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1-03 17:17: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后感

《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后感1

  前几日, 李元兰老师又向我们家长推荐了几本关于家庭教育类的书, 我毫不犹豫地先投入了系列书《哈佛女孩刘亦婷》 素质培养纪实这一本书当中。

  《哈佛女孩刘亦婷》 这本书也正是本书要向我们讲述的主人公刘亦婷的妈妈和继父共同编写而完成的, 是一本分享育儿心得和成长体验的极富科学理论的实践战略书籍。

  如:0—6 岁, 如何全面开发心智中所提到的种种方法, 我在此不想赘述, 因我的孩子已过了此阶段, 但值得我欣慰的是, 本书提到的诸多科学开发孩子潜能的方法与当时我对我家宝贝的方法大多都不谋而合, 这一点让我倍感心安,做为父母, 在孩子婴幼儿这个黄金潜能开发时期我们并没耽误孩子太多。

  也讲到孩子在小学阶段如何更好地塑造灵魂以及其训练技能, 如:在这个阶段, 大人一定要认真听孩子谈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事情, 错过了这个阶段, 大人再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不太容易了; 再如在不能改变的环境下, 教会孩子趁机练习抗干扰能力, 对于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觉得这一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训练。 正如作者所说:不少家长仅仅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和技能训练, 对于适应能力却很少过问。 实际上, 孩子的适应能力对他以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因为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何, 可以决定他智力才能发挥的高低限度, 随着年龄增大、 知识增多,适应能力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生理适应能力差的人,换个地方连吃住睡都感到不能适应, 也很难正常发挥才能。 还有些才华横溢的人陷入人事僵局后一辈子都无法自拔,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社会适应能力。 再如:如何培养学习习惯, 训练独立作业和对安全问题的教育以及如何学写日记等一系列写作上的训练并在点滴日常事中如何培养好素质, 如何激发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增强英语潜能也都有具体详细的训练方法及步骤, 对此我就不一一详谈了, 因孩子现正处初中阶段, 我就想把重点放在初中阶段。

  进入初中阶段也正是进入了青春期, 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之为“心理上的断乳”, 这是正常的发育过程, 而做为父母的我们, 需要告诉孩子注意的是,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会使他们盲目地反抗父母, 即使是正确的意见也不想听。 希望孩子能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避免在初中阶段走弯路……

  在中学阶段,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将会变得比任何时候都困难。 搞不好, 发生争吵会像我们的家常便饭。 如平日里的生活点滴一有意见不同就会起争执,所以, 我们父母应从培养自立能力的大目标考虑, 学会适当“放权”, 实行“抓大放小”的政策。 诸如小事还是让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去积累经验, 这样也更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独立。

  再则, 我们应重点注意孩子习惯的培养, 要知道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 好的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都受益匪浅!

  在学校的学习中, 一定要孩子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把学习问题解决在学校里,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日常和同学们相处之中, 非常有必要要清楚地告诉孩子“小事冲动, 酿成大祸!”的悲惨事例, 在这里我就不举例说明了, 但我们父母一定要和孩子着重强调:生命是这样宝贵, 又是这样脆弱,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我们更要注重从心理和学习技能两方面培养孩子“自主前进”的能力, 这一点从小学就要注重培养了, 加上青春期更重视被外界认可的心理, 孩子比父母更渴望能以品学兼优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青睐。

  再有一方面, 也是关键中的关键,那就是让我们和孩子都倍感学习时间的不够, 另一方面, 现在孩子玩手机现象屡禁不止, 由于心态和行为都没有调整好, 孩子对学习的期望值也会跟着下降。一定要及时提醒孩子及时做出调整, 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要让孩子明白“法乎其上”的道理, 这对孩子极有帮助。

  对于让重多孩子头疼的英语学习上, 刘亦婷特地写了一份《英语学习心得点滴》,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可在本书高中部分看到, 限于篇幅这里也不详细说明了。

  让我们父母一直最为敏感的话题——早恋, 在中学生里是一种“流行病”。 也是我们大家不能回避的一个话题,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把早恋预防在萌芽前, 也很有必要早在小学阶段, 我们就要有意常在孩子面前评论影视上的早恋现象, 使她很早就能留下“早恋不好”的印象。 上中学之后, 我们便要正面给孩子说明早恋可能产生的种种恶果……事实证明,“提前预防”的对策十分有效。 如果孩子没有陷入早恋, 这将使其身心能得以健康成长, 人生的目标就不会受到损害。 如果早恋已经发生, 父母和子女之间就很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抗, 事情就远没有那么轻松了。

  本书对父母与孩子沟通所出现的问题, 也给出了极为详细的解决办法, 我自认为是极为实用和好用, 在这方面有困扰的家长, 可以学之用之。

《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后感2

  前一段时间,读了《哈佛女孩刘亦婷》深受启发,感觉教育一个孩子,一个学生成才,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找对了方法,找准了路子,成功的路就在我们的脚下。

  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来说,《哈佛女孩刘亦婷》可谓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对家长来说,怎样去做一位合格的家长,《哈佛女孩刘亦婷》也给家长提供了操作的可行性。

  首先,老师与家长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训练孩子独立做事的好行为,只有行为好了,以后的事就不用老师与家长操心了。

  一般来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二十一天,因此在这三个星期中,家长与老师应该严格要求。

  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讲了要养成的六个好习惯。

  一、尊重学习时间的习惯

  开始学习之前,先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撒尿、削铅笔,找本子等等,学习时段一开始,就必须专心学习,既不允许离开座位,也不允许干任何杂事,大人有事也不能打搅孩子,要等学习时段结束再说,一般来说,以20分钟作为一个学习时间段。现在许多低年级的学生总是玩着写,写着玩,一写就是一两个小时,怎么能专心地写作业呢?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二、积极休息的习惯

  20分钟一到,就让孩子休息5分钟,超过5分钟不利于孩子在下一个学习时段迅速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达不到5分钟也不利于孩子解除视力与脑力的疲劳,休息时间必须离开书桌,做一些不剧烈的体育活动,或干那些与学习时不允许干的杂事,休息时也不允许懒洋洋地坐着或躺着,以免影响学习时的.精神状态。

  而老师也应该注意,课间十分钟不允许学生在教室里赶作业,而是想方设法地锻炼身体。

  三、独立作业的习惯

  让学生独立作业,一是自己掌握时间,几点几分开始学习,几点几分开始休息,自己按照时间表来执行,“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自觉地把学习搞好,培养自觉性。”二是自己用录音机听写,好处

  ①录入听写内容就是一次专心复习的机会。

  ②操作体验动手能力。

  ③录完听写内容后让孩子把书交给家长保管,培养诚实的好品质。

  四、使用权威工具书的习惯

  从一年级起,应该让学生使用正规工具书,《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有时也用《辞海》有关分册,遇到生字生词,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她先查工具书,一开始就寻求准确的解释,以免留下似是而非的印象。

  五、正视错误的习惯

  鼓励孩子不用橡皮擦,错处做一个记号,另设一个“改错本”,用正误对照的办法专门记录各种错别字,以便集中复习,巩固改正的效果,数学也是如此,考试之前,把所有的数学作业和测验卷子上的所有错题重做一遍,力争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六、保护视力的习惯。

  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让学生保护好视力,书本距离眼睛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芯一寸。还要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其次,从小多做事,益德又益智

  从三岁起,刘亦婷就开始学做小家务,小事务,多动手,多办事,因此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培养具有其它训练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的威特伦学者花费了40年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波士顿少年,结论是:从小爱劳动,能干事的孩子成年后,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不爱劳动的孩子多两倍,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得多,生活也过得美满充实,因为劳动能使孩子获得各种能力,感到自己对社会有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位老师,家长,更应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现在起就要从小事做起,既动手又动脑,益德又益智。

  此外,本书还详细介绍了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应该关注孩子的哪些方面。

  比如初中的早恋,初中的逆反期,青春期,应该根据其心理特点,调整沟通方式。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打交道。

  二、用对待同事的方式和孩子谈话。

  三、要求孩子用对待学校老师的方式和父母谈话。

  四、耐心等待“同事”转化为知心为朋友。

  五、“有限满足”“抓大放小”尽量“放权”。

  六、承认“求同存异”互相尊重。

  七、要集中治理,别零敲碎打。

  八、提前输入信息,多打预防针。

  不管从哪方面,都有一定的模式可以让我们有孩子的父母去参考,这本书也是刘亦婷的成长史。如果严格按照那种方法去培养,说不定你家的孩子就是哈佛未来的大学生。说不定我培养的学生就是哈佛的苗子。

《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后感3

  利用这个周末,看完了《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十七年前的畅销书,还是有收获的。

  在20xx年就能申请上包括哈佛在内的四名美国名校,刘亦婷轰动一时,其母本来就是编辑出身,出书也是顺水推舟的事。这本书是刘亦婷的成长记录,是由刘母刘卫华和刘亦婷的继父张欣武共同创作的,现在已畅销200万册。我选择读这本书,一方面是一个对我有影响的人曾经读过,让我对这本畅销书有了兴趣,另一方面,我很喜欢学习成功者的经验,刘亦婷当然是学习上的成功者,她的成长记录,自然值得观看。

  很快地翻完了这本书,优点缺点?家荒苛巳弧?

  个人认为,刘母对刘亦婷0-6岁的潜能开发,有些是精华,有些需要慎重借鉴。先说不认同的部分。刘母在孩子未出生时,就下定决心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超能儿,因此,她的着重点是智力超群,而不是自信、勇敢、独立等品质,从刘亦婷后来的职业道路可以看出,她没有延续学业上的辉煌。刘母坚持的早教方法,我心里一直有个疑惑,那个所谓的威特父亲,真的存在吗,而不是被中国人杜撰的?因为,在八九十年代,有很多被中国人自己杜撰出来的外国名人和方法。另外,从读者的角度,我更愿意相信她爱的是一个预期中的孩子,从书中她和张欣武的对话可以看出来,她对孩子易怒,这份易怒少了点“真爱”的火候。易怒来源于控制欲,她太执着于规划、计划,全篇很少能看到刘亦婷自主的灵魂,只有执行,被夸奖,被引导,这种感觉让我毛骨悚然。她太热衷于提前开发孩子,甚至在刘亦婷长大后,了解到她错过了使用一个用卡片开发婴儿时期的智力活动的方法而遗憾,其实这个方法我知道,这个方法的发明人是个在自闭症治疗方面很权威的专家,这个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是因为她的孩子得了自闭症,而她的孩子得自闭症的原因,她自己承认过,很可能和她早期大量开发孩子的智力有关,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认识上万个字,但是孩子很快就得了自闭症,她对孩子太早开发智力懊悔不跌。书中刘亦婷的早慧,有很大的原因是基因成分。书中描写的孩子的早慧特征,并不稀奇,我从我的小外甥女身上也能看到,她也有很强的语言学习能力、输出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我们没有像她这样沾沾自喜,认为家里有个天才儿童。

  抛开以上弊端,这本书的精华还是不少的。

  首先,刘母的某些教育理念存在可取之处。毫无疑问,她是个方法论,我也是,刘母对教育孩子的“执念”和执行力上,和我有相似之处。刘亦婷是81年出生的,算是80后,80年代中国的大多数人还未脱贫呢,有多少像她这样的父母,能对教育这么上心?即使在她离婚后,一人边工作边抚养孩子,还是尽最大的能力去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我看了还是很感动的。她在孩子小时候所坚持的两个行为,我很赞同,第一是孩子即使不在身边,也要求其他看孩子的人,如孩子的姥姥、舅舅也按她的.方法去执行,这样就可以保持教育的一致xing,另一个是,她对很小的孩子像对大人一样不停地说话,告诉她“这是树,树上有叶子……”,对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育很有帮助,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其次,张欣武的教育理念,我非常赞同。刘亦婷继父,张欣武的教育理念,比起刘卫华,更“正常”些,对刘亦婷有很多正面的鼓励,在我看来,他比很多亲生爸爸都称职。

  比如,他用物理学实验的方法,形象地演示煤气爆炸、触电等家庭危险的发生,并带她做“安全演习”教她如何避免,然后才教她独立做家务,培养她的自理能力。在刘亦婷6岁前,在刘卫华还没有遇见张欣武之前,刘卫华也让刘亦婷做家务,但是她的出发点是做家务能够锻炼手的灵活度,最终目的仍然是开发智力。两相对比,高低立马显现。

  张欣武很重视体育运动对孩子身心素质的提高,就像“项目管理”一样,对刘亦婷不擅长的跳绳,做了一个很缜密的规划,先是给出预期目标,然后做好规划,然后每天的陪伴、执行,最后刘亦婷拿了全校冠军,再告诉她:面对困难,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再坚持不懈,也能取得成绩。

  张欣武为了提高刘亦婷的“细心”能力、快速书写能力、写作文能力、学习外语都做过有针对xing地训练,这些专项训练,不但提高了刘亦婷的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她的心理素质;他还每晚坚持给刘亦婷阅读,坚持了五年;他坚持为刘亦婷选择好的老师,为她选择外国语学校,很有远见,是对刘亦婷学习道路上最重要的的人。

  总的来看, 这本书在张欣武介入刘亦婷的教育后,有很多可看的部分,因为为人父母,总会遇到很多相同的教育问题,有些可以直接拿来用。我感触最大的还是父母对孩子的用心,这才是最值得父母学习的,没有随便能够“成功”的孩子,父母存在的意义就在此。

【《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后感】相关文章:

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后感12-07

哈佛格式05-06

哈佛在哪06-14

哈佛的奖学金多少03-31

哈佛大学介绍06-20

哈佛大学的简史?04-05

哈佛在哪个国家06-18

哈佛在哪个州04-14

哈佛的校训是什么04-29

哈佛医学院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吗?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