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9-23 12:26: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精]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精]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乔斯坦·贾德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作的一本哲学启蒙书。不同于其它的哲学作品,这本书以故事小说的情节层层深入,读起来也不似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十分精彩并且深深吸引着我。初读了文章的前半部分,讲述的是一个年龄同我们差不多大的女孩子苏菲收到了神秘的哲学家的`来信,而后她照着信里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感悟。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序言部分里的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拥有好奇心。并且书中也举例说婴儿时期的我们对一切都拥有着强大的好奇心,我们迫不及待想去触摸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看到小狗我们会学着它们叫等等......然而当我们长大成人以后,思维就渐渐被禁锢了,我们变得对一切淡然,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存在。但这却是我们最大的错误!

  我们应该像孩子一样对这个世界仍充满着好气并且在做完每一件事后进行思考,只有对很多事情进行了一些思考过后,我们才会更好的完成,灵魂才会变得更有趣,充满了求知欲。这个世界其实一直都有着一些不合理的甚至复杂难解神秘莫测的事情,哲学家很敏感,他们不单纯地妥协,而是敏感地,对这一切进行着思考......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成为了优秀哲学家的原因。

  正是因为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所以,要改变..........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

  《苏菲的世界》你看过吗?这是一本哲学史书。是我最近看的一本名著。它是(挪威)乔斯坦.贾德写的。

  起初,我认为这种书是无聊书。但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书的概述,便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这本书记述了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就这样,苏菲每天都会收到这种神秘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走进哲学,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拂络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仍不断接受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了。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所积累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找到答案。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比她想的更怪异,更离奇了。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本来我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哲学教授傅佩荣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哲学不是万灵丹,但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德,那么注定将会陷于心灵之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这本书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的原因吧!为了使人从困惑到觉悟,本书提供了一盏明灯。”

  是的,哲学会使我们醒悟。而这本书使我们走进哲学,使我们从困惑走向觉悟。所以我建议大家来看《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启蒙书,它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述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纪的整部世界哲学史。它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书中主人公是一位14岁的少女苏菲,好奇心是苏菲这个人物的灵魂,也是哲学的灵魂。“你是谁”这个简单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会回答“我是我”。而苏菲不一样,她认为这个答案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我叫苏菲,是不是我不存在了呢?”好奇心一步步地指引她探索下去,探索人的本质,世界的本质,就和哲学大师一样思考那些根本问题。如果没有好奇心,就没有好问的苏菲,也不会有苏菲神奇的经历。如果没有好奇心,就不会有如此蓬勃发展的哲学。

  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精神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心声的对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人类的文明,“哲学”并不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理解的高深理论。以前我对哲学抱着望尘莫及的想法,现在才发现其实我从来都不了解哲学。

  以上是我不完全的见解,这本书我虽然理解和感悟不是很透,但是我相信哲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认真感悟生活,就能理解哲学。我相信哲学是可以让人们了解自己,改变自己的学问。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4

  闲暇之余,找到了《苏菲的世界》。这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入门书,它和其他大部头的令人伤脑筋的哲学书不同,读它更像是读一本侦探小说,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苏菲去思考,去探讨一个个哲学问题,去拜访一位位哲学家,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这本书的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千百年来,不管是什么时代的人,什么民族的`人都在追寻着相同的问题,就像是“人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正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学。遗憾的是,现在人们的好奇心却因为习惯而递减。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接受了这个世界,并把这一切都当成了理所当然,我们的好奇心也就被压抑住了,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发现问题的敏锐甚至比不上小孩。但是哲学家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他们从不会习惯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他们就像是孩子一样打量着这个世界,所以他们才能提出那些深奥的问题,所以他们才能被人称为智者。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经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种新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童那样,起码也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几个为什么。

  如果我这样想,如果我意识到自己的好奇心不够,是不是我已经前进了一步呢?因为苏格拉底曾说过“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说起苏格拉底,他也许是整个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人物。他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长得很丑,但是他的性情却极为和蔼可亲,我们了解他的途径主要是透过柏拉图的著作,因此要区分苏格拉底的学说与柏拉图的哲学并不容易。而他的死又是如此富有传奇色彩,因为批评各种形式的不公不义与腐败现象,向地方势力挑战,他被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可是他没有逃走,他甚至没有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他服下了毒药。那些势力扼杀了他的生命,但他的思想却传遍了整个人类的世界,成为了哲学界一颗最耀眼的启明星。我佩服他的思想更佩服他的勇气,他的坚持不妥协鼓励着后人为保卫真理而战斗。

  看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许多哲学知识,了解了许多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还从中找到了一些启发,也许,我要对生活改变一下态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

  事实上,我们就是那只从帽子里被拉出来的小白兔。我们与小白兔之间唯一不同的是:小白兔并不明白它本身参与了一场魔术表演。而我们则相反。我们觉得自己是某种神秘事物的一部分,我们想了解其中的'奥秘。

  P.S.关于小兔子,最好将它比作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皮毛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皮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

  赏析

  这是第一封正式的来信,也是这场哲学旅程的开始。作者用一个简短的比喻,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解释得清清楚楚。比如说我,我以前只接触过一些浅显的,零散的哲学片断,从未系统地了解过一门学科。可以说,正是因为这种神秘感,我才对它这么向往。言归正传,我认为,苏菲正像另一个我自己,当然,我并不因为这封封来信而对现实生活心不在焉。这很大部分是因为我在读一本书,而且我也知晓自己正在读书。也许,我是站在兔子毛顶或深深埋在毛底的人呢?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还在于,它并不如别的哲学书一般排列松散,抑或说无味,而是丝丝入扣,环环相结,一波三折。哲学是包罗万象的,所以许多书都以一个一个的事例来分析,而这本书,则把它们都串了起来,成为了一个个建立在小片断上的更大故事,没有缺失了小说的趣味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

  许久没有沉下心来去读一本书了。之前听过一句话,大约是这样说的:如果时日长久不读书,也没有心生愧疚,那么这个人就无药可救了。好在我还有愧疚之心,想来我还“有药可救”。

  好不容易闲暇下来,有时间去读一本书了,遂决定与乡村教育家的小伙伴们一同读《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巨著,它既是哲学,也是小说。“哲学从不指导生活,哲学就是生活”。我不求像哲学家一样辩证这个世界,我只寻一颗努力生活的心。我要通过本书的引导,思考一些浅显的生活道理,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安宁,过精神更加自由的生活,对自己的心灵、精神进行修炼和提升。

  其一,活着的意义

  活着的意义,这是苏菲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每当苏菲专心思索活着这件事,脑海中便会马上浮现死亡的念头。反过来说也是如此: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苏菲的祖母在生病后说过类似的话。她说:“现在我才体认到生命是何等可贵。”大多数人总是要等到生病后才了解,能够活着是何等的福气。

  八十六岁的奶奶,已经走到了风烛残年,她总爱絮絮叨叨地讲她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记不清是第几次,奶奶在絮叨的.时候滴落了泪珠儿。一个八旬的老太太,白发、褶皱、佝偻、满口假牙。一次次,在聊起生活的时候,聊起儿孙后代的时候,她流下了浑浊的泪珠。她爱说,那时她很年轻,能做地里好多的活儿;她爱说,她亲手带大了五个孩子,有儿有女才是好;她还常说,看见最小的两个重孙,心中不由地感觉疼爱。一亩田、几棵树、残余的夕阳……这些都可以是她落泪的原由。

  每当奶奶絮叨的时候,我不忍与她多说,却又想与她说说。我知道,这是一片枯黄的叶子,提前看清了泥土的走向;这是一个日渐衰老的人,把不舍存放在泪珠,把热爱安放在干瘪的胸膛……

  其二,柏拉图“永远的真善美”

  柏拉图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他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善”、永远“美”的事物上。

  “真善美”意思是指原始的、本质的、真实的、真诚的,利他的良好品行,美好的言行事物。这是文明社会和谐发展所必须追求的境界。这亦是一个人所追求的理想心境。

  比如,冬日里,当我从门前的空地经过,陷入孩子们流动的潮水,看见一串串小小的笑脸,看见翻飞的跳绳和鸡毛毽。这时候天空晴朗,风移动着几片云影,这时候我就觉得孩子们是纯真的、是快乐的,我的心境是美的。

  再比如,清晨,我迎着太阳出发,去往学校。那些云朵、那些风吹、那些来来往往的行人、坐骑以及枯槁,都快速地擦过眼帘,去往身后。轻轻地,从眼睛滚出一颗泪珠,挂在睫毛,晶莹、剔透。它折射太阳的光芒,涂抹着那些云朵、那些风吹、那些来来往往的行人、坐骑以及枯槁。于是,追求美的心便感觉到满目缤纷陪着我走了这一程七彩的路。

  追求“真善美”,背后是我们所得到的快乐。它推动着人类社会进一步往更高形态发展。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7

  读完了《苏菲的世界》,我开始从新观察这个世界(就是从白兔的一根细毛的顶端看),太奇妙了!我居然在写一篇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不可思议!我居然会写字!但是如果你大叫出来别人会认为你是疯子,因为他们正在从皮毛深出继续往下爬。

  这个故事我觉得应该继续写下去,苏菲他们怎样了?变成真正的人了吗?如果某天我们发现我们也是某个故事里的人物而已,那么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是上帝吗?应该是吧,我们不知道呀。

  如果某天我收到一些古怪的信,如果我发现房间里有一只白袜子,床底下有一根红丝巾,枕头下面有一个金色的十字架项链,如果某天我发现我认识一个叫艾伯特的哲学家,如果某天我发现我是一个故事里的世界里的人物!我一定会惊讶死的。但这只是如果,如果不是呢?是啊,我们不知道啊,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苏菲的世界》里有2点我认为出错了:第一:书上说让苏格拉底向一个人提出问题,只要这个人的回答令苏格拉底不满意,就说明苏格拉底的确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就像有很多种答案可以解开这道题一样,如果苏格拉底和那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呢?如果两个想法都是对的'呢?第二:我认为艾伯特不应该让苏菲见到他。他说过,一个哲学家要有好奇心,但是如果他和苏菲见了面,苏菲本来对他很好奇,这不是大损苏菲的好奇心吗?可能是我错了,因为也许我的想法和他们的不太一样。

  苏菲的世界是个奇妙的世界,让我们一起从兔毛的顶端来看它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

  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这部十分有趣的小说,或者说是哲学启蒙书,因为书中的人物把西方哲学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的理论都概括了一遍。无论是作为小说还是启蒙教材,该书都可以称得上构思巧妙,引人深思。

  这本书让我喜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它把许多对人类有影响的观点一一概括性的陈列出来,每一个观点都取其最重要的部分献给读者。我总认为了解各种人的观点是十分重要的,这能拓展我们的视野、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启发我们思考。前人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因此我们了解它却不一定要认同它,关键是我们得对其对错有自己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依据。书中就有总结前人观点提出更正确的观点的例子,书中介绍的德谟克利特斯就是总结了前人的“自然界事物都在变化”和“自然界事物都不会改变”的两种各有道理的观点,提出了“每一个事物都是由永恒不变的微小单元组成的”这一看法,从而把事物的变化归结于像积木一般的这些微小单元的组合方式的变化。这和我们现在所普遍认同的原子论相吻合(但原子是可以分割的,而德谟克利特斯所说的“微小单元”则不是,但对于数千年前的人们,想到这里已经是了不起的了)。可见,总结前人的观点是有用且重要的。

  小说在陈述各位哲学家观点时采用的是时间顺序,因为后出现的哲学家的思想往往与先前的哲学家的思想有联系(但也有全新的观点),有的是发展,有的是驳斥,我们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思想界的一场场攻守战。本书以小说的形式来介绍哲学史(当然也可以说他是以介绍哲学史的方式来写小说,但我认为他的主要目的还是介绍哲学史),其中的语言也十分贴近生活,而不会让我们感觉哲学是一个玄妙之极、虚无缥缈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认为的那样)。主人公之一苏菲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从某天开始跟着一名不请自来的名叫艾伯特的哲学老师学习哲学,哲学的介绍内容便掺杂在艾伯特与苏菲的信件和对话里,她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也有着与我们相似的困惑与想法。为了阐述那些较为抽象的哲学观点,本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其中有一个极其形象的比喻出现在书的'前几章:宇宙好比被魔术师从礼帽里抓出来的一只兔子,而我们则是这只兔子上的微小的寄生虫,所谓哲学家就是那些顺着兔毛往上爬,想把魔术师看得更清楚的虫子。显然,这样的比喻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小说,它也很善于留悬念,它的结局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所以我开头时说他构思巧妙,即使把所有艾伯特为苏菲讲的哲学内容去掉而换成苏菲的日常生活,这也是一片不错的小说。小说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名叫席德的人,席德的父亲不断寄贺卡与便条到苏菲家托苏菲把它们转交给席德,并声称苏菲是最适合把它们交给席德的人,苏菲也经常拾到席德遗失的物品。这样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而席德直到小说快结尾的时候才出现。那时艾伯特和苏菲通过种种迹象已经发现了他们只不过是席德的爸爸为她写的书中的角色,只存在于席德爸爸的脑海里。在小说的最后,苏菲和艾伯特逃出了席德父亲的掌控。然而席德和他的父亲呢?他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这本书作者的心理活动呢?这样的思考过程再进行下去就有些恐怖了:我们和我们周遭的世界会不会只是某位“上帝”的一些心理活动呢?这也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个情节的设计也与书中所介绍的一位哲学家的思想有关,英国哲学家柏克莱就认为在人类的心灵之外不存在一个物质世界,而人类的感官则是自天主而来。借助一些哲学家的奇妙的猜想能是情节变得新颖奇特,这样的手段在电影中也经常出现,例如我们熟知的《黑客帝国》、《盗梦空间》等。

  全书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要时刻保持好奇心并勤于思考。书中指出我们不应该太习惯我们周遭的事物因而使我们缺乏好奇心,我们得花些时间来思考诸如我们存在的意义、事情对错的评判标准、自然界的规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总之,我们可以胡思乱想一会,无目的地思考,不是看到一道题目然后完成,而是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答。只有我们的好奇心能驱使我们去做这些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问题至关重要。但由于它们又不能让我们得到一些特定的利益,我们往往不愿意去想,而在这方面随随便便。我们总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然而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事情是有意义的事而什么不是,你也可以在这方面处处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那样你的智慧用来干什么去了呢?追求利益与物质享受?我们以及猫、狼狗、豆芽菜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即使我们有同样的本能,我们显然与一只快乐的狼狗或者一株不知快乐为何物的豆芽菜是有区别的,你或许认为人类更强大,但如果和超级细菌、病毒对抗的话,全人类都不一定能胜利。到这里如果再要找优势的话,恐怕我们就能发现人类会思考了。思想成就人的伟大,不要让思想臣服于本能。

  我们还年轻,还有很多时间,一定要多多思考啊。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9

  苏菲是一个十四岁的挪威女孩儿,她像许多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有许多不凡的经历——莫名闯入生活的哲学老师,开启一段深奥却有趣的哲学学习课程;种种超自然现象的发生,以及一封封送给彼岸一个名为席德的少女的信。

  一切是那么神奇和不可思议,那晚我睡着了,梦见我跟随苏菲与他一起冒险,一起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哲学课程,第一节课。这个平凡的世界开始变得多彩了,我已经十四岁了,在这几乎要彻底融入一切庸俗而又似乎可靠的规则的年纪里,《苏菲的世界》厉声叫醒了我,它唤醒了我幼年才有的对世界充满好奇探索的心灵,我运用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并思考一些有趣的问题,世界是怎样诞生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这绝不是空洞无味,好高骛远的无病呻吟,而是我重获新生时,那对我的存在所做的一次审视,让我发现了那么多生活的细节美,好像一个瞎子真正看到了世界,鲁钝的又变得锋锐了。

  这本书以历史时间线为纵轴,涉及了许多历史,科学知识,同时也写了许多名人和哲学家的故事,让我得以与伟大的灵魂对话。这本书让我的思想变得更有深度;对问题的看待,更加全面;健全了我的人格,丰富了我的视野,让我如痴如醉。随着近代哲学史讲演完毕,苏菲的冒险也告一段落,一个荒诞而伟大的结尾给了读者最后的结语,如果苏菲所谋求的真相是她只是一个书中人物,来自本书中另一个人物的笔下,那么我的生活与世界是否也只是一个缸中之脑的故事,苏菲和她的老师逃出了书本的故事,开始了无人可知的冒险,。而我能不能逃出框架,明白“我们都是星尘”这句话的深意。

  我想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这个世界需要哲学,而我们的生活更需要哲学,让我们打开《苏菲的世界》,领略哲学之美。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面的人物主要有:乔金、米加、爸爸、妈妈等。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乔金的妈妈要生孩子了,爸爸带着妈妈去了医院,让乔金独自在家里玩,嘱咐海伦阿姨帮照看着。但是在海伦阿姨来到之前,米加从天而降,落在乔金家苹果树上。米加长得很可爱并且能开口说话,向乔金说了自己的名字和爱好,米加看了乔金的恐龙书,和乔金一起谈论恐龙故事。他告诉乔金他是从艾而桥星球上来的,对地球一无所知,就连电话响声都让他觉得害怕。米加向乔金介绍自己星球上的一些稀奇事,他说他们星球上于一种黑色的.石头,经过暴晒后,会烫伤皮肤。一天晚上,乔金让米加睡在床底,第二天醒来时,米加已经不见了。他隐约听到米加跟他说: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平凡的。

  这本书让我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平凡的。无论事的大小,只要用心去做,就不是一件平凡的事。读了这本书,我有一个小小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冒险家,到各种各样的地方去冒险,探索野生动物。我知道,如果要实现愿望,现在必须好好学习知识,增强生存技能,懂得生存方法,不断努力奋斗,我相信有一天,我的愿望会实现。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1

  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样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苏菲开始思索,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比她所想的更加怪异、更加离奇……这就是《苏菲的世界》。

  苏菲是个小女孩,无意中接到一封信,里面问:“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接下来一位哲学家给苏非寄信,每一次都讲哲学。一天一只狗带着她到哲学家的'阁楼上做实验。做完实验又送回来,就这样苏菲的哲学火速上升,从20、30分到100、90,难道这能提高苏菲的哲学成绩?

  读了这本,可以这么说,读者本书你读个1、2遍读不懂必须读上十遍才能理解这里的情节内容和艾伯特的哲学。我废了好大得劲才把这本书看完。读完这本书就如陶行知所说的要钻进去,展开来。不要只看字面的意思,也要理解这些哲学。要认真,老师布置得家庭作业要认认真真的完成不能马虎,不然等于白做!比如有错题了,你要先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在想想怎样去订正,要不然就白费!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很适合我们读!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2

  前后用了八天的时间结束了这部哲学入门级读物《苏菲的世界》。暂且不说我是否学到了什么,但至少给我一些启发。

  之所以选择《苏》陪我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一是为了让自己的思维忙碌起来,可以稍稍抽离琐碎的日常做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另一方面人在身心脆弱的时候应该更容易感悟到生活中的哲理。因此,作为一个从未系统的了解过西方哲学史的哲学小白,趁着卧床静养的这段时间认真的啃下这块骨头。

  费解是哲学类书籍的共性,但是这本书并不算枯燥,毕竟只是一本入门级读物。同时作者构思精巧,以小说的形式把你带入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和15岁的小姑娘苏菲一起看那些时空中闪现的哲人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存在。PS:做笔记很重要,否则很多章节要不断的回看才能明白。

  本书借艾伯特老师之口,向读者介绍了由古至今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提出了不同哲学理念的西方哲学家们。从古代的苏格拉底、中世纪的奥古斯汀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培根、再到启蒙运动时期的孟德斯鸠……显然,历史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类文明正在迈向更多的理性与自由。到目前为止,哲学家仍无法明确回答关于“存在”的问题,但是正因为他们在不断的追寻这些问题的根本答案时,会发现许多其他问题有了更清楚明确的解决方法。科学,研究,科技等都是哲学思考所带来的副产品。因此,这也是哲学存在的意义。我思故我在。

  故事的结尾是一个可爱的浪漫主义反讽,谜中谜,局中局!就像诺瓦里斯所说“人世变成了一场梦,而梦境成了现实”。何必要去计较梦境与现实,人生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它的未知性,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人生,这是使命,不管你是活在梦境还是现实…….

  关于哲学:科学给了我们知识,只有哲学赋予人智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3

  《苏菲的世界》全书由一个快满15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苏菲在彷徨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引导下进入西方哲学领域。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为了让他的宝贝女儿开始接触哲学,编出了苏菲的世界一说。这整本书就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所以这本书和侦探小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才引得我少有的耐心,几小时看下去。

  就着“我从哪来”、“我是谁”……的问题,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融汇心声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而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

  读着《苏菲的世界》,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诲;犹如置身于中世纪的古堡,见证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尽情沐浴文艺复兴的和煦阳光,沉醉于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氛围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只觉真理的伟大和艺术的魅力。随后,穿梭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体味现代哲学的曙光。面对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连串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我们还来不及抒发心中的崇敬之情,启蒙运动的先驱便闯进了历史的大舞台。飞速发展的工业推动着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崭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学巨人。黑格尔、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发挥到了及至。而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三位伟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个领域的革命巨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先人把一个又一个不解的哲学命题留给了后人,把一部又一部经典的传世佳品赐予我们。哲人用艺术的口吻教导生灵,文人用理性的笔触感染灵魂。我们的祖先在遗留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更把弥足珍贵的鉴赏之道传授于世。贾德是继承者,而不是始作者,但《苏菲的世界》的的确确是崭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梦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叹的世界。贾德使我们有幸一睹哲学之貌,愿他的后人能见哲学的精髓!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的这句名言直接反应出他对他的老师柏拉图的批判。可以说,亚氏一直在于柏拉图“较劲”。但亚氏批判柏拉图的要点还是在理念论上。这个问题不妨纯用教材来回答:

  柏拉图和他的前辈一样,想在所有变化无常的事物中找出永恒不变和不变之物。因此他发现了比感官世界侧迷你歌词更高的完美理型。他更进一步认为理型比所有的自然现象更真实。他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柏拉图将整个观念弄反了。他同意他老师的说法,认为一批特定的马是“流动”的,没有一匹马可以长生不死。他也认为马的形式是永恒不变的,但他认为马的“理型”是我们人类在看到若干匹马后形成的概念。因此马的“理型”或“形式”就是马的特征,后者定义了我们今天所称的马这个“种类”。

  更精确地说,亚里士多德所谓马的“形式”乃是指所有马匹都共有的特征。在这里姜饼人模子的比喻兵团不适用,因为模子是独立于姜饼人之外而存在的。亚里士多德并不相信自然界之外有这样一些模子或形式放在他们所属的架子上。相反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存在于事物中,因为所谓形式就是这些事物的特征。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的理性论的大要。这是思想上的一大转变。在柏拉图的理论中,现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我们用理性来思索的事物。但对亚里士多德而言,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我们用感官察觉的事物。柏拉图认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一切事物纯粹只是更高层次的概念世界(以及灵魂)中那些事物的影子。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正好相反。他认为,人类灵魂中存在的事物纯粹只是自然事物的影子。因此自然就是真实的世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柏拉图是陷入了一个神话世界的图像中不能自拔,在这个世界中人类的想象与真实世界混淆不清。

  亚里士多德指出,我们对于自己感官未曾经验过的事物就不可能有意识。柏拉图则会说:不先存在于理型世界中的事物就不可能出现在自然界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主张会使“事物的数目倍增”。他用“马的理型”来解释马。但那是怎样的一种解释呢?

  这时,作者借询问苏菲时提出:苏菲,我的问题在于,这个“马的理型”从何而来?世间会不会有另外一匹马,而马的理型只不过是模仿这匹马罢了?

  看到这里,我们这些初学西哲的人也豁然开朗,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而柏拉图的是唯心主义的。他们俩的“较劲”,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两大思想方法上的较劲。时隔两千年以后,抱定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我们,一眼就能够看出谁是谁非。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4

  如果人类的大脑简单到可以理解,那我们还是会愚笨到无法理解它。

  如果浩渺如烟的自然万物,伊始只是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沙石,我们还是会问,沙石又是从何而来。

  如果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梦境,面前的你我只不过是一缕云烟,那我们的经历又有何意义,人生的价值又在哪里?

  如果我们只是一层缥缈的星尘,那我们所走过的昨日,所念念不忘的过去,所震撼的悠悠文明历史又在哪里?我又是谁?

  “爸,你说人的大脑是怎样进行思考的呢?”

  “嗯,大概是神经什么的一些组织在运行吧。”

  “神经是怎么工作的呢?”

  “……”

  我大概有好几天撑着下巴追问爸爸一些连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了,然后在爸爸无言以对的时候又意识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爸,你说我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呢?”诸如此类,爸爸都是抽动着脸当作回复,我只好作罢。但我的思想可不会轻易放弃,于是它又不受控制地开始思考了。

  的确,这个问题可不是一加一的算术,两个指头很明显不够。我想到了很多关于我大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确切地说是由我的大脑提出的。用大脑去思考大脑,这就好比用公理去证明公理一样可笑,可我乐此不疲,不打算擅罢甘休。因为苏菲他们说过:“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是不会说放弃的。”

  没错,即使上帝限制了我们爬上天堂的通道,他也无法限制我们去为揭密所做的种种努力,谁能说不会有另一片天堂呢?

  世界从何而来?

  是从一颗小小的卵石变成了今天这番模样吗?这不是不可能,可那最初的卵石又是从何而来呢?

  是一直都存在而与上帝同在,且永不消亡的吗?那它为什么会存在呢?是一粒粒尘埃的传世奇作吗?那最开始的尘埃又来自哪里呢?

  人类本着如无底洞般的求知欲来到世界,然后又借着这本能一次次地解读着养育我们人类数千年的世界。然而世界并未因此敞开怀抱,反而更显得神密、传奇。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代地进步着。世界也就这样一次次展示着它令人神往的传奇。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是不会放弃的,所以人们依旧在为解读世界而努力着。

  的确,人类就是在求知欲的促使下探索着世界,创造着更美的未来。

  如果人生只是一场梦境,你面前的一切都将是虚无,无论是父母、朋友,还是你曾认为最美的景物。那既然如此,人生不就和梦一样虚幻、毫无价值了吗?我想旧友曾问的问题: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笑了笑,这个课题对我来讲太大,而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就是那种一抓一大把的平凡的人。旧友叹了口气:“果然,你也答不出来,所以没意义,对吧?”我的笑容忽然就消失了,我想起了小学毕业后那无比灰暗的60天假期。

  我不知道当时还稚气未脱的我为何会缩在屋子里思考着关于这种人生意义的大课题,但似乎有某个声音在说:“想清楚这些,你才能摆脱毕业的阴暗,更努力积极地面对未来。”这个声音一直在催促着我思考,后来好像确实有了那么一瞬的'顿悟,最后的结论早已记不清了,但我却奇迹般脱离了苦海。

  然后我就失去了理智般喊了出来:“每个人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上帝把我们创造成了人类是有目的的!”我冷静了下来,“我们都是带着使命的安琪儿,我们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没错,在一个冬风呼啸的季节,一个放学后空旷的校园里,我在某种奇怪力量的促使下,说出了一段事后感觉无比深奥的话。我自己都不是特别清楚我为什么会说这些,我宁愿想信是上帝借用了我的意识,在向万物诉说着人生。

  是的,我们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即使它本身并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哲学的意义就在于解读人生的意义。即使人生就是一场梦境,做的好梦还是噩梦,取决于你对人生的态度。是梦又怎样,那梦就是人生,那就请用你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你的梦。

  我是谁?

  我是大自然最神奇的造物——人类中的一员。没什么自然造物会比人类更加神奇,但我只是那其中的一员,就好像满头秀发中你认为微不足道的一根。我们的责任却并不微不足道。

  回归最根本的生物的责任,我们是满载基因的小船,我们的责任便是传宗接代,但这并不好笑。是的,这的确是我们作为生物最根本的责任。但我们并不和其它生物一样,所以我们的责任并不只是这个。我们所承担着的还有五千多年前的祖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历史。我们背负的便是这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上帝只是上帝,他可能创造了历史,却无法干涉历史,所以这沉甸甸的历史只能由我们来承担,历史的朝向也由我们主宰。为了几十代几万代的人类子孙,我们能做的便是努力撑住风雨,扬帆驶向光明。

  如果我们当初未选择蜕变,我们会摆脱那烦人的责任枷锁,但我们就只有是一层毫无意识的缥缈的星尘了。既然选择了,又为何要逃避?又为何不去承担这历史,完成这蜕变?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

  这个春节,《苏菲的世界》成了跟我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我到哪里都带着它,空暇的时候就拿出来读上几页。然而,一本好书,却让我舍不得读得太快。说了那么多,你们一定也很好奇这本书到底有啥魔力吧,好吧,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让我们先来看这本书的目录,大标题下总会有一小句话来作为题记,并点明这篇故事的中心和主旨。如第一章“伊甸园”这个大标题下,就有一句简短的话来诠释:“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这种目录的格式非常新颖且巧妙,是我读过的书当中很少引用的一个格式,让人为之眼前一亮。

  再来看书的内容,故事情节虽然很简单,但阐述的道理却极为深刻:一位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依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这一封封信就犹如一堂堂深刻却不枯燥、难懂却不乏味的哲学小课堂。读着文字,我仿佛身临其境,好像自己也收到了这样的信件,和苏菲一起在“小山洞”里“冒险”,展开“头脑风暴”;和苏菲一起深陷在这世界谜团之中,不断的思考、探索。

  书中的情节环环相扣,将故事和道理融会贯通。这样的做法在一般书籍之中采用的是少之又少,可是《苏菲的世界》却将发生在苏菲身上的.故事和一个个哲学道理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真是让人有了看来一章就想接下去看下一章,不肯放手的冲动啊,我不禁为之惊叹。我们甚至可以用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浏览这部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纪的整部世界哲学史,而不觉枯燥厌烦。

  因为快要开学的原因,今天我终于将《苏菲的世界》看完了。翻完最后一页的一刹那,我的心中波涛起伏。《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唤醒了读者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读完这本书,我也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想对自己说几句:马上就要迎来七年级第二个学期了,我要学习苏菲那种勇于冒险和探索的精神,在学习上更加用心,攻难克坚,勤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不留遗憾。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相关文章:

苏菲的世界心得05-01

《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04-28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2000字06-20

2022《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05-10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6-20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5-29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经典]08-13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02-27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9-02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