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递课堂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3-09-28 11:59:51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专递课堂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专递课堂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专递课堂实施方案1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教科技〔20xx〕3号)精神,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转变,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以下简称“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与推进5G应用相结合,到20xx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全县中小学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明显缩小,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统筹做好“三个课堂”开设。
以乡镇、学校为单位分学段、分年级、分学科进行课程开设情况调研,精准分析每一学段师资和教学情况,统筹组织安排“三个课堂”的开设。依托城乡帮扶共同体,运用“三个课堂”建立帮扶共同体学校教学新模式,提高帮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推进常态化应用。
镇、校根据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规划制定本区域“三个课堂”应用实施方案,系统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鼓励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模式,组建实体机构以“联校网教”的方式集中开展“三个课堂”应用实践。各学校要因地制宜,通过“网络双师同步课堂”解决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优质师资不足问题。
(1)利用“专递课堂”帮助农村学校开全开足开好课程。专递课堂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合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各镇中心校要调查统计本区域内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开设情况,尤其是对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的学校,形成调查报告。龙头学校每学期由优秀教师为帮扶式学校开设课程,每学期统一排课程表。依托集团化办学,建立帮扶共同体信息化工作交流新模式,共同提高城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能力,丰富集团化办学的内容。
(2)利用“名师课堂”发挥好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名师课堂”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探索开设校内名师课堂,要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充分利用“三个课堂”推进网络教研,发挥名师带动作用,在名师引领下,利用线上线下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解决薄弱学校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县教体局组建全县网络教研骨干团队,对网络教研内容进行课表化、流程化教研。利用名师网络课程实现区域内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全覆盖,提高区域内教学成效,有条件的可实现单元、章节、知识点全覆盖。要做好“名师网络课堂”录制工作,经过教研人员审核上传桓台县教育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利用“名校网络课堂”发挥好优质资源共享。“名校网络课堂”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管理、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梳理本县内“名校网络课堂”学校之间的关系,完善学校之间的名校课堂服务体系。“名校网络课堂”要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齐头并进,将集团化办学、名师课堂、专递课堂进行融合。鼓励与省内外、国内外名校联合,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三)健全运行机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加强对“三个课堂”的统筹管理,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安排、课堂教学、教学研究、质量监测、评价反馈的闭环系统,确保“三个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对“三个课堂”应用效果的动态监管,辅助科学决策、支撑精细管理、促进精准教学。建立“三个课堂”应用进展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及时掌握和通报工作进展与应用成效,提升“三个课堂”应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由县教研室牵头,统筹实施“三个课堂”教学工作,不断增强“三个课堂”的共享性、互动性。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重点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教师在“三个课堂”中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对应用能力强、使用效果好的学校和教师要予以通报表扬,做好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的评定。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各镇、学校要分别出台“三个课堂”相关配套政策,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督导评估,组织制定实施和考核办法,为“三个课堂”应用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明确制定队伍选拔机制,要分学科、分年级搭建教师队伍。以学校为单位编排以学期为时段的课程表,统一进行教学安排。使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落实到位,并及时总结经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二)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等部门支持,对“三个课堂”设备采购、购买服务、资源配置、教师培训、教学应用、考核激励等提供经费支持,扶持农村学校改善信息化办学条件,不断增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补齐农村薄弱学校在“三个课堂”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等方面的短板。
(三)技术保障。综合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加强平台建设,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拓展资源共享、教学支持、学习交互、学情分析和决策评估等服务。推进“三个课堂”与智慧校园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选用性能适切且成本优惠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健康要求的学习环境和设施。县内建立技术保障队伍,及时有效的前置服务,帮助学校搭建好“三个课堂”教学环境。
(四)安全保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三个课堂”网络安全责任。各学校应要求“三个课堂”相关服务提供方,规范数据的全周期管理,定期排查网络安全隐患。加强对“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相关人员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专递课堂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针对解决教育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了积极推动“专递课堂”建设,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点开课率,提升教学点、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育公平。
二、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培训应用、师资配置、课程建设、课务安排、评价考核和设备运维等相对完备的建设管理与考核保障机制,采取“抱团帮扶,精准扶智”的体制,利用“专递课堂”开展好课堂教学研究。以求通过“专递课堂”在线学习方式,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让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村小教学点及薄弱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同上一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从而逐步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教育大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xx年2月前
全面完成县域“专递课堂”全域网格化应用调试工作。要求已建设完成的全县264个教学点专网、18所中心学校云录播教室、全县所有教学点专递课堂联网,进入婺源教育城域网网络数据中心,完成全面调试工作,确保网络实时畅通,完成培训应用、设备管理和设备运维等相对完备的建设管理机制。
第二阶段:20xx年4月前
组建好婺源县专递课堂网络实验学校。基本构想是以城区六所小学为核心资源校,以婺源县名师工作室为核心师资辐射点,牵手联合各乡镇中心校和教学点,实行双向选择,固化六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见附件1),逐步形成城区学校、乡镇中心校、教学点及名师工作室的四维融合的立体化的大联通式的县域专递课堂教研网络(如下图所示)。
第三阶段:20xx年9月前
婺源县专递课堂网络实验学校试运行。初步完成专递课堂网络实验学校的师资配置、课程建设、课务安排、评价考核及常态应用等相对完备的应用管理和考核保障机制。着力探索专递课堂会议模式、同步课堂模式、专递模式和现场送教模式等多元应用模式,逐步形成县域专递课堂工作常态化应用和常规化管理的良性发展态势。
四、具体任务
(一)县教体局相关股室(电教站、师训股、计财股、教育股、人事股、教研室)
1.做好调研,研究出台《婺源县推进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2.构建好婺源县一体化的全开放的大联通式的教育信息化的实时教学服务网络体系。
3.统筹完成县域“专递课堂”全域网格化应用调试工作,确保网络实时畅通。
4.统筹组建好婺源县专递课堂网络实验学校。
5.统筹完善设备增配、设备管理、设备运维等相对完备的建设管理保障机制。
6.统筹完善专递课堂网络实验学校的全员培训、应用指导、师资配置、课程建设、课务安排、评价考核及常态应用等相对完备的应用、管理和考核保障机制。
7.着力做好专递课堂会议模式、同步课堂模式、专递模式和现场送教模式等多元应用模式的县本化、镇(乡)本化、校本化的探索。并统筹协调“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适时开展成果展评研讨活动,及时推广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的成功经验。
8.定期做好婺源教育城域网网络数据中心和专递课堂网络实验学校的.建设、应用、管理和评价等的过程督导工作。
(二)城区学校
1.通过双向选择和教体局的统筹安排,牵手联合部分乡镇中心校和教学点,联合名师工作室,形成以各自学校为核心资源校,以名师工作室为核心师资辐射点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成为婺源县专递课堂网络实验学校分部。
2.组织学习《婺源县推进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推进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3.配合做好县域“专递课堂”全域网格化应用调试工作,确保网络实时畅通。
4.建立和完善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的设备管理、设备运维等相对完备的管理保障机制。
5.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的全员培训、应用指导、师资配置、课程建设、课务安排、评价考核及常态应用等相对完备的应用、管理和考核保障机制。
6.着力探索专递课堂会议模式、同步课堂模式、专递模式和现场送教模式等多元应用模式。
7.定期做好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的专递课堂点的应用过程轮巡、督促工作。
8.及时做好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培训、应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经验成果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教体局电教站。
(三)乡镇学校
1.通过双向选择和教体局的统筹安排,对接相应城区学校和名师工作室,加入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成为婺源县专递课堂网络实验学校分部“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之支部。
2.组织学习《婺源县推进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和相应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推进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单位的《学校推进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3.配合做好县域“专递课堂”全域网格化应用调试工作,确保网络实时畅通。
4.配合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建立和完善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的乡镇中心校与村小教学点之间的的设备管理、设备运维等相对完备的管理保障机制。
5.配合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的镇(乡)本化、校本化的全员培训、应用指导、师资配置、课程建设、课务安排、评价考核及常态应用等相对完备的应用、管理和考核保障机制。
6.着力探索专递课堂会议模式、同步课堂模式、专递模式和现场送教模式等多元应用模式。选择切合镇(乡)本化、校本化的专递课堂应用模式。
7.定期做好各自乡镇的村小教学点的专递课堂应用过程轮巡、督促工作。
8.及时做好镇(乡)本化、校本化的专递课堂建设、培训、应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经验成果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各自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及教体局电教站。
(四)名师工作室
1.通过双向选择和教体局的统筹安排,牵手部分乡镇中心校和教学点,形成以城区学校为核心资源校,以自身工作室为核心师资辐射点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
2.优化整合自身工作室成员的学科特色,主动介入专递课堂的多元、有效应用,为婺源县专递课堂网络实验学校的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提供优质的学科师资,成为婺源县专递课堂网络实验学校中的最具核心引领辐射力的首席教师生力军。 3.着力探索专递课堂会议模式、同步课堂模式、专递模式和现场送教模式等多元应用模式。及时做好多元应用模式的经验成果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教体局电教站。
(五)村小教学点
1.配合做好县域“专递课堂”全域网格化应用调试工作,确保网络实时畅通。
2.依托婺源教育城域网网络数据中心、专递课堂网络实验学校、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乡镇中心校和名师工作室,配合做好全员培训、课务安排、课堂协助等常态应用工作。
3.及时做好自身村小教学点的专递课堂建设、培训、应用、管理、评价等方面的经验成果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各自的乡镇中心校。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教体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县专递课堂建设应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学校)要成立以城区学校校长(学校校长)为组长,成员校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为副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电教主任和骨干教师)和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为主要成员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学校)专递课堂建设应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共同体(或本单位)的专递课堂应用推进工作,负责共同体(学校)专递课堂推进工作的具体实施,从而有力保障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的扎实有序推进。
(二)激励保障。教体局要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平台,统一的质量评价体系,统一的师资配置方案,统一的设备运维系统等。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对管理规范、措施得力和应用成效显著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和个人要给予经费奖励。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学校)要建立健全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方案及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各学校要将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三)评价保障。教体局将把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对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内的学校和名师工作室实行捆绑评价。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建设应用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和学校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建立和完善全县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评优树先机制,表彰先进单位,推广优秀经验,推动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向优质纵深发展。
专递课堂实施方案3
为探索解决农村小学、教学点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落实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吉州区加快推进“专递课堂”项目建设,至20xx年12月,“专递课堂”项目全部覆盖7所教学点,完成比例100%,“专递课堂”服务教学点教学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应用阶段,为提高“专递课堂”的使用率,发挥“专递课堂”在日常教学、教研中的作用,通过“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
区教育体育局成立以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和项目学校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共同参与“专递课堂”建设与应用工作,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形成推动合力,积极指导并督促试点学校制订“专递课堂”应用与管理等相关制度。财务科负责经费落实与保障,教育科负责课程开设与管理,督导室负责试点工作督导和检查,教研室负责指导教学与研究,电教站负责监管平台的运维、技术支持与培训。
各“专递课堂”学校要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作。应明确“专递课堂”主讲教师、辅助教师、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学校专递课堂试点工作方案》及《专递课堂教师教学应用操作规范》、《专递课堂教师使用规定》、《专递课堂教室管理制度》等制度。发挥学校“专递课堂”作用,使“专递课堂”进入常态化应用,确保“专递课堂”应用工作卓有成效。
二、确定“专递课堂”模式,教学点全部纳入“专递课堂”覆盖范围。
根据吉州区的实际情况,吉州区“专递课堂”学校分为“城乡(城区学校拖乡镇中心小学)”级及“乡村(乡镇中心小学拖教学点)”级两级,一级以城区优质学校对接乡镇中心小学模式。另一级以乡镇中心小学对接本镇教学点模式。“专递课堂”授课为有生或无生形式,采取“一拖二”或“一拖三”的“专递”模式。“专递”年级为小学一年级至小学六年级。
三、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应用管理。
项目学校要选聘优秀学科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培养设备维保技术骨干。制定各层次各级人员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和主讲教师进行培训,确保主讲教师人人能熟练应用设备进行“专递课堂”教学,学校技术人员能基本解决设备常见的使用故障。除常规培训外,还要深入研究工作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关键环节,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
学校应将“专递课堂”教学设备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台账,并明确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主讲学校与听讲学校要密切配合,根据接收学校实际需要,开设英语、音乐、美术、写字等课程,“专递”课合理在学校课程总表中体现,每学期“专递”课不少于30节。学校重点做好每年春秋季开学前三件事:一是开学前一周必须完成设备巡检工作,确保设备运行正常;二是主(听)讲学校要密切配合,制定“专递”课程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表、教学进度;三是将教学安排信息及时录入专递课堂应用监管平台。
项目学校要充分利用“专递课堂”设备进行网络教研活动。借助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简称赣教云平台),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学科教师应积极参与网络教研,通过空间将教案、课件、论文、微课、课例视频等资源,利用“专递课堂”实时开展互相研讨,共同教研。主讲学校教师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项目学校要依托省电教馆部署的.“专递课堂”直播互动云平台或自行搭设的平台进行教学交互。抓好“专递”课的录制,存储,分类,回放等资源管理。
区教育体育局将组织校际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区教研室指导学校开展“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索总结先进的教学应用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用好“专递课堂”教学设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四、完善激励机制,强化督导检查。
区教育体育局将开展“专递课堂”研讨观摩、教学比赛、评优评先等活动,对“专递课”工作开展较好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
区教育体育局将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并指导学校建立“专递课堂”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对主讲教师、辅助教师和技术人员额外的工作量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在绩效考核、课时量计算中给于一定的补偿。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专项经费,用于“专递课堂”的工作补贴和教学设备的运维保障等。
区教育体育局将加强项目学校的应用和管理的督查,将“专递课堂”工作作为加分项目纳入常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中,推进“专递课堂”应用与管理规范化、常规化、科学化发展。
专递课堂实施方案4
一、指导思想
《训练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针对解决训练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了主动推动“专递课堂”建设,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点开课率,提升教学点、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扩大优质训练资源掩盖面,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老师带一般老师”模式制度化,从而缩小城乡训练差距,全面提升训练质量,在更高层次上促进训练公正。
二、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培训应用、师资配置、课程建设、课务支配、评价考核和设备运维等相对完备的建设管理与考核保障机制,选择实行“抱团帮扶,精准扶智”的体制,利用“专递课堂”开展好课堂教学争论。以求通过“专递课堂”在线学习方式,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让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村小教学点及薄弱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训练资源的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同上一课,共享优质训练资源,提高训练质量。从而逐步实现从训练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训练大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力气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进展转变。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xx年2月前
全面完成县域“专递课堂”全域网格化应用调试工作。要求已建设完成的全县264个教学点专网、18所中心学校云录播教室、全县全部教学点专递课堂联网,进入婺源训练城域网网络数据中心,完成全面调试工作,确保网络实时畅通,完成培训应用、设备管理和设备运维等相对完备的建设管理机制。
其次阶段:20xx年4月前
组建好婺源县专递课堂网络试验学校。基本构想是以城区六所学校为核心资源校,以婺源县名师工作室为核心师资辐射点,牵手联合各乡镇中心校和教学点,实行双向选择,固化六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见附件1),逐步形成城区学校、乡镇中心校、教学点及名师工作室的四维融合的立体化的大联通式的县域专递课堂教研网络(如下图所示)。
第三阶段:20xx年9月前
婺源县专递课堂网络试验学校试运行。初步完成专递课堂网络试验学校的师资配置、课程建设、课务支配、评价考核及常态应用等相对完备的应用管理和考核保障机制。着力探究专递课堂会议模式、同步课堂模式、专递模式和现场送教模式等多元应用模式,逐步形成县域专递课堂工作常态化应用和常规化管理的良性进展态势。
四、具体任务
(一)县教体局相关股室(电教站、师训股、计财股、训练股、人事股、教研室)
1.做好调研,争论出台《婺源县推动前进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2.构建好婺源县一体化的全开放的大联通式的训练信息化的实时教学服务网络体系。
3.统筹完成县域“专递课堂”全域网格化应用调试工作,确保网络实时畅通。
4.统筹组建好婺源县专递课堂网络试验学校。
5.统筹完善设备增配、设备管理、设备运维等相对完备的建设管理保障机制。
6.统筹完善专递课堂网络试验学校的全员培训、应用指导、师资配置、课程建设、课务支配、评价考核及常态应用等相对完备的应用、管理和考核保障机制。
7.着力做好专递课堂会议模式、同步课堂模式、专递模式和现场送教模式等多元应用模式的县本化、镇(乡)本化、校本化的探究。并统筹协调“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之间的互动、相互沟通活动。适时开展成果展评研讨活动,准时推广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的成功阅历。
8.定期做好婺源训练城域网网络数据中心和专递课堂网络试验学校的建设、应用、管理和评价等的过程督导工作。
(二)城区学校
1.通过双向选择和教体局的统筹支配,牵手联合部分乡镇中心校和教学点,联合名师工作室,形成以各自学校为核心资源校,以名师工作室为核心师资辐射点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成为婺源县专递课堂网络试验学校分部。
2.组织学习《婺源县推动前进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推动前进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3.协作做好县域“专递课堂”全域网格化应用调试工作,确保网络实时畅通。
4.建立和完善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的设备管理、设备运维等相对完备的管理保障机制。
5.依据实际状况,建立和完善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的全员培训、应用指导、师资配置、课程建设、课务支配、评价考核及常态应用等相对完备的应用、管理和考核保障机制。
6.着力探究专递课堂会议模式、同步课堂模式、专递模式和现场送教模式等多元应用模式。
7.定期做好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的专递课堂点的应用过程轮巡、督促工作。
8.准时做好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培训、应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阅历成果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教体局电教站。
(三)乡镇学校
1.通过双向选择和教体局的统筹支配,对接相应城区学校和名师工作室,加入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成为婺源县专递课堂网络试验学校分部“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之支部。
2.组织学习《婺源县推动前进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和相应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推动前进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单位的《学校推动前进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3.协作做好县域“专递课堂”全域网格化应用调试工作,确保网络实时畅通。
4.协作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建立和完善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的乡镇中心校与村小教学点之间的的设备管理、设备运维等相对完备的管理保障机制。
5.协作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依据实际状况,建立和完善各自“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的`镇(乡)本化、校本化的全员培训、应用指导、师资配置、课程建设、课务支配、评价考核及常态应用等相对完备的应用、管理和考核保障机制。
6.着力探究专递课堂会议模式、同步课堂模式、专递模式和现场送教模式等多元应用模式。选择切合镇(乡)本化、校本化的专递课堂应用模式。
7.定期做好各自乡镇的村小教学点的专递课堂应用过程轮巡、督促工作。
8.准时做好镇(乡)本化、校本化的专递课堂建设、培训、应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阅历成果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各自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及教体局电教站。
(四)名师工作室
1.通过双向选择和教体局的统筹支配,牵手部分乡镇中心校和教学点,形成以城区学校为核心资源校,以自身工作室为核心师资辐射点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
2.优化整合自身工作室成员的学科特色,主动介入专递课堂的多元、有效应用,为婺源县专递课堂网络试验学校的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供应优质的学科师资,成为婺源县专递课堂网络试验学校中的最具核心引领辐射力的首席老师生力军。
3.着力探究专递课堂会议模式、同步课堂模式、专递模式和现场送教模式等多元应用模式。准时做好多元应用模式的阅历成果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教体局电教站。
(五)村小教学点
1.协作做好县域“专递课堂”全域网格化应用调试工作,确保网络实时畅通。
2.依托婺源训练城域网网络数据中心、专递课堂网络试验学校、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乡镇中心校和名师工作室,协作做好全员培训、课务支配、课堂关心等常态应用工作。
3.准时做好自身村小教学点的专递课堂建设、培训、应用、管理、评价等方面的阅历成果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各自的乡镇中心校。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教体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县专递课堂建设应用推动前进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学校)要成立以城区学校校长(学校校长)为组长,成员校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为副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训练主任、教研主任、电教主任和骨干老师)和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为主要成员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学校)专递课堂建设应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共同体(或本单位)的专递课堂应用推动前进工作,负责共同体(学校)专递课堂推动前进工作的具体实施,从而有力保障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的扎实有序推动前进。
(二)激励保障。教体局要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平台,统一的质量评价体系,统一的师资配置方案,统一的设备运维系统等。每年要支配确定的专项经费用于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对管理规范、措施得力和应用成效显著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和个人要赐予经费嘉奖。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学校)要建立健全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方案及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各学校要将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成效纳入老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三)评价保障。教体局将把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纳
入督导评估,对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内的学校和名师工作室实行捆绑评价。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建设应用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专递课堂教研共同体和学校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状况进行评估。建立和完善全县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评优树先机制,表彰先进单位,推广优秀阅历,推动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向优质纵深进展。
【专递课堂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专递正能量的经典励志短语06-19
学校课堂活动实施方案03-25
小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05-20
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6-17
高效课堂“过关课”实施方案05-20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05-20
课堂教学创新评优活动的实施方案12-12
构建理想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05-20
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案03-29
秋季学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