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12-30 11:30:0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空间站观后感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空间站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空间站观后感1
每个人都对神秘的太空充满了向往与期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始了对太空的一次次探索。迄今为止,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宇航员都已成功出舱。人们对太空的.了解也更多了。
学校组织观看了天宫直播课,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与宇航员们连线时间。首先是王亚平老师讲解了他们平时的运动方式、生活、住食等。接着做了几个有趣的实验。在地球上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而到了太空中,乒乓球浮力消失就可以沉到水下。我当时是瞪大了眼睛的。不止如此,还有更神奇的!在太空中水的张力很大,可以像球一样,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上,泡腾片放入水中气泡就会溅出杯外,而到了太空中,将泡腾片放进那个水球里,水球竟然将那些泡泡给“驯服”了!
为了便于观察,王亚平老师给水球里边加了蓝色色素,水球里面有泡泡,漂亮极了,就像地球一样!我不禁感叹人们的浪漫,通过这个水球人们竟能联想到养育我们的地球,这难道算不上浪漫吗?
我最感兴趣的一个实验是有关像的。实验中,水球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它的中心注入些空气,就成了空气球外面包裹着一层水球,这样就会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像,在地球上,这种像并不常见。我对这个实验感兴趣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为最近物理刚学完有关像的知识,哈哈。学校的老师们最后也解释了原因,能学到新知识,我感到很开心。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天河漫漫,纵使太空遥不可及,但是浩瀚星空永远是地球无可取代的邻居,探索永无止境。
空间站观后感2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持续约40分钟。这一天地互动过程是在我国中继卫星的支持下实现的,它的亮相同时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载人
航天测控网基本建成。
“地面上网课,最难的是网络通畅,在天上这个问题更难保证。”杨宇光说,如何确保高码数率、高保真视频流的通信链路完全畅通,是太空授课过程中挑战最大、难度最高、不确定因素最多的环节。
杨宇光进一步解释道,太空授课的高清视频传输,我国主要依靠居高临下的天链中继卫星进行支持,以地面测控站、海面远望号测量船作为备份,但是地面测控支持比例不高,这是因为天宫一号、空间站多数时间不在我国本土上空。
无线电通信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传输的数据码速率越高,那么传输的能量消耗及对传输设备的灵敏度要求越高。
“太空授课对音视频的`码数率要求较高。”杨宇光解释道,为此天链中继卫星使用高增益天线,使得波束非常窄,以保证能量集中,顺利传输高码数率的视频数据。另一端我国空间站上设置有蝶形天线,指向中继卫星进行配合。这样一来,理论上任何时候都有一颗中继卫星能够“看”到我国空间站,确保授课过程通信畅通。“太空授课的时延仅约0.3秒。”他说。
不仅如此,太空授课及授课前的全要素演练,均涉及广泛的天地协同工作。
“20xx年王亚平第一次太空授课时,教育部负责组织学生,中国科协负责设计准备课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负责航天员和通信系统。”庞之浩说。
“测控通信系统进行中继星的切换也是重要的天地协同。此外,王亚平在天上演示的物理实验,地面老师也在做相同的实验,天地对比实验几乎同步呈现在视频画面中。”杨宇光表示。
空间站观后感3
太空教育是世界载人航天活动的组成部分。美国女宇航员芭芭拉·摩根于20xx年8月乘坐“奋进”号进入国际空间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课。
“当年,芭芭拉主要讲述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则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课。”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认为,我国的太空授课与美国有明显差异。美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概念。所以,我国太空授课的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更大。
20xx年6月20日上午10点,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回答了学生们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对抗和太空景色等问题。
“我们先后研究了‘竹篮打水’‘乒乓球’‘回旋镖’‘溜溜球’和‘跳绳’等20多种方案,根据科学性、安全性、操作性、可视性、即时性、趣味性等综合因素考量,经过集思广益、反复筛选、严格论证,最终确定进行2个方面的物理实验,即物体运动特性和液体表面张力;随后,又对确定的.实验项目进行了精心细致的研究,力求给学生们最好的‘课堂’感受。”庞之浩说,实践证明,授课专家组最终制定的授课教案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获得圆满成功。
“太空授课挑战不小。”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杨宇光表示,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物资条件下,仅教具的选择和运送就非常考究,太空物资运送成本很高,1公斤物品的运输成本远超1公斤黄金的价值。更重要的是,40多分钟的时间里,既要在太空演示物理现象,还要讲明白物理原理,对于备课和临场组织调配要求极高。
空间站观后感4
朱老师为我们播放了天宫课堂的视频,使我对奥妙无穷的宇宙有了新的认识。
课堂一开始,我们的授课宇航员——王亚平老师先带我们简单领略了航天员们的工作环境及休息环境,接着向我们介绍了有趣的太空跑步机和太空自行车的用法,然后介绍了太空中时无法和地面上一样行走和转身的,原因在于太空中处于“失重”环境,所以宇航员们只可在舱内飘来飘去,借助舱壁舱底的'把手进行活动。向我们展现了太空中水的奇妙现象,最后讲述了一个谁也意料不到的事情:航天员们一天可看到十六次日出,因为空间站每天绕地球十六次,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事情啊!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太空中的水了。
亚平老师先利用一个塑料圆环在水袋中浸满水,形成水膜。我顺着水膜向后看,啊!后面的物品全部倒立了!亚平老师接着解释,在太空中水几乎没有浮力,水的张力就使水膜形成类似凸透镜的形状,王老师的助手叶老师将水膜中的气泡吸去后,王老师又将水袋里的水注入在水膜中,使水膜不断变圆,形成水球,接着叶老师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小气泡,使我们看到物体有一正一反两个陈像,神奇极了,叶老师将气泡吸去后,亚平老师将一颗泡糖片放入水球中,一串串淘气的小气泡出现在水球中,他们像珊瑚礁一样,一簇簇拥在一起,神秘极了!通过这次亚平老师的直播,我感受到了科学的奥秘无穷,还有很多我所不知道的知识。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了祖国的快速发展,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东方国家,我为它而自豪。
亚平老师在讲课时说:“我们是新时代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在你们手中,你们将是新时代的接班人。”让我们每一位同学,带着王亚平老师的鼓舞,把祖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努力奋斗!
空间站观后感5
千百年来,人们对夜空中浩瀚的星空总有着近乎本能的好奇。月亮和星星成了文人墨客的宠儿,从“素月分辉,明河共影”的清欢,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随着科技的进步,从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第一次登上月球,我们早已清楚那地球之外的寂静和空无与神话中的天差地别。但是每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仍然对那种遥不可及充满幻想。“天宫”这个仿佛“自带仙气”的名字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人在乐于探索之余那独特的浪漫。而“天宫课堂”的存在,更是让我们这些地上的“凡人”看到了宇航员在太空中最生动且真实的生活环境。随着三位宇航员“老师”的讲解,在轻松的氛围和他们的谈笑间,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和祖国的.富强。因为在这一切的背后,还有着日复一日的训练,重重的技术封锁和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奋斗的结晶。我相信,在这些努力的最深处有一种无比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他们——热爱。
曾几何时,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少年。可是正因为这份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他们选择了一条人迹更少的路,一条即使前路坎坷也绝不后悔的路。无论前方是否荆棘遍布,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又何止“凡人”?怀抱一份热爱,从一而终,这同样的努力也总有一天会如星辰般耀眼。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要向他们学习。在这美好、奋发、充满活力的青春岁月里,以热爱、以奋斗、以坚持,追逐梦想。我们的未来也定将如星辰大海一样灿烂,一样充满希望。
空间站观后感6
太空授课的“选题”条件是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必须安全可靠、质量小、体积小、功耗小、对航天员健康无影响、不会污染座舱环境等;当然,也要考虑创意新颖、简单可行、不需要花费航天员很多时间等因素。
“当时还设计了一个磁铁实验,但考虑到磁铁可能对航天器内部仪器和设备产生影响,所以这个实验被放弃了。”庞之浩补充道,此外,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安全起见,太空里的化学实验通常在实验柜或者手套柜进行,难以向地面学生呈现,因此挑选物理实验作为太空授课的内容更具安全性和可视化。
为做好中国首次太空授课科普教育活动,当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对活动进行了系统、周密的策划,完成了课件、教具制作和地面课堂的准备工作,航天员还为此进行了专题准备。
由于天宫一号是精密飞行器,航天员的授课活动必须小心谨慎,既不能动作幅度太大,干扰到正常飞行,还要当心漂浮的实验器材、液滴影响到航天器安全。
作为主讲人的航天员王亚平,在备课时没少下功夫。她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向专业教师虚心请教讲课技巧。指令长聂海胜担任太空课堂的助教,负责配合王亚平管理教具,维护课堂秩序。航天员张晓光几乎是被“捆”在舱壁上听完这堂课的,因为担任摄像师的他,要想在失重环境下保持平衡,必须用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摄像机的情况下,保持长时间稳定拍摄,把太空授课的'精彩图像传回地面课堂。
“未来的太空授课将会有更多、更新颖的实验内容和形式。例如天地对比实验,比较蚕或蜘蛛在太空与地面吐丝的区别,观察蝴蝶在太空中如何飞舞等。”庞之浩介绍,我国有关部门也已开始组织青少年设计太空实验,并定期请专家评审,优秀的实验方案未来有望在中国空间站上实施。
空间站观后感7
中国人的航天梦做了几千年,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鹊桥会,夸父追日,到实际行动的万户飞天的壮举,敦煌石窟的仕女飞天壁画,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飞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
从1999年11月20日到最新年6月17日中国共成功发射了12座神舟飞船,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阔步向前。从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一人一日游,到神舟十二号的三人三个月游;从翟志刚把中国人民的五星红旗插在太空开始,无不证明中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也将飞上太空,三名航天员将乘坐飞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务,他们分别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是神舟七号的航天员,第一个把中国的国旗插上太空的人,经验丰富;王亚平是神舟十号的太空老师,是中国人第一个站在世界讲台的老师;叶光富是第一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质都非常过硬。他们三人将在太空居住6个月,要完成五大飞行任务。
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
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做准备;
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
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这次王亚平还要完成出舱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在此提前祝福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平平安安,圆满完成飞天任务。
空间站观后感8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平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平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空间站观后感9
“太空授课”开辟了科技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的新方式,这是一次崭新的教育改革,这个改革必然激发出更多社会领域与学生面对的授课方式。比如文学家与学生面对授课,比如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等等。做好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所有领域的责任。这个责任我们都懂,但是都做的远远不够,今天,太空授课迈出了伟大的一步,我坚信,这伟大的一步,必然引领处更多领域的社会授课之步,必然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崭新内容,社会教育的神圣职责必然得到很好的落实、
“太空授课”以一人主讲两人配合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圆满的教学。这是一个创举,这是对课堂一人授课传统的打破,笔者认为,这样的讲课方式应该在地面试验推广,一方面,我们的班级人数很多,一人授课,老师很累;一方面,多人配合讲课,更加生动,立体,多元,必然给学生打造一个更加充实的学习氛围。这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创举。
“太空授课”以身临其境的感悟教学别具一格,教师与知识融为一体,与环境融为一体,教师身临其境的教,学生身临其境的学,真正创造了教师,课堂,知识的形象合成的`。作为地面授课的课堂,我们应该好好借鉴,要根据现场的环境,现在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个性融为一体,创造的课堂。只有的课堂才是最美的课堂。
“太空授课”是高科技的结晶,是教育现代化的硕果,必然对我们教育中国梦有无数的启迪,必然引领教育中国梦更加精彩纷呈。
我期盼我们的教育中国梦里有更多这样的太空授课,有种类丰富的工厂授课,商场授课,军舰授课,飞机授课,等等,教育的中国梦,是教育的立体化,社会化,现代化,形象化,多元化,网络化的具体落实之梦。
【空间站观后感】相关文章:
空间站氧气来源04-03
太空空间站是什么03-27
中国建造的空间站是什么10-02
国际空间站是干什么的03-25
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1-07
中国是第几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04-01
三年级学生手抄报边框花边简单漂亮的设计图:绿色空间站06-17
永恒的信念观后感,永恒的信念观后感大全04-28
冰雪奇缘观后感 写冰雪奇缘的观后感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