组实验:磁铁靠近大头针、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纸屑(能吸引纸屑);

  (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归纳:①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②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③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④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人们也正是根据这一现象来判断力的存在。

  (4)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师生分析上述结论,再根据生活经验“手拍桌子感觉痛”,明白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离不开物体,一个物体可以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所以一个物体究竟是施力物体还是受力物体应针对某一力而言。师生举例分析某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最后介绍力的单位———牛顿。

  这种教学方法对由现象鲜明的实验概括出的概念教学均适用,像初中所学的密度、压力、压强、浮力、熔化和凝固、速度、杠杆、功等概念的教学均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展开。

  (二)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

  科学探究原指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将科学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其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

  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科学探究的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方法。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科学探究有利于改变过去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科学知识,不重视科学技能,只重视结论,不重视过程和方法,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得不到真正落实的情况;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可以学到各种技能,把过程和方法结合在一起,从而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又学习了科学的方法,培养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常以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研究为表现形式。该课型的主要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例如,“比热容”概念的教学虽然过去也是采用实验的方法,但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在看实验,他们并没有融入探究的过程之中。学生对所学概念只是停留在表面意义上,不能理解概念的本质。教学大纲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热量的公式要求较高,都达到了“理解”水平层次,而对学生的体验性目标要求较低,只要求进行演示实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而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大多数学生感到难以理解。

  课程标准将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变为“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这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变化:第一,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课程标准降低了要求,只要求“了解”比热容的概念;但增加了体验性目标,即必须让学生通过实验,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并了解比热容这一热学属性,学会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第二,降低了单纯应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的要求,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和乱套公式的现象;而强调了物理知识的应用及其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求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新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特别强调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烧水的经验讨论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的变化量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得出定性的结论。然后,安排学生自己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另外还专门安排了STS栏目“气候与热污染”,让学生结合实际讨论怎样减少热污染,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1)提出问题

  教师:在太阳照射下,物体的温度将会升高,这是因为物体吸收了热量。关于热量,你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在这一问题的引发下,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今天我们先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究竟跟那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

  (2)猜想与假设

  教师:大家想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甲: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学生乙: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学生丙: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不同的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不同。

  (3)设计实验

  教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猜想,这些猜想是否正确,须要进行检验。我们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来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有必要对每个猜想进行检验?大家讨论一下,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1:我认为热量与质量的关系不须要用实验来检验,我们可以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判断。因为使3kg水升高500℃肯定比使1kg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多。

  学生2:热量跟水温升高多少的关系也不须要用实验来检验。因为1kg水升高400℃,肯定比升高200℃,需要更多的热量。

  教师:我们剩下的任务就是:检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的性质是否有关。请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实验的设计方案。

  经过小组内讨论,教师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共同确定实验方案,即为了检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跟物质的性质有关,应当取两种不同的物质,如水和煤油进行对比。因为物体吸收的热量还跟质量、温度升高的多少等因素有关,所以,实验时必须控制变量,即煤油和水取相同的质量,并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因为热量的多少无法直接测量,要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比较酒精灯加热时间的长短。而要用酒精灯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必须使两盏酒精灯的火焰基本等大。

  最后给出统一方案:取100g水和100g煤油,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它们加热,使它们升高200℃,看哪一种物质需要加热的时间较长。

  (4)收集数据

  每两名同学为一组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使煤油升高20℃所需的时间比水所需时间短。

  (5)得出结论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行概括:我们将质量为1kg的某种物质的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可见,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相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6)评估交流

  在得出结论以后,教师可以再提出问题: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我们能否采用其他方法?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对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两者温度升高的多少。

  (三)师生互动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还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化平等参与学生研究的人,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师生互动教学以老师和学生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决方法为形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九、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其标准是:

  1、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哪些属性;

  2、能说出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3、对于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单位,知道该单位是如何规定的,并对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的观念;

  4、对于定义式的物理量,要注意定义式并不是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看,只是一个量度式;

  5、要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

  6、要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7、能运用物理概念解释或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工作总结5

  忙碌充实的一学期结束了,本学期舞蹈兴趣小组的发展特别迅速,学校拨专款装修了一间舞蹈教室,使学生在日常训练中获益颇多。舞蹈兴趣小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全校老师的帮助下,较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了把下一步的工作做的更好,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通过舞蹈基础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形体习惯。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通过舞蹈表现音乐情感的欲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习惯和舞蹈技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4、通过舞蹈兴趣小组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与爱好;学到了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舞蹈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成品节目:

  根据学校的活动安排,着重准备了学校春季运动会的展演节目与“六一”儿童节的舞蹈节目。为了展示学生平时所学到的内容,我们编排了3种不同风格的节目。运动会中为了突出运动的主题。舞蹈队同学展示的啦啦操与健美操;“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汇演中,舞蹈队展示了基本功与她们的唱跳演的综合素质。舞蹈队学生的展演在这两次大型的活动中获得了满意的成果,为校园舞蹈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给教师和学生树立了很大的信心。可以说通过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改进动作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增强模仿能力,培养正确的基本姿态。希望在今后的舞蹈教学中,能探索出更多的经验,使舞蹈兴趣小组的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存在的问题

  1、训练时间上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保障。

  2、学生参与舞蹈训练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3、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很差,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对于排练精彩的成品节目有很大的难度。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对于舞蹈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对于舞蹈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舞蹈教学的特色点进行因材施教。

  舞蹈作为教育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了上好舞蹈校本课程,我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利用业余时间观看各地的比赛和演出的舞蹈碟片,学习各种技法和亮点。另外,平时有时间欣赏各类舞蹈的排练和队形等使自己在舞蹈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在课程实施中,我对教学内容主要做了这样的安排。首先从基本训练入手。通过基本训练,使学生首先学会了使动作做的自然、协调。并同音乐和谐一致。在音乐伴奏下做各种练习,使学生身体得到较自然全面的活动。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动作姿态,力量的灵活和协调性和初步欣赏音乐的能力。

  基本训练的把上基本动作练习,克服了学生的自然体态,使学生舞蹈时具有正确的`姿势,初步体验、掌握了解身体各部位舞蹈的基本动作要点,规范了动作,为以后对舞蹈的表现力以及民族民间舞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基本训练的同时,融进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民族舞的基本风格,基本舞姿造型以及动作韵律特点。扩大丰富了学生舞蹈眼界和知识。

  在训练中,我让学生对照镜子反复练习表情,这样训练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像照相一样,怎样做最美,而是根据舞蹈情节的需要作出适合表达主题的表情、神态和动作。演员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要为整个舞蹈服务。再次,教师讲解非常关键。教师要在整个辅导过程中不断去示范,去讲解动作表情的要领。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舞蹈教师和语文、数学教师一样,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另外,训练时要严格要求。作为一个舞蹈教师,首先是队员的“班主任”,比如说,哪些孩子的素质好,哪些孩子的素质较差,好的要积极培养成领舞或独舞对象,差的要耐心辅导不歧视;哪些孩子比较开朗活泼,哪些孩子比较内向文静;哪些孩子有小脾气,比较娇气等等。教师都要了如指掌。

  同时,我还给学生搭建平台,展示自我。舞蹈班的学生参加区、校、社区的舞蹈比赛和演出,经过训练与锻炼,舞蹈班的学生都成了班级的文艺骨干,老师的得力助手。

  舞蹈校本课的实施,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充分发展。同时,通过舞蹈教育锻炼,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培育学生的艺术美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想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教学工作总结6

  回首本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我担任二、六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享受到收获与喜悦,也发现存在反思的地方。现将这学期美术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我校的实际,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网络学习外,还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

  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四)发展方向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教学才能永久焕发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搞好自学和认真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美术教学理念、美术基本功及相关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提高教学能力,以便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2.开展教学研究,发扬创新精神。

  教育教学是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教案,精心制作课件并结合班级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做好批改记录,认真讲评,及时反馈信息,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

教学工作总结7

  弹指之间一学期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高二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在自己个人努力下和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下。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学期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为人师表,做受人尊敬的,不辱神圣职业的人民教师,为共和国的建设培养后备人才,且呕心沥血,一如既往。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二,教学方面

  本学期担任高二(3。4。5)三个的班物理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教学中,以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和实验为起点,并结合书本知识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白物理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并尽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把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具体说来真正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课方面: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课堂教学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com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物理课,就连以前极讨厌上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批改作业方面:布置作业做到精讲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高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辅导工作: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使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考试方面: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各方面都更上一层楼。

教学工作总结8

  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进行,所以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处处闪烁着新课改的思想,学生也因此惬意地享受着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学,但亦有瑕疵。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我归结为八个字:简约轻盈,瑕瑜互见。

  简约轻盈

  语文老师若想从艰难苦恨中彻底解放出来,提高教学效率,简约轻盈地行走于语文路上,根据实践,我以为应把以下几个方面做到极致:

  1、备好备活隐形教案。何谓隐形教案?这是相对于教师手头的<<教学用书>>,<<优化设计>>等有形文字的教学辅导材料而言的,在备课这个重要环节,更多的教师注重的是备全备透备熟有形用书,往往忽略或者压根不去备隐形教案,那在语文课堂上就不会有同步于有形教案的隐形教案的有效实施,所以也就不会有精彩迭起的课堂。在实际教学中,隐形教案要备"活",许多时候隐形教案的"备"是在课堂,譬如,应对班级突发事件的办法,褒贬学生的用语,课堂教学的突然延伸等等。妥当处理这些随机问题,依靠的不是权威,更不是消极简单的办法,而是在于平时的'经验和理论积累,因此我在平时一定要多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课前备全课堂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

  只有课备得全了,备得活了,做实了“十年功”,我们上起课来才能左右逢源,才有风生水起的“三分钟”。

  2、备透教材。以前,我备课的程序无非就是这样:一读课文;二抄教案,简简单单,语文课堂也是平淡无奇,没有激情的涟漪。这学期,我一改往日的备课流程,一是自己反复读文本,确定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自己编写教案;二是依循教学目标做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段赏析;三是虚拟上课,完善教学设计。我的三步里都有“透”,不把文本读透,大到文本的主旨布局、写作技巧、思想倾向,小到一个标点符号,不然的话,怎么定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不把一个片段理解得力透纸背,怎么能从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入手,把其中的一个片段做得美轮美奂,令人折服;不把教材备透,怎么能通过模拟讲解,找到不足,看到闪光点。

  所以,我把备透教材归结为六个字:读透,理透,说透。我们知道,刷子李在粉浆前总要穿得一身黑,干完活,身上有一个小白点绝不收一分钱,他目的是挑战自己,精益求精。在我的备课环节上,我就以刷子李为学习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3、读透学生。

  在编写教案的环节里,特别强调要有备学生这个环节。为了能把课上得实在实用,让学生从真正心里接受我的语文课,我预先思考的不是“怎么上课”“怎么备文本”,而是通过信息反馈,弄清学生需要什么,在这节课里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模式,学生会愿意赏析哪部分内容等等,所以在我的语文课上基本不会出现为完成任务而讲的情况。

  读透学生是成就精彩课堂的关键,是备课不可或缺的环节,一定要备得“细”,备得“准”。 「1」 「2」

  4、要有阅读期待。课似看山不喜平,而阅读期待恰恰可以激起学生思维和兴趣的涟漪,成就精彩纷呈的课堂。我是用以下几种方式创设阅读期待的:

  设计独具匠心的导语。

  设计穿插于解读文本的精彩问题。

  设计出乎意料的结尾。

  5、要有课程意识。

  我们学习文本,错误认为感知、理解、活用的仅仅是一篇课文所涉及的,其实则不然,应该把你所教学的课文置入一册、一个学年,一个学段,甚至一个小学中,全盘考虑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所要渗透的思想情感,知识积累的高度。

  瑕瑜互见

  古人有言: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做人如此,语文教学亦是如此,为何课改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进语文课堂,不就因为语文教学有诸多的瑕疵吗?我的语文教学也有不足:

  1、阅读期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原因可能有:一是用的地方不合适;二是用的时间不合适;三是用的频率过高;四是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太肤浅,只停留于“表”上,为“及里”。

  2、学生掌握的知识有失条理性、系统性。

  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够矣,但没有条理,一旦用到的时候,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下学期,我会按体裁引导学生给知识分门别类。

  教学上虽已取得些许成就,但我依然会上下而求索!

教学工作总结9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58、162两个理科班和159、161、165三个文科班共五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本学期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文科班完成“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的教学任务,而理科班要完成“选修模块四—化学反应原理”,它是继必修课程《化学1》、《化学2》之后的选修课程,从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引导学生研究化学反应现象,探索化学反应规律。对于这个模块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来展开教学的,这一个学期高二的教学中的确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和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收获的学期,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做以下几点的总结:

  一、采取的措施:

  1、能认真完成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完成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每一次上课前能认真备好课,在课堂上能上好每一堂课。因为高二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化学反应原理又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2、这一个学期的教学虽然是一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但是从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中,知道这一部分在高考中属于必考的内容,而且占的比重也是比较大,所以在高二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向高三年的老师借了相关的资料和考试大纲,再结合我们教学大纲,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能在原有教材的教学上补充了高考所要求的内容。

  3、有时间我就去听同组老师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及时纠正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作为一个老师经验和方法非常重要,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己,不能有所怠慢,学生的问题不能忽视,他们的问题提出,不仅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另一个方面也是对我的提高。

  4、在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比如面批,学生在对化学用语这一方面经常出错,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下了比较大的工夫,在布置学生作业之前我总是先进行题目的筛选,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5、在本学期高二基础年段的教学中,我能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在高考中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还是遗憾多多。

  2、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学生生源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三、下学期努力方向

  1、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3、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以真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不仅让学生敬畏你更要亲近你。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完成学校各项工作指标。

教学工作总结10

  随着近年来学校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的增加,教学质量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为此学校在四月份开展了“教学质量月”活动,旨在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在“教学质量月”活动中,做到以下几点:

  1.按规定时间上、下课,做到了不迟到、不提前下课。课堂上严格课堂教学纪律,对学生实行课堂考勤并与平时成绩挂钩。

  2.备课: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与教学进程的安排,制定出学期授课计划。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教学方案,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确定重点和难点,分清主次,适当反映本学科最新成果。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各章节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钻研教材内容,力争做到每堂课目的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3.上课:在课堂教学中,适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以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提供一些与本课程的相关的文献资料,如网站、图书等,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的获取。同时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手段进行教学,对一些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如电子商务交易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提高教学效果。课后认真听取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总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编写有相应的实验指导书,其中包含明确的要求、内容和步骤。在实践教学中认真辅导,启发学生自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学生实践情况认真考核评定成绩。

  4.听课:在本次活动中先后听取了罗老师的《财务管理》和唐老师《国际贸易》的教学观摩课并认真做好了记录。通过相互听课和教学观摩课,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本次教学质量月活动,学生迟到早退现象有明显改善,课堂记录也得到明显提高。本人也增强了质量意识,深刻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教材研究,认真备课,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总结11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充分运用白板教学,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六、认真搞好期末总复习。本学期的复习,有相当的份量,内容较多,任务也相对繁重。本学期的复习先拟定了复习计划,掌握了目的要求,明确了重难点及关键,拟定好了课时分配情况。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复习。不过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务实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教学工作总结1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个学期里,在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通过本班老师和全班幼儿的共同努力,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和提高。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思想政治方面

  随着改革形势的不断深入,我的心里对当前形势有了全新的认识,平时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园里安排的各项工作,以一个蒙氏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业务方面

  这学期初,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领导决定将新入园的孩子分为两个新班,由于领导对我的信任,决定由我来担任主班老师和冯丽一起承担起教学任务。领导的信任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动力,以百分百的热诚投入到工作中。没有经验,就积极和老班的老师请教、学习。针对班中都是新入园的孩子,各方面常规都需要培养,我在3、4、5月份几乎天天都在幼儿园中,既做孩子的妈妈,又做孩子的老师,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班上的孩子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形成了较好的常规,较快的投入到蒙氏工作中。

  一段时间的教学后,让我发现,自己的知识其实是非常贫乏的,这就需要自己不断的去充实,不断地去学习,所以一方面我会向本园的一些有经验、有好想法的老师去取经,另一方面,我积极利用晚上的时间,通过上网查询有关蒙氏教学的最新动态及有关知识,参阅蒙氏的有关书籍,使自己增长了不少知识和经验。

  我在担任白云班的班长,虽然感觉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在工作时,我还是坚持做到,凡事都要比班上的其他老师先想到,做任何事情都冲到最前面,争取给班上的其他成员起到带头作用,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班上的一切工作都走上了轨道,我们几位老师也合作的非常默契和愉快。

  教学方面保育方面

  (1)、午睡:现在大部分的孩子能够很快的入睡,个别的小朋友需要老师在旁边陪同,过一会也能睡着,像我们班的马震元、刘子清小朋友,以前睡觉在旁边哄一个小时也睡不着,现在再也不需要老师的陪同了。这说明这些小一点的孩子正在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孩子们在入睡前都能有意识的将自己的衣服叠好,放在床头或脚旁边,只有脱不下来或纽扣在身后的,才需要老师帮忙,有的孩子甚至去找同伴帮助,在起床时,都会自己将被子、褥子叠好,橱子矮的幼儿自己放,橱子高的幼儿会使用礼貌用语请求老师帮忙放,收拾快的孩子,还能将垫子折叠好,几个合作放到墙边,并且帮助老师照顾和帮助弟弟妹妹们,而这些小孩子们,得到了哥哥姐姐的帮助,还会主动谢谢哥哥姐姐们,班上的张纹硕、顾思忆、陈小琪等几个小朋友,他们每天都是在收拾好自己被褥之后,去帮助别小朋友。

  (2)、吃饭:现在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小朋友会自觉地排队拿餐巾,过来盛饭,如果在排队的过程中,哪个小朋友插队了,后面的小朋友就会让他站出来,后面去排队。刚开始入学时,小朋友每次吃饭都弄得地上、桌上很脏,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幼儿进餐时心情愉快。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幼儿好的进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进餐时不打闹讲话,不掉饭粒。

  (3)、喝水:现在孩子们都养成了很好的饮水习惯,知道排好队拿自己的杯子接水喝,知道先接凉的,再接热的,而且每次都能喝上满满一杯,以前一些很不喜欢喝水的小朋友,现在也能主动接水喝了。

  (4)、消毒:每天消毒三次,饭前洗手,使用香皂,早晨来园,我们会开窗通风,中午孩子们起床后,去上特色课,我们会进行开窗通风,我们还随时保持地面的卫生,及时清理。

  教学方面

  在开学前半个月左右,我们25个孩子是分批入园,这样老师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一个半月以后,我们班就进入了正常的蒙氏工作了。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坚持做2个小时的蒙氏工作,有的孩子在结束时还恋恋不舍的说:“老师我还能在工作一会吗?”这说明孩子工作的积极性和坚持性都比刚入园时提高了。

  在教学中,我会坚持我的原则,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我们一直坚持采用提出规则、不断提醒的方法帮助孩子逐步形成常规。

  我们不断地要求孩子,有时会对提醒几次无效的孩子一点小小的惩罚,请他坐到一边的小椅子上,现在孩子们基本上都能主动遵守工作中的规则,就算有违犯规则的小朋友,他身边的小朋友也会主动提醒他:“请你小声说话,你打扰我的工作了”、“你这样做不对,请你把工作材料收起来”,通过孩子的这些话不难看出,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孩子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常规。

  在教学中我遵守蒙氏教育的理念,处理好幼儿的主体地位及老师的主导地位。针对每个孩子制订不同的计划。例如:刘子清,这个小朋友比较聪明,喜欢学习,专注力、注意力比较集中,特别是识字量大,但相对来说他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弱。针对他,每次在制定工作时,他的数学、感官部分是和大孩子一样,而日常则是和小孩子一样。虽然在教工作时老是有些麻烦,但这也充分体现出了蒙氏教育的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照顾得太周到,孩子得不到锻炼,遇到一点小问题只会哭。在教学时,我不是第一时间出来但解决问题的“救火队员”,而是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

  另外,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我和实习老师会一起制作各个领域的延伸教具,利用制作教具的时间,我们会一起讨论如何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总结经验,以及讨论如何帮助班上出现问题的小朋友更好的改进。认真写好每月总结,以提高自身能力与写作能力。如在6月份,我们发现作业纸的利用率不是太高,总结了一下,是没有专门放作业纸的区域,幼儿拿取不方便,所以我和徐园长及时调整的班里格工作区的摆放位置,设置了专门的作业区。小朋友作纸上作业的兴趣大大提高。

  做好家长工作,进行家园沟通

  做好家长工作是我们工作中不可缺少,在刚开学合并新班时,家长对老师存在着一定的疑虑,需要老师及时与家长的沟通,而此时我家里却出现了情况,我的婆婆因病去世。为了不影响班中的正常教学工作,为了让家长信任我们班,相信老师能把他们的孩子带好,我忍痛没有回去向离世的母亲告别,而是以百分百的热诚投入到工作中。使我们班平稳、顺利地开展班级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在6月份,冯丽老师不小心脚骨骨折,班上的工作我一人承担起来,首先我向家长做了家长做了解释,请家长理解我们。在6月中旬,我得了急性气管炎,说不出话来,可是由于班内人员紧张,我仍然带病坚持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充分利用早晨接孩子、下午送孩子的时间及时和家长交流孩子的表现情况,利用周末进行家访,把孩子的表现详细的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觉得即使班里也及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并且针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家长共同讨论出整改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问题及不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紧张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实一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个学期中,我们虽然有了一点小小的经验和进步,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还没有好的创新和改进。制作的延伸教具太少。下一步的打算

  在新的学年中,我们会把精力尽可能的用到教学的创新和改进中去,不仅仅局限于教具的操作学习中,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精髓。大胆创新,多设计一些延伸教具,不仅仅是模仿别人。

教学工作总结13

  高考现已结束,在高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又迎来了骄人的成绩。一年的辛勤耕耘,终于获得满足的回报。为了更有效地进步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成绩,取得更大进步,现将这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温习总结如下:

  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近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

  “3+X”模式高考,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题目的能力”。近两年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命题更注重知识的渗透性和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题目及解决题目能力的考查,其特点体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遵循考查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查考生应用知识、解决题目或评价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3、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夸大区域地理(初中地理)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的理论。往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阅读与运作,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贴近实际,试题突出应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题目从多角度考虑,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题目,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今年年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加强。

  5、试题的取材注重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焦点、重大的时政热门通过基础知识反映出来,因此,基础不能扔。

  7、夸大主干知识的考查,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不鼓励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8、试题体现人文精神。

  9、考查对人的素养和潜能,不会夸大覆()盖面。

  10、试题越来越夸大探究型,研究性学习的考查,自然地理比重和开放题有增多趋势。

  二、精心制定备考温习策略

  1、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

  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回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如天气的成因、分布、特征,天气的成因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方面考虑,自然带与天气的联系,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及某些特殊行业(飞机场、疗养院)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缺水原因,跨流域调水、水污染、节约用水、节水农业等。

  2、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和高考命题特点、重视地理图表的回类和温习

  进进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以图表、数据的形式出现,要从枯燥无味的图表中找出规律,发现存在的题目,找出解决的`措施。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化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题目;气温、降水的图、表、分析天气类型;主要国家产业地带的分布与海洋运输;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城市产业的发展与分布等。

  3、关注社会热门、焦点,并与教材有关知识有机融合

  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的学科,社会焦点、热门题目永远是地理高考题的主旋律,地理教育本身是布满着聪明和乐趣,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焦点热门,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对现实题目中的社会热门、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加以阐述、评价,如全球和我国自然灾难的题目,中东局势与能源题目,石油价格的波动,开发新能源,城市化题目与建设新城镇,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北京申奥,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印巴题目等。

教学工作总结14

  我爱岗敬业,认真工作,热爱学生,努力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本职工作。在心中,每次学校的荣誉都让我喜悦、激动。工作中,我团结同事,一起努力把工作做好,让领导放心。本学年的工作情况,现在向领导总结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爱护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自己的`政治修养,积极参加党员民主生活会,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

  本学年我担任六年级3个班和五年级1个班12节课的音乐教学、歌舞校本课程和音乐教研组组长职责。也是六年级七班的副班主任老师,每天早读午练,一起和学生做操跑步,送路队,确保学生安全。平日,认真上课、备课,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11月份加班加点排练参加教师声乐比赛节目女生二重唱《苗岭连北京》,获市一等奖,并选入20xx日照市新年教师音乐会,在电视台录制播出,受到领导好评。12月份,为迎接外省兄弟学校参观考察,认执教了音乐骨干示范课《法国号》,受到听课老师好评。平日,认真上好歌舞校本课程和课外活动,学唱了《江山飞歌》和《草原童话》,编排了舞蹈《和美之花向党开》第一段。在期末音乐抽测中,所教班级成绩优秀。12月份,通过说课等比赛活动,被评为日照市音乐教学能手称号。

  三、考勤请假情况:

  平日认真工作,认真履行学校作息时间,没有一次迟到和早退,做到有事请假,共请假2节课。

  四、音乐组教研活动:

  平日,做好上传下达。认真组织全市教师声乐大赛,我校的女声二重唱《苗岭连北京》和男声独唱《我为祖国献石油》获市一等奖,并全部入选日照市20xx新年教师音乐会,在电视台录制播出,受到领导好评。根据教科研中心安排每周积极开展音乐教研活动,和老师们共同讨论共同学习,积极相约周二读书教研,周三讲课,周五骨干示范课。认真组织听评课,及时查漏补缺做好音乐教学,把音乐新课标解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总之,认真工作,努力做好一名和美新营教师。也还有一些工作没有做好、做扎实,今后我一定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当一名让领导放心,团结同事、学生喜欢称职的教师。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教学工作总结15

  20xx——20xx学年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以来,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本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认认真真,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他(她)们都能够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在平时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不断自己的素质修养。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认真备课。

  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安排,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本节课作出总结与反思。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为了使自己的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我不讲,学生通过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我才讲,在教学中能够做到教师尽量少讲学生多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教学中,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五、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六、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事情。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化到主动学习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七、狠抓学风。

  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鼓励学生,耐心辅导,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人人做到入室即静,入室即学的良好风气。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我就跟他们讲我们生活和数学有密不可分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关生活中用数学的趣事,和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动脑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养成了爱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有很多方面做的还不够好,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是很多。如何自我提高,如何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等问题是摆在我面前亟待解决的。因此,今后我要多向老教师、同学科及有经验的教师多交流和请教,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今后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21世纪以来,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任重道远,我仍需继续加倍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线上教学教学组工作总结02-14

教学的工作总结04-16

教学培训工作总结12-28

教学督导工作总结03-24

教学经验工作总结04-04

有关教学的工作总结03-17

教学护士工作总结05-14

书法教学的工作总结04-20

教学自我工作总结04-17

化学教学的工作总结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