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05 11:25:24 公文写作 我要投稿

 

  一、**市女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本次被调查的女大学生年龄均在22-27岁之间,所学专业涉及文秘、农学、英语、医学、经济学、电子计算机等各个专业,绝大部分女大学生为省内毕业生,35%的学历为本科,61%的学历为大专。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女大学生就业岗位有65%与所学专业对口,33%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而专科毕业的女大学生就业岗位只有30%与所学专业对口,51%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从调查问卷上显示,85%的女大学生初次就业月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初次就业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仅占3%。

  二、**市女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一)个人素质不断提高。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市女大学生中,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占76%。在校学习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女大学生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且和男生相比,就担任学生干部的情况而言,女大学生工作认真踏实、细心周到,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普遍较强。可见,女大学生的总体素质偏高,而且大都比较自信地认为当前毕业的女大学生某些方面甚至超过男生。

  (二)就业态度越来越积极。调查结果显示,97%的女大学生已经多次参加招聘会、多次投递过求职简历,就业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再一味地依靠父母、亲戚、老师的帮助。从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女大学生大多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电脑知识的普及和女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类似文秘类的工作大部分女大学生都能胜任。二是女大学生工作中独有的谨慎、细腻和温柔,使得一些类似办公室接待、文件整理等专业性不强的工作都很适合女大学生选择。但在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寻找工作的时间和投递简历的份数多于男生,而获得面试机会却少于男生。通过了解,男女大学生签约意向数量上男生多于女生。不论最后找到的工作如何,女大学生寻找工作付出的努力要高于男生。

  (三)自主创业意识明显增强。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女大学生选择了想过自主创业,并且希望得到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的帮助。这说明女大学生就业视野已较为开阔,综合素质也有较大的提高,自信心明显增强。这既是女大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严酷就业环境所作的积极应对,是当代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最好印证,也是对国家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信贷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的良好反应。

  三、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带来女大学生就业难。近年来,各大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而人才市场需求并没有扩大,尤其是高科技的不断研发和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使得许多岗位所需人员相对减少,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突出。此外,女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而整个社会能

  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增长缓慢或是基本与往年持平,这显然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再加之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公司和工厂面临经营困难或倒闭的困境,导致许多女大学生被迫失业或面临失业,就业压力更为加重。

  (二)女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存在误区。就业期望值较高,就业成功率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工作性质的选择上,我市有69%的女大学生选择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选择单位重点考虑职业稳定、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有社会保障,就业仍然集中在文秘、财务、公关、行政、老师、护士等。可见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锻炼,她们也没有勇气和信心投入到高收入、高风险的行业中去。有的女大学生受陈旧的就业观念束缚,宁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也要追求体面、收入高的工作,这无疑延长了她们求职的时间,增加了她们就业的难度,导致了她们在择业中“高不成、低不就”。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已成为女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道障碍,往往会给女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失落,也造成了女性人才的失衡和浪费。

  (三)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调查中,在问及女大学生就业是否存在被歧视现象时,95%的人回答是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的情况。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用人单位很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成本核算,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女大学生要怀孕、生育、负担家务,而且女性退休年龄比男性早,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养老保险金,这必然会增加用人单位的成本费用。很多女大学生反映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有限制规定,致使女大学生失去一些就业机会。因性别原因遭受用人单位多次拒绝后,女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许多女大学生对自己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而担忧,甚至怨恨自己为什么是女生,但对这种性别歧视又无可奈何。尽管我国的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就业歧视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无法对用人单位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四)部分女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的女大学生高达一半以上。许多用人单位认为部分女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于男大学生,但实践动手的能力却低于男生。再加之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实践课、实验课等锻炼机会,导致男女大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出现了差异。此外,部分女大学生将课余时间用在服饰、化妆、美容、注重穿着打扮上,使得她们较少读报,不关心时事政治,对参加校园活动和担任学生干部不太热衷,忽略了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综合能力偏低导致女大学生自信心不足而在应聘中处于被动。在问及对当前毕业的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时,59%的回答是女大学生不如男大学生。可见,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影响了女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机率。

  (五)就业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不平等竞争加剧。从问卷统计情况可以了解到,目前女大学生的求职途径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招聘会、网络招聘等逐渐兴起,但人才交流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充分,社会关系仍在女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就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许多不平等因素。调查显示,仅有20%的女大学生通过到人才交流市场参加招聘会获得就业岗位。从未来就业市场规范化的趋势看,人才市场应该更进一步的体现就业主渠道的作用,规范的人才市场可以遏制一些用人单位性别歧视的规定,更能使大学生就业实现公平竞争。

  (六)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

  应市场需求。目前,有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及时、灵活地反映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有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很少,甚至已经趋于饱和,但有些高校却仍在扩大招生。不少女大学生坦言,大学所学专业对现有工作并无帮助,更有甚者反映有些专业学下来是一种浪费。正如工厂产品不能“适销对路”,“供过于求”一样,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加之大学生社会实践失衡,造成人才的“积压”,导致女大学生就业困难。

  四、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为改善**市女大学生就业状况,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结合我市的实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女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信,勇于竞争。女大学生是就业的主体,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是竞争取胜的关键。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女大学生首先要端正心态,坚信男性能胜任的工作自己能做得更好,女大学生要敢于面对差距,勇敢地接受社会的挑战,学会有效的“推销”自己,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主动适应社会。其次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自立自强,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己,充分发掘和发扬自身的优势,敢于与男性共同竞争。第三要消除依赖心理和“要面子”的虚荣心理,针对劣势,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要认识到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第四要降低就业的期望值,要面向基层。要了解目前在本市,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相对饱和,而一些基层单位人才缺乏,许多乡村连一个大学生都没有的实际情况,要志愿到基层、到高风险的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第五还应走自主创业之路。女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好已出台的政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要积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使自己既有专长又博学多才;要抓住机遇,敢于实践,更多地熟悉和融入社会,丰富和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以优秀的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取胜。

  (二)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加强指导,提供就业机遇。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更是指导女大学生就业的第一站,在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要根据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学校要在培养人才、制定教学计划之前,积极研究市场,考察用人单位的需求,设置市场所需的专业,使女大学生所学专业能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实现顺利地就业。二是加大力度,培养“全才”而不。应鼓励大学生辅修第二学位,将其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同时,要注重女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通过实习,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女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将其培养成应用型人才,从而增加女大学生的择业范围和就业机会。三是分类指导,多提供就业机遇。学校应为女大学生就业及时提供信息,组织各种招聘会,实现学校与省内外人才市场信息共享,降低女大学生就业成本。此外,学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应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教育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给予面试技巧和心理疏导等指导培训,以增强其就业的竞争能力。四是要大力向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女大学毕业生。如前所述,就被调查的女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情况而言,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好于男生; 女生获得各种证书的数量多于男生;女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不亚于男生。因此,学校应当大力向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女大学毕业生,特别是一些较为适合女性的工作单位及岗位。

  (三)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增加就业岗位。从根本上说,社会发展程度影响着女性就业。只有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了,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政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有效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总量,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的经济环境,使女大学生获得更

  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从我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应进一步做大做强花炮、旅游等优势产业,要抓住时机,吸引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落户**,从而带动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女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此外,政府还应强化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如对去边远地区和条件艰苦的单位和行业工作的毕业生,在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优惠,还可以采取免还贷款等措施,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到基层就业。

  (四)健全法律政策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对女性劳动权益的保护。问卷调查中,认为解决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最有效措施选项中,选择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两性平等就业政策,并严格执法以及完善相应社会保障机制,普遍建立生育保险制度两项的比例最高,占到45%以上。政府应积极探索市场条件下促进女性就业的干预机制,并通过对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强制执行来切实保障妇女的就业权利。一方面要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健全法律政策体系,加强女性劳动权益的保护,通过法律手段消除性别歧视,创造一个男女平等的就业环境。除此之外,政府还应通过设置专门机构,用行政手段来保障平等就业,如在各级政府的劳动管理部门设立“就业性别平等”监管办公室等,特别是在初具规模的劳动市场里和定期的人才交流会上设置必要的监控窗口,及时处理各种性别歧视的投诉,保护女性的劳动权益,帮助她们获得合理的就业待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以利益导向促进用人单位招用女大学生,增加女性的就业机会。政府还应把女性生育问题提高到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与社会的再生产的高度来认识,在全社会倡导树立女性生育不是私事而是社会责任的观念,肯定女性生育的社会价值。

  (五)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建立政府、人才市场、用人单位、高校四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制定出台针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建立社会中介组织,规范就业市场;各类人才交流市场要加强管理,举办更多更好的招聘会,对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要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性别歧视;用人单位要定期、及时地发布招聘信息,使女大学生择业有的放矢,为大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和实习的机会;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求职训练,帮助女大学生就业。除此之外,要畅通女大学生就业渠道,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要发挥劳动、人事、妇联等部门的作用,为女大学生提供便捷有效的就业服务。

【女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计划行为理论大学生创业意向论文2024-06-04

新员工岗前培训计划2024-06-04

分析马来西亚高校学生的就业前景2024-06-03

开手机店如何做好促销创业指南2024-06-03

求职故事:女子在日打工3年赚1套2024-06-02

电话职场礼仪2024-06-02

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怎么写2024-06-02

外贸跟单面试常见问题2024-06-02

企业培训关键四要素2024-06-01

目前我国有几种教师资格证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