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1-24 16:05: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乌塔》读后感(集合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塔》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乌塔》读后感(集合15篇)

《乌塔》读后感1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文章,名字是《乌塔》。作者汪晓洁,现旅居德国。乌塔,14岁,德国人,住在汉堡。去过很多欧洲国家。最后乌塔还要去“中国”。

  作者讲到他和乌塔在意大利罗马的旅馆相遇。在与她对话时,乌塔得意洋洋的说出了独自一人游玩了整个欧洲,使作者很惊讶。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游玩了整个欧洲,我觉得乌塔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独立生活,有冒险精神,有自理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做事情有计划,有条理等等。经过和她的对话中了解到他她有生活经验,她真的很勇敢。

  此时此刻,我想到了段老师经讲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某一天有两家学校合伙出游,一方是中国,另一方是外国。出游的前一天,中国学生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孩子收拾行李。外国学生自己收拾行李。中国孩子的包很大,外国孩子的包很小。在登山的时候,外国孩子一个都没掉队。到山顶以后,中国孩子所剩无几了。因为中国孩子的行李包很沉,走起来很吃力,所以掉队,然后被家长接走了。

  外国孩子行李包很轻,所以没掉队。这个故事讲的外国学生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很强。而中国学生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我觉得中国到我们这一代人,不再受外国人欺凌,必须要好好学习,加倍努力才不会受到欺凌。现在有些国家对我们虎视眈眈。各位同学让我们好好读书,使我们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国家永远不被其它国家欺凌。加油!加油!加油!

《乌塔》读后感2

  这篇课文讲一位德国小姑娘,趁暑假独自游欧洲的事。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乌塔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瞧,她一个子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个人游欧洲,还为了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在家里她早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她首先就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呀!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啊!从“光从电视和书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这是乌塔的心声,许多孩子认识世界只有通过电视或书本。我在电视上也经常看到大海,但我真正去海南岛看海的情景,比电视上的漂亮一百倍,对比起来差远了。而且,我们中国的父母并不像他们一样,让孩子出远门。而我们中国孩子们呢,就像是“笼中之鸟”似的,整天呆在这个地方。我相信,我们中国的父母,谁也不会有乌塔的父母这样的想法,要不就是他们带我们一起出去旅游。如果是我,做为一个母亲,我一定会去实现孩子的梦想,把他从“笼”中放出来,他去感受世界的美丽,“天空的湛蓝”,“花儿的清香”!

《乌塔》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字里行间表现出这个少年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如果在我们中国,一个小女孩能独立到欧洲旅行,而期为那么细致地花了三年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那是无法想象的。而这,外国对于这件事的做法就与中国截然不同:当中国孩子还在父母的庇护下学习知识时,外国的孩子们早已懂得应该自力更生,自己不可能一辈子都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早已培养了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意识。在此,我不禁想起了一个故事:

  一只壁虎被一个钉子钉住了尾巴,困在强风中长达十年。在这十年里,另一只老壁虎一直衔来食物喂它。其他人或许会感叹这爱有多么伟大。但其实,壁虎在被钉住尾巴时,完全可以挣脱尾巴逃生,不就还会长出一条新尾巴来。但由于老壁虎无微不至的'爱|,舍不得孩子忍受断尾之痛,从而使孩子承了10年的黑暗无自由生活。现在中国大多数孩子还在做着小公主小皇帝,还在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不得不让人为中国的未来担忧。

  因此,我想告诉大家:当今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兵有错作为,必须从小有意识地培养自立的精神。经受住生活的种种考验和磨练。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而要做生活的强者!

《乌塔》读后感4

  读完《乌塔》这篇课文以后,主人公乌塔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这篇课文主要讲14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和乌塔相比,我们中国的孩子实在是有天壤之别。

  在中国,孩子总是过分依赖父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像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似的。而在外国,孩子大都比较独立,敢于一个闯荡世界,乌塔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代表。

  为了这次旅行,三年之中,乌塔就开始自己挣钱,没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这次旅行的费用,乌塔没有拿家里的一分钱。

  可我们中国的孩子因为依赖家长,致使很多简单的事都不做。就说我吧。只要妈妈出去,就让我一个人泡方便面,可我连方便面也不会泡,时常饿着肚子上学。我的衣服平时都平时都时妈妈洗。偶尔妈妈让我洗,我就找各种理由。和乌塔相比,我还缺少独立性。

  各位同学,我们不要再这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了,我们要向乌塔学习,做一个独立自强的孩子。

《乌塔》读后感5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乌塔是个德国小女孩,家住汉堡,这次趁暑假,一个人独立游欧洲,而且旅游的费用都是去别人家干家务活、陪小孩玩,或者是去餐馆、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挣来的。

  在我们中国,这种事例就根本不会发生,大部分家长都是怕自己的孩子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每次,哪个同学约上自己的好朋友出去玩,家长不是说要注意安全就是说要早点回来,让人感到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溺爱。难道说乌塔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爱她吗?当然不会。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如果哪个人天天憋在家里,那么他会像困在铁笼里的狮子一样,非常孤独,非常寂寞,没有多少朋友。光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经常在电视上看见云南,但只有亲自到那里,她的美才深深感动了我。俗话说得好“见多识广”,同样是的',一个人光从别人嘴里是了解不了世界的,是不到世界的美的,所以,只有自己亲自外出,亲自去体会,才能真正了解世界,了解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以及雄伟。

  我要对中国的孩子们说:希望我们都能尽快走出溺爱的怀抱!我要对中国的父母说:给孩子撑起一片自由的蓝天,让爱更完美,让爱更充实!

《乌塔》读后感6

  这篇文章主要的资料是:有一天作者到德国来玩,见到了一个小女孩,作者跟她经过攀谈后,了解到:她的名字叫乌塔,她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令作者吃惊的'是,她才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就独自一人游览了大多数的地方,作者感到无比惊讶。这次她来到德国罗马玩。

  当我读到:“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的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介绍的十分详细”时,我对乌塔这个小女孩感到无比敬佩。如果是我,我妈妈必须不会让我像乌塔一样做的。因为妈妈把我看成一种“物美价高”的宝物一样,生怕在途中出什么意外。其实,像我妈妈一样的母亲多的不能再多了,我们都是在蜜缸里长大的孩子,整天被泡在“母爱之水”里。可乌塔不一样,她的母亲就让她多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能总是躲在妈妈怀里,而是要他们离开妈妈,自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多少精彩。如果我和乌塔比较,那就是天差地别了啊!

  我们总会有一天要离开妈妈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要有自我保护本事,不能做一个总是粘着妈妈不肯自我一个人走出家门的孩子!

《乌塔》读后感7

  假期闲着没事,翻开上四年级的语文书。我的眼睛停留在《乌塔》这篇文章上,便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我认为乌塔比我快乐,她小小年纪就可以单独在欧洲旅游,见到非常多美丽的景色。我只在课本看过威尼斯、埃菲尔铁塔,我多么想像乌塔一样亲自去看看啊!就因为乌塔见多识广,所以我觉得她比我快乐多了!

  当然,中国和外国的家长有很多的不同。我非常向往外国孩子们的生活方式,我羡慕乌塔有朋友式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给孩子很多自由的活动空间,不像我的'父母总是不准这个,不准那个,从小就把我严严实实地包管起来,没有给我希望得到的自由空间。我就像温室里的一颗小草,不经风雨,不见彩虹。而中国的家长却认为他们非常体贴孩子,他们不准孩子们做冒险的事,是出自于对我们的爱,他们以丰富的经验来告诫我们,以防我们做错事、走弯路。但我觉得爱的方式有很多种,爱的最高境界是理解和支持。乌塔的父母就支持她做她喜欢做的事,这样的爱是最崇高的!

  我想把自己和乌塔做个比较,我认为乌塔比我的生活更丰富多彩!它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旅游的快乐、打工挣钱的快乐。而我呢,整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唉!没办法,正如我老妈所说,我的任务就是学习!乌塔是快乐、自由飞翔于蓝天之间的苍鹰,我只是在笼中在待飞的小鸟!

  父母们啊!让你的孩子们有很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吧。不是溺爱,而是支持孩子们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是给他们自由的空间!

《乌塔》读后感8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课文《乌塔》。学完以后,感触颇多。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仅有14随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乌塔特别细心,先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的路线和行程。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她自立,不怕苦。中国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不让孩子受一点苦和委屈,而乌塔的父母却觉得:爱孩子,就必须让她遭受一些折磨和锻炼。

  读了本文,我思绪万千,我们同样是孩子,却与乌塔有这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我已经是4年级的学生了。每天的日常生活还要爷爷打工赚钱,而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各国,自己来赚钱。我总是跟爷爷奶奶要钱吃吃喝喝。乌塔一个人能能独自出去旅游,而我上学的时候,独自一人过马路还有些惊慌失措。

  和乌塔对比,乌塔就像一棵小草,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奋力生长,无论遇到怎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她都能坦然面对,让自己在磨练中成长。

  读了这个故事,乌塔的`所作所为深深的感染了我。我虽然不能像乌塔那么去跨国旅行,但是,一定要学习乌塔的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做一个合格的好少年!请大家相信我!看我的行动吧!

《乌塔》读后感9

  乌塔,是德国的一位小姑娘,刚14岁,就已经独自去过了许多个国家了,而且旅费是自己挣来的。这足以说明了这位小姑娘有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读完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不能因为自己是小孩子,是独生子女,就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都当“小皇帝”。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只会让自己变得凡做什么事都要依靠别人,没有独立性。

  今后,我一定要独立生活,有时想找朋友问作业,就自己骑自行车去找他们,再也不让爸爸妈妈带我去。上学自己走路到学校,放学自己走路回家。饭要自己盛,衣服自己穿、自己洗。我还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做一个爱劳动而且认真学习的.好孩子。我相信我一定做得到,因为我要学习独立的乌塔。我知道父母对我的爱,也知道他们对我有太多的期待。但是,我想对父母说:“我有翅膀,请不要将它人为折断;我会站立,会远行,请不要总是扶我走路;请让我们拥有自己的天空。让我们展翅高飞,独立翱翔!”

  外国的小朋友乌塔能做到的,我做为中国少年也一定能做到。

《乌塔》读后感10

  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感触颇深。从乌塔身上,我收获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

  课文中讲到小主人公乌塔为计划这次旅游,整整花了3年的时间来准备,从计划出行路线到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还要给家里寄张明信片或打个电话报平安等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老师的'讲解,还有和家长沟通,再加上和同学们的互相探讨,我认为:乌塔有这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外国的小朋友敢于离开父母,思想独立,敢于挑战自理能力;第二是外国的父母愿意放手,鼓励小朋友培养自立能力。

  但是,我们中国许多小朋友就不一样,我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要不就是父母很愿意放手,但是孩子不愿意学习自理能力,不敢面对和尝试;要不就是父母庇护着孩子,根本就不放心孩子独自外出生活。

  最后,我想对所有的父母说“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吧,从现在开始培养我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的经验”。我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乌塔学习,做一个自立、自强的好学生。

《乌塔》读后感11

  最近我学了一篇课文——《屋塔》,主要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

  故事中的主人公乌塔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她才区区十四岁,就独自一人住宾馆、游欧洲,使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气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少有孩子能像乌塔一样勇敢、独立,而且,中国孩子可以说还远远不如外国的孩子,他们都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从小就被当成掌上明珠,娇生惯养着,很任性。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前不久我在新闻上看到一个和乌塔差不多大小的中学生,到了指定的国家,来到了亲戚家后,因为在家被宠坏了,就连吃饭什么都是由父母做好了亲自端到房间了再吃,要什么父母就给他什么。当时他亲戚家正在装修房子,那个中学生看到家里没有电视、电脑、电话等,一下子就呆了,他好不容易坚持了几天,就打退堂鼓了,一直哭着喊着要回家。同样是十四五岁的孩子,为什么乌塔和那个中学生完全不一样呢?我觉得是因为中国家长太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太黏自己的父母导致的。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我深深体会到了一点,那就是我们不能总是一直依赖着父母,因为总有一天要自己独立去面对生活。

《乌塔》读后感12

  我慢慢地读完《乌塔》,课文中乌塔那么热情,开朗,自立能力强的好品质深深地感动了我。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历欧洲的故事。 当我读到“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当然。”她很自然的回答道。乌塔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是多么的'强啊!再看看我,都上小学四年级了,还因为别人说:“一般鬼都是在晚上吃小孩。”而不敢单独睡觉,都这么大了还和爸爸妈妈一起睡。

  说起来真是惭愧呀! 我从“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看出乌塔是多么的注重实践,可我呢?整天在家里看书,看了一本又一本的,仿佛我的世界里只有看书,虽然看了这么多的书,可到头来却没能用学习来的东西去生活中好好实践一番,都快变成书呆子了。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我觉得这是一个多么有计划性的小女孩,她每到一处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还给家了寄张明信片。哪像我,星期五晚上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常星期天晚上“加班”。

  我慢慢的读完了乌塔,也一点点的经受着一场心灵的洗礼。

《乌塔》读后感13

  今天,我们学了《乌塔》这篇文章,我觉得很不可思议。14岁的小女孩乌塔自己游历欧洲很多国家,实在令人惊讶。

  读了《乌塔》后,我即佩服她的勇气和独立的能力,又羡慕她的经历。她的这种能力来自哪里呢?我想,应该是靠她平时的'锻炼和父母的支持。而我呢?去什么地方都要父母带,他们对我一点儿都不放心。假如我现在有足够的现金,我想:我一定不会有乌塔的勇气。我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依赖性太强,稍微有一点挫折就哭鼻子,一点独立的生活能力也没有。

  不仅是我,中国的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外国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如:孩子不吃饭就哄着吃,而外国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像乌塔,她的旅费都是自己挣的,并不是父母没有或不给,而是想让孩子增强独立意识。在文章中,乌塔说过一句话:“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中不完美,只有身处其中才会感受到它真正的美。”

  读了《乌塔》后,我想对中国的说有孩子说:“不要永远做母鸡翅膀下的小鸡,要做一只在天空中翱翔的雄鹰。”同时,我也想对那些过于溺爱孩子的父母说:“为了孩子的未来,请放开手吧!

《乌塔》读后感14

  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我认识了一个自立自强、细心、有胆量的全新面孔,她就是年仅十四岁、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德国小姑娘乌塔。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乌塔一个人游遍全欧洲的故事。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筹备旅行,为了 挣旅费,她利用课余时间去发广告单或陪小孩玩。 “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读到这句话时,我已经面红耳赤了。自己平时做事冲动,也没有周密的计划;不像乌塔这样做事井井有条,考虑全面,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怕家长担心自己出事而打个电话报声平安······这些事都归功于她的努力和认真、独立与自信。想到这里,我心里又多了份自责。

  是的',一般我们在家里就是看书、玩电脑、写作业、看电视, 或只在近处玩耍, 几乎没有家长让自己的孩子独自出来旅游。很多同学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我们的家长爱我们,时刻怕我们走丢、怕饿着、冻着、摔着,因此,我们常常被他们带在身边。

  中国的家长:“风雨之后见彩虹”。哪怕让孩子碰碰钉子、摔摔跟头,也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认识世界的机会呀!也让我们寻找一下自己身上的“彩虹”。

  家长们,您是想让您的孩子变成风雨中挺拔的小草还是温室里娇嫩的花朵;想让他变成狂风暴雨中展翅飞翔的雄鹰,还是铁丝笼里漫无目地的金丝雀?

  向乌塔的父母学习,该放手时就放手吧!向乌塔学习,让我们在生活中自信、自立、自强。

《乌塔》读后感15

  《乌塔》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很深得印象。乌塔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趁着放暑假的时候游历的整个欧洲。他并不害怕危险,为了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去计划和规划。每到一地便先查询那里警察局的电话,以便遇到困难时能够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或邮递明信片,让家里人知道自己的处境,从这里,我看出了乌塔行为上的独立和思想上的独立。

  最近,我看了一本20xx年第24期的《读者》,上面有一篇题为“看看德国的富家子”的.文章使我感动。主人公马可的父亲家产上亿,他却从不伸手要一分钱,他独自打工求学,他自信,坚强,不向困难低头,不因为家庭富裕就放弃对自己的要求和约束。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上一些挫折和苦难,我们现在奋力的读书,就是为了去克服它们,使你不要在生活中走弯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行万里路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周密的计划,还需要独立性。而这些我一样都不具备,假如我们都像乌塔一样,那么一切困难都休想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乌塔》读后感】相关文章:

乌塔作文300字09-08

乌塔的作文300字08-13

乌塔作文300字(热门)09-14

(热门)乌塔的作文300字09-09

【精】乌塔的作文300字09-28

(合集)乌塔作文300字09-17

【优选】乌塔的作文300字09-06

从《乌塔》想到的小升初作文800字06-18

【精选】乌塔作文300字8篇06-30

精选乌塔的作文300字八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