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20 13:24: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4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射雕英雄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1
纵观中国历史大概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我们的民族先是统一强盛后来慢慢腐化组织力量衰退。此时如果出现一些改革那么就会中兴。如果改革失败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么外族敌人就会入侵。在外族入侵的时候我们民族有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外族的入侵常常是我们民族的转机。
以上所讲的我们民族七次大的危机又都是七次大的转机。历史上常常是外族人来了之后我们华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合了我们华夏民族就壮大起来统一起来。之后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来了我们民族再融合又壮大如此循环往复。其它国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么打赢要是打不赢这个国家或民族就会垮台。我们中华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但却很难被征服。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一股韧力一股很顽强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们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变成一个民族我们的民族从此又壮大起来。
二内容摘录:郭靖道:“这西毒如此奸猾那是非跟他算帐不可的。但你和马道长、丘道长他们一起去声势不是大得多么?”周伯通道:“唉也只怪我好胜心盛以致受了愚弄一直不知道当时只要和马钰他们商量一下总有人瞧出这件事里中间的破绽来。过了几年江湖上忽然有人传言说桃花岛门下黑风双煞得了《九阴真经》练就了几种经中所载的精妙武功到处为非作歹。起初我还不相信但这事越传越盛。又过一年丘处机忽然到我家来说他访得实在《九阴真经》的下卷确是给桃花岛的门人得去了。我听了很是生气说道:‘黄药师不够朋友!’丘处机问我:‘师叔怎么说黄药师不够朋友?’我道:‘他去跟西毒索书事先不对我说要了书之后就算不还我也该向我知会一声。’”郭靖道:“黄岛主把经书夺来之后或许本是想还给你的哪知被他不肖的徒儿偷去了我瞧他对这件事恼怒得很连四个无辜的弟子都被他打断腿骨逐出师门。”
三我的观点:倪匡以九品中正方式评价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有些我非常赞成有些无可无不可也有些完全不能同意。这是很正常的。假如一致鼓掌通过并不表示倪匡看得准反而表示他缺少独得之见。正是要评价不同各如其人那才不枉了金庸塑造人物的一番心血。譬如常有人为红楼梦中的女性争执主要是对宝钗和黛玉的品评或拥钗或拥黛老友甚至为之挥拳。如果人人都接受戏曲片一面倒扬黛抑钗的观点曹雪芹魂而有知岂不更为寂寞?
非常赞成的不必谈无可无不可的也不必谈不能同意的才值得谈一谈。个人一直认为郭靖与黄蓉都是绝代之人在金庸小说人物中空前绝后。郭靖之所以绝代并非仅为他大仁大义与爱国爱民。大仁大义与爱国爱民的人在历史中了不起在文学艺朮中未必一定动人更未必绝代。郭靖之绝在一个「真」字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做在俗人眼中为幼稚甚至愚蠢身受其「真」者方能体会他其实是大智若愚。故此巧如黄蓉、灵如杨过、逸如洪七公、强如成吉思汗都要向他写个服字。
黄蓉之所以绝代同样在一个「真」字不过她是巧而真看来就处处用心机处处占人上风。这样的女子并非不可为妻而是只有像郭靖那样的人才可以娶之为妻以大拙对大巧拙而真就压倒了巧而真。
如果金庸不写「神雕」黄蓉的形象不致遭受破坏正因为「神雕」必须以杨过为主黄蓉就注定遭殃。杨过和黄蓉是一类人物以巧而真对巧而真然而宾主之分已定黄蓉只好成为杨过的绿叶。但郭靖在「神鹏」中的声光仍然不逊杨过那是性格使然拙而真终究是巧而真的顶头上司。在中国文化中人生的困境会如何转化与突破呢?我总想到郭靖与裘千仞而关键的一幕便发生在第二次华山论剑。他们初上华山时郭靖正陷于生命的迷思中心灰意冷如槁木死灰般。反之坏蛋的裘千仞却是野心勃勃要夺那武功天下第一的称号。然而洪七公的出现与一席话却成了他们生命的转折点。我认为他们人生的改变正反应出中国文化中两种面对人生困境的方法试分述如下。
就郭靖而言他的人生困境在于是非价值观被混淆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来回应他的生活(境遇)。引爆点在于他一生学武然而最亲的人死于非命却无能为力武功虽高却似乎没带给谁幸福重义守信却也没使谁好过了。换句话他质疑他人生的目地何在(以前好像复父仇师仇是最重要)也怀疑他所曾接受的道德教导而价质判断近乎崩溃(因为事实和理想似乎是脱离且是非没明显界线的')。但七公却使他从迷思中破茧而出。与其说是七公的一番话的影响不如说是七公成了一种「典范」。这样的典范不仅强烈揭示出「意义的所在」更暗示出那种可能性。基本上这是和儒家的传承相符合的。儒家背景处在礼坏乐崩的乱世孔子尝试在其中重新建立社会人心的价值体系。故孔子总说他祖述古圣王尧舜禹汤之道他要将圣王的典范重新建立起来赋与意义。因为解当日的社会崩离的情况在将古人的道德制度重新恢复。并且儒家还相信这样一套体系(儒学)人人都可能在其中自我成全而为君子。洪七公则包含了这样的元素他将郭靖不能肯定的「价值」(武功)以实践的经验(他一生杀了231人尽皆大恶该死之徒可谓替天行道)显示出其意义(武功是工具为的是行善)并展现了实现的可能性。而如金庸说的七公之言其实道理不难然而丘处机能说却劝郭靖而不得非得七公以其朝然若日的「身教」方足敲醒郭靖的迷思重寻人生的意义。
四讨论议题:金庸迷很多那是否对金庸笔下人物的内心交错的感觉产生很多疑问呢?请各位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评论。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2
我接触的第一部金庸武侠片就是85年黄日华、翁美玲主演的《射雕英雄传》,这部片子的普及与受欢迎的程度,我们70年代生人应该是很有感触的。正是由于这个电视剧的影响,后来又去找来了书细细读来,更夸张的是高考前夕,复习已经进入到了如火如荼的境地,但是越是这个时候就越是看不进书,有同学从家里搬来金庸全集,我们都视为宝物,争相读之,以致甫进大学就用零花钱买了新的精装全套,是寝室每个一套,研读金庸,那种热情,至今难忘。郭靖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英雄,也是至今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武侠人物。 日记
郭靖一生,可以说是简单却不平凡,贯彻始终是助宋抗金拒蒙。他不是名门之子,不是高官,不是将帅,即不能翻掌成云,复手为雨,也不能进言献策,或披坚执锐,为国出力效忠,但他没有空谈,没有坐视,没有抱怨,而是身体力行,身在草莽,却比任何人关心国家的安危。不能身先士卒,守城破敌,就自觉承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已任,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悄悄地影响着,关乎着宋室的安危。争夺《武遗书》,和金人斗智斗力,生死悬于一线。一场惊心动魄,影响着宋金命运的斗争,悄悄地发生,又悄悄地结束,然而影响却是深远和无形的。假若让金人得到,历史会不会重写?至少郭靖后来的死守襄阳,就少了最有力的武器。为了帮大宋去除大敌,图久安,他助蒙灭金,一旦蒙古人背信弃义,他毅然南归,顽强地抗蒙保宋,襄阳死守,人在城在。“知不可为而为之“。郭靖的铁肩担道义,有所担当,敢于担当的风骨,不正是"中国魂"的最好表现,也是中国人心中"理想人格"。郭靖身上闪耀的朴素而光辉的民族精魂,让人想到“击誓中流的“祖耿,让想想起“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弃疾,让人想起“匹马戌梁州”的陆放翁!也让人想到忠君尽节的陆秀文,和舍生取义的文天祥。金庸在郭靖身上的确是倾注了许多,起码是他前半生的信念和思想。郭靖的行为是严格地按照儒家思想创造的,忠孝仁义无一不全,就是连他的个性,他的笨也是为迎合这种需要,所谓君子敏于行,而拙于言。在小事上,郭靖显得木讷无比,往往要黄蓉从旁推动。但在大时大非前或民族大义下却是豪不含糊,此志不改,终身无悔!这种小事糊涂,大事分明的个性,不正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吗?最后正是这样一个笨人,最后走到人生的最高峰。东南西北四大高手,无不是出类拔之人,是百年难遇的人才,但如郭靖一比,一介武夫而已。黄蓉是第一聪明人,郭靖是第一笨人,黄蓉的可爱可亲和郭靖凝聚着“中国魂”的形象一比,只余聪明二字。真正可以和郭靖比肩的,是没有正式出场,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岳飞!
郭靖对岳飞的敬佩可以说是本能的,象没有任何道理但又是自然而已。他生于大漠,自少失孤,虽有五位师尊,并没有对他灌输多少为国为民的嵩高引导,一切是天性使然,他一遇岳飞,就改变一生。胸无点墨,但一见岳飞的词,就直觉地说好,十分喜欢,以至爱不惜手,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同一类人,只有同类人才可完全理解对方。郭靖是有意无意间以岳飞为榜样,而金庸也是有意无意中将郭靖比作岳飞。岳飞的.引入,看似是无有可无,其实是本书的思想和文眼所在。岳飞向来是儒将的典范,"儒"者是"儒家思想"也。在我国的地位仅次于关帝。
对岳遗书的争夺,可以说是对正义的维护和张扬,武遗书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的,说是郭靖可以死守襄阳,保家卫国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这本书,郭靖也不成为郭靖。其实,在《射雕》中金庸真正要表达的是一个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到底谁是英雄?怎样才称得上是英雄?人应怎样过一生?是创下蒙古帝国,后来铁骑踏破亚欧二大洲,纵横驰骋,横扫天下的铁木真吗?还是象四大高手达到武学的顶峰?还是郭靖的铁肩担道义?可能结果不是唯一的,但我相信没有谁会说郭靖不是英雄。但在金庸心中真正的英雄我猜是岳飞,郭靖在《射雕》是向着岳飞靠近。在《神雕》郭靖无悔为一个英雄了。忽然想起北岛的一句诗:在没有英雄的时代,我愿意是一个人!
纵观金庸的作品,《射雕》堪称高峰也是一个转折点。郭靖即是侠之集大成者,也是一个结束。在这之前的陈家洛,袁承志,一个抗清,一个复汉(还是复明?记不清了,总之复汉不会错),无不是一身正气,以道义为已任,因国忘家,存大义而灭私欲(由其是陈)。但郭靖之后的杨过,张无忌,乔峰,以至冷狐冲身上再没有这种为国忘家的精神,他们身上虽然从不缺少英雄气概,只是少了那种民旅精神及信仰,"儒家思想"的淡化,信念的模糊,他们很少会因国忘家,以道义为已任,功成之后,往往是自动退出江湖,从此不问世事,与世无争。和陈袁的失意被迫隐蛮荒,烁孤岛有着本质的区别。《射雕》究竟是不是金庸最好的作品,难下定论,单从民族传统,文化人格来讲,却是达到最高的层次。所以郭靖之后,再无大侠!看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礴滂气势,和铮铮铁骨,就知金庸那时正当壮年,有着无限的热爱和信仰,才以无比的激情奏响一典浑厚的民族颂歌!金庸借郭靖这一杯酒,浇上下五千年,堂堂一个中华民族。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3
说来惭愧,正因为从小到大看过太多遍电视剧,以至于金庸最负盛名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都没有读过。不知为何,《天龙八部》的电视剧看的较少,因此儿时记忆很浅,所以几年前就读了小说,大为喜欢,之后又反复读了几遍。
这次决定读《射雕英雄传》是在返校之前,专程下载了以消遣高铁的旅途。在时速接近300公里的车上,我逐渐地沉浸在了射雕的世界里。尽管情节着实熟悉,但仍然发现了很多只能是从书中得到的妙处。刚刚读完不足20分钟,现在的心绪仍然是难以从书中的世界中平复,为了留住这丝情感,因此赶紧作此文。
一、此书实际上就是郭靖从傻小子到大侠的成长史
1)武功
依我看来,郭靖是书中真正称得上”武痴“的人。当然不可否认郭靖是一个集天下奇遇于一身的人。
最初师从江南七怪,进展缓慢,之后马钰教其内功,几天后就已经可以让江南七怪刮目相看。进入中原后,先遇黄蓉,碰见洪七公,被授降龙十八掌。之后进入桃花岛,遇见老顽童,学到了九阴真经。之后的郭靖,就是逐渐顿悟九阴真经,从而让自己的武功渐臻佳境。
2)价值观与是非观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在武功之外的成长,才是故事真正打动人心的内核。
最初,生活在蒙古上的郭靖只有和拖累、华筝、哲别等人的友情。作为一个孩子,并无什么家国的观念,只知道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讲义气。
之后,当被师傅们和母亲告知了自己的身世,背负了复仇的重任。
随着历史的发展,宋金交兵,蒙宋交兵,从此有了家国天下的观念。
故事的最后,本应该与黄药师一起返回桃花岛成亲,突然收到了华筝的急报,二人自此赶赴襄阳。是这封信,让郭靖开始了自己一生最伟大也是最后的事业:保护襄阳,保护大宋。
我不禁有些戚戚然。此时的`郭靖和黄蓉应该也只是20岁左右,而后面的神雕出场时,也已经是50多岁。知道在倚天屠龙记中我们得知这对伉俪最终在襄阳城破之日殉国。他们的一生是真的大侠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大好年华,年少有为,却就此献给了国家。郭靖自小就忠贞,这样的人生本就是他的归宿。可是黄蓉呢?作为东邪的女儿,本不介意这些约束。而出生在桃花源一般的桃花岛,两兵交战又与她无关。只是爱上了那个人,便一辈子跟着他、和他并肩作战。这一切的一切,只因一天遇到了郭靖开始。从这个角度,黄蓉有比郭靖更为伟大的地方。
另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是,故事后期郭靖母亲自杀,自己逃出蒙古,又以为黄蓉已死。就此突然怀疑生命的意义。自以为能力越高,则命运越过坎坷,且会连累、伤害越多的人。因此只求忘掉所有的武功。直到洪七公振聋发聩的宣言,此生从未错杀一个好人,郭靖才醒悟。能力并不是作恶的原因,反而,能力越大,为善的可能也越大。善恶全在自己的选择。
二、一些有趣的地方
1)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个个可爱。
东邪喜怒无常,不守礼法。西毒阴险狠毒,作恶多端。南帝沉溺儿女感情,投身佛门。北丐馋嘴。
但四个人都是可以称得上宗师称号的。只要说过的话,必定作数。只要发过的誓,一定实现。因此尽管书中郭靖黄蓉与欧阳锋多次生死相斗,却仍然对他恨不起来。四个宗师,实在个个可爱。
书中真正称得上“恶人”的,或许就是裘千仞,杨康。不同的是,裘千仞最终却被洪七公的一番顶天立地的宣言所振醒,最终算是突然醒悟,皈依佛门。而杨康却没有一个醒悟的机会便死去了。欧阳克是书中前期的大反派,却对黄蓉是真情实感,自知是被其陷阱所害,仍然劝说黄蓉小声说话,不要被欧阳锋知道。这叫人真能生恨呢?
2)郭靖其实才是此书中最为耀眼的武学奇才
3)黄蓉这等冰雪聪明的人,陷入爱情更惹人爱
三、谁是射雕英雄
直到读到本书的最后一章,成吉思汗死前召郭靖见面,我都未细细品味这本书的书名“射雕英雄”。先入为主之下,我想这本书的主角是当之无愧的郭靖,而射雕英雄当然是没有争议的。直到后来,郭靖与成吉思汗的一番讨论,我才意识到,其实有资格“竞选”该名称的还有一个成吉思汗。尽管最终答案仍然很明确,但是读者关于“英雄”花落谁家的思考才是作者的良苦用心。
在本书的最末尾,后记的最后一句话,金庸写道:《射雕英雄传》所弘扬的英雄,是质朴厚道的平民郭靖,而不是灭国无数的成吉思汗。可以看出这就是给本书“英雄”的最终定调了。而成吉思汗死前最后一天试图射雕失败,正是隐含了射雕英雄仅仅郭靖一人而已。
成吉思汗自诩自己亲手建立了人类最广阔的帝国,郭靖却反问人死后所能占据的土地能有多大。又问到:杀的人多就是英雄吗?成吉思汗没有作答,当晚去死,口中喃喃自语:英雄,英雄。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4
《射雕英雄传》是我读金庸的第一套书。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定人。曾任报社记者、翻译、编辑,电影公司编剧、导演等。先后撰写武侠小说十五部。他的作品集有英法意等十几种译本。
初读《射雕》以为是类比于当代的架空文,那种天马行空,不受时空、社会等因素限制。读后才知道,这部小说大部分的历史背景是严格按照宋末元初时期的史实而作。参考了中外关于元史的11种书籍。书中附录还概述了成吉思汗的家族背景和全真教的历史情况。哪些地方做了篡改和添加故事情节,都逐一列明。不看内容,单看这些附录就已对老一辈艺术家的态度肃然起敬。即使是娱乐,也不能使后人混淆历史。这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学大家。
金庸老先生解释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内容是写人的。写一个人,几个人,一群人或成千上万的人的性格和感情。从横面的环境中反映出来,从纵面的遭遇中反映出来,从人与人的交往中反映出来。小说是创造人物,创造出的人物与读者心灵碰撞,你会有感情反馈出来,喜欢或者厌恶,作者都非常开心。说明这个人物已然鲜活起来。
小说是种艺术形式,艺术都蕴含着广义的美,小说的美是文笔之美和结构之美。
读了《射雕》知道什么叫行云流水。文章的结构挥洒自如。跟着作者的思路根本停不下来,自然的衔接过渡,一件又一件事情的发生,和描写人物的转换,就在一眨眼之间,你完全不会怀疑是不是编的,感觉事情就是应该这样来发展。
读这部小说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废寝忘食看完的《盗墓笔记》,同样也是让人爱不释手,但是读后第一感觉是作者三叔一直在挖坑填坑。也很喜欢但看着很做作。两个对比起来一个是自然天成,一个是人工开凿。都是美女,美的感觉不一样。
读小说是真的爽,一直读就一直爽。比读其它形式的读本过瘾得多,读这种大家的作品更是恨不得一口气跟着作者的笔尖从头到尾的跌宕起伏。因为是长篇小说,人物繁多,又是武林中事,所以不仅是人物内心的描写,拳脚相交的描述也特别多。每个厉害角色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就不说上层武功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之间的打斗,单说杨康和穆念慈的比武招亲,只是一场打斗非但动作场面写得很精彩,杨康的个性也突显得淋漓尽致。
因为作者做过编剧导演,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有一些情节处理不知不觉地运用了很多戏剧体。看过《射雕》的人都知道黄蓉帮郭靖在牛家村密室疗伤7天7夜的片段。因为墙上有一个洞,所以外面发生的事情他们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一段的描写就是舞台剧中的描述形式和人物调度方法,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小说的主要内容,以郭靖这个傻小子的成长史为主线,后期是他和精灵古怪的黄蓉产生感情后一起闯荡江湖行侠仗义的所见所闻。主人公郭靖性格憨厚,天资不够聪颖,但勤学刻苦,为了替父报仇误打误撞中练就了一身天下无敌的武功,当他武功盖世时,开始对战争的残忍,铁木真的嗜血侵略产生质疑,人生出现迷茫,后又被师傅洪七公以身正行的点醒,开始为了大宋保疆守土。
这部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他在黄蓉的帮助下守住了城池,赢了这场战役,也和铁木真进行了交心长谈。但我们知道,宋朝终是灭亡了,那郭靖和黄蓉有什么样的结局呢?作者很狡猾地说,他在《神雕侠侣》的.小说里写到了这些。关于《神雕》我连完整的电视剧都没有看过,所以下一部就要继续和金庸老先生一起行侠仗义,快意恩仇了。
小说里有一部《九阴真经》算是从头至尾的实物线索,其中有一段重要的心经全是汉字却怎么也读不懂,后来说是梵文,由南帝一灯大师的师弟翻译出来的。
作者并不是自己杜撰的这个情节,而是他读书的时候亲自读过一本书。这本书非常难得。名字叫作《忙豁化纽察脱必赤颜》,名副其实是一本有字天书。经过全世界数不尽的学者研究。终于解开了整部书的内容,“忙豁化”就是蒙语中的“蒙古”,“纽察”就是”秘密“,”脱必赤颜“是”总籍“,所以这本书就是《蒙古秘史》。此书保存在元朝皇宫之中,是蒙古皇室的秘典,绝不外传,因为当时蒙古还没有文字,所以此书最早应该是汉音直接撰写的。它后来经过很多学者先翻译成古蒙语,再译成现代蒙语,最后才又翻译成汉字的。所以这么一本书写的时候就不容易,永乐大典能够把它收录又是极大的不易,最后还要经过层层翻译而后我们才可以读懂。感觉不读一下,都对不起和这本书有关的许许多多的人。
我一直觉得读书是一种光明正大地剽窃别人知识的行为,且越窃取越快乐。读书使我快乐,我需要一直快乐!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射雕英雄传》心得03-24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01-20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02-12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15篇01-22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5篇03-19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13篇03-17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13篇)03-20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9篇03-21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7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