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蜜盐》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9-23 08:21: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奶蜜盐》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奶蜜盐》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奶蜜盐》读后感1
如果一辈子只看一本教养书,那它一定就是《奶蜜盐》。我是对照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来看这本书的,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甚至于孩子成年之后的幸福,根源都来自父母,来自家庭,只有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奶、蜜、盐”,孩子必然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优秀的人。
本书便是围绕孩子所必需的“奶、蜜、盐”这三部分来展开讲述的。
“奶”最原始的是指母亲的奶水,更深层的意思,就是指母亲的爱和陪伴,是父母用爱为孩子营造的成长环境。
在我大女儿两岁的时候,我们准备生二胎。那个时候,二胎政策还未放开,周围朋友中几乎没有生二胎的。在我怀孕五个月的时候,左邻右舍的奶奶们便开玩笑似的对我女儿说:你妈妈要生小弟弟啦,到时候就不要你了!女儿听完便嚎啕大哭起来,从那时起,她便时时粘着我,一步也不离开,还时不时的哭闹。(她自小是一个乖巧,不爱哭闹的孩子)最后愈演愈烈,一直到妹妹出生后,她也不喜欢妹妹,更不允许我们抱妹妹。当时的我们真是手足无措,我们只能假装疏远妹妹,每时每刻陪伴着她,渐渐地,她感受到了我们对她的爱并没有因为妹妹的到来而减少,慢慢的恢复了原来的乖巧,更是成为了最喜欢妹妹的人,但是,这前后经历了痛苦的一年多的时间。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孩子的哭闹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因为她没有了安全感。由于怀孕肚子变大,我几乎不再抱她,和她的互动也越来越少,我没有意识到这时候的她是多么地需要母亲的关爱和陪伴,而邻居的话就像是导火索。也许,当时的她会产生“我不再被爱了”“我不重要了”“我是多余的”这种认知,以至于我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也许,当时就有《奶蜜盐》这本书的话,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痛苦的经历了吧!
“蜜”指的是父母用赞美,鼓励等有益的互动方式和孩子交流,孩子童年幸福,才能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
我的两个孩子,性格截然不同,姐姐性格开朗,热情,阳光,兴趣爱好广泛,家中自然不乏对她的表扬和鼓励。可妹妹生来比较内敛,什么事也不积极,我们就很少去表扬她。可张文质老师说:丑小鸭并非生来就是丑小鸭,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天鹅一样去鼓励。于是,我改变了方式,试着找她的闪光点,鼓励她,我发现了许多我之前没发现的优点,一段时间以来,她的进步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自信了,也许这就是鼓励的力量,爱的力量。
“盐”是世上最寻常又最不可或缺的食物,它还是一个人坚毅,勇敢与有责任心等优异品格的象征。
对孩子加“盐”的必须得是孩子的父母,现代社会较我们幼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再以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现在的社会存在着许多危及孩子生命危险的隐患,我们首先得教育孩子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让孩子学会面对危险的正确方法,拒绝盲目的英雄主义。其次,就是要适时的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劳动意识,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慢”过程,如同竹子一般,用漫长的时间把根延伸数米,才能茁壮的成长。在孩子扎根的过程中,父母就如阳光雨露般,给孩子添加足够的“奶、蜜、盐”,让孩子的身心更健康,才能获得更大的幸福!
《奶蜜盐》读后感2
在生了女儿之后,我为了能使自己做一个稍微靠谱的妈妈,我买了一本林崇德的《儿童心理学手册》但是那本书太厚太深奥了,读每一个章节好像都是在读论文,读的很痛苦,我只坚持读了半本就放弃了,《奶蜜盐》算是我读完的第一本家庭教育书,这本书用简洁的语言,真实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应该怎样做最一名合格的父母。
在读“奶”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这个章节时,张文质老师阐述了三种不够好的父母,1.还未做好准备就当了父母。2.不懂得如何做父母。3.不在场的“虚假”父母。我一看吓一跳,我竟然是其中两种,孩子半岁时我就上班了,把孩子留给了老家的婆婆,在孩子最需要我陪伴的时候我没有在她身边,孩子3岁前对于孩子教育的缺失,估计是我今生最大的痛,因为平时不带,只周六周日放假时回去陪伴她,她在我手里是越来越不听话了,而且读书习惯也没有给她养好。以前我以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很简单,但当我自己在教育女儿时,我发现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她渴望我按照他的想法陪她玩儿,当我试图让她背《弟子规》时,她脸上马上露出了厌恶的表情。《奶蜜盐》中认为,排在亲子关系里的第1位不是教育,而是满足,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我发现当我试图强制教育女儿时,我跟她都是极其痛苦的,但是当我满足女儿的需求,陪她玩时,她就很乐意跟我沟通,在玩的过程中我会或多或少的教她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说认颜色,还有认数字。我觉得满足孩子的需求也是在给我们教育孩子提供前提。
“蜜”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张文质老师说:“我们要学会与孩子的不足友好相处”看到书中说:“有的父母如果孩子在哪个方面表现的,不像一个优秀的,完美的人,他们就会开始担心焦虑,也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很不幸我就是这样的妈妈,女儿跟我邻居家的`女儿只差一个月,我总是拿着邻居家的孩子跟我的孩子比,邻居家的孩子特别爱跳舞,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看到别人跳广场舞自己也在哪里学,而且学得有模有样,可是我女儿对于跳舞一点都不感冒,进了幼儿园,当别的孩子跳舞时,我闺女傻傻的站那不动,我看后觉得很着急,周六周日回家我也跟她一起跳,可是她的眼神告诉我她真的不想跳,在引导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引导成功后,我决定放弃了。我暗示自己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有九种智能1.语言2.逻辑3.空间4.肢体运作5.音乐6.人际7.内省8.自然探索9.生存智慧,在这9种智能中我女儿只是肢体运作智能不行,其他的还好,我应该用一种正常的标准去对待她,如果她真的对舞蹈不感兴趣我也不逼她了。我可以鼓励她多读书或多数数,多发展其他智能。
“盐”我们的人生最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识的盐。我觉得这一章是在讲让我们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让她有良好的品格和勇气去面对生活,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的婆婆在人格素养上把我女儿教的很好,嫂子家女儿比我女儿小半岁,而且总是跟我女儿抢玩具,虽然自己也很想玩,但是每次我女儿都会说:“给你妹妹,你玩了我在玩。”而且我去给我女儿买吃的时,女儿总是提醒我要买双份,回家后她要给她妹妹一份。
从《奶蜜盐》这本书中我学会了陪伴、学会了用正常的标准对待孩子、学会了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我的家庭教育才刚刚开始,以后我会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争取做个称职有学问的父母。
《奶蜜盐》读后感3
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张文质老师的作品《奶蜜盐》。这本书具体诠释了家庭教育的实质内容,用最易懂、最亲切、最熟悉的三种物质奶、蜜、盐组成孩子生命成长的核心元素。这三种元素积聚能量,影响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在这本书中张老师让我们探寻到了家庭教育的第一定律,让我们做父母的受益匪浅。
“奶”是以母亲为核心的充满温暖充分照料的生活环境。它给孩子充足的原动力,为孩子的生活涂上温暖的底色。以爱为“奶”的营养要浇灌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文质老师在这本书中强调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很多家长或许认为孩子还小,陪伴他们的'时间还很多,然而时间如流水般快速,我们一眨眼的功夫,孩子们已经长大了。有时我们和孩子相处缺乏耐心,玩一会儿就想让他们自己玩,或者看会儿电视,这样能给我们自己腾出点儿时间发发朋友圈,翻翻微信,享受一下手机带给我们的快乐,于是就放弃了与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当时可能不觉得什么,其实会让孩子失去很多。我家老公在外地工作,孩子平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我也只有下班后陪伴她,有一次,孩子边玩边说:“我有妈妈陪着我,好幸福。”看着她满足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是的,豆豆是个幸福的小宝贝”。“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呢?”一句话神情暗淡了下来.我告诉她说:“爸爸很爱豆豆,只不过工作单位太远暂时没法陪着我们,不过我们可以和爸爸视频对不对?”“对对,我们可以和爸爸视频,我们视频去了……”她欢快地一蹦一跳的,像只小鸟,开心极了。可见,在孩子的内心深处父母的陪伴是不可缺少的,父母的陪伴才是给孩子最真的爱。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玩具,不是漂亮的衣服,不是书籍,而是父母的陪伴。哪怕陪孩子一起看会儿书,去一次游乐场,做一个小游戏,一起画幅画……对孩子来讲也许也就是需要的爱。
蜜,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鼓励赞赏这些甜蜜情感的支持,变成家庭中最重要的互动方式,他会帮助孩子去探索一个更好的世界,对孩子来说父母给予鼓励越多,孩子成长的就会越好,也会让他们感到快乐,他们会更加努力去完成一项任务。文质老师说:“如果我们批评越多,孩子就会越感受到挫败,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我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有一次画了一次植树的画,一不小心把涂料弄到上面,有的小朋友就说“真不好看什么都不像。”孩子伤心极了,哭着像我诉说了这件事,“妈妈我好笨啊,我怎么什么都弄不好?”我看着哭的像个泪人的宝贝,首先把她抱在怀里,抚摸着她安慰到,“没事的宝贝,能画这么好已经很不错了,下次拿涂料时小心点就行了,现在妈妈特别想和你一起再画一幅植树的画怎么样?”“好啊好啊。”瞬间孩子又笑了,所以文质老师讲的很好,任何一个明智的父母,都要提醒自己多给孩子积极鼓励,少给或者不给消极评价。
盐,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让他有勇气去面对现实,去承担接受属于自己的任务,让孩子在锻炼中成长,不回避,不退缩。读完这本书,回味良久,回想育子的历程,守望育子的幸福,我知道,成长是一个慢慢的过程,育人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奶蜜盐》读后感4
孩子三岁八个月了,她一天天长大,而我也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困惑。以前会看一些美文和一些教育心灵鸡汤,学一点,就赶紧用起来,而且自认为有科学理论的支撑,长久下来,孩子没有变成我希望的样子,反而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我变得身心俱疲,而孩子也不高兴,我变得焦躁,甚至还揍了她,唉······
班主任工作室给我们分享了《奶·蜜·盐》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先看了书中的小本秘诀,一下子便被它吸引了,这不是我常遇到的问题吗?奶、蜜、盐,这些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普通的东西,恰恰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平淡缺不可小觑的,这样的比喻贴切又恰如其分。
奶的本义一般指母亲的乳汁,但在书中却有更深刻的比喻,指以母亲为核心的.充满温暖,充分照料的生活环境。爱孩子,就要以满足孩子的需求开始。
我小时记事儿就是父母因为忙生意,把我送到姥爷家去住,唯一记忆就是这些场景。姥爷、小姨都很亲我,但这些都不能代替妈妈在我心中的位置。记得有一次,妈妈说要来看我却没来,托人把好吃的带来了。我巴巴儿地等了一天,得到这个结果,就开始哭了,以为妈妈不爱我,不要我了,闹了一夜要回家。后来长大了,妈妈说只让我去了半年,我觉得不止半年,是好长时间,好久好久,或许是因为我刚刚记事儿吧,所以印象特别深。我长大后,会自卑,会不自信,会很敏感或许和这些有关吧。我的性格缺陷使我特别在意对孩子的教育,想多学一些东西,把好的教育给孩子。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个比喻,“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他整个身心都处于打开的状态,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与探索就像蜗牛的触角一样,如果他感觉安全并能得到鼓励,这个触角就会自然地眼神出去。但如果孩子受到阻碍,受到打击限制,触角就会本能地回缩。”这个比喻真的很贴切,看到这一句话我就觉得深有同感,孩子需要做家长的小心翼翼的呵护。
这本书帮我解决了很多难题,比如说,孩子想要什么而没有被满足就会闹脾气、哭,一次比一次严重,该怎么办,以前我就会任由她哭,但她越哭越痛,一会儿就会想吐,我疼在心里,但想想如果满足她,下次会变本加厉,会摸透脾气······就会忍者采取冷处理,今天才知道这是不科学的,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学会判断才是重点,引导很重要。
每次领她出去玩,她总是什么都想要,比如买奇趣蛋,实际上没什么好玩的,打开后,一半巧克力,她也不爱吃,另一半玩具很小,她他玩一会儿就丢一边儿了。但每次到超市看到就要买,我抓住这个机会,又给她买了一个,打开后,她就不感兴趣了,我就尝试和她交流,问她喜欢这个吗,她说不喜欢巧克力,也不喜欢这个玩具,我就不断地和她交流。现在,她再看到奇趣蛋也不会哭着非让买了,会选择一些真正喜欢的。所以,我觉得沟通真的很重要,坚持适度的交流,让孩子觉得安全,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而这正是现在家长们最缺乏的爱,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买贵的、好的就是爱,其实不然,爱是一点一滴的关心,不要等孩子出了问题才给予关心,那就晚了。
坚持对话、陪伴,给她真正的高质量的陪伴,会让孩子有充足的的原动力。即使不在家,也要想办法跟孩子沟通,这才是真正的“做朋友”,真正的陪伴。我要做的,要学的还有很多,在你最困惑时候,能得到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真的很幸福。
《奶蜜盐》读后感5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也不是你的孩子,我们走在人行的大路上,学着面对当时的现在,中国式教育的说辞有很多相关的论述,各得其说。奶蜜盐,这个讲出来的道理,说给为人父母听,看到这个名字大概就能明白,教育这个说烂的词汇,还能说出什么新意,带着蔑视能更发现习惯意识里的颠覆吧。
童年时的快乐会伴随一个人在接下来的余生,三毛说13岁之前所受的伤害往往是最深的伤害。在陈述奶篇章的时候,并不是我们常识中的一味迁就,自骄自大的教说。事实证明,在哈佛的“面无表情”母婴互动实验及婴儿心理分析中,童年的快乐让一个人总是容易幸福,虽然不是必然但是是有依据的。中国式父母总是一副孩子欠钱的样子,把自己的自尊放在孩子的不懂事中,终于做了一次皇帝的发号施令,如果爱有附加条件,谁会愿意成为你的永恒。强调母亲的“在场”,孩子都不陪,爱从何说起?爱应该回到每天的日常生活,建设你的家庭日常生活做起。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是天,喂养你所有的奶,孩子的快乐,只是因为父母。年月改变的容貌,改变不了爱。你的奶给够了一个童年吗。
然而对于蜜,作者的解释是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先弄清“爱”的本质,然后去爱。总听到常言,孩子应该感恩父母的无私奉献,当然,给了我们生命的父母,是伟大的人,然而父母的爱,就是孩子的债吗,要用尽一生去偿还吗。按父母的要求,走父母讲的'路,最后过完这一生,这不是我希望的。请让儿童成为儿童,把每个孩子都当成天鹅一样去鼓励,成为他们自己的自己。我也有过被父母打击的经历,然后就再也不会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因为那是父母不喜欢的。我不知道如果我的坚持会不会给人生带来一丝丝的不一样,但是我是不甘心的,现今的当下,总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想到来到曾经的那个地方,父母有时给出的机会只是让我们年少的时候错过了自己的机会。孩子的世界,比成年人要慢,我始终是赞同的。谁也不是天才,谁也不能给自己准备人生,就按自己的走吧,差一点,又何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人生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识的“盐”。,总有人把刻薄当做耿直,总有人把无礼当成熟悉,总有人把随意看成亲密。可能中国人的不起于齿让很多人对待自己的孩子就是叫骂而不是摆事实和讲道理,孩子就是不懂事的,需要父母来责备。可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每一次的成长肯定是在每一次的欢喜中,一个让人抵制的情绪,要如何成就自己的人间。教育权利一定要掌握在父母手里,但是结果会是什么样子,不会教育,小时无担当,老大徒伤悲,不接地气,怎么成人?在追求名利的当下,惩罚教育,伤害是双向的,虽然能有暂时的效果。突然想起父母常说的一句话,要不是当时对你严格要求,你连大学都上不了。听到这句话,可能父母觉得就是说说而已,哪有这么矫情的孩子。是啊,说说而已,可是每个强势的父母背后可能站着一个懦弱的孩子,就算他的自信有很大的热情,最后也是一点点消失,1次批评,需要24次表扬才能补偿。现在很多孩子都是沉默的,孩子会闭上倾诉的嘴巴,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共同话题,而是我的自信在你心中缺席。
生命之奶,快乐之蜜,漂移之盐,所有的成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野蛮其身体,文明其精神,请原谅你的孩子也不是你的孩子。
《奶蜜盐》读后感6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颇有感触,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到底应该给予孩子些什么呢?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三个方面:陪伴、空间和信心。
一、陪伴
特别是孩子0-3岁的时候,孩子是最依赖父母的时候,尽管现在很多家长需要工作,陪孩子的时间不多,但是,每天能有3-4个小时高质量的陪伴,也可以连接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纽带。所谓的高质量,很多人都说过,即是一心一意,远离手机、事务纷扰,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却又有些困难,就像我儿子在看电视,一般情况,我就会玩玩手机,干点其他事情,可是,儿子时不时就会来问我:“现在是什么出来了呢?这个是什么呢?”我知道在他内心更希望我跟他一起看电视。他自己一个人在玩玩具的时候也会这样,尽管他完全可以自己玩,不过,他过一会就会跑过来拉起我的手,让我跟他一起玩。
英国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认为:“从完全依赖到相对依赖,再到趋向独立,是每个孩子个体成长的`必经过程。”孩子越小,越依赖父母,越希望父母跟他一起做所有的事情,而不是完全的放任他自己一个人。等他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圈子,孩子自然会没有那么依赖父母,也不希望父母总是围着他团团转,孩子成长的过程是有限的,当他依赖的时候,父母不好好陪伴,当这段时间过去,大概也不会再有机会了。
二、空间
当孩子成长了,自然会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隐私,也自然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跟父母讲。所谓的给予“空间”,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尊重。我们希望孩子好,可“好”这个定义很难,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可以给予建议、意见,却不要强迫孩子。就拿兴趣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弹琴,都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就是喜欢昆虫,喜欢器械,这些看起来都是些不务正业的爱好,可是,孩子既然能有这样的爱好,我们就不应该去泼冷水。
《自然怪咖生活周记》的作者黄一峰,从小也被其他人认为是个“小怪人”,可是他的妈妈,却用不同的态度去看待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家长来说,不要去打击孩子的兴趣,每一个“怪”小孩都有异于常人的闪光点,家长应该当发掘他们的伯乐,而不是扼杀他们的恶魔。
三、信心
《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讲到“1次批评,需要24次表扬才能补偿。”中国家长习惯批评,不善于表扬,过多的批评会让孩子缺乏信心,变得自卑,觉得自己不行。而表扬却可以逐步建立起孩子的自信。
我儿子不怎么愿意画画,总是说自己不会画,其实,就是缺乏自信,有一次,我让他画画自己感兴趣的电梯,他就尝试地画了,当然画得很抽象,但是我鼓励他说:“画得真好,电梯就是这样的。”很快,在他的眼睛里就闪出了开心的眼神,他就开始跟我说:“刚刚画得是扶手电梯,现在要画升降电梯了。”在我的鼓励下,我发现儿子其实是愿意画的,只是害怕自己画得不好,而只要给予他鼓励,他不仅可以收获信心,还能充满快乐。
以上所讲的只是个人认为的重点,事实上,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例如培养孩子好的品质,好的习惯等等。
【《奶蜜盐》读后感】相关文章:
盐台和盐院区别02-08
用盐泡脚放多少盐03-22
盐和盐反应方程式03-28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03-24
无机盐是什么04-01
硫酸钠是盐吗04-01
盐的酸碱性判定口诀04-13
GNS是糖盐的缩写吗01-24
硫化亚铁是盐吗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