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25 09:31: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艾青诗选读后感(合集13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艾青诗选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1
一开始读这本书时觉得挺无聊,心不在焉翻看了大半本,在百度上搜了下艾青这个人,才对她有了些许了解。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她的成名之作,所以在诗集中排于首位,这首诗是艾青真正把思想感情融入民族生活大地的重要转折点。我认为大堰河就像中国农民的化身,就像一个宽厚、仁爱、纯朴、坚韧的母亲,生来无名,被套枷锁,仍将最无私的爱给予了她的乳儿,艾青从她愚昧与善良、勤劳与卑微相交织的历史性格中,深刻洞见了中国农民的宿命,并且由此激发出了对人类普遍生存境遇的巨大怜悯。
我比较喜欢艾青的《向太阳》,我认为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高度热情和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信心,全诗贯穿着一个总体的象征形象,那就是太阳,以太阳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希望,从“我”——一个饱经忧患的知识分子的角度,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抒发抗战高潮到来时的激奋之情。
我发现艾青的诗歌都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以凝结成形象,比如在《雨巷》中,通篇描述意象,用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与视觉冲击感。
读艾青之诗,品艾青之心,赞艾青之情,《艾青诗选》——你值得拥有。
所谓梦想,就是拼尽全力为之奋斗的东西。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可能思考一些远大的问题太过遥远。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在这样的美好年华中努力学习,尽力做到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然后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真正的国之栋梁。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2
人们所熟知的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所以这句话能够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道理。通过书籍,我们能够学到很多……
书籍中有人生感悟,人生大道理,过往人的经验,过去的经历,使现代的人们能够有进步的思想,走向更灿烂的未来。《艾青诗选》是一部很好的书籍。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更是引发了很多名人的评价,许多人赞扬《艾青诗选》,这也是肯定的,因为《艾青诗选》是一部值得青少年认真观看并品读的书籍。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对《艾青诗选》有种特殊的感情,那些诗看起来高大上,语言却又朴实无华。《艾青诗选》很多事中都蕴含着一种感悟,给读者以深思。《艾青诗选》的作者是艾青,一个曾经赴法勤工俭学,专修绘画的人,却走向了文学道路。他的诗的外表是极知识分子似的,但艾青的本质和力量,表现在对农村青年时的真挚,深沉,爱的故事上。艾青是记闻一多,郭沫若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产生重要影响的诗人。
《艾青诗选》这本书收录了艾青大量的诗歌作品,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这本书最主张的就是对外界的向往和追求,不要被内部的世界打击。
世界很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或经验经历。做好自己,用对未来,这是我从《艾青诗选》中得到的感悟。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3
有些事情是不可动摇和改变的,譬如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譬如在心中始终保留着某些敬仰的人或身边亲友的位置,譬如对一部优秀作品的基本评判……无论历经世事沧桑,无论岁月无情漂洗,坚若磐石。
读艾青的诗集让我有一种灵魂找到归宿的感觉,就像在黑暗中徘徊时,降临的那一缕曙光,照亮了整个前方。
艾青的诗既有古风又有现韵,把中华上下几千年语言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化成一种蓝色的忧郁。虽说我可能更喜欢乐观豁达一些的诗韵,可艾青的诗更多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与报效之心和诗人特有的精神修养,从中提炼出的诗人忧国忧民的大自我情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答案只有一个——祖国的明天。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为祖国的未来忧思。我难以想象诗人心中超负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艾青博大的胸怀;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它们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物;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和阳光!
你是冰与雪的化身,没有对你强烈的爱,闻不到你的芳香!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4
这本书我本是没有的,因为九年级的需要,我便买了它。刚拿到《艾青诗选》这本书时,我迫不及地翻开,被书里面优美而丰富的内容所吸引。
蓝色的封皮使夏天多了一丝清凉,我读了一篇篇小诗,我从“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读到“浪”,从“黎明”读到了“街”,又从“我们的田地”读到“古松”……我从30年代起步,经过了40年代,路过了50年代,又到了70年代。
我透过铁窗看见熔铁般红热的奔流着的朝霞,看过月明的夜是无比温柔与宽阔的`,穿过那些十字铺的小巷,一切都如此协调。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是富“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的。从诗歌的风格上,可以看出艾青是一个奔放、进取、激昂的热血青年。艾青作为五四之后的著名诗人,在那个年代苍茫的北方,写着彭拜激昂的诗歌,描述着复活的土地与战斗的血液。
艾青在写诗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旧社会的黑暗,与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它紧密结合现实的赋予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闻学的优良传统。而在新中国成立后艾青的诗歌仍在歌颂劳动人民的事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式发展的重要收获。
我喜爱艾青的诗歌,源于艾青胸怀宽广,热情奔放,诗的内容充满了语言的张力,平铺直叙或彭拜激昂,每首诗到最后都会达到高潮。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特殊的手法,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读者。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5
“艾青是一个有自由感的诗人。他不像一些现代诗人标榜的那样唯在纸上自由地栖居,作为一个歌手,他要和大堰河的儿女们一道摆脱枷锁,争取地面的自由和幸福……”这是诗人林贤治对艾青的评价。这么高的评价,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诗人呢?我怀着疑问,翻开了《艾青诗选》,开启了寻求答案之旅……
《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主要诗篇。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谓是“艾青的时代”。这一阶段是中华民族危机最为深重的时期,诗人几经辗转抵达延安,接触了社会底层人民,并目睹了他们的苦难现实。因而艾青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书写国家民族的苦难,表达忧患意识,抒发对底层劳苦人民的同情,感情基调凝重深厚。
艾青的诗歌中不仅蕴含着赤子的真诚,还蕴含着感情的真挚,是艾青心中情感的最真实的写照,是艾青的诗歌之所以动人的最根本的要素。每次看《艾青诗选》时,我总会被艾青那平凡却带着强烈爱国情怀的文字给打动。好像艾青就站在我的面前,深情地朗诵着这一首首诗,表达着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读完《艾青诗选》,我真正认识到了一个“用生命为祖国颂唱”的艾青,“一生关心劳动者生活”的艾青,最重要的是我想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悲惨生活的写照,更多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思考以及对现在生活的.思考,就算少了艾青所说的那清晰的“盼望”,我也会找寻近期的“盼望”,盼望着我以后理想生活的到达。
又反思一番,要实现自己在未来的美好生活,重要的是什么?是说说而已?是自我欺骗?……这些只会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糟,只有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付出自己的青春,再加上一颗平静的心,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才会实现。所以现在,努力吧,少年!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6
我爱艾青的诗,不仅是因为诗美,字里行间藏不住爱国的愤慨!涌进我的心,我的脑海,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我爱艾青的诗,最爱的是这一首《向太阳》。这首诗是在艾青从战火纷飞的北方回到武汉,满怀对战争胜利的希望与期盼而作的,“向太阳”的标题让人联想:昏暗的过去,新晋的希望,光明的未来!主题一目了然。
他起来,不仅是一个人在刚起时,看到远方的太阳,而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刚经历了战争的人民,看到希望的曙光,毫不夸张做作的语言,却是那么深刻,刻进我的内心。
他来到了街上,街上是多么和谐,有了色彩,“早安呵”,艾青不忍心打扰这份黎明。他又回想起“昨夜”的痛苦,经这一反衬,沉重感仍未消失,反而加重,也令读者更加好奇,耐人寻味。
他回忆起了昨天。是多么痛苦,无止息的战争,残酷的杀戮,毫无自由可言,这困住了他,折磨着他,他无能为力,他替那些无辜的生命哀嚎!也只能哀嚎。文章是他最真切的情感,真挚的悲伤喷涌出来,灵魂永远歌颂,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他期待黎明的到来!我与他一同盼望着,诚切地盼望着……
黎明终于到来!他含着热泪描绘了城市的.工业,他心情激动!
这落后的人民崛起了,这钢筋煤油的气息比什么都香。
我所读的《艾青诗选》,就是艾青精神与意志的集中,是再简洁不过的语言,也是品味不尽的意味。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7
没有永久的黑暗,只有未到的黎明
――读《艾青诗选》
橘皮的背后,满载着中华儿女的坚强、无畏。他们勇敢,他们不屈。残忍的帝国列强对中国犯下的所有罪恶,无法抹去。艾青,用一支笔,述说着历史的悲哀。
53篇诗歌,53个故事。艾青的.诗有一个鲜明的特点:爱国。他像无数战士一样爱国。他以笔为武器,写出对国人的呐喊,对列强的憎恶。艾青用他的诗,带着我们向前冲,冲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春》是艾青于1937年4月,为经念左联五烈士而创作的,把烈士的牺牲与春天的到来联系起来,表现出作者对于反动派的愤怒和仇恨,还表现一种坚定的信念:烈士们所付出的鲜血代价,是为了迎来更加美丽的春天!
春天来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甜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之子的血液,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江南处处是春了,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我相信,没有永久的黑暗,只有未到的黎明!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8
自从放假以来,我们每天的阅读任务就是读艾青诗选,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这本书的大致内容也明白了作者在写每首诗时要表达的意思,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就拿《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篇文章来说,他讲述的是日中国统治下的一片黑暗,渺茫,没有未来的.一个悲惨社会图景,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日中国的一种担忧。最后一段,中国,我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表达了作者对日中国的同情。但我们也能看出作老对中国爆满的信心,以及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中国的面貌。这本书通过第一人称或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是作者感受到的社会现实来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观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他把自己对一件事物的追求同时。寄托到读者身上与读者产生共鸣,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写好文章的一种好方法。他在文中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极少的叙述,反而是更好的将一件事和自己的观点黄金分割式的比例好,介绍给读者。这也是整篇文章成功的一个秘诀。
总之,艾青诗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不仅仅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所以发的也是通过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旧中国的面貌下统治者的昏庸腐败,以及经过文人骚客不断的整治改革创造新中国的局面。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9
提到中国的现代爱国诗人,我会第一个想到艾青以及那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我爱这片土地》,这首诗的后两句每次都能使我为之深受震撼,这首诗也成了他不朽的名篇。
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艾青的了解不是很多,仅限于这些。当我阅读他的第一首诗《透明的夜》时,我并不是很喜欢他的诗,甚至有一些反感他的诗风——我喜欢昂扬向上的诗风。我甚至想过弃书,但是迫于某种压力,我还是读了。在往下读的过程中,我的态度渐渐发生了改变。
第一个改观出现在《我的父亲》那一篇。作者情感地表达非常自然,刻画的父亲的这一形象非常鲜明。我仿佛看见了他的父亲,那个温和忠厚却又平凡庸碌,进步却又固步自封的`地主。紧接着是和《他死在第二次》,我不禁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也慢慢能欣赏起作者忧郁的诗绪。这种忧郁浸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他是个艺术特性的要素之一。在这种忧郁里,诗人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才更深刻的表现出来。
他的诗大部分创作在建国之前,那时战乱频发,民不聊生。这就让我不禁想到了现在的我们,作者在当时战乱的年代,拿起了笔,激励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而如今战乱年代已离我们远去,身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可能思考一些远大的问题太过于遥远,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这最美好的年华里,努力奋斗,不辜负自己,拼尽全力,尽可能的为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报效祖国!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10
《吹号者》,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比较有感触的一篇文章。
吹号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从艾青的诗中: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
看出他们是被黎明比较早惊醒的人。天还在黑暗之中,他们就用浸濡着血迹的铜号吹响带着新希望的黎明。
他没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事。他看着山,呼吸新鲜空气,便吹响了铜号,可是谁又能知道在这响亮的号声背后却是吹号者的痛苦。
“当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号角的铜皮使号角发出声响的时候,常常有细到看不见的血丝,随着号声飞出来……”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号者,他不惧痛苦和劳累,为当时社会的新希望奋斗着,吹号者的脸常常是苍黄的,刚开始我觉得有些夸张,可在后面的阅读中慢慢认为这是对于他们而言在正常不过了。他们在那些蜷卧在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困倦的人群里,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秽的`人群里,比较先惊醒。
在决不回头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群里,在紧密的连续的爆炸声里,他吹着比较热烈的号声,激励着热血奋战的战士。在比较后的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胸膛时,他缓缓的躺下了,却没有人发现。
在这首诗里,他为我们在中国历史的广场上塑立了一个吹号者和浸濡着血迹的铜号的形象,让我们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听到那曾经唤醒了一个民族并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也展现了艾青的爱国情怀。
艾青的诗歌让人荡气回肠。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11
艾青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平实无华的文字里包含了拳拳爱国心。将华夏千年的语言文化结合在一起,化成一抹蓝色忧郁与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
斯人虽已逝,但他却将"泪水"种进人们的心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是大家信手拈来的诗句。艾青写这首诗时正国难当头,这首诗写出了他的忧郁,他那源于国民苦难的忧郁。
他用一只鸟的形象开头,在个体上面的渺小,短暂,与生命的博大形成对比。永恒之间,是为表达自己对土地最诚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
“初升的太阳,照在我头上,久久垂着,不曾抬起的头上,我们仰起那沉重的头颅,一致地,向高空呼喊:'看,我们笑得像太阳!”
他的诗就是冬日里的`阳光,笼罩在中国上,照在老百姓的面庞上,这缕阳光像一把闪耀的尖刀,直捅反动派和地主们的心脏,划开封建社会的黑暗。
他的诗中,有不屈的男儿本色,有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的枯荣。土地与太阳、苦难与渴望,构成了他的诗歌。
我们应像艾青那样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把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将艾青的诗传承下去,永远被我们这些后辈所歌颂。
斯人已逝,诗情永存。终其一生,始终呐喊着的艾青,唯爱与诗不可辜负。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12
每当提起艾青,或许大家对这个人没有什么深刻的了解,但却一定会想起那句朴实无华、又饱含深情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仿佛透过短短的两行字,看见了深夜里的一盏孤灯、坐在桌前满眼热泪的老先生。他将他真挚深沉的爱国之情展露纸上,穿越时空,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操。
20世纪30年代是艾青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诗体自由,尽情呼告,肆意排序,长短错落不一。这时的印象中常见“土地”、“太阳”,表现出艾青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以致胜利的美好愿望,而在1978年后,诗句变得整齐,诗风深沉,主要写充满哲理、反思人生的小诗,继续赞颂光明。
他密切关心着中国农民,献给中国农民最真切的'诗情。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即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真正的母亲,那个中国大地上不幸妇女的代表、一个普通农妇的颂歌。
诗人牛汉称艾青的诗“代表了一个时代。他始终生息和奋斗在一个悲壮而动荡的伟大时代,与民族和土地的忧患息息相连。从他的人和诗,我们能真实的感受到诗人在无比巨大的历史胸腔内,创造诗的生命和激情。”
然而现在,我们生活在诗人所憧憬的美好年代,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努力做好自己,不负前辈所期。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13
《吹号者》,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最有感触的一篇文章。
吹号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从艾青的诗中: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
看出他们是被黎明最早惊醒的人。天还在黑暗之中,他们就用浸濡着血迹的铜号吹响带着新希望的黎明。
他没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事。他看着山,呼吸新鲜空气,便吹响了铜号,可是谁又能知道在这响亮的号声背后却是吹号者的痛苦。
“当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号角的铜皮使号角发出声响的时候,常常有细到看不见的血丝,随着号声飞出来……”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号者,他不惧痛苦和劳累,为当时社会的新希望奋斗着,吹号者的脸常常是苍黄的,刚开始我觉得有些夸张,可在后面的'阅读中慢慢认为这是对于他们而言在正常不过了。他们在那些蜷卧在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困倦的人群里,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秽的人群里,最先惊醒。
在决不回头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群里,在紧密的连续的爆炸声里,他吹着最热烈的号声,激励着热血奋战的战士。在最后的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胸膛时,他缓缓的躺下了,却没有人发现。
在这首诗里,他为我们在中国历史的广场上塑立了一个吹号者和浸濡着血迹的铜号的形象,让我们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听到那曾经唤醒了一个民族并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也展现了艾青的爱国情怀。
艾青的诗歌让人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