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三国演义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1-09 18:46: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三国演义》初三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初三三国演义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三国演义读后感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海洋,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这个寒假我看了很多的书,可最经典的就属《三国演义》了。它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罗贯中,书中主要描写的是都埋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三国争霸统一归西晋的历史故事。
打开《三国演义》细细的品读,一场场激烈的打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个个阴险狡诈的计谋,仿佛把我带进了历史的长河,让我流连忘返。
书中有许多经典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苦肉计、借东风……这些故事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但读起来还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让我受益匪浅,周瑜因妒生很想害死诸葛亮,设下圈套让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且不给他造箭的材料,没想到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只要二十条船和一些草把子,三天之内如数上交。前两天诸葛亮没有任何动静,到了第三天夜晚诸葛亮把二十条船绑在一起,插上草把朝北开去。并且让士兵在岸边敲鼓呐喊助威。生性多疑的曹操以为有人偷袭,但当时满天大雾看不清敌情,曹操不敢出兵只能放箭。这时箭如雨下……就这样诸葛亮轻而易举地“借”到了十万支箭。
从这个故事中我获得了两点启发,一是当别人比自己强的时候,我们不能嫉妒,要虚心学习,用自己的实力超越别人。二是,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跟他平时的努力分不开的。
《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获得了知识,还让我累积了古人的智慧,它是一本值得品读、收藏的好书。
初三三国演义读后感2
一本名著,可以让人嗅到中国人民的芬芳,可以让人看到名人的传奇人生,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文字的独特魅力——这就是我对《三国演义》的领悟。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三国演义》既是一部文采飞扬的文学作品,又是一部趣味盈然的史书。作者罗贯中用神奇的笔,描写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在这些神奇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桃园三结义,从桃园三结义里,我看到了刘备、关羽、张飞的特别外貌,了解到他们三兄弟之间的浓厚情义,感受到了他们三个人的爱国之情,在心里面,我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三兄弟的言行举止。
在众多的英雄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赵云。赵云又称赵子龙,是著名的五虎上将之一。我敬佩赵云,是因为赵云他的势不可挡、机智勇猛,所以我对赵云刮目相看。关于赵云的故事有: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刘表、赵云单骑救阿斗等。在这些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赵云单骑救阿斗。在这个故事中,作者用精彩的文字把赵云的勇敢和智慧都表现出来了,如赵云奋力迎战,一路奋勇厮杀救阿斗的过程都显现出赵云是一个勇猛无比的人,从而感动了曹操,还使曹操传令说“一定要捉活的”,于是士兵都只能小心翼翼地捉赵云,生怕令赵云受伤,曹操的一句话帮助了赵云一路奋勇厮杀,最后冲出了曹操的包围圈。我在这个故事中看到了赵云的机智、勇猛、威武。
《三国演义》这本书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它饱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为它蕴含着永垂不朽的传奇。我们应该继续一起阅读名著,欣赏名著的美,领悟名著的真谛。
初三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演义》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史册,是一幅惟妙惟肖的画卷。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明枪暗箭的杀戮,品味到正义凛然的故事,也可以感受到刘备的谦虚,曹操的诡诈,诸葛亮的智慧,赵子龙的.忠诚……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气周瑜”。
这一章说的是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阻止了周瑜取荆州的诡计,这让身中毒箭的周瑜非常生气,又非常嫉妒,最后毒箭攻心,气绝身亡。
虽然每个人都会有被激怒的时候,但只要宽宏大量,以静制动,才可以赢得最终的胜利。一个人是否拥有宽广的胸襟,极其重要,这关系到他的事业,关系到他的家庭,关系到他一生的成败。
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吵架了。吵着吵着,竟然吵到了绝交!虽然我非常想向她道歉,但是我一想到她说的那些过分的话语,就非常生气,一点儿也不想理她了——我没有勇气宽容她。突然,一只手拍了我一下,我回头一看,是我的好朋友!只见她低着头,说:“对不起,是我的错,请原谅我。”我的好朋友用她那独特的修理手法——宽容,把我们友谊的道路修好了。
被朋友误会时,我们需要宽容;被父母责备时,我们需要宽容,被老师批评时,我们也需要宽容。只有拥有宽容的心,我们才可以积累成功的资本,为自己将来的胜利赢得先机。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让自己的心胸宽广起来,要乐观地看待事件,不要轻易生气,万事都去沉着应对。
宽容就像一支蜡烛,看似微小,却蕴含着满满的爱;宽容就像一次抚摸,看似普通,却含蓄着无限的慈祥。让我们一起宽容身边的人和事吧!
初三三国演义读后感4
暑假里,我读了爸爸给我买的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都想统一天下,经过一番征战后天下分成了三个国家,——魏、蜀、吴,也就是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国家,这三个国家的主人,都想灭掉别的国家,一统天下,所以他们就开始明争暗斗,想推翻别的国家,经过长达数十年的战斗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攒了皇位,改国号为晋国,随后,他消灭了蜀国,皇帝刘禅投降,然后,他又开始攻打吴国,吴国也灭亡了,皇帝孙皓投降。司马炎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晋国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的阅读过程中,有几位人物,使我非常敬佩,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后,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赤壁大战。几次打败曹操,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
第二位就是号称常胜将军的赵云赵子龙,他不顾危险,几次救了刘禅的命,长坂坡,他为救刘禅,在曹军中,杀了个7进7出,救出了刘禅,截江夺阿斗的时候,赵云又从孙尚香(刘备的妻子)怀中夺回刘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
第三位是诸葛亮的继承人姜维姜伯约,诸葛亮去世前把自己一生所学的军事知识全部传给了姜维,其中包括他发明的连珠弩的制作方法。姜维全力为蜀国出力,最后为蜀国舍生取义,悲壮自刎!
初三三国演义读后感5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中的赤壁败曹操,我大有感悟。
首先是曹操率兵八十三万浩浩荡荡来到长江北岸,诸葛亮和周瑜率兵十万来到长江南岸。曹操不想和吴军开战,就派周瑜的同窗好友——蒋干,去南岸说和。
到了周瑜大营,周瑜亲自到帐外迎接,然后把蒋干拉到帐篷里说:“这是我的同窗好友,虽然从北方来,但不是为曹操说和。”晚上,在周瑜的的大帐里,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群英会”周瑜喝的醉醺醺的,拉着蒋干到了自己的帐篷和他同船而睡。半夜,周瑜出去了,蒋干也跟着周瑜后面,于是连夜赶路,到曹营。告诉曹操这听到张允和蔡瑁将军是__细件事。曹操气得直冒火,马上命人把张允和蔡瑁杀了。这说明了诸葛亮和周瑜十分聪明,知道利用人的那种戒备心理使曹操的两名大将白白损失。还说明了曹操对自己的部下不信任,作为一个统帅,要有宽阔的胸襟。
孔明借完东风以后,东南风呼呼的刮着,曹操站在船前,以为黄盖真会降,曹操的谋士劝他不要相信黄盖,而且刮着东南风。黄盖已经带着烧了火的船向曹军水寨驶去。风助火威,把曹军水寨烧的火光一片,犹如白昼。再加上船被一根根铁链拴在一起,一只船烧了,另一只船也烧了,真像多米洛骨牌。这一段给我的启示,告诉我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要一意孤行。
这个赤壁败曹操主要目的是要告诉我们要学会用人,要多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要坚持错误的意见,不要固执到底,要集思广益,要全策全力。
【初三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初三读后感02-21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2-13
《 三国演义》读后感12-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5-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5-14
初二三国演义读后感02-08
《三国演义》 读后感02-09
《 三国演义》读后感02-15
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