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教育跟当下的孩子不匹配,这是我们关注不多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4-04-23 14:34:53 班会频道 我要投稿
陈默:教育跟当下的孩子不匹配,这是我们关注不多的问题陈默,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特聘督导1、“工具化的培养——自我意识的觉醒”的冲突在我们小时候,头脑中自己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是沙漠里的一粒沙”。但我们当下的孩子不是,他们认为,“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我要秀给你们看”。他们觉得自己的个体是极其有价值的,是被父母欢迎来到这个世界的,所以他们的自我意识崛起得很早,人的目标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所以,现在的孩子,很早就要去搞清楚自己是谁,将来能做成什么。但我们有冲突,成人世界需要他们是有用的。我们需要工程师的时候,他们最好是工程师,需要他们是医生的时候,最好是医生。我们没有意识到冲突,才是他们的心理普遍产生问题的根源。2、“集体主义——个体化”的冲突当下,一个孩子来到世上,两岁就手捧iPad。跟iPad在一起,他一边得以独处,一边又和iPad融为一体。这样的孩子,如果只有两岁的话,他对真实的世界和对虚拟的世界是彼此不分的。他可以在真实世界里,感知虚拟世界的感受;在虚拟世界里,感知真实世界的探索。这种生存环境,使得他对“个体化”要求很高。但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依然是集体主义的评价。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是以他在集体环境里的表现,这个表现主要是对集体化的适应。这就是冲突。你让一个极其需要独处的人,在集体化的环境里评价他这样有问题,一些孩子就会感到,他不可能在集体化环境里被评成优等,所以就躲回家去享受独处。如果我们要让他适应集体化,可我们的教育提供给他集体化的活动了吗?我们连春游、秋游都取消了。一个初中生有没有参加过集体舞蹈?很多都没有。但是我们却对孩子们有这样的评价——这就是冲突。3、“平等人格——传统秩序”的冲突现在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集两代人的爱于一身的,他们的自尊感很高。而且如果两代人受教育是完备的,那第三代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一定比较强,对人格平等要求很高。你们家的孩子总跟你顶嘴,为啥?因为他有想法呀。我们传统的秩序是,上一代控制下一代,是权威模式。如果我是教导主任、是班主任,我讲你就要听。曾经我看过一个小视频,让我非常震惊:在课堂上,一个女老师走到一个男生的座位旁,大声责骂他。男生还嘴,老师就一大耳光打上去,然后这个男生就一耳光还过去。那一幕让我想了很久,哪里出了问题?前几天的新闻,一个老师在教室里收了一个学生的手机,学生上去就锁住老师的喉咙。我也在想,我们哪里出了问题?老师让一个女生站在办公室门口,因为她进来的时候没说“报告”,老师叫她退出去,进来必须打报告,要有礼貌。那个女生说,我报你个头呀。我问女生,为什么你不愿意说这个报告?她说,人格是平等的。即便我是罪犯,我也可以不说。这就是当下的孩子。要想不跟他们起冲突,我们的教育就要成长,要了解“被教育者”是怎么回事。但我们需要成长的是哪一部分呢?我们却没有意识。4、“互爱需要——竞争环境”的冲突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比较善良。他们爱同类,爱小动物。一个小动物去世,孩子就会嚎啕大哭。但我们的教育环境,不是提供互爱的环境;我们的教育环境,是高竞争的环境。一个学校的老师找女生谈话,跟她说,李小红你考试总是班里前3名,这次居然只考了14名,退步这么多;你的好朋友马晓玲现在跑到前3名了,我告诉你,你以后的学习成绩,会远远不如你的好朋友。没有几天,马晓玲就来找了心理医生。她说,我的好朋友把我拉黑了,我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要把我拉黑?我晚上睡不着觉,我很重视和好朋友的关系。于是,她就有了抑郁倾向。她们的老师,制造的班级环境是互害的。你们有哪个老师会告诉学生,你语文学习成绩很好,你考完试可以跟班里语文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讲一讲吗?有这样的老师吗?这个很难吗?有些学生不上学,他跟你说,我不是不要学习,是这个环境让我太难受,你不要问我,我讲不出来难受在哪里。5、“意义寻求——资源抢夺”的冲突现在的孩子,已经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生活需求,他们是高起点的。这一代的需求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追寻理解生命意义的解答,追寻一个宇宙观的形成。但我们的教育没有变过,仍然在告诉孩子,在教育中我们要得到什么?成为人上人吗?得到更多的资源吗?有的孩子从初二开始不上学,他现在已经高一,家长把他带到我这来,这孩子告诉我,“你们叫我来干什么?是叫我去上学是吧!上学就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就为了找好工作,过好日子。可是老师,没有任何压力,我想躺在沙发上看书就看书,我想躺在床上看手机就看手机,我已经过上最好的日子,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过?你们有逻辑吗?”我只能跟他说,“你睡的床不是你买的,你躺的沙发不是你买的,他们可以不让你躺的呀”。即便是过去传统的科举教育,也是要让学生在求知中有乐趣。但现在读书就变成了考试,变成了比赛,谁受得了天天去的地方是比赛场?有人告诉我,应试教育不改,我们没有办法,大方向是这样。错!我从来不这样认为,不要往箩筐里扔。有哪个地方不应试,哪个地方不选拔?问题是在意识上面,请大家深入一点去想一想,当我们自身没有求知的欲望,我们不会唤发我们的孩子求知,所以,我们就搞比赛。教育跟我们当下的孩子不匹配。一个高中生跟我说,学校不再是个解惑的地方,我的问题小学不能解,初中不能解,到了高中依然不能解……这就是我们教育关注不多、要重点思考的问题。6、“少子家庭——大班教室”的冲突现在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是大城市中等水平以上的家庭,基本上都可以在100平方米的房间里活动。我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小婴儿刚刚会走路,家庭就用塑料泡沫拦好了空间给他,客厅里堆满了他的玩具。他在客厅的空间里享受着他的婴儿阶段慢慢长大。但我们的教室几十年没有变过,仍然是几十个学生挤在一个小空间。这些在100平米家庭空间长大的孩子,然后到这样的教室空间里学习,有孩子就会因为人太多、太嘈杂,很难受,就想回家。但回到我们小时候,有可能是在十几个平方米中生活三代人。我们在教室的空间,不会跟当下的孩子是相同的感觉。班级制度几十年没有变过,接下来新生人口更少了,孩子更少了,班级的人数可不可以少一点?但愿我们不要关学校,把班级缩小。那么各位,但愿我说的这句话错了,“我们以后的孩子,在教室里有可能突然站起来、走出去,这样的现象会越来越多。心理问题也会超速上升。”本文转载自青少年生命复元,欢迎关注。
陈默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教育家,他对于中国现阶段教育的问题提出了很多独到的看法。尤其是他指出了教育与当下的孩子不匹配的现象,这是我们关注不多的问题。
陈默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基础知识和学术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然而,目前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灌输知识和应试训练的层面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陈默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即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而目前的教育体制却对所有学生采取同质化的培养方式,无法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
陈默还指出,现代社会充满了信息和知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因此,教育的重点应该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默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提倡通过项目制学习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他的学校里,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
陈默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他的理念不仅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于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和借鉴。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教育与当下孩子的匹配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陈默:教育跟当下的孩子不匹配,这是我们关注不多的问题】相关文章:
朴槿惠破历史纪录!成韩国坐牢最2024-04-22
云南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报2024-04-22
中企助力尼泊尔走出缺电困境《二2024-04-22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二》2024-04-21
金句!习近平讲这16句话催人奋进2024-04-21
改革开放40年100人表彰名单出炉2024-04-21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2024-04-21
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2024-04-21
2022年广西高考满分总分是多少?2024-04-21
第二轮“双一流”名单解读《二》2024-04-21
- 《内蒙古自治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 国家语委发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
- 《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
-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官网地址:http
-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方网址:
- 什么是随迁子女?没有外地户口可
- 上大学要不要迁户口?学籍、户口
-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院校组团名
- 明年施行!甘肃省义务教育条例公
- 2023全国各省考研报名人数汇总
- 强基计划招生高校有哪些?39所强
- 曲靖市公立小学排名
- 昭通市公立小学排名
- 丽江市公立小学排名
- 成都市公立小学排名
- 研究生读几年?2年还是3年?《二
- 幼升小的家长看过来!西安市小学
- 幼升小的家长们看过来!渭南市小
- 幼升小的家长们看过来!汉中市小
- 2024西安市初中排名统计情况如下