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9-09 14:28:0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活着读后感[必备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着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着读后感[必备15篇]

活着读后感1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余华的《活着》。我字字不漏,把书里的每一个感情都尽可能的看清楚。而我,始终不够深沉,只能通过眼泪来宣泄我的共鸣,以及对命运的感慨。

  看到最后,我深深佩服于福贵对待生命的态度。没有看过过程,就不会懂他经历了什么。

  在书的中间部分,我为每一个淳朴、善良生命不应该地离去伤心抽噎。有庆热情地献血,却被无情地抽死;苦命的凤霞,刚在为她终得嫁一真心之人欣慰、舒心之时,却又不情愿地看着她为新生儿的降临而逝去;最善良的家珍,永远都怀着那最柔软的心,为家人无私地付出,最后,实是被累得死去;中途成为徐家女婿的二喜,一个偏头男人,同是苦命的人,同样也逃不出命运的安排;还有最让人怜爱的苦根,他的死,最是让人痛心的难以接受……

  每一个人都是那么鲜活地存在过,他们就想简单地活着,他们其实早参透了人生最基本而又最深刻的哲理。他们勤劳能干,为了活下去坚强地支撑着。即使贫穷,即使病痛,他们也从未有过放弃生命的念头。

  看过《活着》,就等于经历了好几场人生的急剧悲痛。每一场,都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亲身跨越痛苦,无疑是艰难的.。但是,跨越了,也就解脱了。而最虐人的,其实是那一直驻足在旁的作为旁观者的痛苦。是的,我说的就是福生。我甚至无法想象他最后怎么还能和他那命名为“福生”的老牛谈起有庆、二喜、家珍、凤霞以及苦根。他的“玩笑”,在我看来,无疑是一次又一次地揭开那足以让人血流不止的疮疤。可是,他确实这么做了,并且笑声实为爽朗。以往的苦痛与现在简单的豁朗对比,再看看每一个真实却又已去的人,或许,这就是《活着》的寓意所在吧。

  回到我的现实,分明觉得我确实离他们好远,可是,那些人物着实给予了我前所未有的共鸣。当我看到凤霞被送走时,看到福生背着有庆的尸体在夜里泣不成声时,看到二喜死前发出所有气力呼喊自己儿子名字时,看到苦根因为平时难得吃豆子而撑死时……其实还有许多我说不完的情景让我哭到沙哑。仿佛我就在书中,我就是福生,我就目睹着这一切悲剧的发生。福生哭过的地方,我哭了;他没有流泪的地方,我也哽咽了。我没有他那么坚强,但是,我是那么真切的体会到他的悲伤。

  这本书的主题,不是要我们体味人间悲苦,而是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看到“活着”。无论如何,活着便就成就了一切。活着,着实需要勇气和毅力,需要懂得顺其自然,继续下去。人生,不是一场童话,它现实地让我们经历种种的喜怒哀乐,甚至于只有悲愤和哀怒。但是,只要活着。活着,我们就应如期地睁开眼去迎接朝阳;活着,我们就应顺应地呼吸空气中的每一方氧气。只要活着,就不要放弃自己。

活着读后感2

  又一个结婚的喜讯,又一个幸福的开始,我怅然若失,每个人都在幸福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含着多少辛酸泪水却又坚持不懈的寻找着终点,我却依旧在胡闹着自己的人生,依旧,茫然不知所措...... 日记

  暂且抛开自己的心情。

  最近偶然读了一篇中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是以奶奶和“我”,两个女人从“水火不容”到相容,再到相依,进而相亲相爱的祖孙关系发展为线索,“我”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后,才慢慢理解奶奶的智慧哲学,潜意识里也不自觉的传承了奶奶的人生观。人生就是如此,代代相传传。

  “不用想,也忘不掉。”她说,“钉子进了墙,锈也锈到里头了。”

  “真正的委屈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的。无处诉,无人诉,不能诉,不敢诉,得生生闷熟在日子里。”

  “她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不喜欢你,你会成为别人不愉快的理由。你从来就没有资本那么自负,自大,自傲。从而让我怀着无法言喻的隐忍、谦卑和自省,以最快的速度长大成人。”

  “你守寡太多年了。”我犹豫片刻,一句话终于破口而出,“男女之间的事情,你早就不懂了。”

  静了片刻,我听见她轻轻地笑了一声。

  “没男人,是守寡。”她语调清凉,“有了不能指靠的男人,也是守寡。”

  “怎么寡?”我坐起来。

  “心寡。”她说。

  我怔住。

  “每个人都有不安分的毒,这毒的'总量是恒定的,不过是发作的时机不同而已。这事不发那事发,此处不发彼处发,迟不发早发,早不发迟发,早早迟迟总要发作出来才好。”

  “我的祖母已经远去。可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我和她的真正间距从来就不是太宽。无论年龄,还是生死。如一条河,我在此,她在彼。我们构成了河的两岸。当她堤石坍塌顺流而下的时候,我也已经泅到对岸,自觉地站在了她的旧址上。我的新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她的陈颜。我必须在她的根里成长,她必须在我的身体里复现,如同我和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和我孩子的孩子,所有人的孩子和所有人孩子的孩子。

  “活着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变成了最慢。生命将因此而更加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这多么好。”

  优美细腻的文字,细水慢流的人生,人活过的痕迹,平凡中不失温暖的爱,通篇几乎都是静止不动的,没有故事情节的叙述,都是在平静的叙述中蕴涵着生活和生命的至大的真理。于是爱上了作者乔叶,才知道她是以散文见长,河南省文学院最年轻的专业作家,“中原大地上的紫色牡丹”。

  有人说:好的小说,它的语言有一种特殊的穿透力,给你触电似得感觉,象情话,令你不自觉的回味,言浅却意深。这话实在在理哩!

活着读后感3

  余华,一位蜚声国际的小说家,一位写实中国的作家。他的作品都是满溢智慧的宝石,《活着》是一部中国杯具史。福贵的一生在我看来是悲惨的,大半辈子多灾多难,经历身边亲人逐一离世。但从福贵的角度,他并没有认为自我的生活是痛苦的,这点从福贵在诉说自我的故事时能够看出,平淡而又质朴的讲述,犹如看破红尘的老僧。当看完这部小说时,我想到“好死不如赖活着”,但又总觉得还不够,福贵身上不只有这些,但是又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敬佩福贵,佩服他的勇气,活着的勇气。

  福贵是幸福的,有一向疼爱自我的父母,有一向陪伴自我的妻子,有一向孝顺自我的儿女,平淡是福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福贵在我们眼中又是悲惨的,身边人相继离自我而去,他默默忍受生活带给他的苦难,不曾向苦难屈服,所以我佩服福贵,最底层的小人物却有着经受暴风雨一样心胸。难以想象当我应对福贵曾遭受的苦难我会怎样做,我想我不可能做的比福贵好,可能在此中死了不明白多少回了吧。

  在读福贵时,我骂福贵年少无知,怒其不争,终家财散尽,老父亲也离世,我恨不得打他几个耳光。我继续读着,福贵的家还没散,他最后改过自新,为他的小家工作。“不幸”还是找到了他,一向陪伴自我的妻子被老丈人强行接走,一向爱着他的母亲也身染重病。福贵没有哀怨,依然努力地生存着。日子渐渐变好了,老婆为他在娘家生了儿子,儿子出生后的半年,妻子家珍回来了。如福贵母亲所说是你的谁也抢不走,家珍就是他的.。在这充满期望的日子里,生活还是那样无情,母亲重病垂死,自我被抓当兵,战争摧残着人的意志,我们的福贵幸运而又艰难的活下来了,我想大概是他一向忘不了他的家吧。

  大难不死的回来,一切重新步入正轨。在那充满期望的田野上,家珍在田里晕倒,苦难在这时候接踵而来。家珍的病无法治愈,儿子的意外死亡,女儿的难产,家珍无法承受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也去了!这时候的福贵只剩下偏头女婿和小外孙,他的头发全白了,脸上爬满了皱纹。生活还不放过他,女婿在干活时意外身亡,他最后和小外孙相依为命。读到那里,我几次泪眼婆娑,感叹为什么他要承受那么多,为什么老天一向不放过他,就算前二十年生活无度,但福贵所承受的也太重了。我以为老天会怜悯他,在他死后,外孙会为他收尸,我想错了,大错特错!因为命运并非如我们所意料,外孙因他而死。福贵责备自我又老又蠢,害死了外孙。我看不下去了,我责怪老天太无情,也在回想福贵的一生,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还是忍不住看完书的结局,老牛福贵陪伴着福贵,老人和牛渐渐远去。

  读完全书,回想几天,“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应对苦难,应对痛苦,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死亡或许能够逃避,但活着的人已经是英雄。

活着读后感4

  生命,一直都在感悟,却依旧悟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也始终弄不懂它的真谛。

  看了《活着》,综观全文,从故事中的每个情节,一伏一硬、前后呼应似乎都预示着悲剧的发生。当富贵的父母、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相继一个个去世时,他还活着!作者将生活记录的如此真实,面对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催人泪下。

  就富贵的活着而言,在失去所有至亲,他的活着比死更艰难,活在那时需要更多的胆量和勇气!也许活着是一种幸福也或许是一种煎熬,但我想不管怎样,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就应该要像富贵一样,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强的活着!

  也许人生不如意太多,在生命的历程中,人们都畏惧命运的跌落。"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其实未必。没有火山造成的山体崩溃,就没有别样美丽的高山湖泊诞生;不经过悬崖断壁的跌落,就没有瀑布的美景出现;没有海底橄榄岩的断层拉伤,就没有马里亚海沟的深不可测;没有地表地幔的轰然震裂,就没有美丽的地下河的眩目奔流。

  但是,人毕竟与自然界不同,人的生命的跌落有它负荷的极限。人与自然的生生之理有是相同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站在人生的断裂层,与我们处于命运的跌落点时,我们需要的是直面人生的勇气,要勇于面对现实。既然已经发生并且是不可挽回的,那就随它发生吧!要每一个人都做到处变不惊,泰山崩于面前而不改色,那是很困难的。但它崩了,你有什么办法?你要学会乐观。在残酷的`跌落面前,肯定没办法乐得起来,但恐惧,惊惶,懊悔,无望都无济于事,这些只能把你在这沉沦中扼杀,令你窒息。你必须冷静的看到,命途的跌落,肯定会造成命途的改变,原来的路不可以走了,那么并不等于无路可走,就是无路可走也要走。

  生命历程中有痛苦悲伤,也有忧思凄凉。但只要你把它看透,在那些灾难、不幸、挫折、失败的幕纱背后,黎明女神的手指也许正在把它们拨拢,在愁云惨雾中渐渐显示出玫瑰色的希望。生命的每一天都是这个样子,每一天都因我们之爱而愉悦欢乐,也因为不可得而痛苦忧伤。但只要肯抬头,肯放手,每一天便有太阳升起在你的领地,生活的天空则永远是晴朗。

  有时候在思索为了生活和感受人需要流泪吗?把泪流在为别人的痛苦之中,把泪流在同情的衣襟上,把泪流在"无言独上西楼"的子夜,把泪流在万里鱼雁的信笺上,把泪流在梁祝的琴弦上,把泪流在值得你流的地方。泪水终归也是水,不过却是流泻着种种心中装不下的情感之水,而泪水同样是一种获得平衡的需要。

  人生也许如此,那些善良、忠诚、美丽的生命也往往恍如流星落花,逝虹去霞。人生在世,不可能春风得意,事事顺心。面对挫折能够虚怀若谷,大智若愚,保持一种恬淡平和的心境,是彻悟人生的大度。生命诚然渺小,人生就这样浮浮沉沉,把握好现在不要遗憾。找准努力方向,即使大海茫无边际,不管暴风雨有多么吓人,对自己说向前进吧。

活着读后感5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这句诗词描绘《活着》的主人公富有再恰当不过了。从前的大地主,门前门庭若市,不曾想巨大的宗族被富有一人就义。

  周末看完了余华的《活着》,作者以简略一般的言语风格,用听故事的方法让主人公将自身阅历娓娓道来。为了活着而活着。主人公富有用终身的故事书写了不论人在哪个阶段都要爱惜当下,活在当下。各个阶段都要不断的寻觅夸姣。

  本书叙说了主人公富有的终身,年青时因仗着家庭状况好,成天游手好闲,寻欢作乐。还记得富有取了媳妇后常常去逛窑子,让窑子里的姑娘大模大样的背着自己回家,路过老丈人的店肆而毫不讳饰,羞的老丈人每次见到富有就躲起来。

  在这些玩腻了今后沾上了赌博的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去赌博都让他人诈骗而不自知,身上带的钱输光了后就欠债,总算,对赌的人在得知富有输光了家里的房子、一百亩土地后没有本钱跟他对赌,便要求完成。愿赌服输,在父亲得知富有输掉家产后身体一蹶不振,很快就去世了。

  书中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当地,但现在一向回旋扭转在我脑海中的是福贵的儿子有庆给镇长的女儿献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场景。我好像看到有庆嘴唇发乌,脸色铁青地呢喃着头晕,我如同接触到他想要抽出那被医师死死抓住的满是骨头的'手。我好像就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想要上去帮一把有庆,却被什么阻挡着,只能眼睁睁看着,心发憷。

  画面一转,是白叟福贵和他的老牛福贵。我看到两个福贵相同乌黑的脊背在余晖中发光,听到白叟用污浊的嗓音在空阔的郊野间响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整本书以白叟的叙说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听者,坐在下午的山头上,听白叟静静细数。正如作者所说,很少有人能这么具体地叙说自己的终身,我想这大概是由于福贵这大半辈子都用在回想曩昔了,一个人守着7个人的人生,不断在脑海中放映,不论大小。就像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白叟福贵"叱骂"老牛福贵道:"今天有庆,家珍耕了2亩田,苦根还小,也耕了1亩田,你呢,我知道你年岁大了,也就不说出来羞你了。"我不解,巧夺天工这儿就只需一人一牛,哪儿来的那么多姓名?福贵满意地解说说,:"假如它(牛)知道只需它在耕耘,就会偷闲的。"呵,多么风趣而忧伤的画面,其实福贵和他的牛相同,他们都假想着自己的亲人还在,所以历来不曾忘掉。

  故事的最终,傍晚正在转瞬即逝,黑夜出人意料了。我看到广大的土地袒露着健壮的胸膛,那是呼唤的姿势,就像减少呼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呼唤着黑夜降临。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瞬间是少年时盛气凌人的少爷福贵,一瞬间是得了软骨症不能干活而哭泣的家珍,一瞬间又是饿的撑死的苦根。我好像是想要哭出来的,但却又觉得连福贵自己都从未哭泣过,我又在这儿流着谁的眼泪呢?

  本来,《活着》就是的走运,亦是的勇气。

活着读后感6

  合上书,许久没有勇气再次打开它。记得第一次翻开它是在去年夏天,那时耳机里播放着电影《天空之城》的主题曲,看到一半时,不知怎的,眼泪竟在如此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败下阵来。

  或许是因为自我的感性,又或许是为福贵的一生感到悲哀,一个最开始不可一世的浪荡公子,输光家产后,开启新的人生。不敢说他经历过什么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因为他的世界里仿佛仅有酸、苦、悲、离……他生不逢时,至亲六人,余生一人,在穷困潦倒的境地中还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悲痛,却又在悲痛之后勇敢地活着。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是作者余华在序言中写下的一句话。在耳濡目染之下,我们逐渐构成了为梦想活着,为情义活着,为信仰活着的大英雄主义精神,这没有任何问题,但我们不明白的是,光是活着,就要花费好大的`力气。

  相信我们总能听到长辈说我们是幸运的,真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不用担心,大炮明天会飞到屋顶,不用担心随时被病魔夺去生命…都说轻易得到的,绝不珍惜,就像活着一样,来就有,绝不珍惜。

  纪录片《人间》第二季第一期向我们介绍了一批身患骨癌的少年儿童们,他们无法上学,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光是为了活着本身,他们就要花费好大的力气。为了自身的其他器官不被病菌感染,他们要大面积截肢…依稀记得在影片快结束时有这么一句话“宁愿断腿,宁愿伤痕累累,只要命还在,一切都不是问题。”

  前几天,人民日报的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多谢,斯里兰卡”,那是我第一次了解那个鲜为人知的国家,他在一天内发生多起连环爆炸,300多人丧生,500多人受伤。读后感·在那里十岁以上的人基本都经历过战乱,能够说,光是活着本身就已经消耗他们太多力气,但让我惊奇的是,这个人口仅有20xx多万的斯里兰卡,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眼角膜捐赠国,累计向国际眼角库捐出至少16万枚眼角膜,虽然不知自我明天会遇到什么,但依然善良,依然心怀感恩…原先活着本身也不只是一副躯体留在这人世间,活着本身更是传递,更是信仰,更是创造。

  为活着本身而活,活着本身又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在书中于福贵来说,活下去,在亲人们全部死去,在孤独下,自我走完余生的路就是活着本身的意义。这于他来说,于那个时代来说已是不易。那于我来说,于今日的少年来说呢,活着本身就只是留着生命在人间吗?

  我一向认为拥有生命是一件幸福,幸运的事,健康地活着是我们眼前最大的机遇,最厚重的恩典。我们不用担心病魔,不用担心炮火,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找到自我活着本身的意义,像福贵一样,尽管生不逢时,却依然勇敢。像斯里兰卡人民一样,尽管身处战乱,却仍心怀善良…像所有为活着本身而活的人一样,不惧困难,勇往直前,认真生活,感恩生命。

活着读后感7

  我自小学开始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是受我父亲的熏陶。父亲因为小时候家庭条件的影响,不得不放弃学业为家打拼。虽然条件艰辛,但父亲却从未停下读书的脚步。对他而言,每天都是读书日,读书就是工作完成后的娱乐活动,他常常拉着我一起边读书边划写好句。初中时翻找父亲的书橱,发现了这本纸张泛黄的书——《活着》。从此,它就成了我人生道路的伴侣,我对它的喜爱胜过了其他所读到看到的。每每听到有人提及余华,我总是联想起《活着》,他的文字不仅活在了苎麻之上,还活在了我的心上。像这样的好书,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也经得住我们读者细细品味的。

  再读《活着》,他教给我们三个“不要”:

  1、不要害怕贫穷:故事中的福贵,从地主少爷游手好闲沦落为温饱困难的底层贫民。在对话中他告诉我们:只要人活着,人活得高兴,就不怕穷。

  2、不要总是放弃:故事中福贵命运多舛,败光家产,请不到大夫,无故被抓参军,母亲病逝,儿子抽血而死……虽然坎坷,但是他挺过来了,没有因此放弃,至此余华写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人生苦短,活着则甜。

  3、不要抱怨任何事物。书的最后,福贵买下了一头老水牛,并给它取名为“福贵”,陪着自己平静地生活下去。他心中的心酸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吧。生命只有一次,有生命就有希望。

  福贵历尽沧桑仍有滋有味地活着的意义在于:人生之中,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在困顿之中活下去的力量。想必,这就是作者余华所要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如同书名活着是一张通往死亡的单程票,生命于人像璀璨焰火,怎样尽情绽放?唯有读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乃人生中的灵丹妙药,善读可以医愚!记得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四中评序》中赞扬说:“千古善读书者,陶渊明一人而已”。可见,陶氏是最懂读书三味的奇男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据此可见,陶渊明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的挂印归隐田园,都令我们这样的知小识的大学生欣羡不已。

  陶氏读书是不拘形式的,随心所欲的,他对读书之乐的终极看法就是自娱文字,只有娱才才可以娱人。正如鲁迅先生麾下的:嗜好读书的人能够手不释卷,因为随便,因为轻松,他们可以在任意一页文字的背后,都可以毫不费劲地找到滋润自己灵魂的营养,并且乐此不疲。这种境界是难得的,也是容易的。难在这种境界需要长期的培养和全身心的投入;易在我们学校有着山东高校中最大的图书馆及其设备,有着优越的条件。还在想什么?抓紧读书吧。

  在这初夏的暖阳下,端坐窗前,一本书籍,一杯清茗,轻轻翻动书页,感悟一沙一石,感悟一草一木,追求一份别样的宁静,心灵便在书香中休憩。

活着读后感8

  每读过一本书,都会立刻想写点什么,但此书读后,心中翻滚万千,却又不知如何下笔。作者自序中有一句话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但其实读完本书,我仍不知道我认同这个观点还是反对,我觉得他说的可能是真实的,但我却可能做不到,或者不愿意相信!

  余华说自己写的东西尽量贴近真实,真实不是现实,现实的东西往往不够真实。

  自幼只喜欢看喜剧,非要看个大团圆的结局,否则心中总有不甘,总有很多遗憾的感觉挥之不去,我想这就是浪漫主义吧。还记得小时看神雕侠侣,小龙女在绝情谷的断肠崖跳崖了,我一度以为不会有完美的结局了,好在金庸最终给了一个完美收尾,有情人终成眷属。中国的小说、戏剧多数也是好的结尾。与之相比,古希腊的戏剧多为悲剧,如俄狄浦斯王就是悲剧中的悲剧,其实悲剧是中国人翻译的,其本意是严肃剧,为什么翻译成悲剧呢,因为结局通常不好。但这往往是真实的生活!

  《活着》讲述了一个游手好闲、混世魔王的地主少爷,败光祖辈家产后,如同变了一个人,精神的疾病治好了,可同时开启了物质极度贫乏困苦的一生,倒霉事一件挨着一件来临,爹、娘、庆生、凤霞、二喜、苦根,一个一个离他而去,每次都将其置于绝望和崩溃的境地,可他又一次次缓过来了,重新找到活着的理由,即便到了最后,只有“福贵”-和他一样老迈的黄牛陪着他,他依然可以活下去,真是感慨人的韧性可以到如此程度。

  早几年老婆就给我介绍过这本书,听了梗概内容后,一直不敢看。这次读来,很佩服余老师的笔力,非常平实无华的语言,却很吸引人,让人读下去。前面生活再苦,读者还能忍受,直到庆生因献血而死,真有点接受不了,好不容易苦命的凤霞找了好人二喜,可好景不长,凤霞又因难产死去,好不容易苦根长大一点,二喜又因搬运工作去世,苦根再大一点到七岁,又因吃豆子撑死……每次看到一点希望,很快又有一记重锤。不得不说作者太残忍了,不给人留一丝丝的念想,但又会觉得这是真实的。反而到最后只剩一个苍老的男人和一头老迈的黄牛,老人心中反而轻松了,没有了牵挂,没有了担心,自己的生死也不在乎了,随遇而安,此时的天更高了,田野更辽阔了,活得更自由了,活着也只是为了活着了!读到这里心情反而平静了。

  贺拉斯警告说,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或许我也一样无权评价福贵的一生是否幸福。毕竟他觉得自己的老婆是最好的'老婆,自己的儿女、女婿是最好的,自己的外孙也是最懂事的,自己也经历了无数的幸福和感动!他从战场上、死人堆里活下来就是要体验这些幸福,同时要承担这些痛苦,值不值得的,福贵自己说的算。

  读完书,我更想说的是,人生苦短,转瞬即逝,未来不可知、不可期,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在弥留之际,不后悔一生的所作所为,无愧于爱人、父母、自己,足矣!

活着读后感9

  余华在《活着》写到:“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是啊,福贵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正如王安忆认为的: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而《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便是这样一位世人。福贵在感叹着祖上的两百多亩地到他手上竟折腾光了;感叹着战火纷飞、子弹无形的日子已消失;感叹着原本不该死去的亲人终究都死去了;感叹着他最后竟跟老牛一起存活下来……这一切的厄运一个个地将他逐进了伤心绝望的深渊,但是接连的灾难并没有把福贵打倒,他活着,与一头名叫福贵的牛好好地活着。

  是啊,活着作为一种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要求,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情。余华用一种平淡而又自然的笔触将福贵的一生经历娓娓道来,这样的平淡与自然更能凸显出生活于福贵而言是残酷与无可奈何,但同时也是一种活着的态度,真正体现生命的张力与无限可能。也正如作者余华所说的:“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的任何事物而活。”福贵有很多个离开这个人世的理由,但他却仍然从容淡定地活着。

  面对各种各样的苦难,福贵在活着,其实是对活着最好的诠释,但让人感到难受而不禁泪下。在我的认知中眼泪是痛苦或喜悦的宣泄,而《活着》却是寓于这种宣泄后的沉思,上升到生命意识的高度。从主人公身上,我看到生命在苦难与幸福之前与之后,永远都是饱含着对希望、幸福、美好的追求;福贵是芸芸众生的一员,他平凡,在他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但他又是不平凡的,他面对苦难所展现的坚忍和抗争正是常人所不能及,我为他的不幸与坚忍而感动。纵使泪水照耀不了前进的道路,但我们可以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也是一种哭过后的坚强和泪水洗涤过的幸福。作家余华正是以犀利的笔调将人类的苦难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不得不有所“畏惧”,同时也真正地感受到命运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活着,便是以最简单、最平凡的方式,去展示生命中最顽强、最动人的精神力量。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活着就要忍耐,面对所有逆境苦难,包括最残酷的,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着去克服它、度过它。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所以让我们忍受此时的苦难,享受此时的幸福,因为我们正活着!活着已经是一种难求的幸福,而能快乐地活着,那便是人生莫大的追求了!不管生命赋予了我们怎样的一种责任,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力、尽量、尽心、尽意地完成它。走进余华,读完《活着》,我收获了对人生的另一种深层感悟。

活着读后感10

  人为什么而活着?人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是余华在书中的自序。

  《活着》这本书太过于沉重,它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线,那些鲜活,最终变得死寂的生命,深深地映在我的心上。作者用平静的近乎残酷的笔触诠释了主人公富贵的一生,书中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的语言和词汇,也没有刻意的煽情,但全书令人感到深沉,令人对生命产生深深的感悟。从初始的淡然到后面的凝重,翻动书籍的手指越发迟疑,期待着一个转折,让主人公富贵走向幸福的转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样的.残酷和吝啬,我几乎是一路心痛走到最后。

  富贵,又富有贵,多好的名字啊。是他父母对他的期望,但他穷困潦倒,厄运相随。他赌博成瘾,地和房契都抵给了龙二,一无所有,但是富贵的妻子却不计前嫌,他们有两个子女,一个叫凤霞,一个叫有庆,凤霞只做了4年的小姐,因为发烧,成了聋哑人,因为想让有庆上学,她被送走,却没有一句怨言。欢喜的是,她嫁人生育了一个儿子,名叫苦根。不幸的是,她突然大出血死在了医院……苦根的爸爸活活被钢筋板夹得血肉模糊,苦根也因为一次发烧吃多了包子,撑死了。

  全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庆死的那一章。有庆天真可爱,从小就懂得干农活,帮父母分忧。也就是有庆的善良,他抢着要给市长夫人献血,但护士的漠然态度,为了讨好高层,几乎抽干了有庆所有的血。看到这一段,我的眼泪不禁掉了下来,是对有庆的心疼,也是对护士的行为感到愤怒。就是护士的漠然,八九岁的有庆就这么离开了这个世界。富贵为了不让家珍伤心,偷偷地将有庆埋了。但家珍终究还是知道了,但她却没有拆穿富贵。终于有一天,太想念孩子了,便对富贵说:“带我去埋他的地方看看吧。”这几件事无疑是给了他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残忍世界。他亲手埋葬了六位至亲的家人,我不能想象富贵的承受能力有多么了不起。

  在我看来,余华是冷漠无情的,他何以让那么善良的妻子,那么聪明伶俐的儿子女儿乃至更多的人相继离富贵远去。余华用他的笔杆直戳人性的弱点。富贵为什么不去自杀?我们有时候会想,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悲剧,看着自己身边的人相继地离自己而去。他不应该绝望吗?他不应该对生活失去自信了吗?他不应该很孤独吗?我想,富贵是绝望、孤独和寂寞的,但是,余华偏偏让富贵活着,这活着就是一种折磨。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执着地活着。已成为唯一能描述富贵的形容。

  读了《活着》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什么叫做苦难、坚强,什么叫做平凡而不平凡。有一句话说:我连活着都不怕,我还怕死吗?活着才是最美好的希望。

活着读后感11

  无论发生什么事,活着,因为总有爱你的人,总有你牵挂的事。

  主人公福贵曾经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然而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剧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可以冷静的回忆与论述。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实上,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

  在我们这个年纪,现在担忧的无非是现在生活中的琐事罢了,不过是恋人朋友矛盾争吵离开分手,学习成绩工作不理想,别夸张了一点挫折,我们有吃有穿有钱花,没病没痛没灾祸,我们正是青春奋斗的年头,我们凭什么不快乐,我们凭什么整天怨天尤人,我们凭什么说别人幸运我们没他们好彩。其实活着很简单,特别是我们现在这个时候,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永远无条件支持我们,有那么几个闺蜜好友来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我们正可以全心全意奋斗的时候,所以,别总是放大那些琐碎的小事,让他们占据了你生活中心,更应该把自己的心思更多的放在值得的事情上。

  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虽然不用总把自己的不幸自己的苦难跟别人比较,也没这个必要,可当你意志消沉,觉得活着真辛苦现在的日子不理想的时候,请别放弃,一旦放弃了,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意义了什么都不可能。勇敢活下去,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挺过来,已经是一种很勇敢的活着了。加油,正在挣扎正在纠结的人们,加油!

活着读后感12

  活着,怎么样地活?为什么而活?这样的问题,只有我在无聊的时候,才会突然从脑子里蹦出来。可是以我的资质,实在是想不透,想不明这么高深的问题。

  看完了余华的《活着》,这样的问题仿佛有了微微清晰的答案。整篇小说给人的感觉就是平平淡淡的,没有华丽的辞藻,每一个字眼都显得那么朴实,真挚。

  主人公福贵这不寻常的一生,作者余华用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而这叙说的语气也是平静的。

  福贵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人世间最最凄惨的事情他都接连遇上了。从他败家,爹娘死后,再到失去儿子,失去妻子,失去女儿,失去女婿,失去外孙。好在到最后,还有一头老牛陪着他。作者在描写余华的亲人去世的方式的时候,让我顿时觉得心中一沉的是福贵的儿子在为县长的老婆因怀孕大出血,在献血时因抽血过度而死亡的片,所谓的医者仁心,竟然在性命攸关的时刻,活生生的将一个孩子抽血抽到嘴唇发青直到最后没了心跳,让我甚至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

  在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我能隐隐约约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种种悲哀。从炼钢这一片段,可以凸显出,人们的无知。可见作者对当时的社会也是批判的。

  每当福贵的日子过得稍微好一点时候,打击去不断的接踵而来,而且死的方式总是那么的突兀。在这样一个残忍的社会和渐进变革的背景下,主人公的生活勇气令人惊讶。最后的结局是买了一头牛和自己相依为伴。可能有些人面对这样的事真的是会找根绳子上吊算了。福贵没有这么做,他仍然选择活下去。他对生活还有期盼吗?他的内心是如此的强大,在苦根死后,他还安慰自己,说家里人全是自己送走的,这样很踏实。福贵的有一句话让我很印象深刻,他说:“做人还是平常点好,挣这个挣那个,挣来挣去赔了自己的命。”他是拿自己跟龙二和春生打比方,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命,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当代人也常常说,活着才是硬道理!就像余华作者自己说的那样,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在如今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财富是越来越多了,人们却渐渐的迷失了,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为了钱,为了名,为了利而活,可是,当拥有了这些之后,他们还能为什么而活呢?

  活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包含这一种对生命的负责。当我们从竞争中得到生命的那刻起,就已经是一种生命。只有活着,你才可以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你才可以回顾昨天展望明天,你才可以感受亲情、友情、爱情的温暖。像福贵那样,到了年老的时候,可以静静地跟旁人讲述自己的过去点滴……

活着读后感13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如是说。

  在认识福贵以前,我觉得活着远比死亡艰难,它要我们用尽一生的力气,大多时候仍挣不够生存的物质资本。但福贵用他羸弱的命运和坚硬的灵魂告诉我,死亡往往是最难着手的一件事。人越大,胆子越小,对于年轻时候的福贵来说,过着糜烂的生活、逍遥享受地活着再简单不过。当他在命运的车轮的残酷碾轧下,在历史的洪流中,他逐渐明白他应该活着。至于为什么要活着,大概他也只是想要活着而已。也可以说是他做不到死亡罢了。

  阔少爷福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去吃喝嫖赌都要一个女人背着,不学无术,更不用说珍惜家庭,思考活着的意义了。直到有一天,他失去了一切,他才明白自己拥有什么。这时的他想要活着是不易的,可他能死吗?不!这时的他发现自己有妻儿要养活,有父母要照顾,他得活着。他得弥补活着的原罪。生而为人,他活有余罪,死有余辜。

  人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因而父母相继去世后,他不再是一个儿子,而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他活着的欲望变得空前强烈,连战争也未曾将他打败。被抓去打战时,他看着炮火、饥饿、恐惧吞噬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心里却无比的坚定他得活着回去。只是命运似乎已经抛弃了他,当他回去时,妻子家珍病弱,女儿凤霞因高烧不治成为任人欺凌的聋哑人,连唯一好好的儿子有庆也因为为县长夫人抽血而被活活的抽死了。他瞒着家珍偷偷把儿子埋掉的时候,我的情绪渐渐失控。我合上书,默默擦了眼泪,总得冷静下来,才又接着看福贵的命运如何沉浮。也许,最令人兴奋的就是凤霞出嫁了吧,那新郎淳朴善良,那场景满是红色,那是喜庆的色调。感激余华,给了我一丝希望。只是啊,这希望的光芒转瞬即逝,继而再次黑暗席卷而来,家珍伤心过度而病逝,凤霞枉死在了手术台上。违背家属意愿、戕害生命的医生,这时他们代表的不再是善良、正义与仁慈。可怜的二喜工伤去世后,留下福贵和外孙苦根相依为命。

  最难以让人承受的.就是小外孙苦根的死了,余华啊余华,你大可以写他被饿死了,也没有被活活撑死那样令人悲痛。苦根的嘴里还含着未嚼烂的豆子,沉重的历史也还欠着一大批“福贵”一个完满的人生。如今福贵茕茕孑立,可他对死亡的态度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因为活着异常艰难,它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正因为死亡难以做到,所以不得不艰难地活着。

  就这样,图书馆外的夕阳西下,直至暮霭沉沉。我见证了福贵悲惨的一生,见证了生命的压迫力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是红的;夕阳落下的时候,它也是红的。没错,我指的是我的眼眶。生命如斯,敬畏,亦感激。

  人,大概真的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读后感14

  航班牵扯着亿万人的神经,鲜活的生命随飞机如流星般在空中划过后消失无踪,让人们宁愿相信他们只是被什么掳走而非亡逝。也许是因为有过类似的经历,相对于失踪者,我更关注的是他们的亲人将要如何面对这骤然降临的巨大变故和今后的生活?那种悲痛与茫然是非亲历者不能深刻体会的,可是谁又能说自己一生都不会遇到这类似的劫数呢?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再次翻开了余华的《活着》。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们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于是,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跟随作者的笔调,目睹了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看到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角色们却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的是“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这个饱尝艰辛痛苦的人,如野草一般地活着,没有抱怨生活,也没有感叹自己的命运,只是近乎平静与悠然。

  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也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罢。

  正如我们终于会明白,无论现时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其实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

  对现时的我们来说那个结果已毫发无伤,而现下的生活也能让人觉得温和从容,岁月静好。面对生活,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平和的去面对。世间无所谓幸福与不幸,只有一种境况与另一种境况的相比较,仅此而已。只有经受了极度不幸的人才能感受到极度的幸福;渴求过死亡的人,才能领悟到活在世上有多美好。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只要活着……

活着读后感15

  匹夫不可夺生之意志也

  我沉浸于一个奇妙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我紧紧的跟着一名男子,看着他放纵无赖,败光家产;看着他遭受苦难,浪子回头;看着他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最后又看着他与一头老牛一起在生命暮年中相伴而活……

  这个男子,名为福贵。

  从书本世界中醒来,才发现自己的眼泪早已落至页面,浸湿了纸张。我的心软的一塌糊涂,可背后却又不经发冷。坐着的平等描写实在太过真实,而我也经不住内心的蠢动,在恐惧和好奇中,探寻着书中故事。

  我认为富贵生活的很累,他输光家产后父死,妻离。终是开始下田去干农活——不然他活不下去了。一人种五亩田,想想都辛苦,何况这人先前还是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我本以为他是坚持不了的,可他的心却又踏实了下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正如他娘说的,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人就是这种情绪化的动物,活得高兴了,再累又有什么?

  福贵的人生是苦是惨,可里面也有着无数细小的`温情存在,正是因为这些温暖,才让他眷恋这个世界,不想放弃活着的希望。他之前活着,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之后活着,是因为只有活着才能拥有足够的时间回忆往事,那些辛苦的和快乐的事。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呢?为了学习,为了陪伴对自己重要的人,为了享受这世间的美好,还是为了承担自己身上的责任,为了报效给我们提供保护的祖国?我心中的答案还有些模糊。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会明白自己活着的意义。

  福贵活了很久了,他醒悟后一直挣扎着活着。战争,改革,饥荒他都经历过了,他把他的亲人,所有的亲人都亲手埋在了地下,可是他还是没有死。其实人一死很容易,可不死也是容易的。福贵说过,一个人命在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我认为,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是可以的。一个人要是真正的不想死,那就怎么也死不了。

  人求生的意志是强大的,有人说,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这看似平常的东西,却少有人真正拥有。

  举个例子吧。身患绝症的病人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向上,配合治疗的。这种人对人世还有眷恋和希望,往往会得到好的治疗结果。另一种人怨天忧人,自怨自哀,最后竟郁郁而终,而并非因病死亡。难道说这种人就没有求生的意志吗?难道他就不想活吗?不!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想活并不等于拥有求生的意志,拥有求生的意志,你就可以抵制身心上的痛苦折磨,而如果只是想活着却不能忍受苦难,也终将死去。书中的春生就是这样,他答应了福贵要活着,可却忍受不了严刑吊打之苦,最终上吊而死。

  纵然人生不可避免苦难,但生命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我们不应该被挫折战胜,所该做的,应是好好呵护生命中的美好,活在当下,努力去活。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吾曰:“匹夫不可夺生之意志也。”

【活着读后感】相关文章:

冯唐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06-20

关于活着的句子,描写活着的句子05-05

活着的经典句子03-02

活着经典句子02-27

《活着》心得04-14

《活着》读后感05-11

《活着》读后感06-18

活着读后感04-05

《活着》读后感05-30

《活着》读后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