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最新,2018年江苏高考改革方案不分文理科
更新时间:2022-05-19 07:23:15 江苏高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最新,2018年江苏高考改革方案不分文理科
今年以来,高考改革在全国渐次推开,加上就公布试点方案的浙江与上海,至目前已有北京、广东、江苏等20个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勾勒出了我国“新高考”的蓝图。
“3+3”成主流,
多元评价是趋势
各地改革方案方向大体一致。变化聚焦文理不分科、多元评价、一年两考、本科招生批次合并等。
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3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3科。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这就是多地高频采用的“6选3”模式,而浙江省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6科还多了一门“技术”。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另一亮点是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部分科目考试将实现多次考试。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其中浙江方案提供“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江苏方案是,英语的听力与口语改革后将执行一年两考,笔试部分是否也会一年两考则有待确定,而学业水平测试中开齐13门必考科目,可以考两次。
此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和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也是多地高考改革方案的亮点。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文理不分”,
专业指向更明确
“文理不分”,科学与人文贯通,可能是新高考最令人振奋的新气象。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龚放教授说,过去“文理分科”,学生早早给自己贴上“文科生”“理科生”的标签,导致文科生不识物理,理科生不知历史,出现结构缺陷,成为“半个人”,在知识更新飞速的现代社会发展受限,走不远。
“6选3”有20种“混搭”,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尊重,“学生在选择自己组合的时候,专业指向比单纯的文理更加明确。”江苏锡山高级中学副校长夏雷震说,3门任选科目对应哪些专业、就业路径,都将是学生考虑的因素。
龚放说,高考不仅是基础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还承担高校选人育人的重要功能。未来高校的不同学院有可能提示,希望选修哪些学科的考生来报考,比如化学学院指定化学、生物组合,天文学院青睐数学、物理方面的优秀生源。高中生将提前规划与大学的对接,有侧重地发展其学科特长。这有助于改变当下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同时帮助高校培养有潜力的学科人才。
走班将成常态,
教学管理面临挑战
新高考方案把选择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可能会给班级授课制带来“大变革”。
南京一中校长尤小平说,走班制、分层教学、甚至“互联网”+教学,都会成为中学的常态。当前中学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学生不动老师动”,新一轮高考改革之后,可能变成“老师不动学生动”——老师在固定的教室授课,学生则奔走于不同的教室去听课。
选课走班,也会对中学的教育资源提出数量和结构方面的新要求。学生选课的“个性化”可能会带来教师需求的“潮汐现象”。“如果今年选考历史科目的学生特别多,历史老师不够,我们招了一批新老师,万一明年选历史的学生特别少,怎么办?”苏北某中学校长表示,学校正在考虑尽量引导学生集中合并,即出现“物化班”等相对固定的班。
夏雷震表示,面对学生多样化选择的新情况,学校也可能出现更加个性化的分层教学,学生可以历史在A班,但物理在C班。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以及职业规划,传统教研组的构成、规模和活动形式等都将发生改变。
传递素质教育导向,
减负依然在路上
一年两考,综合素质评价……新高考方案正在向社会传递“减负”、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高考改革是一项大工程,具体细节必须反复验证,否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龚放举例说,江苏在过去“3+2”中的选测科目算等级,不算分,认为是“减负”,可后来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我的研究生做过相关研究,这个方案导致高考全部权重放在了语数外上,3门课定生死。有一些二三流的中学干脆集中精力拼这3门。此外,该方案更利于女生或城市学生,对物理、化学有特长的学生并不公平。”本意是给学生“减负”,让学生不要“分分计较”,可降低了区分度,一个等级上万人让高校无从选择。
龚放认为,一年两考同样是需要谨慎的事。什么科目需要一年两考,什么时候考,还必须考虑社会成本,学生和学校的负担,两次考试的难易度、可比性等等问题。同样,“两依据、一参考”、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在实际招录中难把握。做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不具有可比性,还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在短时间内,“综合素质评价”还只能是个参考。
各省高考方案还只是“雏形”。龚放说,比如江苏开齐开足学业水平考试科目,13门科目必考,且一年两考。具体如何规划?落实不好容易变“减负”为“增负”,“这13门可否整合分为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两类,只考基础,不要太难。一年两次,不需要太大区分度,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减轻负担,又让他们在专攻选修科目时,其他知识不至于是一片空白。诸如这样的细节还得继续寻找‘减负’和‘效率’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