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代官员谥号研究有感

更新时间:2022-06-19 18:39: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明代官员谥号研究有感

  读《明代官员谥号研究》有感
  
  本书是田冰老师的博士论文,研究对象是明代官员谥号。运用了统计分析方法,用表格形式列出有明一代得谥官员的姓名﹑出身﹑最高官职及官品﹑卒年﹑谥年等,梳理出明代官员给谥因素﹑给谥类型,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时段的官员谥号为考察对象,结合附表,采用一般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不同时段得谥官员所具有的的时代特征及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以期对推进明代政治制度的研究有所裨益。
  
  本书主要通过对明代官员谥号的研究,探讨官员谥号与明代国家政治的关系,总结明代官员谥号在不同时段的运作规律。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导言部分,就研究问题所涉及的概念﹑范围进行界定,导出要解决的问题。第一章通过对明代以前历朝历代官员谥号赐予概况及特点的探讨,梳理出明代以前官员谥号的发展脉络,以探寻其对明代官员谥号的影响;第二章通过对明代影响官员谥号的因素的分析,从横向比较中认识明代官员谥号复杂多变的特点,探寻影响明代官员得谥的诸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说明明代皇权政治的随意性;第三章通过对明代官员给谥类型的分析,探讨明代官员给谥类型的多样性在强化国家政治中所起的作用;第四章通过对明代不同时段官员谥号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明代官员谥号在不同时段所呈现出来的时代特点,阐释明代官员谥号与国家政治的动态关系。结语部分,主要围绕明代官员谥号传承的儒家名节观﹑对前代官员谥号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在国家政治运作中所呈现出的复杂性,对全书内容进行总结和申论。
  
  未读此书之前,我对谥号的概念也非常模糊。隐隐约约知道它是古代帝王子孙为避先人讳,在先人死后取的名字。至于庙号﹑年号﹑谥号,傻傻分不清楚。比较熟悉的谥号也就“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猜猜他是谁?简称“唐明皇”。对了,他就是唐高宗(庙号)李隆基。因为此书引用的书也比较的庞杂,为了更好地理解内容,我也翻看了一些它所引用的文章﹑(www.mrnum.Com)用到的史料,了解了一些关于谥号的基本概念及常识。但是我发现,知道的越多,反而疑问越多,我还在解疑中,以下是目前了解到的一些知识以及一些疑问。
  
  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往往采用年号。如汉惠帝是谥号,宋太祖是庙号,乾隆则是年号。
  
  说到谥号,便离不开谥法。谥法,古称“易名之典”,是为地位尊崇或生平贡献值得社会提倡的死者定尊称的一种制度。(潘洪刚《论清代谥法》)谥号是根据谥法而来的。谥号强调的是人死后之称谓,相对于生前之名而言;谥法强调谥号的评定细则,即谥号之依据。(田冰《明代官员谥号研究》)
  
  谥号的起源。研究谥号,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所以几乎所以文章都提到了。林德春的《中国古代谥号与谥法评述》﹑刘仕平《谥法的起源﹑种类与研究谥法的意义》等有详细地考证,如今公认的观点是:谥号起源于周公说不可信,但肯定源于西周。关于谥号起源与演变的过程,我觉得林德春先生的一句话概括得既准确又形象:(谥号)源于周,废于秦(还记得秦始皇说的那句“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行于汉,盛于唐宋,严于明清,复废于民国。
  
  得谥对象:帝王﹑后妃﹑宗亲﹑皇子公主﹑百官﹑列女﹑藩国主,几乎每朝都有。各朝也有特谥对象,唐朝尊奉道教,追谥李聃为“太上元元皇帝”,宋朝给佛教徒谥号,元明两朝皇帝乳母得谥。据本人所查史料,明代公主得谥的只有两位,宋代几乎成年公主皆有谥号。
  
  得谥方式:官谥和私谥。以上的谥号皆由官方给予,是为官谥。而自东汉起,一些文人士大夫死后,其门人、亲友故旧为表示对死者的崇敬、怀念,也予赐号,是为“私溢”。如东汉陈基身后,被溢为“靖节征士”
  
  初谥﹑加谥﹑追谥﹑改谥﹑夺谥等情形。简单点说,初谥就是第一次赐予谥号,加谥就是在原有谥号基础之上加字帝王之谥一般会加到很多字。但最典型的是孔子之谥和关公之谥。关羽死后,蜀主赐说为“壮缪侯”,宋徽宗时加溢为“忠惠公”,元文宗又加谧为“显灵义勇武安济王”,明神宗复为其加说“协夭护国忠义大帝”,清朝诸帝也屡次为之加说,至清光绪五年(1879),关羽之溢已长达二十六字之多,即“忠义神武灵番右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翔赞宣德关圣大帝”。孔子卒时,鲁哀公亲诛孔子称“尼父”,汉文帝加谧孔子“褒成宣尼公”,唐玄宗谧孔子为“文宣王”,元成宗加溢孔子为“大成至圣宣王”,民国时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关羽的由侯而公,由公至王,由王而帝,以及孔子的由尼父至公、至王直至至圣先师。)(林德春《中国古代谥号与谥法评述》)追谥就是人死后给予他谥号,“魏武帝”曹操就是曹丕追谥的。改谥是觉得用字不当,换一个字,如宋太祖之女鲁国大长公主,初谥“贤靖”,后改谥“贤肃”。夺谥是收回对某人的谥号,代表着一种惩罚手段。所以谥号在引导社会舆论和价值取向上作用很大。
  
  谥号字数:从一字到多个。但谥号用字多寡与褒贬之意没有直接联系。
  
  用字褒贬:谥号用字的褒贬在《逸周书·谥法解》中有详论,记得《史记》后面也有引注。例如“慈惠爱民日文”=汉文帝刘恒,“好内远礼曰炀”=隋炀帝杨广。但杜建民先生在《论谥号文化内涵的演变》中详细论证了这一观点:周人创立谥号的初衷是“尊宗敬祖,神事先王”,并无美谥、恶谥之说,所谓“以生前之善恶为死后之劝惩”的“周公谥法”纯系后人伪托。“辨行迹,明善恶”的立谥说产生于春秋初期,最终形成于战国《逸周书·谥法解》。
  
  我个人对女子谥号比较感兴趣。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女子作为弱势群体,有资格得到谥号的不多—后妃、公主、列女、特谥(如上举例,元明两朝皇帝的乳母)。后妃谥:明太祖朱元璋马皇后“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公主谥:宋太祖同母妹,秦国大长公主,赐谥“恭懿”;列女谥:洪武十七年,故元太尉平章政事李思齐妾郑氏自尽死,谥“贞烈”;特谥:明宣宗(宣德)乳母谥“惠靖”。
  
  由于阅读过程中受知识面的限制,很多都不能深刻的理解(例如官员职称),而且读越多疑惑越多,所以还有待我多读书,作进一步的探索。

【读明代官员谥号研究有感】相关文章: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04-14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03-27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 描绘了什么03-25

读研究生读几年04-14

国内读研究生读几年04-15

读研究生是在校读吗04-05

读研究生需要读几年?04-28

读研究生需要读几年04-28

读研究生要读几年?04-18

读研究生要读几年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