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的春节作文

更新时间:2023-01-20 16:38:27 春节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莆田的春节作文9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莆田的春节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莆田的春节作文9篇

莆田的春节作文 篇1

  莆田人过年很有自己的一套,大概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准备了。

  腊月初十至二十之中的某一个晴天,莆田人会给房子来一个“大扫除”,莆仙话叫做“扫巡”,俗话说“扫巡四面光,洗净见祖公”。预示把旧一年的灰尘秽气打扫出门,以崭新的气象迎接春节。

  除此之外,大家还会贴春联。除了我们平时见到的春联外,莆田还有一种特有的`白头春联,在红色的对联上方留有10厘米长的白纸额头。这一习俗要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明朝倭寇之乱,据传此举是为了悼念当年在倭乱中遇难的人。

  腊月二十,家家备年货,为小孩子买新衣服。家附近的一条街,人山人海,车辆如潮水般涌来。

  这时便要数小孩子最高兴了。大人们忙乱,哪有时间管他们。他们便拿了零花钱,成群结队地买爆竹去了。拿着买来的爆竹,丢在街边,自己跑到一旁看着路人们一个个吓得丢了魂似的,自己在一旁捧腹大笑。

  除夕晚上,家家做在一起吃团圆饭。小孩子们草草吃几口,便一个个找桌上的大人们要压岁钱。拿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压岁钱,一个个满怀开心地看春节联欢晚会去了。大人们忙完了,也陪着孩子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

  莆田的春节虽不如北京的春节热闹,但大家也过得非常开心。

莆田的春节作文 篇2

  又是一年春节,我就用笔来记录下春节的前后,去体验、去享受这美好节日带来的快乐。

  莆田的春节,是庄重的。在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摆上一大桌供品,祈祷一家人在新一年里万事如意。干完这些后,每家每户放鞭炮,趴在窗上看着火花中的街道,还真别有一番风味。

  莆田的春节,也是热闹的。大年三十晚上,先是一道丰盛的年夜饭。吃晚饭后,这便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了——发压岁钱。当那一个个鼓鼓的红包赛到手中的时候。有些小孩,道声谢,一溜烟似的跑到一边数钱去了。也有些懂事的小孩把钱交由大人保管。八点时,看春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如果说大年三十的晚饭是味觉上的年夜饭,那么春晚就是视觉上的`年夜饭。快到十二点时,真正的高潮来了,不知是哪家开了个头,不到两分钟,整条街便“噼里啪啦”热闹了好一阵。邻里间说上几句吉祥话,我们小孩子便拿上几根烟花在空中挥舞,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热闹程度不亚于往年。

  莆田的春节,是欢快的。初一要“游春”。我们今年的目的地就是九华山、南少林。虽然天气十分炎热,但正好点燃了我们的热情。穿梭在九华山茂盛的丛林中,心情愉悦;置身于南少林雄伟的主殿前,心潮澎湃。

  莆田的春节,是辛苦的。初二上壶公山烧香。由于我们去时已晚,所以车子开上山不到一半就被堵得动弹不得,只好弃车而行。好不容易上了山,望着那排得就像是长龙一样的队伍,我不禁有些忧郁:“天!这么多人,要排到什么时候啊!”但最后还是不得不排队。当站在队尾,我终于才意识到,什么叫“龙的传人”。

  莆田的春节,这是多味的。但不管怎么说,我们永远爱我们的家乡,爱它那纯朴的民俗!

莆田的春节作文 篇3

  不知不觉十一个月过去了腊月又在无数孩子的热切期盼中到了。

  首先是大扫除,我一鼻子灰,累得直喘气。尽管奶奶端来了红团慰劳我的胃,我还是直埋怨。可是厨房传来的油炸豆腐的香味又堵住了我的嘴。腊月十六,丰盛的尾牙宴,到处都是喜庆。而为过年准备的年货,更是让我的心迫不及待飞向春节。

  除夕到了,我穿上新衣。晚上,桌子上满都是菜肴,狼吞虎咽一番,鞭炮声也就响了。接下来就是漫漫长夜,但是,长辈们摆上一桌辞年宴后,便每个人给我一个红包,让我精神大振,到十二点还充满活力

  春节终于到了。早晨起来,一碗搁满香菇、肉和青菜的长寿面摆在前面,还有一大盆花生米,我跟着大人们去各家拜年,得到了满兜的'糖果,往后吃了一整个月。

  初四初五重新过年,这就是莆田特有的风俗。据说,这就是因为倭寇在除夕进攻莆田,人们血战两天,初三掩埋死去的亡灵。但是,因为打战,所以没有过年,

  只好在初四和初五再过年,从此,这种习惯就延续下来了。

  二十九,元宵的花炮声停了。小孩们背起书包,大人们拿起公文包,一切恢复正常。唯一不能忘怀的就是逝去的快乐。

莆田的春节作文 篇4

  不知不觉,十一个月过去了,腊月又在无数孩子的热切期盼中到了。

  首先是大扫除,我一鼻子灰,累得直喘气。尽管姥姥端来了红团慰劳我的胃,我还是直埋怨。可是厨房传来的油炸豆腐的香味又堵住了我的嘴。腊月十六,丰盛的尾牙宴,到处是喜庆。而为过年准备的'年货,更是让我的心迫不及待飞向春节。

  除夕到了,我穿上新衣。晚上,桌子上满是菜肴,狼吞虎咽一番,鞭炮声也就响了。接下来就是漫漫长夜,但是,长辈们摆上一桌辞年宴后,便每个人给我一个红包,让我精神大振,到十二点还充满活力

  春节终于到了。早晨起来,一碗搁满香菇、肉和青菜的长寿面摆在前面,还有一大盆花生米,我跟着大人们去各家拜年,得到了满兜的糖果,往后吃了一整个月。

  初二,不能串门,大街上一片死寂。

  初三,又屁颠颠地跟在大人后面,去给各家讨糖果。

  初四初五重新过年,这是莆田特有的风俗。据说,是因为倭寇在除夕进攻莆田,人们血战两天,初三掩埋死去的亡灵。但是,因为打战,所以没有过年,

  只好在初四和初五再过年,从此,这种习惯就延续下来了。

  二十九,元宵的花炮声停了。小孩们背起书包,大人们拿起公文包,一切恢复正常。唯一不能忘怀的是逝去的快乐。

莆田的春节作文 篇5

  在莆田除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嘉靖皇帝罢免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期间的莆田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莆田人民为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根据史料,当时遭到倭寇侵害的还有江苏兴化,据说当时倭寇接到上头命令进犯兴化,但没搞清楚是哪个兴化,就同时进行侵犯。江苏兴化却没有“做大岁”的`习俗。所以莆田的“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不过我们年轻人偏偏挑这一天进行聚会之类的活动,就因为街上人少,正合适。)

  贴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但在莆田正因为有这段倭寇侵害的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却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

莆田的春节作文 篇6

  福建莆田是个神奇的地方,因为人多地少,近三分之一的莆田人到世界各地谋生意、求发展。中国工艺品市场、民营医院、建材工业有宏大的莆田人队伍,仅民营业医院莆田人开办的占全国70%。另外,莆田人自古过年都有独特的形式,这与莆田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并一直沿袭至今,正如莆田地方方言具备古汉语一样,很值得我们研究和了解。

  从农历十二月十六尾牙(也是中国春运第一天)到二月初二头牙,莆田风俗有着奇特的方式。

  一、做尾牙

  “做牙”,亦称“祭牙”。这一节俗,原本是莆仙生意人的祭祀方式,后才延伸成莆仙民间普遍的节俗。

  相传在明代有个叫陈米牙的,是专门经营米业的商人。同是生意人,陈米牙的经营方式与众人不同,人家卖米唯利是图,一味赚钱;而他卖米是薄利多销,生意不成仁义在。陈米牙做生意老少无欺,在江南民间传为美谈。莆仙生意人为纪念和仿效他,便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出外做生意和十二月十六日赶回家过年时,举行祭祀陈米牙的仪式,后简称为“做牙”或“祭牙”,并把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定为“头牙”,十二月十六定为“尾牙”,后来,一些生意人还把这一节俗延伸为每月初二和十六日都要“做牙”。

  旧时,莆仙民间做“尾牙”那天,大、中商家必备酒席邀请同行和本店伙计们。一是联络商友之间的感情,二是决定所雇伙计的去留。按俗例,本店伙计吃“尾牙”后,即算结束雇约,至次年二月初二日,店的伙计若再被店主邀请“做头牙”,则是被继续受雇的信约,三是以“做牙”祀神、祀福,求生意兴旺。

  受商家影响,莆仙民间即使没有经营生意的家庭在农历每月初二和十六日,也有“做牙”的风俗。在莆仙山区和沿海一带,民间还有为“婆姐做牙”的风俗。仙游一带称为“安婆妈”。“婆姐”即婴儿的保姆之神。凡家有婴儿的,每月初

  二、十六日都要为“婆姐做牙”。黄昏备办干饭一小碗、青菜一小碟,俗称“菜瓯饭”(小花碗盛干饭),在卧房前祭祀“婆姐”,祈求其照顾婴儿睡眠平稳,饮食正常,无病无灾,快快长大。若婴儿睡眠中脸有微笑,就认为“弄婆姐”,意即“婆姐”在教婴儿微笑。

  二、扫巡

  莆田话把年前大扫除叫“扫巡”。“扫巡”的时间,各地都没有统一。有的地区群众从“

  尾牙”(农历12月16日)后开始,一般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六和二十八。也有提前,都选个“双日”中的大晴天(“双日”是莆仙群众的吉利数码),俗语说:“千补万补,洗净见先祖”、“扫巡四面光,洗净见祖公”。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都搬到户外,先洗刷干净,再让太阳晒干。然后室内再用竹竿绑着树枝(带叶),作成一把大大的扫把,把每个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这就叫“扫巡”。有

  的地区不受限制,腊月初直至年关前进行。群众“扫巡”的日期一般都选择双休日和天气晴朗的日子,以示吉利。“扫巡”的工具农村用芦苇、甘蔗尾巴和稻草捆成一大把像扫把,并贴上一小块红纸,然后缚在竹竿上,用于打扫清理室内外墙壁、屋梁、楼梁、楼板和天花板上附着的灰尘、蜘蛛网等污物。室内打扫清理垃圾和废物;铺地板砖的进行洗擦、厨具、桌椅、眠床等家具、被铺、蚊帐全部进行洗涤。通过清洗、打扫把室内全面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有的地区群众在“扫巡”之后全家人吃一餐“擦粉”(用线面为主料配些佐料煮成的大杂烩),期望来年阖家平安。“扫巡”意味着把旧一年里的灰尘秽气打扫出门,以崭新的气象喜迎春节,跨进大吉大利的新一年。这个有益于人身健康,有保持生活环境卫生的风俗习惯,千百年来莆田人民一直保留下来沿袭至今。

  三、除夕辞年祭天地

  莆田民间除夕子时要祭天地,方言叫“上供天地”或“辞年”。 天地崇拜在中国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中由来已久,原始社会人类面对难以征服的大自然,就认为自然界中有一个主宰者,从而产生了想象中的“天地神灵”,并因而产生了“玉璧以祭天,玉琮以祭地”,衍生出许多祭拜天地的仪式。而这些仪式,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祈福消灾,永葆安康。

  道教造神中天廷的最高统治者是玉皇,民间就一直把玉皇大帝指认为天。宋代皇帝还封一位“后土皇地祗”的神为“地母”。这样天地就各有主神。只是老百姓不懂那么多,一般只认为“天地就是玉皇大帝”。据说每年除夕子时起,玉皇都要巡安人间,所以老百姓都在这个时候备办祭品上供,感谢他对自己的庇佑,期望来年他再给自己带来好运。

  “辞年”的祭品十分丰富,花果茶酒齐备,“六斋”、“十味”、线面、“龟”、“团”、鸡、鸭、鱼鲜,还有“隔年饭”,摆满供桌,烛火高烧,香烟缭绕。还要摆上“五果”,这是一种小米糕,印成圆形

  和方形两种,寓意天圆地方。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烧“贡银”、“天金”。传说家家“辞年”,天地吃不下,只收走“贡银”,所以祭毕茶酒要“喷银”(倒在烧“贡银”的.灰上)。

  神比祖宗大,所以祭完“天地”,把供桌换个位置,这些祭品可以再用来祭祖宗。祭祖时不用茶酒,但必要增添“菜、饭”,还要烧“纸钱”或“银宝”、“银纸”。

  “辞年”习俗延续至今,除夕子时起,家家灯火辉煌,鞭炮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四、除夕

  莆田除夕又称为过年、做岁、三十暝(夜)、围炉等,有的年份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过年,亦称三十暝。

  莆田人过年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使年过得热闹、旺意,莆仙民间,尤其是农村,各家都要备办“红团”“番薯起”、薄糕、油炸豆腐、红柑、茶酒等,并要杀鸡(鸭)、杀猪(羊)、鱼等,称为三牲,以备祭天地、神、祖先等辞年之用。

  莆仙人辞年大致在腊月二十到小年夜之间的某个晚上,一般以二十八或二十九日为多。这天中午,家家都吃“擦粉”,晚上,开始辞年时,要在院前摆一张系着金钱绣花桌裙的供桌,桌上摆着五果、六斋、三牲和贴着福、禄、寿红纸花的干线面,燃放爆竹后,全家人由年长的领头,

  依次拈香跪拜天地、祖先,祈祝全家平安,来年幸福。然后在供桌前烧贡银、银纸,并再次燃放爆竹,表示辞年结束。

  莆仙人看重亲情,除夕夜围炉时,大家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赶回家里团聚。在围炉时,如果有人确实无法赶回家,那也要在餐桌上给他放上一副碗筷。莆仙民间围炉时餐桌上的菜大多都有吉利的寓意,如鲫鱼(俗名鲫母,谐音积宝)、蟹(要十脚全的,寓十全十美之意)、虾(谐音和,一家和和气气,和气生财)、甜丸子(莆仙方音称软粿,意即日子过得甜甜美美的),上述这四道菜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讲究古例的人家,还把木炭烧红放要烘炉里,置于餐桌下面,表示一家亲热团圆、兴旺发达。

  围炉后,上辈人要给16岁以下的未婚男女分压岁钱;也有子女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压岁钱的;还有丈夫给没职业的妻子压岁钱的。过年分压岁钱的意思对小孩子是已增一岁了,对上辈人是孝敬,对妻子则是夫妻恩爱。压岁,其谐意是压祟,即禳灾驱邪之意。

  五、探亡日与白额春联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

莆田的春节作文 篇7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俗话说:“百里不通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莆田的春节也有一番独特的.风味。

  春节当然是要挂春联啦!全国各地春联均为一色满红,唯有兴化的春联有着一段大约两寸长的白色联头,红白相间,格外醒目。

  据说清兵入关后,实行高压政策,滥杀无辜,兴化大地不少人家因办丧事贴了白联。时值春节,清廷又强令家家户户贴红联,以饰“国泰民安”。有人在贴红联的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小截,以示心有余哀。各家起而效之,逐渐成为了“白额春联”的习俗,流传至今。

  为了过得热闹、旺意、莆民间,尤其是农村,家家户户都开始做起了“红团”、“番薯起”、 白糕,油炸豆腐,购买橘子、茶、酒等,并要杀鸡(鸭)、杀猪(羊)、杀鱼等,统称三牲,以备祭天地、神、祖先等辞年之用。

  腊月三十零时辞年,大家不约而同地响起“乒乓”的爆竹声。家家庭院前摆着一张系着金钱绣花桌裙的供桌,桌上摆着五果、六斋、三牲和贴着福、禄、寿红纸花的干线面,全家都在跪拜天地,烧起了供银,再放起爆竹。

  新年的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说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晚辈,据说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莆田的春节十分热闹和快乐!

莆田的春节作文 篇8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节日的喜悦。

  莆田与全国各地一样过大年春节,从农历腊月二十五开始,家家都包用糯米粉为原料的红团,它的含义相当于内地的饺子;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圆圆的形状寓意着家庭团圆,我们家的红团有两种口味:一种是绿豆,一种是糯米都香甜爽口令人开怀。

  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就准备开始贴春联了。贴春联也是全中国人特有的春节习俗,它把各种各样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可为什么两边留出白额呢?我百思不得其解;问爷爷,爷爷说:“三百多年前,倭寇到莆田一带盘踞多年,打开杀戒,直到戚继光赶来,才赶走他们,但此时已是春节,于是为了表示对死者的思念,人们在春联的头上加了一条表示哀痛的白额。”原来是这样,咱们莆田人的春节原来有这么多的历史,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继往开来。

  到了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地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咱莆田称之为“围炉”,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在一片欢声笑语共享新春之乐。当晚,烟花怒放,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等到半夜零时,爆竹齐鸣,欢庆新年的到来,那是多么激动人心呀!我想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一定都在欢庆新年的到来吧。

  接下来的.几天便是亲朋老友们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这时候我们走亲窜友也会收到许许多多的红包,真是喜气洋洋,还有喜庆热闹的元宵,在接下来的这几天,又开始新的狂欢了,我满心期待。

  古人曾曰:“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在欢乐的节日过后,在20xx年的开始,开创我的美好未来。

莆田的春节作文 篇9

  知不觉,十一个月过去了,腊月又在无数孩子的热切期盼中到了。 首先是大扫除,我一鼻子灰,累得直喘气。尽管奶奶端来了红团慰劳我的胃,我还是直埋怨。可是厨房传来的油炸豆腐的香味又堵住了我的嘴。

  腊月十六,丰盛的尾牙宴,到处是喜庆。而为过年准备的年货,更是让我的心迫不及待飞向春节。 除夕到了,我穿上新衣。晚上,桌子上满是菜肴,狼吞虎咽一番,鞭炮声也就响了。接下来就是漫漫长夜,但是,长辈们摆上一桌辞年宴后,便每个人给我一个红包,让我精神大振,到十二点还充满活力 春节终于到了。早晨起来,一碗搁满香菇、肉和青菜的`长寿面摆在前面,还有一大盆花生米,我跟着大人们去各家拜年,得到了满兜的糖果,往后吃了一整个月。

  初二,不能串门,大街上一片死寂。 初三,又屁颠颠地跟在大人后面,去给各家讨糖果。 初四初五重新过年,这是莆田特有的风俗。据说,是因为倭寇在除夕进攻莆田,人们血战两天,初三掩埋死去的亡灵。但是,因为打战,所以没有过年, 只好在初四和初五再过年,从此,这种习惯就延续下来了。 二十九,元宵的花炮声停了。小孩们背起书包,大人们拿起公文包,一切恢复正常。唯一不能忘怀的是逝去的快乐。

【莆田的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莆田的春节作文01-09

莆田的春节作文(精选73篇)02-03

莆田的春节作文(精选41篇)01-17

关于莆田的春节作文九篇01-28

【精品】莆田的春节作文四篇03-07

莆田春节作文汇总八篇05-06

莆田的春节作文集锦6篇01-15

莆田初中学校排名及莆田重点初中排名06-24

莆田学院优势专业排名,2018年莆田学院专业排名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