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12 13:22: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四世同堂读后感(合集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世同堂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世同堂读后感(合集15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1

  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品一杯茶,沁人心脾,口中留存着淡淡的幽香;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听一首音乐,曲调歌词,依旧在耳边萦绕;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看一副美画,虽然只是短暂的瞬间,却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永恒的美丽。一本好的书籍,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滋润我们的心灵。

  前段时间我在空闲的时间阅读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这本书籍,这本书籍很长,从最初看时到最后看完将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一直沉浸在老舍为我塑造的那个世界,仿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旁观了世界的沧海桑田、变化多端,与书中的'人物共同历经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当阅读完书籍中的最后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心中却依旧萦绕着众多的感叹。

  《四世同堂》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主要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在日本的侵略下,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和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通过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作者真实的为我们表露了在战争期间中国的社会现状,再现了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籍时其中的汉奸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那个前途一片黑暗、黑白颠倒的世界,很多人物在权势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自己的祖国,为日本人做事,例如曾经拳打汉奸的金三爷,最后却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对他们心生感激,甚至还出卖了钱默吟先生,这前后之间的转变,令人唏嘘感慨,在利益面前,似乎一切都是脆弱的。然而我认为总有一些东西比生命还重要,那就是祖国,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能丧失自己的气节、不能背弃自己的祖国,因为国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和平幸福。

  结局的一句“起风了”,虽然故事戛然而止,然而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的国家也终于一步步历经了那些坎坷挫折,从沉睡中苏醒,变得繁荣富强。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风雨之后便是晴天,黑暗之后将是黎明,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满怀希望,相信正义和光明总会到来。

四世同堂读后感2

  书是梦开始的地方,初次接触老舍作品总是容易进入梦乡,被我称之为“催眠剂”,而四世同堂这本书又显得尤为突出,三部曲“嚼了”许久,中间放下又拿起,可谓波转九折,今天总算给它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表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仅在于其经济的发达、武器的先进,而且还取决于该民族普遍的社会心态。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为什么却遭受日本人的侵略,这不能不引起包括作者在内的知识分子的深刻反省。作品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中国人这种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态,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国人不论怎样人口众多,也不管体格如何健壮,最终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与看客。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四世同堂读后感3

  花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读完了《四世同堂》。老舍真是个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写出神韵来了。说看这书能激发出什么爱国热情是假的,我就是觉得做人要有做人的准则。

  北平沦陷了,日子还要过,大家都死了不是就怎么怎么好,死也是为了活。我开始就奇怪,为什么逃出去就是好的,留下来的就是懦弱无能。在我看来,乱世中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能够保全自身、保全家人,还能为别人多少也做些贡献,也是一种抗争。而且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容易做到的,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毕竟,绝大部分人心里都有善良,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到最后,连瑞宣也想通了,不象以前那么矛盾了。

  我说,小说写得残酷。我以为像尤桐芳心地善良,又有勇气,必会有一番作为。结果呢,就稀里糊涂地被钱诗人炸死在台上了。什么都没能做,心中怀着那么大的仇恨,什么都没做成,还不是让日本人害死的,是让大家最最敬重的钱诗人。大家说钱诗人是导师,太言过其实了。他做那些事,有多少是为了爱国,又有多少是因为仇恨。如果他没有钱仲石那么个儿子,没有冠晓荷那么个邻居,谁知道他会不会像牛教授那样啊。因为国仇家恨把他逼到了那个份上,任何人都会去反抗、去斗争。老舍也没想把他写成完人,他为了报仇害死了无辜的'人,日后也必要为此而忏悔。

  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人品质低劣是罪有应得。而像冠晓荷和祁瑞丰,老舍简直都不愿意去批判他们,只说他们是无聊。他们是北京文化的极端产物,下场可算是滑稽。一心做汉奸、做特务、做日本人的走狗,最后还是叫日本人给弄死了。北京人的性格,在太平岁月是最好的,对谁都那么客气有礼。可是到了战争年代,却只懂得忍,逆来顺受、不敢反抗。

  我不是不喜欢钱诗人,我对他就没什么感觉。但我喜欢他的一句话,大意是: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因为一个人要是灰了心,就只能看到别人的不好,而看不到自己的堕落了。什么时候都要怀着希望,不能绝望。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就是要有待后生的信念。信心也是一种美德。

四世同堂读后感4

  在读完《四世同堂》后我对抗日战争时期又多了几分了解,曾经的我,都是从一些战争片中了解那个时代的,但是这一次,没有英雄,更没有数不尽的胜利。有的只是一条胡同,有的只是一群平凡的人们,有的只是亡国后的屈辱。在老舍的笔下,却写出了一副众生相。

  一、英雄

  英雄,在我们的印象中往往都是少数,但在现实中,英雄却无处不在。钱先生宁死都不屈于日本人,钱少爷用自己的生命换一车日本人的生命,瑞全宁愿背井离乡,也不愿生活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他们,都是英雄。英雄不一定要力挽狂澜,拯救世界。只要心怀正义,并做正义的事,这就是英雄。

  二、平民

  英雄很多,汉奸很多,但在抗日战争时期,最多的.还是平民,他们即不敢当英雄,又不愿当汉奸,祁老太爷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最关心的是他的家庭和柴米油盐,但亡国后他也知道日本人可恨,可还有一些平民,他们不管什么时候,只想着自己的日子不管国亡与否,只求明哲保身。这样的做法看似很明智却忘了一个道理“唇亡齿寒”,这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有人都应该明白的一个道理中国亡了,你中国人会好过吗?

  三、汉奸

  这种人,最蠢!站在民族大义上,他们帮敌人残害自己的同胞,不得好死!他们也确实会不得好死,抗日战争中的那些汉奸,表面上风光一时,战后不依旧遭唾弃。倘若敌人胜了,那他们的利用价值自然也完了,对于这种人,下场依旧是死,所以,何必为了一时风光落个不得好死的下场呢。

  说到这,我不禁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话:“不要枪杆子就要拿起枪杆子。“只有打跑了敌人才能过上安心日子。

  看了三种众生相,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唇亡齿寒,不过,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说服一个人,应该从他的切身利益出发,而不是光讲大道理。”

四世同堂读后感5

  在炎热的夏天,利用一周的时间,我终于读完了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小说洋洋洒洒50万字,描述了从七七事变到日本战败投降8年之间,北平一个普通胡同小羊圈里的人生百态。

  作为一个老北京,老舍对民国到抗战时期的北平日常生活深得其味。在老舍的笔下,在日本鬼子进入北平之前,北平老百姓的生活是安静之中不乏热闹,生活的趣味体会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对北平特色生活的描写刻画细致入微,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在阅读的时候就好像能够感触到地道的京腔京味。

  战争在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普通人,读后感《《四世同堂》读后感》。战争从来都不仅仅是军人、政治家们的独角戏。不管愿意不愿意,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会卷入其中,而往往老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影响和迫害是最大的。四世同堂的祁家老爷子自认为只要储备三个月的粮食咸菜,关上门就与世隔绝与世无争,尽可渡过难关。但随着儿子的投水自尽,二孙子夫妇蜕变离婚、死亡等等,一系列身不由己的事情让老爷子明哲保身的希望破灭。无辜的小崔,被日本人拉去砍头顶罪,曝尸荒野,头悬城门,正是许许多多普通老百姓深受战争之害的真实写照。

  战争拷问着人性良知。在日本人占领北平之后。有的人如冠晓荷夫妇之流,想方设法投靠日本人,争做日本人奴役中国人的帮凶,其节操反不如妓女出身的尤桐芳之流,在奴颜婢膝中被自己的主子抛弃,尤其是大赤包所长,对日本人忠心耿耿,甚至在监狱中还为日本主子唱赞歌,幻想着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为虎作伥,最后反而死在日本人的监狱之中,可谓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反倒是拉洋车的小崔,唱戏的小文夫妇,以放唱片为生的小程等小百姓在日本人的统治面前,没有做对不起中国人的事情,表现出了普通中国人的硬骨头,可真是难得。

  小说中的`一个亮点是对一个游历世界各国,具有正义感和国际视野的一个日本的女人的刻画。她虽是个日本人,却反对日本人发动的侵华战争。

  战争是野蛮的,残酷的。正因为其野蛮残酷,所以我们才要尽量避免战争。避免战争就要好好发展,建立强大的国防实力,让想觊觎我们发展果实的潜在敌人望而却步。落后就要挨打,丛林法则在当下仍让大行其道。

四世同堂读后感6

  冠家算是小羊圈里生活水平数一数二的家庭:家主冠晓荷有两位姨太太,二太太是曾红过一时的名伶;使唤几个像样子的仆人;出入都乘人力车;在夏天安着搭凉席的棚子;有着小羊圈里唯一的电灯,一到晚上,就与结交的权贵们打几圈牌;有着两个花枝招展的女儿,她们经常在北海游玩。这么一看,冠家的生活模式应该是当时的模范,应当人人效仿,只不过在这极光鲜的外表下,却藏着全小羊圈乃至全北平全中国最卑劣的几缕灵魂。

  在冠晓荷眼中,可以说,只有他的这个家,而没有他的这个国。在国家沦陷后,他仍只顾着享受这个家,甚至为了他的家而将国扔得远远的。

  冠晓荷是“官迷”。而他也只是“官迷”,甚至不去理会这个官的好坏。为了这个官,他能在天安门前挤开人群向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官深鞠一躬;他能将爱国志士钱默吟先生投入日本人的监狱、他如此“努力”地向日本人求官,以至于在被日本人抄家后还坚持认为自己对日本人不薄,不会是日本人做的'。论无聊及无耻,可能只有他的异性兄弟—祁瑞丰与蓝东阳可以与其比一比了。

  冠晓荷是聪明的,他能在太平时期结交一群元老将军与元帅,足以证明他的社交能力之强。可惜他在与日本人交流的时候,浑身软软的没有一点骨头,也意识不到——他眼前坐着的这个人残害了他这个站着的人的最大的家。

  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像冠晓荷这种不知道有个国而只顾着自己的小家的人,本来是情有可原而不必痛恨的,但是他为了家残害了不知多少为了国的人,在他抓捕钱默吟老先生的时候,他就注定不能被正直的爱国志士所原谅。

  所以从冠晓荷这个人物上我们应该得到些什么?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还有一个国。其次,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有好坏黑白之分。最后,作为一个人,要有自己的骨头,也就是尊严。

四世同堂读后感7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铿锵有力的京韵大鼓,把我带进了一个混乱的抗战时期......

  这几天,CCTV 1正在热播跟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四世同堂》。我每天晚上都会提前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它的开始。

  《四世同堂》主要讲了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陷入困境的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重点描写,真切地写出了小羊圈胡同的街坊邻居生活困境,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本鬼子来欺辱中国老百姓,原本宁静和谐的生活被打乱,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暴力和无情,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看完了整部电视剧,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我们饱受外来者的侵害?为什么当时我们的科技没有外国先进?为什么我们制度这么腐败?

  想一想,从1931年到1945年,我国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那么多战争,这都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导致的!

  日本人来中国,残忍的杀害了那么多无辜的人。那时,老百姓连白面都吃不上,只能吃那有糠,有麸,有磨碎的豆饼——共和面。人们忍受着日本鬼子的'折磨。有一次当美国人来打日本人的时候,鬼子们让我们用浆糊和纸把窗户糊上,要看不见里面,过会儿还要检查,不能出错,否则铡死!谁知,当他们来检查的时候,有一家的宝宝出生就没吃过白面,就把浆糊给吃了。日本人抢走孩子就往地上摔,李四爷为了保护孩子,拼了老命和日本人作斗争,知道自己寡不敌众,就把一腔热血和先前积压在胸口的怨气一股脑发了出来,死于日本人的刺刀之下。

  老师也教导我们:“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一直怀着一腔热血,日本人对我们的伤害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

  是啊!日本人做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这些伤害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一道深深地疤印!使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提醒自己“勿忘国耻!”

四世同堂读后感8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听过骆玉笙激越的唱腔,看过电视剧《四世同堂》,我被剧情深深感染,觉得意犹未尽,于是,便想寻来老舍先生的原著《四世同堂》细细品读。

  小羊圈胡同,多么善良的一个街名,却闯进一伙强盗,祁老人一辈子生活中这里,他一生无求,只想把这个四世同堂的日子过下去,然而,复巢之下,岂有完卵。儿子天佑不堪侮投湖而死,二孙子瑞丰投敌死于非命,二孙媳妇胖菊子投靠汉奸沦落院染病而亡,重孙女小妞子也饿死了。钱默吟这一典型的旧式文人,民国年间他还戴着红呢子风帽,一家人深居简出,可孙子被日本人抢走,而他也受尽严刑折磨,最终家破人亡。小崔,只想拉洋车养家糊口,也死于日寇屠刀下。棚匠刘师傅,除了会替人家裱糊房屋还有一点业余爱好—舞狮子,谁想日本人逼着他为攻陷中国的一个个大城市而去舞狮庆祝,他愤而离家远走他乡。

  京华之地,皇城根下,饿民夺食,混合面吃得人东倒西歪,半死不活的都拉到郊外,郊外迎接他们的不是病床而是挖好的大坑,大坑里黑压压的人都想逃命,日本人边撒石灰边填土,成百上千的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读到这里我深切地明白了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什么又叫苟且偷生。

  品读这部百万字的恢宏巨著,犹如眼前展开了一幅历史长卷。国破家亡,城春草深。面对强敌,有人奋起反抗,如老三瑞全偷跑出城,参加了抗日队伍;小崔痛打日寇;小文、桐芳借唱戏之名行刺日寇,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年迈的李四爷与敌人以死相拼,死得悲壮。也有人如冠晓荷、大赤包、招弟、兰东阳成了不齿于人类的汉奸,最后或活埋,或疯死,或被掐死,或跑到日本遇上爆炸尸骨无存。

  好在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是由人民推动向前的',我们不能让一片乌云挡住眼睛而看不清未来,未来是属于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只要人民愿意生活在一个和谐的世界里,军国主义的螳臂是无论如何也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的。

四世同堂读后感9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中各色人物的荣辱沉浮,一个陷落的城市深深的刻画在脑海中,它揭示了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暴行,表现了安于现状的人们心灵的震撼起伏和普通民众通过反抗传达出来的浓浓的爱国之情。

  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读《四世同堂》,我被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所震撼、所感染。北平沦陷,这朵民族之花就会变成木头,为了让这株文化古树长青,它的枝枝叶叶、它的每一条根,哪怕只是细细的一小条,都拼命的抗争,虽然这株古树历尽摧残,但是终于没有枯萎,多少炎黄子孙用生命之血浇灌它,留住了文化之根。

四世同堂读后感10

  我轻轻合上书的最后一页,心里已是热血澎湃,仿佛自己置身于硝烟弥漫的北平……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欺负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贼大赤包、祁瑞丰……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这本书的再一个亮点在于背叛者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背叛者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会让她出去,一直做着风光无限的梦,但梦终究还是梦,最后她还是惨死在狱中当我读到几位背叛者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

  《四世同堂》讲的是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

  读了《四世同堂》我更加的热爱我的祖国,这部小说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大家只要心连心就能战胜一切!

四世同堂读后感11

  又来拜读老舍大师的杰作了,读老舍的书,觉得非常美好,书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只是平平淡淡的语言,就像一篇日记一样,但是这本看起来平平淡淡的书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感,看似平凡的语言下隐藏着无可比喻的美,就像我在《平凡的美》里说的一样:这种美是平平淡淡的,值得每一个人去赞扬,它像水一样,冲淡你的情绪,让人把郁闷情绪一扫而光,它像一朵云,无处不在地陪着每一个人,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们需要这种美,需要这份情感。

  读着这本书,一种愤怒感与一种爱国感油然而生,我为汉奸们所做的一切感到愤怒与惋惜,为国家的灾难所感到悲痛,但是,当看到有人为国家做事,反抗敌人时,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拜,感到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去尽力做,使我们的祖国不受侮辱和侵略。

  一个国家,必定有忠爱他的公民。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国家是一个团体,我们是这个团体中的.人,更要爱护她,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保护她,这样国家才会富强,我们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国家是一个精神,他的全部精神来源是他的公民,国家是人建立起来的,就需要人来爱护他,可是在祖国困难的时候,那些汉奸小人们见风使舵,投降了敌人,扰乱民心,这些人就像墙头草一样,一看见自己的国家不行了,马上投奔敌人,而且帮助敌人,杀害自己的同胞,这些人真是中华民族的败类,在他们心里,根本就没有爱国这两个字,他们心里装的,只有金钱和自己。

  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国家,可不单单是喊口号而已,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要为自己的国家争光争气,要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随时挺身而出,为国家做贡献。老舍用这本书告诉我们:爱国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而不要背叛自己的国家。

  老舍大师用平淡的语言,不仅描述了整件事,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更将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读着这本书,对老舍大师的敬佩感油然而生。

  读了这本书,我想告诉大家,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不仅要有爱国的心,还要有爱国的具体行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来报效国家!

四世同堂读后感12

  翻着《四世同堂》,我看到了一代中国人。历史,似乎教会了我一点什么。

  瑞宣爱家,也爱国。当日本人入侵中国,瑞宣希望去战场,只是家庭和北平人爱和平的性格束缚着他,让他只能在家,照料着一家老小。他讨厌瑞丰所干的事,他也明白像瑞丰这样的人该受到教训,但是他更明白不能让祁老人担心,不能让母亲操劳。他的内心是矛盾的,北平人的`心,也都是矛盾的:像刘师傅,像程长顺,像陈野求。他们都让家中人活下去,尽管生活在太阳旗下。家庭,就像一把牢牢的锁链,把他们的手脚捆绑在北平的土地上。

  只是,只是,我们真的只能为不去战场找这样的理由吗?难道仅仅是因为爱家、爱和平吗?

  我想,不是的,也许我们还缺少一些勇气。

  我们没有勇气去放弃家庭,我们没有勇气去流浪,我们没有勇气离开被统治的地方。我们可以忍气吞声,除非叫我们饿死。我们可以去当汉奸,首先得给我们饭吃。我们要生存。

  这,是不是一种懦弱?一种“爱家”的懦弱。

  我们没有勇气,放下家庭去战斗;我们没有勇气,面对黑漆漆的枪筒;我们没有勇气,站出来说一句:我恨日本人。我们没有勇气,因此只能拿爱家、爱和平当借口。

  若,我们可以放下家庭,去当一个战士,像钱先生那样,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少几天被统治?若,我们再多那么一些勇气,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一段屈辱的历史?

  如果我们多一点勇气,就像钱诗人那样,别人把他当疯子,他也不生气,就算流浪街头,也心甘情愿,中国,就能多自由一天。

  是的,是时候该增长一些勇气了。我们,是这个新时代的主人,过去的事,应当当做一段可值得思考的历史,未来,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做一个有勇气、敢担当的人。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但现在的我们,还需要勇气。

四世同堂读后感13

  老舍先生这本厚厚的《四世同堂》,既是北平城中的百态人生,亦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段厚重的历史。正如老舍先生在开篇所写“他们生,他们死,他们兴旺,他们衰落”在这跌宕起伏的一路上,有多少人迷失方向步入歧途,又有多少人不失理想奋勇向前。在书中,老舍先生用一个个形象的词汇生动的描述着每一位主人公,这些词汇不仅能描绘出不同人物颇具特点的相貌,更能准确的勾勒出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面带笑纹,老成持重的祁老人;

  圆脸重眉,一团和气的祁天佑;

  深居简出,谦恭和气的钱默吟;

  尽职尽责,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当然也有虚荣的冠晓荷和太太大赤包。如果说祁老人和他的大家族是一棵茂盛的大树,那么小羊圈胡同便是一片林,大大小小的花草树木间,有相互依存,也有独自挺拔,更少不了旁逸斜出的杂枝残叶。老舍先生用他略带调侃的京腔京韵,写活了抗战时期北平市井小民的百态人生。

  小羊圈胡同,似乎与外界相隔离,它有着自己和谐温馨的小环境,邻里和睦,相互帮助,即便有些小矛盾,也落不下深仇大恨。但当日军攻城,北平沦陷,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全都被打破。每个人都带着些震惊,惶恐与不安,但也有一些为此兴奋并蠢蠢欲动的人。不用说小羊圈胡同,单是从祁老人的家中,就会因年龄阅历的不同而产生极大的分歧,有人逃避,有人亲日,有人抗争单从这一个家庭,一条胡同的对待战争的理解与行动,便能映射出整个北平,乃至全中国人在日军铁蹄下,亡国奴的生活。

  老舍先生用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写活了那段沉重的`历史,用他饱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展示着那段历史中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细节。在老舍先生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日军暴行和叛国求荣者的谴责与批判,可以看到他对敢于奋勇抗争的志士们的敬佩与赞许,也可以看到他对被迫成为亡国奴的平常百姓的同情。老舍先生在文章结尾写下“起风了”三个字,必是希望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能明白,无论狂风暴雨,总会有阳光冲破云层,重照大地的一天,清风仍会拂过,生活仍在继续。

四世同堂读后感14

  暑假里,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懂得了许多道理,增长了不少见识。回忆假期里读过的本本著作,在我脑海里刻下深深印迹的,就是老舍先生所写的《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这本书主要讲了日军侵略中国时,小羊圈里的居民,以及北平其他一些人,面对日本侵略做出的不同反应和对策。他们之中,有的拼尽全力、英勇无畏地去杀鬼子,为抗日做出了一些贡献,如钱家老二钱仲石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几十个鬼子的性命,王排长宁死也不投降等。同时,文中也不乏那些愿意帮助日本鬼子的汉奸,比如祁家的祁瑞丰、冠家的'冠晓明、大赤包……他们为了自己能够过上舒适的生活,不惜卖国求荣!

  合上书本,我的心还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看到,祁瑞全从战争一打响,便计划从军,献身救国的身影;钱家老二钱仲石虽然没有从军,但也英勇地和鬼子斗争,最后带着一车鬼子冲下悬崖,光荣牺牲的壮举;还有如钱老一般,哪怕自己已无力战斗,也愿尽生命中最后一口气来劝说大家抗日的执着!这一个个可以称得上英雄的人物,他们抗日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目的都一样,那就是不惜以生命保卫祖国,捍卫和平,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祁瑞全。他那股执着的劲、卫国的心,以及他那远大的理想,都让我不得不一次次为他竖起大拇指,为他热泪盈眶!他同千千万万与他有着相同信念的人一起,怀着一股正气和满腔热血,通过不懈努力拼搏,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就没有我们如今的高科技,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丰衣足食!我敢说,要是那时人人都像祁瑞全一样,一心为国,那么中国就不会受到任何国家的侵略!

  想到这里,我不禁反思,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这样的英勇无畏、这样的视国为家呢?出行总是车接车送,偶尔一次乘坐公交就觉得自己吃了好多苦;遇到不会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谁可以帮助我,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对爷爷奶奶呼来喝去,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这样的我们,今后又怎样去建设祖国、保卫国家,怎样让祖国以我们为骄傲呢?

四世同堂读后感15

  《四世同堂》是我看过最过瘾的中国现代文学书。没日没夜看了好几天,对我的影响已经不稳定很久了。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鲜活。他们在小羊圈胡同玩着自己的悲欢离合,由于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开,他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说到《四世同堂》,不得不提汉奸的代表形象。“汉奸”,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贪财的恶棍,为了钱出卖自己的国家和灵魂。他们的风景,让人看着讨厌;但是人死了,看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幸福。“卖国贼”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迷失方向的穷人。其实他们的出生是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不是因为日本人的撤退而死亡。他们活在很多人的潜能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一样了。“卖国贼”已经不流行了,如果他们不流行,也不代表他们已经不存在了。

  钱尹默老师是整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不知道为什么书里总有人忽略这么一个强势的老人。抛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谈,光凭他的力量和勇气就足以成为整本书不可忽视的景观。钱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头脑的人,是那个时代少有的革命战士。在这本书缓慢的节奏中,钱尹默是一个紧凑而神秘的形象,这给这本书增添了许多铿锵的力量。正因为在千千有成千上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中国才最终站出来,走向光明的未来。中国人讨厌日本人。看《四世同堂》,你会更确定你对日本人的仇恨。但当时的中国人是无奈的,新旧社会交替带来的困惑是无穷无尽的。人们迷失了,不知所措。所以有的人革命牺牲了,有的人背叛惨死了,没有一个人彻底活下来。

  战争结束后,没有胜利的喜悦,反而更加惨烈。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悲剧。人们一直很好奇老舍为什么给你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人们对故事的突然结束感到惊讶,但不知道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风大”就足以表达老舍的意思。历史的车轮向前转,历史的浪潮起起落落,风也起,但不一定吸沙,可能打雷,可能下雨,无边无际。中国总是推着大车往前走,总有烂泥和伤痕。但是回顾过去的悲惨一页,要看到除了回忆和叹息之外预示的美好未来。

【四世同堂读后感】相关文章:

精选四世同堂读后感05-11

《四世同堂》读后感06-03

四世同堂读后感10-21

《四世同堂》读后感07-19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02-21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03-20

【荐】四世同堂读后感04-10

【热门】《四世同堂》读后感04-27

《四世同堂》读后感【荐】04-16

【热门】四世同堂读后感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