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风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7-24 18:06:13 春节作文 我要投稿
春节风俗作文大全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风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风俗作文1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们惊恐不已。后来,人们慢慢了解了“年”的活动规律,怕光,怕声音的“年”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到了那一天的夜晚,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熬,称作熬“年关”,并且想出了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还用红灯、烟花爆竹来吓“年”,让年不敢靠近他们。就这样,人们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人们将“春节”——这种风俗流传至今。
按照春节的习俗,小孩子给长辈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一年。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还可以像国外的圣诞节一样,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记得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说:“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令我们欢欢喜喜。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人们说,有海水新春壁纸(20张)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热闹了中国,春节也正走向世界。 春节不仅是中国人的春节,也是世界的春节。
春节风俗作文2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风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与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与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重要风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与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非常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时间是不一样,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个儿家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烟花,每一家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帽子。放烟花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与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风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一种风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对话总会听见非常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与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双胞胎女儿紫依与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每个地方春节风俗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吧,你们是不是也该让我长长见识了呢?
春节风俗作文3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码子"换上,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吊钱儿: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
"破五":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春节风俗作文4
还是不太适应家乡鞭炮声的噼里啪啦,家乡深夜依然灯火通明,家乡烟花?烂的闪耀天际;在城市里就连20xx跨年夜都是寂静无声,只有手机和电视作伴。怪不得说家乡的春节最特别,最有年味。
农历腊月廿十多时家乡就热闹起来,小贩们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大街小巷都摆满各种各样的年货,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都随意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年货。大年三十那天,大家都忙着贴春联和门神,到处喜气洋洋,一派新年气息,红红的祝福语映衬着人们红红的期许。在中午的时候都要祭祀香火神和祖先,每家每户都带着鸡、肉、饭、酒水、水果、元宝,还有一颗虔诚的心去拜祖先,感谢这一年来的一切,喜悦、收获、挫折和泪水。拜完年后还要放鞭炮除旧岁。年夜饭摆满了鸡鸭海鲜,亲人们因团聚而开心的笑容为春节添上了别样的温暖。还有一项特别的.风俗,从今晚一直到初三必须整夜亮灯,今晚的十二点放鞭炮还要下床踩地板,为自己下一年的事情做得踏踏实实。
大年初一清晨有些冷淡,可能因为昨晚整夜的鞭炮和烟花而兴奋吧,清晨都听不见喇叭声,似乎是不愿吵醒还在酣甜睡梦中的人们。大街小巷的商店都关了门,放眼望去只剩满地的炮灰和斜洒下来的几道晨光,伴随着蹦蹦跳跳的小孩的身影,拉开了新年的第一天。旭日东升,小镇开始热闹起来,锣鼓喧天,游园、舞狮、耍武术、球赛,显扬出一派喜洋洋的节日气氛。今天的饮食比较清淡,而且忌操刀、杀生,只能吃斋,显得更加清淡。
初二在乡下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拜年。但初二拜年的意义不同,重在为新的一年祈祷,希望新的一年一帆风顺,万事如意。接下来就回归往常一样了。初六左右回乡下过年的人都陆陆续续地返回工作之地,小孩安心学习,大人忙于工作,生活似乎步入正轨,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但在正月十五那天,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又激起了人们的热情。元宵锣鼓相继擂响,大人小孩都放下手中的活,都来观看游行,只见游行大队浩浩荡荡,一辆辆花车闪着五彩缤纷的灯光开过,几个小孩宛如叠罗汉一样搭得一个比一个高,头旗、红绿大旗、六国牌、八宝花、狮子班、彩龙、锣鼓棚、八音队、飘色台……甚为壮观,围观的人们也被这气氛感染不停地呐喊助威。
突然有点不适应城市的静谧和一如既往,天空还是那般蓝,有时望着望着,就开始想念家乡的树叶年糕,还要多久才能回家乡过那个别样的年?
春节风俗作文5
家乡的春节,隆重又随意,没有什么条条框框,讲究的就只是“团圆”二字而已。
腊月二十九,每家每户的大人们用红纸和竹条糊成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房檐上。而我们小孩子要做的,是在他们糊灯笼的同时放鞭炮。听着那种“呲呲”的轻响,就像小小的火花在呢喃细语。这两样必须要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寓意着来年屋内屋外都红火吉祥。
大年三十,鸡鸣一声,人们就醒。大人们去集市上采购,孩子们则穿上新的红衣服,女孩子们头上用红头绳扎两个朝天辫,男孩子们在手腕和脚踝处各系一条红铃铛。
年夜饭上桌,鱼和饺子都是必需品。一家人围坐一桌,道着些不咸不淡的.家常话,无需华丽的词藻,最朴实的话语也能暖人心窝,兴奋和喜悦装满了每个人的眼睛。
十二点整,孩子们可以出门了。老村长在村口燃起烟花。所有人都如潮水般涌向村口,看一颗不起眼的小火种在空中崩裂,随机变幻成一把撑开的打伞,在夜幕中飞旋。这把伞还没消失殆尽,一朵金黄的金菊又灿然盛放,宛若一位孤傲的仙子,全身包裹着华丽流光,在村里人的注视下翩翩起舞。绚丽的烟花在黑夜中竞相绽放,那流光溢彩的点点光华都尽数撒进人们的眼瞳,照亮了天际,也照亮了人们的脸。
几轮烟花放完,便原地支起一个火堆,大家都围坐过去,绕着篝火唱歌跳舞,好不热闹。随后在火堆上架一个小水壶,每个人都从自己家里挖一瓢水,倒进壶里。人们盘腿而坐,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朗声唱着村歌“……起篓子,起篓子,家家都有钱……”待到水壶咕噜咕噜地直叫唤,老村长就把水壶拿下来稍微放凉。待到水的温度差不多能喝,他就两只手捧着壶,把它贴在胸前,虔诚地闭上眼,嘴里喃喃地念叨着,许着愿,言毕,拿起水壶喝了一小口,便传至身边人。随后他尽力挺了挺佝偻的肩背,瞧着水壶经过一双又一双手,嘴角的弧度慢慢的越咧越大,炽热的火光给他苍老的眼神带去些许温柔和活泼。当水壶最后又传至他手上时,他笑了,火映亮了他的眼,竟有了些年轻时的豪放与灵气。“也不知道我这老骨头能撑多久啦,不过看到咱们村里人如今生活的有滋有味,家家团圆过年,我这心里啊,高兴呐。祝大家以后更好啊,哈哈哈哈……”老村长说着说着,大家眼中都渐渐湿润了。
“千门万户庆团圆,送旧迎新贺新年。误把红灯做笑脸,明年福运又当头。”这大概是对家乡的春节最好的写照。
春节风俗作文6
又是一个辞旧迎新的夜晚,这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客中守岁》: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春节的中午,无论城镇和乡村,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大红的对联,大多是为了祈求吉庆,赞美春光。“金狗报喜,快乐多多,财源广进。逐年高升,永盛旺旺,生意兴隆。”这是我家的对联。寄托了全家人祈盼“春满人间福满门”的美好心愿。
晚上,吃过年夜饭,我到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到一半突然觉得这样很没趣,太过平凡罢。于是独自一人走到家里的楼顶,端着咖啡坐在椅子上,眺望远处的风景。我想追寻热闹气氛中属于我自己的那一份宁静。又是一个星晴夜,繁星点亮春节夜的精彩,悄悄向世人诉说新春的故事,将天上的祝福洒向人间。月牙儿笑弯了嘴,叫人去感受嫦娥的欢欣。一切都是静的,却从那星星调皮的眉目传情中,洋溢出不平静的喜悦与心动。当悠扬的钟声刚响过12下,在中华大地上,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都要打开大门迎接财神。“噼里啪啦”的鞭炮齐声轰鸣,万家竞放。真是“爆竹声声辞旧岁,鞭炮阵阵迎新年。”爷爷把成捆的炮竹在家门口围成圈,点燃了黑色的引线,过了一会儿,只听雷鸣般的声音响彻长空,然后在似乎与天相近的地方骤然开放。霎时,黑夜如同白昼,天空中金雨纷纷,银花朵朵,仿佛是碧波银浪,雪里红梅,又像巨龙腾飞,金蛇狂舞,一会儿,一根根细如柳红;一会儿像夜空开放的昙花;一会儿成了密密麻麻的芝麻……瞧!远处那户人家又把烟花点燃了,那焰花绚丽多彩,变化多端。似乎是满天繁星,银光熠熠。又像一朵牡丹,光彩照人。天空出现好多色彩,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绿的似玉,粉的像霞,黄的似金……令人眼花缭乱。远处的鞭炮、烟花双管齐下,一个个直冲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这边的声音弱了,那边的又起来了,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鞭炮声、炮仗声汇成一股欢快和谐的交响乐,为这无边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望着五彩缤纷的夜幕,我不禁想起了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春节之夜里因寒冷和饥饿而死。我们有无数难忘的日子,最难忘的是年年的春节;无论有多少快乐的日子,最快乐的是年年的相聚。春节是“时间和希望的大门”,无论过去怎样,我坚信明天清晨我的家乡贺州会像初升的朝霞一样灿烂!
春节风俗作文7
我的家乡在河南焦作,春节对于咱们现在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日子,是铭刻咱们年龄变化的日子,是寒假里最轻松的日子。特别是咱们家乡的春节
现在我的学习任务之重是可想而知的,整个寒假都处于紧张之中,但咱们还是愉快地度过了。是没有了作业?还是时空错乱?
不,当然是家乡的春节!
在除夕那天,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尝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后,咱们还有摆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外面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晚上八点钟咱们一起坐在沙发上吃着麦芽糖,看春节联欢晚会(当然也会有几个小懒虫抵挡不住睡意……),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咱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的早晨,家家都会早早的起床,换上新衣,燃放鞭炮。吃一些饺子或汤圆(这是咱们的习俗)接着,就是小朋友”工作“的时候了,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茶、瓜子、花生、糖果等。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咱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咱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但可忙了孩子,吃饱了晚饭迫不及待的跑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绚丽的烟花。大街小巷里,烟花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各式各样的烟花,不仅让咱们看得眼花缭乱,当美丽的烟花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五彩花,点点滴滴,汇成花的海洋,它们像对咱们微笑,招手,在向咱们致谢,谢咱们给予了他们生命让他们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么快乐,多么活泼!姹紫嫣红的礼炮,打响了天南地北,让人们目睹自己的风采,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咱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咱们家乡的春节,没什么仪式,更多的却是欢歌笑语。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不定你们家乡的春节更是妙趣横生!
春节风俗作文8
我们中国人有我们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但是现在有许多年轻人把中国的许多节日逐渐淡忘了,反而把洋人的节日当成主要的节日来过,例如:有许多年轻人过起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和情人节的热情比过中国的春节和7月初7的中国的情人节还要高,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中国人,我真感到痛惜,我们一些年轻人的崇洋媚外的心理甚至达到了荒谬的程度。虽然一些年轻人盲目的崇洋媚外,但是我仍然喜欢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第一大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我们中国人的男女老少都是把它作为最主要的节日来过的。在春节的7天假里,许多人都是不顾路途的遥远,尽可能的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或者全家一起出去走亲访友,或者一起出去旅游。在我们这里春节前每家都要蒸馒头,油炸肉圆,炒葵花子和花生等。大年三十的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贴门对,晚上,家家户户都要一起吃团圆饭,吃过团圆饭后,还要放烟花爆竹来庆祝春节,接着,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聊天,一边守岁,大人还要给小孩压岁钱。一家人一起等待春节的到来,所以一家人正常都睡得很晚。第二天一早,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再次放烟花爆竹庆祝春节的到来。大年初一早上,我们中国人一般是吃饺子,而我们这里是吃圆子,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吃过早饭以后,一家人一起走亲访友,或者等待亲友的到来,或者全家一起出去旅游。
除了春节以外,元宵节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重要节日,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看花灯的风俗习惯。但是在我们这里,却没有看花灯的风俗习惯的。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祖的节日,人们习惯在这一天到祖先的墓前扫墓,来表达对祖先的哀悼之请。
五一国际劳动节自从变成7天假期后,也是人们走亲访友和旅游的黄金时间。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在这一天里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习惯。在我们这里没有赛龙舟的习惯,但是有包粽子的习惯,还有给小孩扣龙线的习惯。
七月初七,中国的情人节,可以说被许多中国的年轻人给淡忘了,他们偏偏要崇洋媚外地过起西方的2月14号的情人节。农历8月15的中秋节可以说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节日。在这一天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我们这里有吃月饼的习惯和赏月的习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一开始就千古传诵至今。
春节风俗作文9
宜昌,古称夷陵,为湖北三大城市之一,地处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交界点。其春节礼俗融汇东部和西部的地方气息,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以来,各地商贾云集于此,以春节习俗内外交流,形成了既与各地大致相同但又有地方特点的格局。
腊月最后一天至正月初三被称为“大年”。为了过好“大年”,不论大家小户都要作一番年前准备,而且这个准备早在“过小年”前后就已经开始,谓之“忙年”。宜昌有段儿歌形象地唱道:“年来了,是冤家,儿要帽子儿要花,公公要肉敬菩萨,婆婆要米打年把;还有刚过门的小媳妇,也要穿一件新花棉袄回娘家。”由此可见一斑。
不仅各家各户要忙年,大小商贩也要忙年。前者忙着采购;后者忙着发卖。虽人人皆说“有钱不买腊月货”,但一进入腊月,该买的还是要买,哪管它价格贵贱。市场繁荣,每日四乡八邻的农民都纷纷拥上街来。他们进城一则来采购年货,再则为带一些土产品到街上兜售,如柏树枝( 熏腊肉、做“年宝”用 )、红亮筐 ( 蔑扎纸糊的小灯笼 )等。至于要采购回去的,则多半是乡里没有的糖果点心、大小礼品以及年画、春联等。总之是应有尽有,无不满载而归。
门神画一般是木刻彩印,多为本埠制作。贴于门上左右两幅,一为白脸秦叔腊月二十五以后,各家各户除了忙着准备桌上的美味佳肴推汤圆面、打年糕、宝,持铜;一为黑脸尉迟恭,持剑。年画多种多样,彩色精美,多来自沪汉。 灌香肠,郊区农户多忙杀年猪、磨豆腐外,还要准备年节期间尤其是正月初几招待来拜年客人的吃食点心,开始炒花生、炒瓜子、炒苞谷泡、炸麻花、炸米花等,有的'按俗语“七不炒,八不闹,二十九晚上炸‘屹蚤’”择时。到腊月二十九或三十还要合面剁馅做包面(饺子)。上述这些多在晚上进行。那几夜,灶屋内外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往往忙碌到深夜。
“七不吵 (非炒 ),八不闹”还有一说法,即要家庭和睦,平时有什么吵沙闹闹的,到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及以后的年节期间都要克制,遂遵“腊月忌尾,正月忌头”之古训。
忙年期间还必须做清洁大扫除,这是每个家庭全年中最彻底最细致的一次。从过小年开始,各家各户室内室外楼上楼下均要进行清扫粉刷,门窗家具冲洗刮刷,俗称之为“打扬尘”。同时还要清洗衣物被垫和鞋袜,日晒被褥。到了腊二十七八日,老老少少都要在家或是去商办浴池洗大澡。民俗谓之:“二十七洗修楔,二十八洗邀遏”,干干净净过一个好年。
春节风俗作文10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过年的习俗很有趣。在腊月二十九(除夕夜),我们一家大小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的团圆饭可讲究了:我们吃饭一定要有三大样:鱼、鸡、肉。鱼一定要蒸着吃,在鱼上还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这样象征着财源滚滚来、年年有余的好兆头。鸡一定是公鸡。肉是腊肉,我们的腊肉不像四川那里蒸着吃,而是用豆角炒着吃,这样吃特别美味,特别有嚼头。吃完饭后,我们就要进行守岁,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说说这一年经历的酸甜苦辣。
在初一的早晨,我们像爸爸妈妈请安(拜年)说些吉利的话,这样可以获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这样象征着大吉大利。然后我们会出门向别人拜年,别人会放鞭炮来迎接我们,这样表示湖南人们的热情似火好客、友好。
看,我们过春节是不是不跟你们一样呢?你们想来我们湖南过春节吗?
春节风俗作文11
古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古诗《元日》中头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春节的风俗,但是春节的风俗不是每个国家都一样的,各种国家有各种不同的风俗。说到here我又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们china过春节是的风俗。说道here我给you介绍一下china过春节的风俗吧!第一个步骤是:除尘,过年前几天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屋子里里外外,古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句中有这样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这句诗句是说: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第二个步骤是:贴对联,跟除尘差不多,也是在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贴对联、贴门神、贴福字,说到here贴福字我疑惑不解,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爷爷走过问我怎么了,我说:“爷爷,福字为什么要到这贴呢?”因为把福字倒这贴说明了福气到了,爷爷说。哦,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个步骤是:摆供桌,供桌上面美食、香烟等是为了接神,供神的,到了年终岁时对神佛的`感谢和酬劳。其实,这些我也不知晓是听我爷爷说的,据说摆供桌和上坟是一样的,如果摆供桌了就不用上坟。
第四个步骤是:备年货,就是说在过年的前几天要准备过年的东西,过年的东西一般就是买些吃的、穿的、用的这些,这些东西是必备的必需品缺一不可,尤其是年菜哟。买这些东西一般都是妇女们该做的事情。
第五个步骤是:放鞭炮,这也是家家户户都要有的。尤其是小孩子们放鞭炮,晚上就是放烟花,这是代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迎着新春的到来。那样的场面充满了喜庆和热闹,也代表庆贺。
第六个步骤是:穿新衣、吃年饭、拿红包。大年三十一早起床,都要穿上干干净净的新衣服,也就是表示辞旧迎新的意思,喜喜庆庆的过节。家家户户都围在餐桌是吃年饭,表示团团圆圆的意思。吃完饭后,家里的长辈会给晚辈红包,也就是压岁钱的意思。
第七个步骤是:守岁,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联欢晚会或者出去耍。一直到午夜才睡觉。因为到午夜的时候才叫真正的新一年来到了。
过年真是好呀!大街上人声鼎沸热闹极了。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提,小贩们也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过年前夕,许多人都十分忙。许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向家走去。
春节风俗作文12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寸寸土地寸寸风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民俗。三十六个省区,三十六种文化。每个地区的民风民俗都各具特色。现在让我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风俗吧。
“吃完腊八饭,就把年来过。”过年不是大年三十那天,而是一个时期。为了“年”,大家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让年味更足: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炸和卤。一切都是按着传统程序进行,所以这些日子家家户户都是家家飘香,户户欢腾。
到了腊月二十三,族长就会请漆匠来给菩萨贴金。漆匠在贴金前,要念经请菩萨退位,然后在菩萨全身刷上一层生漆,再把黄金贴上,菩萨焕然一新,漆匠在念经请菩萨归位。菩萨贴金后,族长将菩萨安置在木制轿内,然后放在祠堂前。从腊月二十四起,族里的`年轻人就抬菩萨满村游走。
到了年三十那天,大家都早早起了床,女人们进厨房准备年夜饭,熬浆子贴对联是男人们干的活。贴对联要先贴正屋,先把横批贴个“福星高照”,还要注意上下联,右为上联,左为下联。接着再贴各房门,还要贴些小签:“出门大利,抬头见喜”是贴正屋门上,“百无禁忌,万事如意”要贴正屋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贴谷仓和牛猪鸡圈的。过路人一看,大门都贴了新联,就知道这家要准备吃年夜饭了。
差不多八点就开始吃年夜饭了,鞭炮声陆续响起,此起彼伏,要持续2个多小时。一挂鞭炮中间不能熄火停响,炮声越急越密越响,来年就越兴旺。放了辞岁的鞭炮,还要奏上欢快的音乐,一家老小就开始吃团圆饭了。
吃完饭之后,男人们还要带上斧头上山收“财”,他们要砍一棵大树,并连根挖起,做守岁的“柴火”,这棵树要一直烧到初一早上,就是“火大财大”。小孩子们要拿出爆竹和烟花,一直闹到凌晨十二点五十九秒。这大年三十的灯不能黑,要彻夜亮灯。预示来年前途光明。
一年又一年,“年”就这样在传统的紧密急促的程序中,在灯火通明的夜里,在们兴奋和疲惫的鼾梦中渐行渐远。
春节风俗作文13
春节乃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之一,从古至今她都保持着独有的文化风俗。春节风俗多彩多姿,让我们用心去体验春节风俗吧!
一年中我最爱的节日就是—春节,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外公总会拿起他的大毛笔,把他所收藏的红宣纸拿出来展示他的才华。外公最喜欢教我们写“福”字,他说,福字是我们老百姓呀,在春节最喜欢的一个字,写完后贴在门上,来年呀才会有福气,家庭呀,就会更顺利。外公呀,几乎每一年过春节都会这么说,但是不知为什么我们呀总不会腻。外公终于写好,再在纸上弄上浆糊,倒贴在门上,这时外公就会说:“这才是真正的福到了嘛!”从外公的福字中,我感受到了春节的风俗。
大街上,很多商贩都摆了一个小摊子来卖年货,那小摊上的物品,真是琳琅满目呀!你看,那石滩的一角又围满了人,我也好奇的挤在人群中去看。哇,原来铺满地摊的全是春联,人们都在用手翻来翻去寻找他们最喜爱的那一副春联。那春联上满是金色的大毛笔字,金光闪闪的很是耀眼。我无意间听到了一对母女的对话,女儿说:“妈妈,这一幅怎么样,这一副是不是很好看呀!”妈妈微笑的回答,女儿说:“孩子,这副是很好看,但我们要的是既好看,而且还要写的好的春联,写得好的春联呀贴到门前才是最好看的,来年要我们家才会更幸福,更红火。”从这一对母女的对话中,我仿佛看到了来年的幸福。
说起春节,我最喜爱的当然是大年初一了,这一天也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一天,这一天我们小孩都会跟着爸爸妈妈们走亲访友,去拿我最喜爱的`压岁钱。我第一个拜年的人是我的奶奶,我见到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奶奶,新年快乐!祝你今年幸福快乐,长命百岁。”这时奶奶就会说:“好,那我祝你学习天天向上,这是给你的。”一个大大的红包亮在我的面前,我心里那股高兴劲就甭提了。看着红包上“新年快乐”那几个大大的金字,我情不自禁的也对自己说上一句:“新年快乐!”从拜年给压岁钱中我也感到了春节的风俗。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最爱的节日!从外公的“福”字,母女的对话,奶奶给的压岁钱中我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春节风俗,感受到了百姓们的心愿。
春节风俗作文14
这个春节我在外婆家过年。一天早上,我们刚吃过早饭,远远地就听见“咚咚锵咚咚锵”的声音,我好奇地问外婆:“这是什么声音?”外婆告诉我是在闹船灯,“闹船灯是怎么样的?”我刨根问底地问外婆,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外婆决定请他们过来表演。
“咚咚锵咚咚锵”的声音时远时近,我坐不住了,跑进跑出地去看,希望船灯快点来。外婆忙着打开堂前门,并在堂前中央放了一张八仙桌,在桌上摆放好一些糖果和茶水,说是让这些表演的人品尝。
终于,“咚咚锵咚咚锵”的声音近了,近了……我飞奔着跑到门口,看到闹船灯的人浩浩荡荡地走来。这是一个长长的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个“大头和尚”,说是“大头”是因为他的'头是用一个只露眼睛和嘴的大铁桶面具罩着,外面画着的面具虽然是微笑着,我也知道这是一些老人扮演的,可我看着还是觉得有些诡异,远远地躲开了。“大头和尚”捧着个金元宝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后面是一群敲锣打鼓的人,紧接着是两艘漂亮的彩船。船身是用布围起来的,上面画着龙和凤,还有各种彩色的花儿装饰在船舷上,有两个人分别顶着一只彩船,慢慢走来,这个船一定比较重吧。彩船后面跟着两个背着包的人,背包里鼓鼓囊囊的有不少东西,大概是一路的人家赠送的果品。紧随其后的是一大群围观的人,有老人,有小孩,后面还有一个“大头和尚”拿着一把扇子,突然的一个动作,吓得小孩害怕地跑,逗得老人开心地笑。
队伍到了院子里,敲锣打鼓的人在院子一角坐下了,船灯站在院子中间,那些围观的人都在院子的角落或大门口找了个地。接着二胡的声音响起来,一个女人大声唱起来,彩船随着歌声舞动起来,先是原地小步子地摆动,好似船在风浪中颠簸摇摆,过了一会,两艘船转向跑起来,他们跟着锣鼓声踏着有节奏的步伐,快速移动,好似船在与风浪抗争努力前行,随着音乐的变化船又原地摇摆,好似船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休息,积蓄能量……“大头和尚”一会儿如船长般指挥彩船舞动,一会儿又如调皮的小孩般和围观的人打趣,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开心的笑脸,我正看得投入,一个“大头和尚”突然走近我,我吓得想躲开,外婆抓住我,说是这个“大头和尚”是让我们捧一下金元宝,寓意新年财源滚滚,我捧了金元宝,“大头和尚”给我竖了大拇指,还亲切友好地默默我的头,我对他的害怕减少了几分。
很快,音乐停了,闹船灯结束了,我还没看够,当船灯走向另一家的时候,我也加入了围观的队伍……
春节风俗作文15
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这一年中的新年中国的人民们都在欢欢喜喜的度过!虽然每个家乡过得方式不同,但欢乐却在他们心中荡漾!
按照咱们这个四川老家的话,家家户户都会买来许多吃的、喝的、用的。学校还会让小朋友们放假,让小朋友在一起欢乐的玩耍,大人们也忙来忙去的,真是一个繁荣的节日!
一转眼,咱们家乡新年除夕夜也到了。
当天晚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舅公、舅婆、舅舅、舅妈都来到了我家,还有许多邻居家的小孩也来我家玩,我家都快成了一个繁华的市场了!首先来我家的亲戚,以及邻居家的小孩都在我家等着吃父亲母亲烧的.一桌好菜。大人呢在闲谈;小孩们在打电脑。
不一会儿,菜烧好了。咱们来到餐桌前,开始吃了。呀,菜太丰富了。有红烧牛肉、番茄寿司、蟹柳面、炒年糕、麻辣豆腐汤,和炒鱿鱼……。我尝了一口红烧牛肉,真好吃,太棒了!这时我觉得有点口渴,就用勺子舀了一口汤,不好了,我的喉咙要遭殃了,太辣了!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全桌的人都哈哈大笑,说:“这是麻辣味的汤。”我恍然大悟。接着父亲就对我说:“年糕年糕,年年高。儿子你吃一口年糕吧。”话音未落,只见父亲夹了一块年糕给我吃。这是,奶奶就对父亲说:“儿子,你家一口鱼吃吧!祝你年年有余!”我又只见父亲夹了一口鱼吃。
吃完团圆饭咱们看了一下闹钟,已经8:00了新年联欢晚会要开始了。全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边谈谈家常,边观看精彩的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家族
孩子们都在为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祈祷,希望祈祷的人能长命百岁!
亲戚们在我家待了一会儿,我就得到了许多压岁钱,我得到的钱却来越多,一下子就得到了1000元。母亲叫我不要说压岁钱,但亲戚们却硬要给我,我也装了一副不要的模样,但我心里却想要。等母亲阻止不了亲戚给我压岁钱时,我却拿着钱笑眯眯的走到了卧室。
大年初一天刚亮,连续不断的鞭炮声一响发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吵死了,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装!大家都子享受新年的沐浴!新年里,红包是红的,鞭炮是红的,灯笼是红的,对联也是红的。这真是一个红色的兔年,希望大家的生活也能过的红红火火。
【春节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风俗的作文01-16
春节风俗作文01-12
春节的风俗作文01-04
[精选]春节风俗作文07-12
春节的风俗作文01-07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春节风俗的优秀作文01-13
作文家乡的春节风俗01-04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01-04
春节的风俗小学作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