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端午演讲稿
更新时间:2023-06-12 19:25:25 春宁 发言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品味端午演讲稿(精选15篇)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演讲稿在演讲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演讲稿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味端午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味端午演讲稿 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粽叶飘香,弘扬传统文化”。
再过几天就到农历五月初五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么它是什么样的节日呢?
端午节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看到国家四分五裂,在五月五日投入汨罗江。屈原投河自尽后,百姓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密不可分。端午节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传递爱国情感和精神的一个重要节日。
端午节也是一个卫生节日。端午节前后正是春夏交替,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逐渐增多,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驱蚊、驱蝇、驱虫、净化空气。
端午节这天,大人们还喝雄黄酒驱蛇驱虫,孩子们则戴着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包以防疾病。这些习俗表达了古人驱邪祈福的愿望。因此,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端午节也是一个体育节日,因为人们在水上赛龙舟。赛龙舟是一种很壮观、很有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龙舟竞赛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端午节也是一个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美味的粽子。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指定为端午节的'食品。
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品种较多。从馅料上看,北方多包枣;在南方,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和其它馅料。
同学们,传统节日多姿多彩,文化内涵丰富,由于各地风俗习惯略有不同。有些传统习俗被冲淡了很多,可能很多同学们都不知道,我们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端午节,被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他们国家的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
同学们,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今天,让我们从端午节开始,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品味端午演讲稿 2
全体同学:
下午好!同学们,你能列举出我国的传统节日吗?
也许,你能早已经习惯了圣诞节的狂欢,习惯了在“父亲节”送给爸爸小礼物,习惯了在“母亲节”向妈妈表达感激之情。其实,一年365天,还有许多印有“中国”标签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象征着丰富的华夏文明,闪耀着龙的传人无穷的智慧。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代表,它的历史可追溯到端阳,午日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龙日等。民间纪念端午节的习俗很丰富,较普遍的庆祝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还有悬钟道像以驱邪,挂艾草以避邪驱瘴,佩香包驱瘟等。每一项端午习俗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独特的文化记忆。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出自当代诗人文秀笔下的《端午》,道出了端午节与屈原的'渊源。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和文化标签。然而今天,当我们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时,人们也多多少少冷落了传统节日,丢失了对文化传统的记忆。
同学们,下一周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了。你们想用什么方式纪念这个绵延两千年的传统节日呢?让我们从今年端午节开始,重新拾起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传统节日习俗,让中国文化逐渐被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品味端午演讲稿 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纪念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故事。屈原的国家楚国被入侵,屈原跳进河里死了。屈原死后,楚国人民划着龙舟,把粽子和鸡蛋扔进河里,不让鱼吃屈原的身体。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端午节的习俗是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传统习俗。粽子皮是由叶子做成的,里面有很多种馅料。吃粽子的习俗已经广为流传。
同学们,我想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吃过哪些粽子馅?你做过粽子吗?知道粽子怎么包吗?是的,最常见的是用糯米或枣子来做粽子。我记得,在幼儿园,端午节前举行过一次一包粽子,当时我和奶奶都参加了。每逢端午节,社区还会组织各民族居民一起包粽子。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习俗。每年电视上都有龙舟比赛。
我从我母亲那里听说在她的家乡有很多活动来纪念端午节。例如,清晨用艾叶、艾草、冬瓜插在门上洗手洗脸,用草药做一些香包,给小孩子戴五彩线,煮鸡蛋,包粽子等。喜气洋洋的。总之,这个节日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大的民间节日。
在端午节之前是中国的儿童节日,每年人们将五颜六色的线团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后一个雨天,人们会把球扔球到下雨的.地方,传说每年将人带来好运。
我国历来重视传统节日。近年来,端午节作为法定节日,全国人民庆祝的传统节日。
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有很多人忽视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喜欢外国的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这是不能提倡的,我们是中国人,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每过一次传统节日,身心都受到洗礼,我们应该自豪自己是中国人!
同学们,屈原的故事离我们很久远,但他的爱国情怀却离我们很近。热爱伟大的祖国,建设美丽的家园,我们需要每一代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要努力学习,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品味端午演讲稿 4
老师、同学们:
本周六是我们流行了几千年的端午节了,说起端午它的历史可悠久流长了,它是纪念我国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现在成为我们国家法定的节假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放假,划龙舟,吃粽子,共同缅怀这位为国献躯的伟大爱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的楚国在列强环视的状况下,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依旧墨守陈规,没有改革的锐志,在国力方面远远地被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面对连年的战争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采取的办法是偏安一隅,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
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扫净了自鸦片战争之后弥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阴霾,抛头-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品味端午演讲稿 5
各位师生:
大家好!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粽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品味端午演讲稿 6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蕴含着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关于端午节起源的说法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因为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流放途中,屈原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著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mi)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便把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提出用楝(lian)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通过包粽子来纪念屈原不朽的灵魂。在这一天,许多人会自发地来到江边,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智慧的结晶。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传统节日,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学习和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与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学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
品味端午演讲稿 7
各位同学、老师们:
大家端午安康!
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一年365天,还有许多印有“中国”标签的节日,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还有哪些吗?这些传统节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象征着丰富的华夏文明,闪耀着龙的传人无穷的智慧。
端午节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你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称谓吗?谁能说说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端午还被称为端阳、重午、女儿节、龙日等。民间纪念端午节的风俗很丰富,较普遍的庆祝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挂艾草等等。每一项端午习俗背后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独特的文化记忆。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这一习俗与屈原有关。屈原“董道不豫”,“虽九死其尤未悔”,当人们听说他投江之后,争相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时也没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吃粽子,也与屈原有关。屈原投江之后,人们没有找见他的尸身,又担心被江中的鱼鳖毁坏,于是人们便向江中投放糯米团、肉块儿、鸡蛋,喂饱鱼鳖免得它们毁坏了屈原的尸身,于是五月初五这天包粽子吃粽子就形成了习俗。而且千百年来,吃粽子的习俗不仅在中国盛行不衰,还流传到朝鲜半岛、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香囊里装有驱邪除瘟祛湿的中草药,所以在这个夏季暑热潮湿来临之际,佩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
挂艾草、菖蒲(蒲剑),因为菖蒲生长的季节和环境感“百阴之气”,且叶片呈剑型,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艾草又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还能祛各种毒虫,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百毒不侵。南北朝时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这里还有两个有关的小故事。
其一:唐末黄巢起义,兵临邓州城下,见一妇人,手牵一较小的女孩,怀抱一稍大男孩,黄巢认为该妇人不仁,挥刀欲击杀。妇人慌忙解释:怀中大点的男孩是哥哥的遗孤,而领着的小点的女孩则是自己所生,于是黄巢对该妇人肃然起敬,挥刀砍下了路边的艾草菖蒲,嘱咐妇人回家悬挂于自家门口,并告诉她说能够免灾。妇人将信将疑,回到城中便把此消息告诉了左邻右舍,于是妇人和左邻右舍们便都在自家门口悬挂起了艾草菖蒲。第二天黄巢攻破邓州城,见家家门前挂有艾草菖蒲,他信守了对妇人的承诺,命令军队不得糟害城中百姓。这天正是五月初五,于是便流传开了五月初五这天门前悬挂艾草菖蒲的习俗。
其二: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它就不去侵犯,并且约好,只有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才属于神仙;没有艾草菖蒲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当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这家屋檐下挂着一束象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原来那天决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后来,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障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传说毕竟是传说,《国际歌》中有一句歌词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古老的华夏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九州赤县才能国泰民安!
同学们,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有义务无条件的传承并光大之,尽管我们自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拯救传统节日习俗,发展传统节日习俗,创新传统节日习俗,我们义不容辞。历史有了传承,民族才有了发展的根基;文化有了自信,伟大的民族复兴才能得以实现!
谢谢大家!
品味端午演讲稿 8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一年级十班的刘芷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浓情端午传承文化》。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至今的。相传楚国灭亡后,屈原满怀悲愤,投江殉国。这一天刚好是五月初五,沿江百姓不忍他的尸体被蛟龙吃掉,于是划船争相竞捞,包粽子投入江中,并鸣锣鼓驱赶蛟龙,这种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我最喜欢在端午节和外婆一起包粽子。包粽子的粽叶要用新鲜的芦苇叶。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每次我们都会在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将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枣仁、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外婆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丝层层缠绕,一个个精致的粽子就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外公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我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整个屋里屋外顿时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味。我们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黄,绿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放在一起,即便不吃,只看着就是一种享受。
端午节除了吃美食,我们女孩子们最喜欢的习俗就是带香包了,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们挂在脖子上的心爱的饰物,不时嗅一下,真香啊!
中国古代以五色为吉祥色,所以端午节除了做香包外,还会编五彩绳,系在孩子的手腕、脚腕上。据说有戴五彩绳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五彩绳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浓情端午,传承文化。正是这样多姿多彩的传统习俗,让我们对每个节日都有了企盼,亦有了收获的意义。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品味端午演讲稿 9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万里传。智慧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博大精深的文化与先进的科学知识,而那出土的一件件文物更是中华文化的体现,其中玉石器便是最常见的一种。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走近并了解这些文化,我校八年4班的同学们来到了玉石博物馆进行研学活动。
首先我们在场馆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挑选并换上了汉服,体验了中国的汉服文化,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是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然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学习并感受了中国的玉石文化,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玉文化早在河姆渡时期就已出现,玉石不仅是古人对于美的理解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
接着我们在中庭一起玩了投壶,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中国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在战国时得到发展,当时的文者倾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且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这游戏看起来容易实则不简单,投出的力度高度都颇为讲究。
我们在篆刻区动手制作了自己的名字印章,印章具有明显的传统文化特色,是传统玉石的重要应用方式,在中国文化里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接着我们齐心协力用毛笔书写汉字“仁爱”。
随后我们体验了包粽子的乐趣,粽子是端午节的标志性习俗,相传粽子是村民们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儿啃食而投入江中的类似饭团的食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美味的粽子。我们在阿姨的指导和帮助下制作了各种口味的粽子。
中国的传统文化像一座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学习,这些传统节日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令人动容的故事,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继承发扬它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古代光辉文化的体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品味端午演讲稿 10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国旗下的演讲的主题是: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中午的”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韩姓国家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难道我们仅仅是感到惊讶吗?难道这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丢失?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不,这是中国的节日,这是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更不能让别人拿去。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我们独特的.文化记忆。我们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起将端午的文明传承下去吧。
谢谢大家。
品味端午演讲稿 1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二年级二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回味端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中天节,已经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5月5日我校举办了端午节主题活动,让我们对传统节日端午节有了更深的认识。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传统文化,抒发爱国情怀,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这就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演讲结束之后,彭主任为一周表现优异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飘扬的流动红旗彰显着同学们一周以来的努力。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努力学习,回报呵护我们的父母师长。
品味端午演讲稿 1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端午佳节》。再过几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始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力主联齐抗秦,却遭朝中贵族反对,并被赶出都城被流放。后来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最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今天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相信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过好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
最后,祝老师们、同学们端午节安康!祝祖国永远繁荣富强。谢谢大家!
品味端午演讲稿 1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八年级(5)班的xxx,我演讲的题目是《过好端午节,发扬传统文化》。
五月初五,粽叶飘香,又到了一年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来历,不少同学应该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再简单地介绍一下端午节的来历。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大臣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后因倡导选贤举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而遭到其他贵族的反对,排挤和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尽管如此,屈原“化作春泥更护花”,仍然日夜心系天下国家。同时他还是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创作了诸多优秀文学作品如《离骚》、《天问》、《九歌》等,被世人代代相知,口口传颂。
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楚国覆灭,屈原悲痛欲绝,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都十分悲痛,纷纷赶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他们有的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的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啃食屈原的身体。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被定为端午节,以此来纪念屈原。古时端午节的节日活动有许多,“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这首《竞渡曲》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描写的一次端午赛龙舟活动。那时的人们到了端午节,还有挂五彩线、染红指甲、饮雄黄酒、挂钟馗像、射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时至今日,端午节被确立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可同学们对于端午节印象最深的恐怕只有吃粽子了,现在端午节的节日活动远不如古时那样丰富,节日气氛也淡了很多,更多的人选择借端午假期外出旅行。除了吃粽子,大多数人都未曾参与过其他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即使碰上赛龙舟这样的热闹的`活动也只是“一拍二发三走人”。事实上,端午节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远比吃两个粽子谈一谈屈原丰富得多。比如端午时人们在门前挂艾草,洗草药水,熏香,这是因为“仲夏端午万物皆盛”,草药的药性也达到了最强的时段,人们便通过挂艾草,洗草药水,熏香这样的方式来“辟邪防疫”,因而有人认为端午是古人的“防疫卫生节”,但这仅仅是端午节的意义之一,先辈留下来的每一个传统都在闪耀着智慧和文明的光辉,值得我们探索,传承和发扬!在此次端午节来临之际,同学们也可体验一下做香包,挂艾草等习俗,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智慧结晶。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传统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华灿烂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共同谱写。让我们从这次的端午节开始,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阖家幸福!
品味端午演讲稿 14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回味端午传承民族文化》。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又称端阳节。关于它起源的传说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老百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就纷纷把江米装进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他们还会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端午节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局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
同学们,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被他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当父母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给他们递上一杯热茶;当朋友陷入困境时,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当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时,能冷静面对,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我们在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同学们,中华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广大。最后,预祝大家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谢谢!
品味端午演讲稿 15
各位同学、队员们:
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让我们一起了解传统节日的知识,传承经典习俗,品味端午文化。
同学们,在端午节,你们是不是挂了艾草、吃了粽子呢?这就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其实,在端午节这天,我们国家不同地方的端午习俗和美食还有更多,我们快来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习俗有:划龙舟,又称扒龙舟,是多人集体扒桨竞赛,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起源于江浙地区,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也是汉族龙图腾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端午节还有放纸鸢的习俗,放纸鸢也就是放风筝。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端午时期,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
在端午节中,挂艾叶、菖蒲也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有驱魔怯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传统美食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端午节人们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
中国江南地区,在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及雄黄酒。
在端午节还有品尝特色糕点:绿豆糕的传统,属消暑小食。按口味有南、北之分,北即为京式,制作时不加任何油脂,入口虽松软,但无油润感;南包括苏式和扬式,制作时需添放油脂,口感松软、细腻。绿豆糕主要原料是煮熟的绿豆粉、蒸熟的山芋粉(或小麦粉、豌豆粉)、植物油(芝麻油)、熟猪油、绵白糖、糖玫瑰花、黑枣肉、桂花糖等。
同学们,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祝福大家万事顺利、端午安康!
【品味端午演讲稿】相关文章:
《品味端午文化》主题班会03-19
品味端午传承文化演讲稿(精选12篇)05-17
有品味的说说03-30
品味人生的说说05-24
有品味女人的经典句子04-24
品味的名人名言11-08
有深度有品味的说说02-23
品味人生的说说340句04-11
有深度有品味的句子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